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代年轻人的消费观

凡事有度,过则为灾。




前几天,我顺手在朋友圈转发了一张图片,并配文:不仅没钱,还负债累累。

很快就收到了很多回复。都是在表达四个字:感同身受。

除了其中一条,来自我五十多岁的妈妈。

她写的是:老一辈最爱攒钱,新一代最爱花钱。

随后妈妈就打来了“教育”电话,一如往常的责怪后,她的语气开始转向担忧,问我到底欠下多少钱。

我只好小心翼翼地说,除了房贷之外,信用卡借呗加起来欠了几万。

“你!”隔着电话我都能想象到妈妈一副恨铁不成钢的神情。

妈妈提出要动用她的存款帮我还钱,我只好笑着和她说,其实没欠多少啦,卡还卡就可以了,这是年轻人的消费手段,别担心。

“我搞不懂你们年轻人,过去呀,我们总是看着手上的钱来过日子,生怕会负债,现在你们年轻人动不动就说花未来钱,管不了了!”

挂掉电话后,我仔细看了看身边的人,发现大家都是过着一样的生活。

拿着几千的工资,背着上万的债务。
 


是什么让我们从抵触到享受花未来钱呢


老一辈的人在年轻的时候,总躲不过“贫穷”这一个话题。于是穷怕的他们,拼命省钱、攒钱。

于是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赚钱的目的只是为了“活着”。

活着为了工作,工作为了赚钱,赚钱为了吃饭,吃饭为了活着。周而复始。

后来,生活好了。

新一代的我们,生活在社会安定和物质充足的年代,从小接受“花未来的钱享受今天”的观念。

于是乎,“花未来钱”便成为了一件平常的事。

且年轻的一代,不再是单纯的为了“活着”而活着,更多是为了“理想生活”。

喜欢的东西,今天就要到手。今天没钱,那就用明天的钱。


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习惯使用消费信贷产品。

2016年,使用某信贷产品支付的笔数超过32亿笔,比2015年增长了344%。

光2016年双11那天,仅30分钟内,用这款产品交易的数量,就达3802万笔。

其中使用的人中,80后占46%,90后占38%;

80后用花呗人均购物1046元,90后用花呗人均购物633元。


是什么让我们负债累累


提前消费,不仅是数据,而是就在你我身边发生的现实。

前几周,微信朋友圈刮起账单风。

好多朋友都在晒年度账单,一看,大多数人的年支出,都大到超过了我的想象。

本着好奇,我问了几个朋友。

第一个问的是刚毕业没多久的小室友。她的年支出竟然有10万多。

我:“你年收入不是4万多吗?怎么支出了10万多?比我还多呀!”

她:“花未来钱享受今天,管它多少呢!几万小数目而已,开心就好!”

“你年纪轻轻,那里需要花那么多钱?”

“吃喝玩乐呀,喜欢的东西就买,想去的地方就去。”

原来有些人之所以负债累累,是为了享受。

我第二个问的是刚结婚的大学朋友老薛。

老薛无奈地笑着说:“我花得多不是因为我有钱了,相反是更穷了,欠了一屁股债!”

印象上的老薛,单身那会每个月工资上万,家里的父母暂时不需要他抚养,虽然过着逍遥快活的日子,但也没欠下什么钱。

所以我对他欠下那么多债是惊讶的。

老薛一副过来人的样子说道:

“等你结婚后你就懂了,且不说结婚的费用,光买房这件事就让我负债累累了,你知道广州的房价多贵吗?

小玲又快生了,接下来还要愁孩子的奶粉钱,过几年就要愁孩子的学费。”

虽然我还没有结婚生子,但对于老薛说的买房问题,我是感同身受的。

当初为了凑房子首期,一咬牙便瞒着家里把信用卡能刷的钱都刷了。


后来就开始了漫长的还钱之路,过着拿着几千的工资,背着上万的债务,只敢花一千的日子。

然而这个情况并不是少数,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陈彦斌曾指出:“房贷已经成为中国家庭债务的大头。”

面对日渐高涨的房价,不少年轻人都被灌输着“再不买房就买不起”的观念,于是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了贷款买房。

更有甚者选择了其他民间贷款,只为了凑够房子的首期。


看着无奈的老薛,不禁回想起了多年前看过的一部电视剧《蜗居》。


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正过着像郭海萍一样的生活呢?

“每天晚上,我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灯光,我就会在想:这城市多奇妙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生活。

别人的生活我不知道,而我呢?

