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柠季汪洁:人才池,才是企业最大的财富

很多人认识柠季、关注柠季,都是因为“柠季速度”。

比如,率先发掘一个有潜力的细分赛道,迅速打造出一个年轻化的茶饮品牌;再比如,2年时间开店1600+,全年门店增速149%;再比如,业绩同比超44%,闭店率不到1%……

但这些仅是柠季崛起的表象,优秀的业绩往往揭示的是企业在人才管理上的成功。要打胜仗,是企业在选对方向后,又聚集一批对的人,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作为一名投资人,在柠季诞生之前我已经跟“人才战略”打了多年的交道,再到如今成为柠季的大家长,在摸爬滚打中不断精进柠季的人才资产配置,将团队人数发展到500人,带领团队从拥挤的茶饮赛道弯道超车。

 

在这个过程中,我慢慢悟出一件事:企业要想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才战略必然高于一切,创业者更要提早做长远的人才池的建设规划。人才池,才是企业最大的财富。

一、为什么不是人才,而是“人才池”?

在《华为基本法》的起草过程中,任正非曾公开表示:人才不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对人才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人才池,是人才的延伸。人才池强调的是一个动态的平衡,即人和事相匹配,因人成事,为事配人。

此外,人才池思维意味要先“储水”,都说茶饮的本质是做农业,如果我们把打造茶饮品牌比作种一片农田,人才池就是先挖一片池塘储水,再用这些水源源不断地供给到你的农田。

储水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比如原本只有1吨水,通过“挖掘”(人才池建设规划)变成3吨、5吨,这样就算企业处在急速扩张的时刻,池塘里的水也能确保企业的高效运作。

二、入水口理论:人才不是“招”来的,是“找”来的

那么,人才池里的水(人才)从哪里来?先要解决的就是入水口的事情。

柠季从0到1600家,急速扩张带来的最大压力是招人?当然不是。

因为人才不是“招”来的,是“找”来的!招人是被动的,而找人是主动的。

关于“找“人,柠季建立了一个“找”人的TSR模型,包括时间(Time),场域(Situation),资源(Resource)。

 

时间:找人,是需要花很多时间去交流的。找不到合适的人,只能说明你没有花足够的时间。

雷军就很值得我们学习,小米刚刚创办时,他将80%的时间用在找人上,差不多是10个小时,我也在践行这一点,我的boss直聘一年360天在线,每天的晚上11点到早上的8点都在和人聊天。如果非要说找人有诀窍,那就是下苦功夫,删掉所有无用的app,取消可有可无的社交,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刷boss,面试。

场域:把找人的雷达打开,吸引更高阶的人才加入,尤其是非本行业的人,他会带来全新的视角。柠季的CEO金山之前就是在游戏行业,将做游戏的经验带到茶饮行业中。

奈飞文化手册里也提到“人才高密度”这个词。一家公司能到给员工最佳的福利,不是炫酷的团建活动也不是茶水间好喝的咖啡,而是招募比他还要优秀的员工,这才是最好的员工福利。

总之,永远不要被薪水、对方现在的职级限制想象力去接触好的人,字节从比较早期开始就经常动不动找小公司CEO,这一点真的很值得敬佩。我之前在和投资人沟通时,甚至尝试去找过比我们公司规模更大,估值更高公司的创始人,当然也正因为我的找人决心,后续这位投资人也给我介绍了很多高阶人才。

 

资源:找人是一场接力赛,除了创业者自己来,高管也轮番上阵,抓住可以扩宽人才池的任何资源,也许有些今天用不上,但未来可以用上。人才的储备,永远是动态的活水。缺人不可怕,也不丢脸,因为只有高速发展的公司才不断需要优秀人才加入。

我们要消除一个误解:那就是只找“对现在有用的人”,柠季2年前所做的人才的价值投资,才带来今年的快速扩张,这也可以看作“押注未来”计划,我们持续且有针对性地找那些对企业发展有价值的人,对创业者的战略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造浪计划:效率为先,平静的海面锻炼不出好水手

比找人还难的,是团队的磨合,这也是柠季人才战略的核心之一。

团队的磨合,我将其视作“造浪计划”。在我看来,平静的海面锻炼不出好的水手,只有打过仗,流过血,才能在此过程中无限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只有聚集一群牛人,才能打至关重要的胜仗。

