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互联网教父”凯文·凯利:5000天后的世界,亚洲的时代即将到来丨CV荐书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本期推荐的书是“世界互联网教父”凯文·凯利的《5000天后的世界》。凯文·凯利预测未来将会是一切都与AI相连的世界,他将其称为镜像世界(Mirror-world)。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已经超越国界,并对国际经济和政治产生影响。GAFA的规模扩展到可以左右国际社会命运的程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巨变,世界到底要向什么方向发展?

截止5月9日,我们将从留言点赞最多的粉丝中,选出三位赠书。
文丨凯文·凯利

亚洲的时代即将到来

在这里,请允许我多说几句自己和亚洲的渊源。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办理了休学,跑到亚洲区做摄影师。但我并不是为了找份工作,或者挣一笔钱,我有自己的目标。在亚洲的日子里,我每天都很充实,前往各地拍摄当地节庆活动和风土人情。即使到今天,我虽然会因为一些原因前往亚洲,但还会拿出一两天的时间专心摄影。

经历过较长贫困时期的亚洲国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中产阶级,他们趋于成熟,其中已经出现了相当富裕的群体。有些人在我初次造访时还住着窝棚,再见面时就已经坐拥大宅了。

因为我经常在亚洲各国旅行,有很多亲身体验,所以对亚洲的未来持有十分乐观的看法。中国和印度也是我从很早就开始定期前往的国家,我在这两个国家度过了很多时间,一直关注这两个拥有十数亿人口的国家的变化。

实话实说,当我看到这样的亚洲世界后,心里产生一丝不安。因为我非常担心美国现在的做法会没有出路。美国可以算是世界上的一个特殊存在,它是超级大国,不断充当世界警察的角色,这一切就是特朗普能够当选总统的原因。美国人完全没有意识到亚洲崛起是既成事实,美国遥遥领先世界各国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他们在情感上对此十分抵触。

我观察了中国、印度、韩国、越南等国,这些国家还在继续发展变化。虽然它们可能要到下一代人才能完成全面的现代化进程,但是在很多方面,已经比欧美等国业已实现的现代化要领先很多。我之所以定期前往中国和印度,原因之一也是想亲眼见证它们的每一步发展。

中国和印度的人口加在一起有28亿之多,仅这两个国家就占到世界人口的1/3以上,大约是美国人口的10倍。单从人口数字上看,中国和印度对世界的影响力就已经超过了美国。它们如何对待能源问题、公害问题、二氧化碳排放、全球变暖和气候异常,都会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而且其影响力注定要超过美国。

中国会出现下一个“苹果”

作为亚洲文化的热衷者,凯文·凯利十分看好中国的发展。在新书《5000天后的世界》中,他充满希望地预见:再过10年左右中国会诞生像“苹果”一样伟大的企业。

未来的经济中国是否会像美国预测的那样拥有绝对优势呢?我不敢说百分之百地确定,但我认为可能性极大。比如,中国的大型企业应该会在世界上占据主导地位。有人认为这都是因为企业背后是国家的支持,但是我想说的是,中国政府与企业的纽带的确十分紧密,但是主要还是因为这些企业在国内市场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才能借着发展势头成功进军海外。更何况这些大型企业的领导本身也都是商业精英。

在10年左右的时间内,中国一定会开发出下一个iPhone,开发出从欧美到发展中国家,每个人都想拥有的产品。这个产品有可能是智能眼镜,也有可能是电动汽车。虽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产品,但一定是中国人设计和创造的品牌。例如,如果某个中国企业可以开发出高品 质、高性价比的智能眼镜,掌控AR技术和信息数据,那么该企业就有可能发展成和苹果公司规模相当的全球知名企业。 

深圳与美国硅谷地位相当

说起中国企业的发展,就不得不提到深圳。华为、腾讯、大疆等世界级公司都坐落在这里。

这座城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在经济中国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凯文·凯利在书中评价深圳“与美国硅谷地位相当”,并从产业塑造城市的角度分析了深圳的特点。

