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学解答实录 3期——终结关系中的冲突
    

    问题1(刺):我的社交有很大问题。感受最深的是第三个。一,出去消费,熟悉的店里,头几次去很热情,帮忙介绍什么的,久了以后,就会有一种无足轻重的感觉。好像不是很欢迎我去,只是因为我钱好赚才勉强应付我。二,与主动跟我聊天的陌生人,我会刻意热情的与之交谈,分分钟可以把隐私都告诉人家。交谈到最后,往往看到别人不感兴趣的表情或是觉得不可思议。三,与别人产生冲突,就算错不在我,一开始别人会有无措感,在我与其平和沟通,详细举证盼其能够更正错误的时候,对方就换成了理直气壮,你能奈我何的态度。也确实,我会变得无力,气的难受,无法做出有效回击,落个忍气吞声,个人利益受损。四,跟朋友相处,很少静下来听别人说,大都是我说到口干舌燥,事说完了词穷了,就会陷入尴尬,个人看个人手机。本想关心开导别人的话,从我嘴里说出来就成了膈应人的话了。内心渴望能跟接触到的人和谐相处,即使小心翼翼也总会变得很糟。综上,我很困惑。(大家看完是不是很想翻个白眼)


    :看似4个问题,其实是1个:用力过猛的建立关系。我们可以来看后面的心理动机了,为什么要用力过猛呢?看似在关系中,往往你变成了破坏关系的那一方,但恰恰相反的,你是最渴望建立关系的,我感受到了你的内心有强烈的孤寂感、无助感。建立关系是正常的,而“用力过猛”背后反应了什么呢?——我好像看到了一个没有和妈妈分离的小女孩,还没有学会与人相处的能力,还不太明白人与人之间的界线,在自己的标准体系内困惑着,他们怎么了,怎么都不理解我呢?


    分享一个心理学的知识点:一元关系、二元关系、三元关系。一元关系是指——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在我们的婴儿期,往往表现为 自恋、没有界限、自我标准;二元关系是指——建立与他人的情感链接的能力,不确认自己的需要,满足父母和代养人的需要,表现为内在动力不足,力量感出不来;三元关系是指——在社会规则中适应能力。从这个角度看,有可能你还没有真正领悟与人相处的奥秘和对规则的适应力。


    单独解释你的第三个问题——“与别人产生冲突,就算错不在我,一开始别人会有无措感,在我与其平和沟通,详细举证盼其能够更正错误的时候,对方就换成了理直气壮,你能奈我何的态度。也确实,我会变得无力,气的难受,无法做出有效回击,落个忍气吞声,个人利益受损。”——我联想到了几个词“标准、力量感、敏感易受伤”。第一,你的标准强加给别人了,这是对别人的一种挑衅、攻击,攻击了别人的标准,但你自己没有意识到。第二,真正的强者,无需证明“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本来就没有对错,任何人站在自己的角度都是对的。第三,当别人反击时,你的模式出来了,立马敏感受伤,把自己放在了受害者的位置上,才会觉得委屈。


    怎么解决?——核心:与父母在心理层面分离。理论说太多没用,还得自己来体验,来证悟。根部不解决,你会被很多种关系困住。如果自己待住太困难,寻找外力帮助,找个群体,借助大家的力量,借力本身就是在处理关系。

详解略,扫码进群听语音)









    

   问题2(雨竹):总是纠结于某一件事,人们通常说的钻牛角尖,也知道这样不好,但是就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维和情绪,为什么会这样呢?如何克服这样的心理!


    :钻牛角尖换一个说法,就是固执。固执于什么?——自己的认为是对的,不能承认自己错了。我们会发现,承认自己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所以,无论如何,都要证明自己是对的。既然是心理学角度的答疑,我们从心理学来看,这种行为叫“自恋”。没有自恋,就不能形成一个健全的人格,自恋没问题,问题出在不知道 我们所做的固执的事情,都在满足自己的自恋,或者避免“自恋受损”。自恋受损,会让我们觉得“我错了,我是不好的,我是失败的”。这种感觉太糟糕了,所以我么会一直维护自己的认为。把自己禁锢,就无法看到别人的认为和感受。都是自己再跟自己玩。

    怎么解决?——了解自己“固执”性格的形成,什么原因?什么事件?回溯童年期,看到了那个“因”,就放下了那个“果”。


详解略,扫码进群听语音)



    问题3(晓静):我是一个自尊心强又不自信的人,我特别害怕别人不尊重我,那些带着笑意的攻击、我不知道怎么反击,事后又在心里气自己窝囊、原谅不了自己,我陷入了一个无底黑渊里,我该怎么走出这种尴尬的境地!