持续打胜仗,永远都是最好的团建。打仗、尤其是打必胜之仗,需要怎么做?除了找对人,更深层次的思考在于目标制定、激发战斗力。具体来看:

 

一是制定战略,明确目标,效率为先。让团队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人才战略,是基于企业战略的驱动,这其中包括公司的战略、业务的战略,还有创业者在其中起到的角色。

以柠季为例,柠季各个部门的KPI指标都是要看我们的北极星指标——门店盈利。这是柠季唯一一个具体指标,企业的任何动作、任何经营行为都是围绕到这个指标来做决策的。具体实施阶段,则要求先是将单店做到盈利,然后是将盈利模式打造成可复制化,最后就是将所有的单店UE模型拆解,将每个环节都打造成具有可复制性的,最后才是规模化。

我们还提出了洋葱圈的拓展模式,通常是单点打透以后,像洋葱圈一样的扩张,让管理效率实现最大化。

战略之外,还要明确创业者的角色,因为一般情况下,创业者的决策力往往决定团队的效率。创业者要挂帅,这有利于提升团队士气,正如迪士尼CEO曾在自传《一生的旅程》所说:“大家想要知道的,是我将带领公司踏上的道路。”我在我自己公司的内部使用说明书写明我的期待、雷区和底线、擅长与不擅长等等,还写道我有不知情权,总之我希望提高沟通效率,减少无用猜测。

 

二是保证员工的战斗力,激发团队活力。

打仗需要真正的战士,而培养真正的战士,最佳做法就是建立混序,因为战场需要将军,将军也需要战场。

柠宝节就是我们一个主要战场,我们推出“充100送61”的活动,真诚回馈粉丝,也带来品牌势能的提升。通过柠宝节,我们也做到了“以战养战,历练团队”。今年柠宝节活动总部500多名员工全员下店帮扶,从数据看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长尾效应。在2022年,柠宝节后7~9月同比平均增长77.3%。估计今年也将有更客观的增长。

 

“战役”过后,我们也会组织内部复盘会,建立天/井反馈机制,面对团队的成绩,表扬形而上且广,目的是激发每一个业务单元的主动性;批评形而下且窄,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失败中找到提升的关键因素。

战场需要通讯兵,团队也需建立沟通机制。沟通是组织效率的本质,只有保证个体的沟通、部门间的沟通,才能真正做好上传下达,确保执行层面的完美落地,这也是“打胜仗”的必要保障。

四、水下安全感塑造:让人才卸下包袱跑起来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中有这样一句话:精神要素是战争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没有魂,注定成不了能持续打胜仗的铁军。

“魂”从哪里来?

归根到底,这源于“安全感的塑造”——背后是价值观的认同,是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之后,不断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和奋斗激情,是点燃人才的内在驱动力。

 

对于安全感塑造这个问题,我也有以下4点思考:

——创业者放下我执,明确自己不是那个团队最聪明的人:我在用人时强调专业的事儿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之内,你是老大,专业之外,我是老大。

——长期主义:很多人都在讲长期主义,我理解的长期主义不是三五年,是有生之年。我们有生之年怎么做到价值最大化,意义最大化,这个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建立退出机制:人才可以把柠季当跳板,成长为你想要成为的那个人。当你从柠季走出去的时候,如果你是去创业,是做到投资机构追着投的;如果你是去就业,是被各种猎头挖的,那我觉得柠季也是成功的。

——容错空间:荆岫之玉,必含纤瑕,骊龙之珠,亦有微颣。团队用人更是如此,你要清楚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别人的优势,用人所长。在可控的范围内,容人之所短,给予充分的容错空间。

结语

《华为团队工作法》里有一句话:很多人说华为有洪荒之力,其实只是一群普通人的脚踏实地。

餐饮行业的链条非常长,但最终比拼的就是人才池的建设,只有持续地在人才池上投入时间和资金、精力,才能够最终成就品牌。如同水流,只要给予时间,就能把天高地厚都走通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企业成功三要素——战略、组织、领导力(深度好文)
VC“老炮儿”章苏阳:财富是一个人思考能力的产物
初创公司的本质决定他必须要打胜仗
打胜仗才是最好的团队建设
面对不确定,先学会“扎硬寨,打呆仗”
管理的本质是增长,增长需要打胜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