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审时度势独辟蹊径成就单晶帝国,解码光伏产业“苹果”成长之路




在太阳能光伏行业,有这么一个规律:谁拥有了更高的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的技术,谁就拥有了未来。

但有一家公司却独辟蹊径,致力于单晶产品的成本降低,并最终在新一轮的光伏产业景气周期中成就一段传奇,这就是西安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今天我就来谈谈这家传奇,以及传奇之后会是怎样的未来。

隆基创始人叫李振国,成立于2000年,为什么把公司取名“隆基”,是有一段轶闻。

1986年9月,李振国考入兰州大学物理系,当时他与钟宝申(现西安隆基董事长)等几名年轻人一起在兰州大学校长江隆基的石像下立誓,如果将来创办企业,一定秉承校长治学的精神,取名“隆基”。

于是就有了今日的西安隆基与沈阳隆基,区别是沈阳隆基是做磁技术,西安隆基是做光伏产业。正是有着这种薪火相传的理想主义情怀,隆基又在发展过程中聚集了一批兰大人,成了“兰大帮”。

企业的发展无非是人聚与财聚,人聚则企业聚,企业聚则财聚,隆基的发展也佐证了这一点。

2000年成立的隆基在起初一直是小打小闹,直到2004年德国颁布的《上网电价法》,极大的推动了欧洲光伏产业的发展,光伏产业很快迎来了第一轮景气周期。这也给光伏产业天生打上了政策推动的烙印。

在04年之前,光伏产业一直是单晶的天下,但由于单晶的技术成本当时远高于多晶,低成本的多晶在产能需求旺盛时更容易投产,使得在第一轮的造富过程中,多晶顺势称王。

隆基当时作为早期单晶技术的推动方,在产业发生剧烈变化时也备受煎熬。对于接下来技术路线的选择也不免左右摇摆。

直至2006年钟宝申的加入,李振国等管理层进行了半年的研究讨论,主要集中于两个问题,一是光伏产业的本质是什么,二是行业未来的竞争格局是怎样的。

“前一个问题的答案是,行业的本质是平价上网,而能够实现平价上网的技术路线就是单晶;后一个问题的答案则是,未来光伏行业一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李振国说。

所谓充分竞争的行业就是说光伏产业并不是高大上的高科技企业,而是依靠成本、质量取胜的扎扎实实的制造业。

我想,正是有着这一深刻的对行业未来趋势与格局的把握,才使得隆基在接下来的数年时间里,埋头于自己的“单晶”事业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任行业潮起潮落,始终致力于单晶技术的效率提升和低成本的推动。

苦心人天不负,随着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出现,产业发展进入了隆基所预言的充分竞争的红海阶段。最终在2012到2013年的光伏产业寒潮中,早有准备的隆基股份逆势而上,在13年单晶硅片出货量达到全球第一。

但彼时依旧是多晶的天下。实际上从硅片角度讲,单晶由于颗粒大、电子复合频率低,一般功率会高于多晶。因此,只要成本端单晶综合成本低于多晶时,一定会是单晶的天下。

隆基为了推动单晶成本的下降,开始从“非硅成本”着手。

比如把生产基地选在低电价的宁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研发水平,提升成品率;然后自己采购、设计定制化的智能生产线,提高效率,减少折旧;并且率先投入金刚线切割工艺的使用。

下图是隆基股份近5年的研发投入。

截止2016年底,隆基硅片产品非硅成本已较2012年下降67%,60片P型PERC单晶电池组件最高功率已达到316.6W。

拥有400余人的专业研发团队,同时建立了以西安为基地的硅材料研发中心和以泰州为中心的电池研究中心、组件设计中心,隆基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球单晶硅料的龙头老大。

2014年前,公司在材料领域取得领先后,却苦于无法说服下游电池、组件厂商相信单晶电池性价比将要超越多晶电池的趋势。

李振国甚至到厂家,用小黑板一笔一笔的算账来说服他们,但要让已经投入巨大产能的企业放弃多晶路线谈何容易!

加上隆基也逐渐感觉到仅凭硅料领域的领先无法成就更大的事业,遂决定甩开膀子自己干!