    :这个问题,我思量了半个小时,都不知道要用什么方式回应你会比较好,我也害怕自己变成那个“笑着攻击你的人”。我不太清楚“笑着攻击你的人”中,会不会也有一部分有我同样的感受。


    我就大胆的投射下我自己,不一定是这样,你非常明确的告诉我“你的自尊心强和不自信,害怕别人不尊重你”,这句话其实背后在说:我已经把自己放低了,暴露自己的缺点,说自己不够好,你怎么可以还要来说我,攻击我呢?我不知道,你在生活中会不会使用这种人际模式,先把自己放低来防御别人对你的否定。可能你会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这是我从这个提问中看到的,不涉及到你问的内容。


    我要是直接回答“是”,你肯定会受伤了,恰恰印证了你对自己的判定,继续在深渊中;如果我回答“不是”,我就否认了你对自己的判断,或者这会给你一种居高临下的安慰感,这种感觉很不好,也许会产生挫败感、羞愧感。


    要走出这个境地,还是要改变思维模式,看到当别人攻击你时,自己究竟在意的是什么?你对这个“攻击”赋予了什么含义。我不知道是什么,得需要你自己去探究,看到了就放下了。


详解略,扫码进群听语音)






问题4(果果):我们可以看到问题直面问题,如果父母比较固执,或者说不愿意接受新的思想,做出改变。只是一味压制,绑架你,怎么办?如何可以平和的让父母接受他们本不接受的东西,或思想!


    答:果果,我能感受到你感受的被父母或者道德的压迫感,内心很冲突,想要自由和被禁锢的冲突。这个问题和前两周你提问的是一样的,都是“依赖和独立”,逃离父母和改变父母,不都恰恰说明了,和父母是黏连的,没有分离的。如果真的分离了,干吗在意父母是什么样子的呢?告诉你父母对我们的控制和社会的道德绑架,不是在说你要去突破它,只是告诉你一个真相,真相是突破不了的。而不是把自己所有的不幸归结到父母,或者别人的身上,这难道不也是一种不独立的表现吗?


    我觉得你要反思的是:为什么这么急于提问,要一个答案,要了一个又要一个,这本身就是不独立的表现,没有独立思考,只是在要、要、要,需要借助别人来替代自己解决问题。仔细回听上两次给你的提问,不要再继续快速提问。不要想着要答案了,要自己去面对自己、了解自己。

详解略,扫码进群听语音)



 
   问题5(心语心愿):一直感觉生活充满着矛盾,比如在有限的精力里,多一些时间陪孩子,就没有那么多精力投放到工作上,知道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但也知道,随着孩子的成长,没钱也不行!再比如,疲于应付工作中的各种关系,讨厌加班加点的工作,想过的随心一点,舒适一点,但是又感觉那样没有追求,是在浪费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开始出现各种不适,每天都在想过健康规律的生活,坚持锻炼身体,按时吃饭,早睡早起,可事实上,很少去锻炼身体,每天吃街边小吃对付,基本天天熬夜。不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才是自己正真想要的,无论是舒适安逸,还是充实忙碌,都感觉十分焦虑,如何才能克服这种焦虑呢?