在中国,有一个和美国硅谷地位相当的城市,那就是深圳。这里聚集了众多初创企业,城市活力源于外来人口的能量。美国市场的活力其实也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在过去两三百年里,很多人怀揣梦想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包括我在内,现在大多数美国人都是移民的后裔。不同种族之间的通婚,又催生了新的观点和文化,形成了美国特有的多元文化。这些就是美国之所以可以快速发展的动力。

其实,在中国的土地上,也在发生类似的变化。外来人口充满了动力和活力,他们其实就是国内的“移民”。中国疆域辽阔,有众多的民族,几百种语言。云南省村落里的方言,上海人完全听不懂。哈尔滨和广州的居民之间也用着几乎完全不一样的语言。中国虽然在文字上基本统一,但是口语方面千差万别。如今,这些人都来到了同一个城市生活。一个来自甘肃农村的小伙子,买了一张单程票来到深圳,工位旁边坐着来自云南的同事。从距离上、习俗上看,他们几乎跨越了国与国之间的距离。在深圳,有超过1700万人口,只是这一千多万人中极少有本地人口,大多数都是外来人员,他们在不断地融合和协作。深圳是一座崭新的城市。

未来还会出现类似深圳这样大量聚集特定产业的城市。深圳遍布制造业工厂,这样的布局其实非常科学,而且高效。深圳并非主打软件,而是主打制造业,相当于集中了软件开发公司的硅谷。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特有的产业生态。同样,美国的波士顿作为机器人开发的中心城市,聚集了大量机器人领域的初创企业。两个城市的定位如此分明,所有人都会形成一个固定印象:“想从事机器人制造就去波士顿,想做家电行业就去深圳。”城市定位有助于汇集更好的资源。比如美国的南加州一带就形成了电影工业的集群,有志于成为导演和明星的人一定会首选南加州。

21 世纪还会形成很多以某种产业为核心的城市,想要从事相关产业的人也会将其作为第一选择。比如提起设计,大家就会将目光投向阿姆斯特丹。至于东京,它也许可以成为机器人产业的中心城市。

城市在形成产业定位后,可以更好地调配人才及资金。这样的超级城市人口会达到几千万,并辐射周边,比一般单个城市占地面积要大很多,类似于东京的首都圈、旧金山的湾区、珠三角地区、纽约都市圈,多个城市共同发挥城市功能。

世界各地的“收缩与分散”

通过在各地旅行的亲身体验,凯文·凯利结合多年的观察与思考,在书中提出了新观点——“收缩与分散”。

在去往世界各地的旅行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界各地在工业革命之前因为阻隔而产生的多元文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趋向统一。从某个层面看,人类的文化在不断地收缩。这种收缩导致在其他层面的分散不断加速。

我们都很熟悉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又称自我实现理论)指出,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就是生存必需的生理需求,接着是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到这个阶段才会开始追求兴趣爱好和事业。当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有较高级的需求,人们才会提出“我是谁”的问题,会考虑自己存在的意义,开始某种自我觉醒,继而达到自我实现的阶段。

借用这个框架,我认为全世界在最基础的层次上的需求正在收缩。全世界的人都想要空调、Wi-Fi、洁净的自来水。学校的教材是雷同的,在大城市里,人们看着相同的电影,吃着相似的食物。

但是,正是因为在需求层次的最底层发生了收缩现象,才会出现高层需求的分散与多元。我们才会探索我们为何在这里,对生存的意义、生命的方向做出不同的思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外滩大会|“世界互联网教父” 凯文·凯利:金融科技的“超能力”还远未用足
“预言教父”凯文·凯利:颠覆性技术将颠覆世界
AAAA“硅谷精神教父”凯文·凯利277页最新演讲PPT大放送
凯文.凯利
梁冬对话凯文·凯利1:人工智能将带来颠覆世界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题目分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