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谁在背后为港珠澳大桥保驾护航?

年末,一家A股公司蹭起了国家级热点。

2018年10月23日,一把手宣布全程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全线通车。

作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它是中国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建设要求及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被国外媒体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

它充分显示了我国卓越的桥梁设计施工能力,再次向全世界秀了基建狂魔的肌肉。

今天君临要说基建公司?中国建筑还是?

不,建筑再完美,也已经是过去式,我们的大桥已经全线贯通了。

接下来的重点应该是大桥的日常通行,安全运营。

众所周知,珠三角历来多台风,每年十几号台风轮番肆虐是家常便饭,其中不乏超强台风。

作为世界上里程最长的跨海大桥,如何抵抗这些大风大浪,个别部位出现问题如何处理?

再者,由于港口众多,大桥的结构相当复杂,包括桥体、人工岛、隧道沉管三部分,如何保证隧道内通行的稳定性,连接部分出现沉降怎么处理?

大桥必将分流虎门大桥的巨大车流量,对桥体能承受的车流量该如何监测,会不会出现塌陷,这些问题都是对相关部门的巨大考验。

所幸,我国不仅有攻坚克难、兢兢业业的建筑精英,也有防患于未然的安全卫士——辰安科技(300523)。

港珠澳大桥 | 来源:辰安科技官网

没有一家公司是完美无缺的,但在公开媒体上过于犀利的风险披露会导致一些不可控的后果,成为我们的付费用户,获得风险提示,带您看透成长股点我了解更多)

1

辰安科技做的事情并不复杂,它主要充当了大桥的“眼睛”和“大脑”。

通过数量繁多的摄像头和传感器,辰安科技的系统对大桥的车流、通行人员、风力、天气状况进行了全天候的检测,并将其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导入数据库,并配备前端操作软件——港珠澳大桥应急救援指挥平台。

图片来自于公司官网

通过这个平台,2469路图像随时调用,港珠澳三地数百个有关部门的通讯即时连接,一旦有异常,即刻响应。

这是大桥之“眼”。

大桥之“脑”则体现在应急预案上。

平台基于大桥的区域划分,结合专业的应急演练,对救援和安保力量进行分配,并在系统内预存了14种专项应急预案。

这一番部署下来已经能保证大桥任何位置有突发事件,人员都能在3分钟内到位。

另外还有匹配90%以上的人脸检测,预判风险。

像电影里那种劫持人质引爆炸弹的极端份子,基本没上桥就要被送派出所了。

截图来自于公司官网

以上两点,辰安的软硬件结合,基本是如鹰眼一般监控着大桥的各个角落,而一旦发生风险,又是有关部门最可靠的抓手和沟通工具。

2

能为国家工程保驾护航,必定不是等闲之辈,辰安科技是典型的出身名门。

他脱胎于清华大学的公共安全研究院,是清华系的众多校企之一。

那么清华的这个公共安全研究院成色如何呢?

且不论清华的名声,光是其骨干的名头就足够有说服力。

这个研究院的院长是工程院院士范维澄。

范维澄何许人也?

1989年中科院火灾科学重点实验室立项时的带头人,一手引领我国火灾科学的建设。

早在2001年就当选工程院院士。

2003年执笔《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的公共安全部分,给国家建设划重点。

2006年应邀前往中南海为中央政治局讲解应急体系。

光是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就拿了两次,可谓我国公共安全领域毫无争议的带头人。

执行院长袁宏永,武汉大学的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博士,中科大的火灾实验室博士后。

武大的测绘遥感专业是什么分量,读过我们之前关于超图软件、四维图新分析的读者心里自然有杆秤。

以上两位,不仅是清华的公共安全领域的骨干人物,也是辰安科技一路走来的高管,目前也仍然是公司正儿八经的董事。

2010年,由于辅助建立国家应急平台体系,辰安科技拿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基本是把领域内的奖拿到头了。

截图来自于公司官网,右二为范维澄,右三为袁宏永

2016年辰安上市,在应急产业领域,这是国内第一家上市企业。

这个定位和清华公共安全研究院在业内的地位匹配。

可以看出,和一些打着高科技企业旗号,董事会里却全是营销高手的伪科技股不同。

学术大牛办企的辰安科技,是真正具备相关领域领先科研实力,具有相关技术资质的企业。

辰安科技的技术优势该如何理解呢?