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六千,吃穿用度两千五,冉冉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三四百,手机电话费两百五,还有煤气水电费两百,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进账四百,至少……

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

这些数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根本来不及细想未来十年,我哪有什么未来,我的未来就在当下,在眼前。”

她的心声,是太多人的现实。

原来有些人之所以负债累累,是为了更好的活着。
 

然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虽然提前消费,是一种风气,也是一种享受,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生存选择。

但你我仍要记住:合理的用钱,的确可以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让幸福感得以提升。

然而许多人都无法掌握好分寸。尤其是年轻人。

凡事有度,过则为灾。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单止是“月光族”,更是“借光族”!

每月工资,每月花光不止,还将信用卡、花呗借呗的额度都刷光,下个月再拆东墙补西墙。

久而久之,在财务上就陷入恶性循环。

一旦循环链上哪一节断裂,便落入无法挽救的地步。

上班族做个“借光族”倒还好,毕竟还有工资支撑着。

但有不少学生还没有赚钱的能力,就早早学会挥霍“未来钱”。

“校园贷”的出现,让不少学生有了借钱的渠道,于是这些年轻的孩子便掉进了这个可怕的洞!


2017年9月,大学生朱某绝望地跳江自杀,一条鲜活的生命就此陨落。

为什么要跳楼?

因为他借了太多校园贷。

朱同学去世后,家里人还收到多个校园贷平台发来的催款信息,甚至恐吓电话。

而让他之所以贷款,并不是为了什么急事,仅仅是为了和同学聚餐,以及偿还贷款等。

多么可怜,又多么可悲。

倘若年轻人在消费时,能多一分克制,少一分冲动,多一分理智,少一分虚荣,也许就不会沦落至此。

而和朱同学一样的年轻人,太多太多了。

打肿脸充胖子。

没钱装有钱。

怎么装?借。

在经济实力不足的情况下,为了满足自己虚荣心,不惜背上了沉重的财务负担,过着“借新还旧,以贷养贷”的生活。

不少年轻人的钱包里装的,只有信用卡,以及借来的钱。自己赚来的钱却是寥寥无几。

前段时间,长沙一名19岁女孩身陷现金贷旋涡。

其家庭一贫如洗,和邻居形成鲜明对比

家人前后为她还款10余万元,仍堵不住这个债务黑洞。

女孩的母亲不堪重负,喝下两瓶农药自杀……

父亲坐在母亲坟前

更让人嘘唏的是,葬礼当天,还有四拨人上门催债!

坐在家门口的催债人员
当天几拔人来催债

民警向女孩询问借贷情况,发现真相非常荒诞:

“初步了解最开始借了6000元,至于消费了什么不清楚,而后面的借贷连她本人也说不清。”




这样的悲剧不是孤例。

西安有一学生,正在读大二,玩网络游戏输了钱,有人介绍他向一家网络借贷平台借了2000块钱。

此后,噩梦开始了。

他没想到的是,2000块钱,一天是200-300的利息。这个钱到期了,有人又借4000给他。

让他借,他就不停地借。

还不起了怎么办?

在中介的“帮助”下,他开始在网络借贷平台上东借西借。拆东墙,补西墙。但本金没还清,欠下的利息反倒越来越多。 


也就是说,只你要拿了这2000块钱,等着你的,就是永远还不完的钱。


催债人员开始疯狂追债。威胁有,恐吓有,骚扰家人是常事,逼父母还钱简直算是仁慈。


母亲杨女士不堪其扰,还了不少,但还有14万多本金没还清,利息更是惊天数字。

她说,“我儿子跟我说算了,不想活了。我们连夜就(搬)走了,我们不是逃避这个债,我们是逃命。”

类似的新闻,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出现。更多的,则沉默在公众的关注之外,不被世人所知!

这些人有多少人?

我不知道,但我能确保的是,这数字肯定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人心一旦被欲望所吞,不顾及自己的能力,就容易盲目消费。

如果你又想走捷径,不考虑崩盘后带来的后果,这又造成了一次次悲剧!

我们一定要记得两句话:

  • 花钱,是为了幸福,不是为了虚荣。

  • 消费,要看自己的能力,不能枉顾现实一味买买买,玩玩玩,这不仅无法令人幸福,反而会带来更多苦恼。


所以,花钱可以,但要理智。

毕竟,不过度,懂节制,有分寸,方得长久。

也许你还想看:

那些90后,是武汉抗疫的主力军!

四川凉山又起大火,19名队员遇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果你负债累累,上班已经不能还账,又没有创业资金,该怎么办?
“全民负债”时代来临,国人杠杆加重,是谁偷走了我们的“钱”?
双十一的最大骗局
央行发出警告:上亿年轻人该“警醒”了,切勿被它“拖垮一生”
当你债务缠身时:忘掉三个人、做好四件事,翻身指日可待
多少陷阱让年轻人走上不归路﹖比如网贷、赌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