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果看不懂这些,没有AI和35岁,未来5年很多人还要失业

01

临近金三银四,在昨天人力资源趋势的文章和晚上chatGPT的直播里,有很多人还在讨论AI对于职场、就业的影响。

老板们关心人力成本上升,AI可以提升哪些效率,怎么去找到合适的人才。

一些年轻的职场人,包括像高管关心AI和中年危机对于人力市场的挤兑,自己还要掌握哪些技能?希望能具体说一说。

所以,我们今天展开来探讨一下上面这些问题。

02

实际上,最近几年,不管是有疫情,还是没有疫情的时候。

就业呈现着一种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很多人抱怨说找不到工作,过了35岁就有中年危机;另一方面是企业主发愁招不到人,特别是传统行业。

我们曾经在视频号当中聊过这些现象,我们的学员佛山喜有沃不锈钢的董事长单国喜评论说:

自己遇到了一位求职者,他很关注企业有什么福利待遇,工作辛不辛苦。

但跟所有经营者一样,老板希望看到的是求职者的敬业精神、勤奋程度,更重要的是能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再在员工合理的保障上成为员工的依靠,打开上升的通道。

如果是一个真正优秀的职场人,是没有中年危机,甚至不应该找工作的,因为会有很多用人单位去排队请你来工作。

不知道你们有什么感受?也可以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当然,不管是认同还是反对,下面这些是我们从众多企业经营者、创业者身上得到的几点宝贵经验教训。

它无关于天赋、能力的高低,不要成为这样的职场人。

03

第一、花时间,不花心思。

我们不要太高估工作的难度。

其实,想要在一个非顶级企业的部门中脱颖而出,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甚至跟我们的学历、专业影响都不大。

1990年的时候,我从一名工厂成本会计干起,很短时间内我就做到了集团的财务总监,不是因为我有多厉害,而是因为我身边很多人都习惯性投入时间,不投入心思。

他们确实把时间花在工作上了,每天坐在工位上按部就班的对对报表,算算数,想着中午吃什么,晚上去哪里买菜。

我的工作也不多,把成本合计好了就没事做了。

我就在想,我是应该跟他们一样,还是应该多做点事呢,更快成长呢?总不能天天只算成本就结束了吧。

然后,我就开始花心思请教别人,开始抠细节,提高我对工作成果的标准,一份简单的工作也玩出了不少花样。

业余时间,我也闲不住去学习,去钻研,想着假如我是财务总监,是老板,我要看到什么样的财务报告?

然后,反复思考、总结,当然,我也会帮我的总监做更多的事情。

做这些,虽然不是我的本职工作,也不会感觉到累,相反,非常有满足感。

包括到现在,我所认识的几乎每一个优秀的人,他们对待任何一件需要花时间的事,都非常认真,专注,把心思沉进去,这不仅是对时间尊重,更是对自己尊重。

04

第二、很多人靠个性、状态去做事。

工作需不需要一个好心情,好状态?

确实,我每天早上起来,从起床到跑步、运动、看新闻都有一套固定的流程,为什么呢?

确保我一天的工作状态。

但需要不代表依赖。

状态背后是什么?

是习惯,是持之以恒的方法。

今天很多人非常聪明,当然,我也理解聪明人都会有自己的小个性,但是在工作上,我们不能拿个性和状态去做事,有点emo就不想干,受点挫折就要人哄着。

工作就是工作,工作是讲方法,要结果,有价值的,不是来锻炼情绪的。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心理状态叫“达克效应”。

它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指的是能力不足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

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

这些能力欠缺的人,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无法客观评价其他事务。

其实,很多人的能力之低,还远远到不了拼天赋,拼状态的地步。

05

第三、自尊心太强,习惯性反驳。

我原来跟大家说过,职场有三类人,第一类是打不得,骂不得的下等人,他们自尊心很强,拒绝一切外在对他的不好评价,习惯性反驳他人的意见,哪怕自己有错误。

第二类是打得,骂不得的中等人,他们可以接受一定程度上的工作建议,但脸皮薄,对犯的错往往一嘴带过,只会弥补现在的错误。

第三类就是骂得打得的上等人,这类人拥有很高的逆商,他知道别人只是针对他处理问题的方法,不是针对他本人。

他是为自己的成长而活,而不是为了自己的自尊心而活。

相比较来说,自尊心太强,习惯性反驳的人,就很可惜,很难在职场走的更远。

达尔文说:“无知比知识更容易让人产生自信。”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争吵都没有意义。

你没道理,你没资格去争;你有道理,你没必要去争。

君子和而不同,仁者向外兼容。

06

当然,除开这些职场需要注意的误区,不管是企业家,还是管理者,还是员工,我们还应该具备下面这几种能力:

第一、深度学习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今天是一个时刻都在变化的年代,商业模式在变,思维理念在变。

今天我们所掌握的技能,明天还能不能适用?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明天会不会被取代?

如果这些答案不确定,保持深度的学习和思考,是我们所有人终身的命题。

第二、自我认知能力。

什么叫认知?从知道到做到,理解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我怎么才能把它做的更好,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不是每天去被动的等待别人的命令,每天都在重复性的劳动,只接受指令,不明白本质。

我曾经说,没有规划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没有认知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人生,也是枯燥和无味的。

尝试去创造和完成一件正确的事,比只是正确的完成一件事,要强上无数倍。

第三、自我总结的能力。

我在讲课的时候,跟很多企业老板都强调两个字,“复盘”。

我鼓励每一家企业只要在营销上遇到困难,都可以回来找我们复训,再次回到课堂上加深理解。

为什么要这么做?复盘的目的在于什么?

那就是两个字,总结,积累。

总结我们的思维,总结业务的流程,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型和业务框架,尽可能全面、深度地去看待市场的变化,商业的创新。

07

今天的岗位、工作都不再稳定。

但是,不稳定本身并不天然具备“好”或“坏”的属性,它包含着机会,也潜藏着风险。

工作的不稳定,意味着它的可流动性。

这种流动性既可以是向上的,也可能是向下的,就看我们是如何去对待它了。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进入“深度工作”状态】现代职场几乎...
越是有智慧的人,越知道不能帮这三种人,以免伤害到自身利益
AI人才薪酬看涨,你的工作还好吗?
职场上,有两种人最可惜
工作多年仍然没有一技之长,职业生涯经常重启归零,怎么破局?
请远离你身边勤奋的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