我们知道,公司简介专业名词一箩筐,说的再天花乱坠也是王婆卖瓜。

作为投资者,还是希望从业务方面看出优势所在,而不是停留在一个个奖项上面。

辰安的主要产品是应急平台软件和应急平台装备,其中软件产品占据营收的70%左右,是主要部分。

功能如前面港珠澳大桥案例所示,主要是监控、沟通和预案处理。

监控和沟通更有赖于硬件技术方面的实现,更好的通信渠道,更先进的传感器等等,而预案的处理就不同了,这是结合项目经验和学术研究总结出来的成果,是应急平台真正的价值所在。

毕竟,突发事件的存在领域很多,能源、食品、交通,决策者不可能熟悉各个领域的处理方法,很可能错误决策。

而有了一套预案,决策者就能快速拿到熟悉处理流程,得到科学指导。

一套预案库就相当于决策时有各行业的专家在旁出谋划策!

得益于在学界的领先地位,辰安拿到了很多订单,覆盖30个省部级的应急平台建设。

先有研究成果,再是项目经验,强者愈强,时至今日,辰安的预案库里已经包含了四大类328 种公共安全事件,涉及各种类型和城市规模,模型库里识别判断、预测预警、评估模型一应俱全。

可以说辰安背靠的强大科研资源与学术能力,转化成了竞争优势。

营收分类 |  数据来源:wind

技术和经验上的优势可以说是辰安的第一层护城河。

还有其二。

这要从应急产业的行业特点说起。

应急产业的主要客户是谁?政府。

分析这个行业少不了分析政府客户的采购特点。

首先,想做政府的生意,身家得清白吧,最好还是有一定地位的国企,含赵量越高越好,这点在大华之于海康,bat之于浪潮、紫光身上都不鲜见。

其次,应急与公共安全领域的事情,政府还是比较舍得花钱的。

天灾还情有可原,要是因为人祸伤及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那地方政府可真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

最近山东的煤矿事故持续刷屏,就体现了公共安全处理的重要性。

有数据佐证,根据2018年的公布的中标信息,但凡是应急平台建设的项目,基本都是千万级的大单。

单子虽大,但没那么好拿,很多项目都涉及到硬件的采购,不是辰安的独食。

关于这一点,公司在招股书中也有说明。

来源:招股说明书

“部分项目是通过系统集成商向政府提供产品”。

这句话,说白了就是公司拿订单,做总包,硬件派给集成商做。

那反过来,有时候集成商拿了订单,应急系统的部分会不会也派给辰安做?

国内做it系统集成的大佬几乎都是以硬件起家,浪潮、华为、紫光新华三、戴尔,这里面紫光和辰安师出同门,这订单会给谁?

无独有偶,辰安在海外市场的开拓也是这样,订单几乎都是和中电公司、紫光做的,如下图。

图片数据来源于券商研报

背靠大树好乘凉,很多生意的竞争并不公平。

清华大学强悍的校企集团和校友资源是巨大渠道优势,辰安就是那个背后有人的。

3

作为一个主要做G端客户的公司,分析不能放过现金流量表。

可以看出,辰安G端属性还是很明显。

过去两年,前三个季度的现金流都是负的,但好的一点是在年报中基本都能收回大量账款,现金流变为正值。

毕竟是政府客户,也不是ppp模式,收回不存在问题。

那么问题就是周转了。

17年前三季度的需要净投入4亿左右,18年预计业绩翻倍,但净投入得益于费用控制成效明显,有所收窄,需要两亿左右,但也不是小数目,公司搞的定吗?

翻看投资活动现金流,这个疑惑得到了解决。

辰安的投资活动基本上只有理财的买卖(图中红色部分),由于是理财的转入转出,所以净额没有意义。

三季度还买了11亿的理财,1-9月光理财收益就700多万。

由此看来,辰安谨慎的经营,让现金还是挺充裕的,起码在业务量增长迅速的2018年还有大量闲散的资金。

资产负债表也比较干净,没有商誉,没有长期借款,负债几乎都是应付和预收账款。

具有一定护城河,财报健康,那么行业空间如何?

