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体验和实践——或许是人工智能所不能取代

最近发现朋友圈有些先知先觉的人士,开始弃理从文,研究什么文学和艺术,而这些和其专业领域毫无瓜葛。于是我问其是不是出于个人兴趣爱好呢?答案却很雷人,原因是他担心自己以后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所以感觉人工智能可能代替不了文艺,所以他就开始着手研究所谓的文学创作了。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姑且不谈人工智能会不会作文艺创作,就拿这位朋友的“研究成果”来说——一些只言片语的所谓诗词,其到底有什么含金量,能否像文学巨匠那样在笔下辗转反侧而酝酿出大师级作品,从而在人类历史的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唯有如此,才能被称得上是有价值的,否则仅仅是基于个人爱好的小情趣罢了。其次,人工智能所能取代的,绝不仅仅是理科算法,而是各个领域。所以留给我们人类的空间,对一部分人来说会越来越小,不过对另一部分人来说却又越来越大。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类似于阿尔法狗的思维模型,发现其智慧来源,更多的是基于大量的实践模拟,而不是所谓的灵感冲动,而这种模式,同样适用于我们普通人日常工作的领域。

曾有一部书叫做《刻意练习》,其实其理念非常简洁,就是要通过大量的重复性练习从而将技能转化为本能和直觉,并且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就能在一个行业里从菜鸟变为高手。可是,尽管道理简单,绝大部分人却做不到,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这种做法是反人性的。人类基因里的劣根决定了其不太可能自然而然的持之以恒的埋头苦干。

联想到这些年身边的很多人,今天说要做这件事,隔段时间又要做别的事情,说来说去,几年下来毫无进展,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曾经我也曾给它们指点一二,本想让它们少走些弯路,不过换来的不过是被嗤之以鼻,至于原因,我后来经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总结发现,相比较于人工智能,人类过于自我感觉良好,而且常常是自作聪明。

至于思维模式的不同点,就博弈论而言,智能文明相对来说更倾向于把对手进行高估,然后再去制定自己的对策。而人类文明,比较奇怪,很多人可能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水平并没有得到提高,但是,总是在试图用一模一样的方式来收割更多的不如自己的人。

举例来说,某武侠作品的创作者,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封笔了,而后续的影视作品始终是重复性的翻拍,并未见其有更好的作品问世。而科学界的牛顿、爱因斯坦同样也是如此,大部分成就都出自于年轻时候的神来之笔,然后就庸庸碌碌一辈子,而真正的大师级人物,乃是尼古拉特斯拉,一个一辈子笔耕不辍而又可以碾压其所从事各个领域的顶尖人物的神一般的存在。

所以,我们通过研究大师级的人物会发现这样的一个规律:金庸、牛顿、爱因斯坦等,其成名之作基本上是通过头脑的想象来创造出来的,而灵感一旦枯竭,自然后续就没有更好的作品问世了。而特斯拉则相反,其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体验式的成长,并且通过大量的实践来拓展自己的研究领域。所以直到晚年还保持旺盛的创作能力。

因此,如果我们要想和人工智能保持同步成长,甚至要进行差异化竞争的话,体验和实践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未来无人驾驶的时代,有人驾驶是否可以进阶为像马术那样的贵族游戏呢?将有人驾驶变成某种乐趣甚至是学术,这样的话就如同电脑时代的纸笔一样,依然有其自身的价值,并不见得会被完全取代。

当然,每个人所处的领域是不同的,但需要面对的却是共同的课题,那就是在人机文明时代,如何让自身实现保值增值,也许这是需要花费一生的时间来进行探索研究的,充满挑战和乐趣的事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激发工业互联网的乘数效应
中科院软件所戴国忠:智能时代人机交互的一些思考
外国大师级人物油画作品欣赏
ChatGPT 登上了时代杂志封面,意味着什么?
职业生涯篇:小议大师与大师精神
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努力根本不值一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