于是隆基通过收购和新设方式成立了以乐叶为平台的单晶电池、组件业务单元,开始迅速向下游的单晶电池和组件延伸,引领行业快速向单晶方向发展。

当一个企业战略眼光到位、执行力优秀的时候,必然能享受时代赋予的超级成长红利,隆基股份的业绩自此开始迭创新高。

由上图可知:

1)2012年的净利润亏损主要是由于当年尚德倒闭,拖欠的1.2亿货款计提损失带来的意外,否则隆基将保持正盈利度过光伏的第一个寒潮。

2)公司产品毛利率的逐年提升一是产业景气周期上行,二是不断进行优化成本。

3)2015年太阳能组件贡献了绝对的营收增量,单晶硅片营收下滑主要是虽然生产了6.4亿片,同比增长33.88%,但只销售了4.17亿片,同比下降3.83%,其原因是1.59亿片用于自用生产太阳能组件。

4)太阳能组件在2016年营收已经超过硅片收入,充分表明公司切入单晶组件领域的决策之正确。

根据EnergyTrend数据显示,单晶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已从2015年的15%提高到2016年的27%,并预计2017年将超过35%,单晶电池的爆发还将持续。

在2017年发布的《中国光伏产业路线图》中也给出了不同电池技术市场占比的变化趋势。       

PERC电池是当前产能最大的高效电池,2016 年市场份额占比将达到10% 左右,2018 年预计将达到20% 甚至更多,未来随着各厂家产能建设完成及逐渐释放,PERC 电池市场占比将逐年增加,2025 年有望达到46%。

而隆基所建设的单晶电池项目正是2GW的PERC项目,目前已经投产1GW。(PS:从这张图我也侧面认为中来股份的N型电池及IBC电池投产或不及预期,且从目前调研情况可知其一期的七条生产线至今只有两条投产,其余五条还在调试)

毫无疑问,作为制造业,产品的销售不像项目工程类,营收很容易出现爆发式的增长。一般只需要关注产能和产品价格就可以。下图是隆基和整个行业对于单晶硅片产能的规划。

由图可知,除了中环决定大规模上产能追赶外,其余的公司多以试探性建设为主。隆基将依旧保持绝对的龙头地位,且成本优势明显。

至于产品价格,截止2017年6月,受630抢装潮影响,单晶硅片上半年依旧供需偏紧,国内156mm×156mm的主流出厂价始终稳定在6.2元/片,而同规格的多晶硅片价格上半年在4.5-5元/片之间波动。

考虑到单晶硅片效率优势下,单晶硅片将继续维持替代趋势。虽然接下来单晶硅片价格或在抢装潮结束、中环投产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下半年下滑10-20%之间,但近一倍的产能增加,完全可以以量补价,继续维持17年高成长。

但我们因此可以说现在就可以买入了吗?毕竟单晶替代大趋势还在进行,产能扩张还在进行,隆基又是一家管理层卓越的公司。

我不以为然,其实现阶段定义光伏产业更像是长周期的景气叠加短周期的顶部,何解?

我们从大环境上来看待。首先,2016年国内新增装机量达到34.54GW,2017年保守的情境下2016年确定的普通电站、领跑者基地和光伏扶贫指标等基本完成建设, 加上部分2016 年未批先建项目,预计新增装机量可达到20GW 以上。

且2017 年光伏上网电价调整将带来抢装潮的再次发生,乐观情境下2017 年新增装机量可达到30GW。

但考虑到光伏发电“十三五”规划目标为累计装机110-150GW, 且有电价下降、补贴延迟发放、弃光限电等问题,预计2018-2020 年保守情况下国内市场规模在10GW左右,但随着分布式发电的崛起,乐观情况下可到20GW。

也就是讲,大概率上2018年起国内的市场新增装机量的市场规模较2017年会同比下降50%以上。下图为2011-2015 年国内光伏年度新增装机规模以及2016-2025 年新增规模预测。

随着2020年电改的成功,光伏发电成本的不断降低,平价上网或可实现,此时会再迎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

再考虑到最近光伏产业内各大公司新建产能多是在17-18年投产,以此观之,18-19年大概率又是一个惨烈的厮杀年——现金为王

这次鹿死谁手呢?无论怎样,我相信将依旧会是战略领先、技术领先、成本领先的企业最终获胜。而获胜的企业将享受平价上网后、真正的长周期光伏产业的盛景。

而一旦可以平价上网,我相信未来电站企业将迎来真正的发展机会。水电、火电等能源企业可以诞生千亿级的公司出现,凭什么光伏电站未来不可以呢?

隆基如今又开始马不停蹄的推进光伏电站投资,布局分布式光伏电站,并且计划2017年度地面电站开发并网量500MW,分布式开发并网量560MW。

未来已来,拭目以待。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大金股之一:隆基股份601012
2019上半年中国电池片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市场需求分析[图]
光伏设备迎风起
光伏行业的历史变迁:下一个技术跃迁点会是它?
20200413:光伏双雄对弈
天风给出隆基股份8300亿的市值,各位老师怎么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