    答:核心是:不在当下,在未来,焦虑是对未来的恐惧。只要你在当下,就可以了。(老妈妈担心两儿子的故事),反过来,陪孩子时,就全然,感受孩子带给你的成长,工作时,就全然,感受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工作时想孩子,带孩子想工作,生活就劳累了。


    推荐看看电影《找到你》,也许会对你有很多的感触。分享一段话给你:生孩子是天底下最自私的事情,用别人的生命来完整自己,都说母爱是伟大的,但其实,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也只是在对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而已,最该感谢的是孩子,是他们带父母成长,让我们体验到一种毫无戒备的,甚至可以献出生命的爱,那是一种自由。这个时代对女性要求很高,如果你选择做一个职场女性,会有人说你不顾家庭,是个糟糕的妈妈,如果你选择成为一个全职妈妈,又有人会觉得生儿育女是女人应尽的本分,不算是一个职业,但事实却是因为努力工作,我才有了选择的权利,因为有了孩子,我才了解了生命的意义,才有勇气去面对生活的残酷。


    工作和孩子,不矛盾。矛盾的是:不能处在当下,没有这个能力。道理知道没用,要去体验,探索自己,为什么会焦虑?什么情景、什么想法,导致了你的焦虑。这是心理学的方向,也是我成立这个群的意义——遇见自己。



详解略,扫码进群听语音)


 

    问题6(那一缕阳光):孩子2岁了,最近老是不让洗脸 ,不让给脸摸油 ,早上起来不喜欢穿衣服 ,光着腿说不冷 不冷 !晚上脱衣服时候又有点不愿意脱掉上衣 裤子愿意脱  ,针对这些我商量无效后都是强迫他做了 ,但是感觉一直持续 。以前大小便知道叫人 现在最近几天都是憋到直接随地解决  请老师支招破解。


    答:这个题,我们2期都详细讲解过,我这次再来说一遍。我们首先了解孩子处在什么阶段?自我建立的18—36个月。这个时期,孩子这种表现非常正常。孩子在强调自我意识。我看到的是妈妈需要学习,学习孩子在每个阶段他的发展特点,否则就会很焦虑。


核心问题还是:界线。
己负责的事。安全、规则”,仅此两条,是父母需要负责的,其他的都是孩子。如果是妈妈的,妈妈只要简单告知孩子“可以、不可以”,孩子遵守,比如孩子自己过马路,安全第一。如果是孩子的事,妈妈就在侵犯他了,如果你要让他听你的,你就得想办法让他自愿接受,而不是简单粗暴,不代表不管,但是方式不能“坚决”,毕竟是人家的事,父母就要引导、想办法。强迫等简单粗暴的方式,恰恰说明 父母的不用心和无助感。所以孩子反抗了,尿尿你可管不了、控制不了了吧,我可以完全为自己做主了吧。孩子在用行动说:妈妈,请把我的权力还给我。


孩子的问题,不是他的,妈妈要去反思自己的控制。所以,还是我们想帮助孩子树立界线,但是往往父母都在破坏界线。“尊重在先,爱在后”,孩子首先在你的意识里是一个独立的人。如果是这样,那父母就没有权利不经过他的允许,去强迫他的身体、他的意愿,而吃饭、洗脸等等,都是孩子自己需要为自父母的成长。


    家庭是一个整体,孩子的问题出来,需要家长去反思自己的行为。孩子自我建立的问题,妈妈应该反思自己的控制欲。目前做的:把孩子应有的权力还给他。但是前提是,妈妈得知道,哪些属于孩子的权力,要怎么做比较好。最终,还是得学习。

   
     孩子成长最重要的是妈妈的成长。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做都市轻修行两个系列的原因。
《都市“轻”修行——遇见自己》(心灵成长之旅)
都市“轻”修行——遇见孩子》(妈妈的心理学)


    所有的人都是我们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就是来帮助我们照到自己的。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爱人,或者是仇人,都是一面镜子。解决所有问题,唯一的方式,就是:找到自己,并且诚实的面对自己。
    今天的所有问题,都是在头脑层面上,给大家一个方向。要去真正解决,需要拿出勇气去面对自己,心灵成长。就像学游泳,站在岸边分解动作,永远学不会,只有自己下水。



《心灵成长小组》二期招募ing
两天全程体验价600元,12-15人,满员起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09课 三角化:在孩子面前到底能不能吵架?.mp3
文字稿:从盲目教育到智慧教育-自体关系心理学家庭教育讲座
亲子关系中的控制与侵入
青少年抑郁症后面暴露的家庭问题
温尼科特理论的客体关系理论之“真我与假我”
原来真的有一种母亲,无法爱自己的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