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时地利人和,中国智能驾驶迎来出海黄金时代

本文来源:智车科技

长久以来,海外智能驾驶市场一直以博世、大陆等国际零部件巨头占主导地位。但近些年,这个赛道中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变量,中国本土玩家正在全面崛起。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数据再创新高,达到491万辆,同比增长57.9%;其中乘用车出口414万辆,同比增长63.7%

伴随着中国汽车品牌出海,国内汽车供应链企业向海外扩张的方向愈发清晰,步伐速度也在进一步加快。目前为止,近一年有十余家国内本土企业已宣布推进中国智驾方案在海外落地。速度更快者,已率先在海外设立「智驾根据地」并取得阶段性进展。

例如,智能驾驶企业知行科技早早在德国布局子公司;亿咖通科技分别在瑞典和德国组建了办公室。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中国汽车智能驾驶出海已势不可挡,未来3-5年,中国品牌在外部的形象和溢价能力都会大不一样。

从「打价格战」到「拼硬实力」

事实上,智能驾驶出海并不是一个崭新的话题。

早些年的中国汽车及供应链出海,主要爆发于由百度Apollo及小马智行等中国科技公司引领的L4 Robotaxi 应用热潮时期,而为数不多的量产级智能驾驶方案则主打低价竞争策略。

今时不同往日,以知行科技为代表的中国智能驾驶企业已凭硬实力出圈。

基于德国子公司的支持,知行科技的无图化智能驾驶方案已成功助力某头部自主车企成功通过欧盟新GSR法规认证——国内第一家,有效帮助客户提升海外市场竞争力。

据悉,知行科技在德国本土的子公司定位为其在欧洲的工程技术中心,全面应对来自法规政策、交通环境和研发流程方面的挑战。一方面帮助中国车企进入欧洲市场,提供法规认证支持如GSR的认证等服务;一方面为海内外车企提供深度自研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实际上,不同国家的路况不同,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就不同,用户驾驶习惯和市场需求也就不同,那么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则应该因地制宜,做好海外市场的本土化工作。这也是中国智能驾驶玩家出海绕不开的难题。

以法律法规为例。

欧盟针对汽车推出的新GSR法规主要指的是在2019年颁布的Regulation (EU) 2019/2144号条例,这一法规旨在提升道路安全水平,包括强制要求车辆配置一些先进的安全功能,如:

  • 智能速度辅助 ISA

  • 紧急制动系统AEB

  • 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DW

更重要的是,自2024年7月起,欧盟所有车辆注册都必须遵守新的GSR(General Safety Regulation,通用安全法规)。

这项法律法规的出台非常具有建设性意义。在德国,有近70%的高速路没有限速要求,即便限速也普遍高于国内速度,这就对智驾系统的前向碰撞预警、自动紧急制动、紧急转向辅助等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潜在的行车安全隐患。

此外,中国智能驾驶玩家出海后,必然会涉及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各国之间关于数据流动的限制也不尽相同,如果杜绝数据隐私的合规问题也是一大挑战。

为了保障在欧洲开展业务的数据合规化,知行科技已在德国设立了专业的AI团队,尽可能在德国本地将数据进行处理后再回传到国内,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回传过多无用的数据,又能降低隐私信息泄露的风险。

总而言之,知行科技只是中国智能驾驶出海大军中的代表,还有众多车企以及汽车供应链玩家正在通过自己的实力在海外扎根,研发更符合海外市场消费需求的产品。

为什么是中国智能驾驶企业

纵观全球汽车行业发展历程,汽车零部件行业长久以来都被Tier 1巨头牢牢掌握着话语权。

但是在新兴的这一波智能驾驶热潮,中国创新型科技公司反而跑得最快最远。海外消费者对于中国汽车品牌的偏好度和接受度也在逐步提高。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智能驾驶出海需要的三要素——市场、产品、时机,全部进入了更成熟的阶段。

  • 稳定增长的市场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在国内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之下,2023年中国L2级自动驾驶功能渗透率已经达到了40%,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50%,届时整体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元。

与此同时,搭载NOA功能的车辆也在过去几年内开始规模化和多元化量产,市场上多车型、多功能、多价格区间的智能驾驶新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消费者的认知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相比之下,海外用户对智能驾驶的普及程度远不如国内。虽然有特斯拉时不时引爆相关话题,但海外市场整体仍有许多空白,为中国智能驾驶玩家提供了新的想象力。

麦肯锡机构此前对全球汽车产业做了预测,2035年之后,全球电动车的渗透率会非常高,而北欧已经实现了超90%的渗透率。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欧洲消费者开始关注和期待智能驾驶技术,未来几年,我们一定会看到海外车企在越来越多的量产车上增设智能驾驶功能。

  • 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由于市场过于庞大,如何满足不同品牌、不同价格区间、不同市场区域用户的智驾差异化需求,是每个智能驾驶企业都要思考的问题。

经过国内汽车供应链企业玩家多年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些优秀的自主品牌车型以及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在国内市场引起了不错的反响。

而这些市场现象背后代表的是:基于技术创新带来的用户体验的完善、基于供应链发展带来的价格下探、基于以人为本理念带来的用户服务。

国内繁荣的汽车市场以及多样化的应用场景进一步反哺了智能驾驶技术的增长。

从功能来看,国内车企已推出无限趋近L3的高阶智能驾驶功能,比如近两年非常热门的NOA功能。

智能驾驶玩家们通过实际行车过程中收集的长尾场景数据以及用户需求,利用BEV+Transformer、AI大模型等前沿技术加速本土方案和产品的持续迭代,进一步优化用户体验,形成研发-量产-市场反馈的闭环。

相比之下,海外除特斯拉外,大多数车型的智能驾驶功能还停留在L2,功能比较单一,用户体验也有待提高。

  • 千载难逢的大时代

如前所言,虽然海外市场对于智能驾驶的关注和期待越来越多,但海外老牌的汽车大厂以及传统Tier1巨头的智能化转型速度相对较慢,很难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而国内标配智能驾驶的新车渗透率已超过40%,并且还在持续增长。

随着中国自主车企海外出口量的连年攀升,这也让不少消费者也开始重新认识中国汽车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实力,而不是简单的价格优势。

根据麦肯锡的调研数据,以年龄偏大的较为传统和挑剔的欧洲消费者为例,这部分群体对中国自主汽车品牌车型的接受度超过40%;有将近30%的用户认为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价格及定位可以与欧洲的主流品牌同等竞争。

可以这么说,中国汽车产业迎来了百年难得一遇的时机。

如今,已有一批汽车产业链先行者率先抓住这一波浪潮,开始走出国门,代表中国汽车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在不久的将来,这支队伍还会愈发强健和状态,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城市NOA的「元年」与「虚火」、拆分与抱团取暖...2023年,智能驾驶「十大关键词」
2020Robotaxi上消失的安全员,中国无人驾驶的高光时刻
说到智能驾驶,车云与几位大佬有过这么一段对话
L3终究是要“死灰复燃”的
李书福:智能汽车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安全是首要任务
何小鹏:2023年在中国率先推出全自动驾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