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约发布:建立未来认知战的科技能力框架

2023年3月,北约科学和技术组织(STO)发布了《缓解和应对认知战》(Mitigating and Responding to Cognitive Warfare)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缓解和应对认知战所需关注的关键领域,以更好地防御当前和未来的认知战。元战略本期重点编译“建立未来认知战的科技能力框架”,为读者深入理解认知战的战略架构提供参考。

认知战(Cognitive Warfare,CogWar)不一定是新技术,但它是许多技术进步融合的产物,并随着信息和技术的可用性和获取途径的增加而出现。由于其侵入性、侵扰性和隐蔽性,认知战的出现充满了安全挑战,其目标是利用认知的各个方面来扰乱、破坏、影响或改变人类的决策认知战代表着各种先进技术与人为因素、系统的融合,如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ML)、信息通信技术(ICT)、神经科学、生物技术和人类增强技术等。认知战在经济、地缘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层面对全球防卫与安全构成重大风险,并威胁人类决策,并使对手有能力在各个领域塑造人类的态势感知和决策。故意或错误使用数字网络中的信息为在社交媒体等平台上进行全球传播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此外,认知战还旨在破坏人际关系,针对个人和国家层面的人性弱点,如信任和认知偏差,其影响遍及所有作战领域。

01

认知战的挑战和影响

认知战旨在制造混乱、混淆,扰乱社会和政府,并根据对手的战略目标塑造地缘政治和社会环境。认知战被视为信息战和心理战(PsyOps)的延伸,但认知战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心理战(PsyOps)、信息战(Ops)和网络战(Cyber Operations)的融合,并与AI/ML网络和能力相结合,将其影响范围扩展到全球军事和平民。认知战攻击影响广大民众,包括影响和冲击民事和军事决策,AI/ML技术的进步使其成为传播错误信息和虚假信息的助推器。AI/ML和脑机接口技术(BMI)的进步正在并将继续改变传统战争,先进的AI/ML技术催生了认知启发系统的设计,为旨在影响人类思维、行为和行动的错误信息和虚假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

AI、ML、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生成式对抗网络(GAN)、多重现实工具、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生物技术、神经技术和其他人类增强技术等新兴颠覆性技术(EDTs)为“认知战”的力量做出了贡献。信息和先进认知启发系统的使用、滥用,甚至武器化,对人类的思维和决策(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而且是人与机器之间的,以及机器的自主决策)都构成了严重威胁。认知战以人类的弱点为目标,在大众意识中、国家之间以及军队内部制造混乱。对手将以“观察-调整-决策-行动”(OODA)循环框架中的薄弱环节为目标,作为利用认知薄弱环节或产生认知效应的手段。为应对这些威胁,有必要了解随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类与机器融合的未来影响。

无论是进攻性还是防御性的认知战,人与计算机的团队合作都将变得至关重要。未来的人机团队将协同工作,改变未来的战斗空间,影响军事和民用社区,并影响社会,包括经济和政治领域。认知战对OODA决策框架内所有领域的决策产生重要的影响表明,有必要开发信息验证工具和措施,以确保数据可靠、准确且来源可信。认知战改变了作战空间,带来了挑战和威胁。错误信息和虚假信息活动以及嵌入算法的“有毒”训练数据集可能会被引入可信网络或社交媒体和/或数据库,以影响人类的思想和行为,从而支持对手的战略议程。因此,人类的认知过程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操纵,从而形成与对手一致的决策和行为。

02

认知战的五项发展要务

北约于2021年提出《北约作战拱顶石概念》(NWCC),并重点关注认知战的五项发展要务(WDI):认知优势、分层复原力、影响力和力量投射、多域综合防御以及跨域指挥(见下框)。认知战以认知优势为中心,并对分层复原力、影响力和力量投射以及跨域指挥产生影响。

1. 认知优势:需要从技术和理论、联合战略研究和大数据方面,对政治和军事上对所面临的威胁、对手和作战环境达成一致认识。同样,认知优势将侧重于为政治-军事层面提供正确的工具,以便在现代信息时代有效作战并保障决策。