用券商研报的话说,我国政府应急办市场渗透率不足22%,大幅落后发达国家。

但是渗透率低也不一定就得提高啊,而且提高要多久?这种类比没有意义。

我们还是立足于目前业务,结合案例来看。

目前的业主主要分为三块:公共安全与应急业务,城市安全业务和国际安全业务,占比如下。

公共安全与应急主要是应急平台的建设、应急设备的销售,这一块虽然是传统业务,2018年也迎来了爆炸式的增长。

目前三季报还没有披露具体的分类数据,需要年报来判断,但根据2017年同比300%增长的订单量来说,这块是有保证的。

实际上,这一部分其实已经成了增长最慢的业务。

根据十三五规划,应急平台的建设其实已经深入到了区县部分,省部级的大项目基本已经被做完,再加上17-18年的快速增长,预计这部分后续会回落到10%~20%的增长速度。

国际业务同理,但稍好于国内。

辰安国际业务主要集中在南美、非洲等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程度要落后于国内。

订单反馈上来说,目前还有15亿的订单没确认收入,两年之内是不愁增长的。

但又要转折的是,海外业务的订单一般较为集中,很可能一个订单就会左右全年的业务营收,所以对这一块不做预测,可以保持乐观。

市场空间巨大,但仍要看海外友人的建设意愿和营销能力。

接下来就是公司最有看点的业务——城市安全业务。

城市安全业务不同于传统的应急平台业务,是结合了物联网、大数据的监控、预测、应急处理平台,不仅是应急处理,更侧重于日常监测,防患于未然,事前防治的意味更浓。

可以参考前文的港珠澳大桥。

部分监控系统 | 来源:公司官网

这块业务目前只做了合肥市,一战成名,一做就是两期。

尤其是17年8月份签的二期项目,总金额9.25亿,当年即贡献营收3亿元。

要知道,2017年营收总共也就5.4亿,说是历史大单绝不为过。

这门生意有相当强的拓展性。

合肥的一期做了以后,覆盖了桥梁、供水网、燃气管网的监测,发现了沼气浓度超标13处,达到爆炸危险级别的4处。

吓得合肥燃气部门一身冷汗,慌忙查漏补缺。

效果立竿见影,这才有了后面的二期。

供水、排水、供气这些管网可以称之为城市的毛细血管。

多少次,只有大雨倾盆我们才知道哪个下水道又堵了,只有行人掉进坑里我们才知道哪里的路面又塌陷了。

如果早早建立好这些监测系统,城市运行起来会少多少事故。

而该领域的建设,才刚刚起了个头。

2017年合肥GDP排名全国24位,不说全国学大同,让发达城市先建总是可能的。

23个城市每个20亿,这就是400亿的市场空间。

至于如此庞大的蛋糕,究竟谁先吃的问题,我们先推测一下:

首先这种类型的项目,目前只有辰安做过,经验最足。

其次行业内有资质、有技术储备做这种大型安全监测应急系统的寥寥无几。

(注:辰安虽然是一家软件为主的公司,但技术、资质储备很深,拥有行业内高门槛的甲级测绘资质)

9月,辰安科技联合佛山建投等成立了佛山城市安全研究中心。

佛山是什么地方,GDP全国前15的富庶之地,人口稠密,再加上这公司名字,实在引人遐想。

最后是公司在拓展的消防云业务,目前已经在北方一部分城市落地了运营中心,也是典型的蓝海市场,但是还未贡献实质业务营收,保持观察。

4

作为一家G端公司,辰安对投资者来说有点陌生,但它的业务早就贯穿在我们身边的大事件中。

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厦门金砖、海外撤侨等等,其实都有它的身影。

装备为证,下图的电子终端,比吃鸡里的三级甲高端多了。

可以空投,防水、防震、防辐射,自带电源、通讯,简直是救灾利器。

来源:公司官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港珠澳大桥4K高清
《港珠澳大桥》 20170630 上集
港珠澳大桥太厉害了!
港珠澳大桥赋
港珠澳大桥
港澳靠左行,大陆靠右行,港珠澳大桥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