2. 分层复原力:在威慑的基础上,需要能够抵御对补给线和通信的直接冲击以及认知层面的影响,必须做好长期坚持应对挑战局势的准备,并从零开始做好准备。

3. 影响力和力量投射:为了塑造有利于自身的环境,包括为对手提供选择并使其陷入困境,必须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手段来实现其目标。

4. 多领域综合防御:面临的威胁不再局限于任何一个领域,因此,必须采取联合、灵活的方法来应对多变的环境,以抵御所有威胁,无论其来源或性质如何。

5. 跨域指挥:在多领域和一体化的作战空间中,快速的智慧洞察力是不可能实现的,为此需要提前投资于民众、指挥艺术、批判性思维和大胆的行动将是成功的基础。

新兴颠覆性技术的影响与“认知战”的五项发展要务有关,技术和认知优势是对抗“认知战”的关键因素。技术进步以及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将影响军事行动中实现态势感知和保持决策优势的能力(《北约战略条令》,2021年)。除了五大行动领域(陆地、空中、海上、网络和太空)之外,各组织内部正在讨论一个新的领域,即“认知(或人类)领域”(Cole和Le Guyader,2020年),认知维度代表了一个可以开展域内和域间认知行动的空间

03

认知战的“房屋”模型

认知战的“房屋”模型旨在通过反映跨领域模型架构的明确研究目标,以了解如何支持作战人员感知“认知战”,并在“认知战”已经发生和/或已经产生影响时加以理解。只有当正确的工具(认知工具和技术工具)在组织内部或其边缘正常运行,才能在预测和制定反制措施或反制效果方面找到“赶超”'和“领先”的方法,从而使态势感知(SA)由可信的输入数据形成,确保感知决策足够准确和及时。

图1:认知战的“房屋”模型

04

“房屋”模型的三大知识支柱

“房屋”模型中的三大知识支柱(认知神经科学、认知与行为科学、社会与文化科学)确定了影响或改变目标受众(TA)所需知识的主要领域(表1),以及需要开展研究工作(包括应用干预)的优先领域。认知战是一个多学科和跨学科的概念,因此,每个支柱都具有包容性,为广泛和特殊的研究参与开辟了空间。

表1:“房屋”模型的三大知识支柱

05

三大知识支柱的促进和增效因素

态势感知(SA)/感知能力、认知效应、操作方式和技术使能等方面是独立的研究领域,在各知识支柱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关系,它们为考虑科技知识需求的“HOW & WHEN”提供了机会,以下为三大知识支柱的促进和增效因素(见下框):

1. 态势感知/感知能力:研究那些能够或阻碍人们对模棱两可的情况做出判断的因素。感知是决策的基础和前提,它需要可靠的数据输入、有意义的信息评估、知识和经验的整合,以实现对不断变化的非线性事件的理解。

2. 认知效应:描述行为者为实现预期目标而试图对目标受众造成的影响。可以是理论效应动词,如歪曲、分散注意力等,也可以是更详细的描述,如降低受众对民主机构或政治家的信任,说服受众相信A而不是B等。与神经生物学有关的影响可能是伤害或损害认知功能、刺激仿效功能或引发社会传染(social contagion)等。

3. 操作方式:研究敌方对目标/目标受众产生预期效果的方法,包括何时使用方法/计谋来利用“认知漏洞”和其他干预机会。这项工作还关注对手同步开展的活动,对目标进行心理诱导,以便更好地了解对手何时以及如何实施化学武器,有助于深入了解反制措施和防御战略的开发与验证。

4. 技术和力量倍增器:利用技术使行动者能够同时利用三个知识支柱中的一个、两个或所有知识支柱来实现目标。例如,新兴颠覆性技术中的AI&ML、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推荐!全面了解认知战《缓解和应对认知战》2023最新146页报告
【圆桌】认知智能领域会出现下一个商汤吗? | 甲子引力
从感知智能到认知智能
商汤科技杨帆:AI 落地的逐级挑战与应对之道
认知智能时代,如何发现商业落地的千里马?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化指挥决策和控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