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儒家思想从乾卦智慧衍生而来,道家思想从坤卦智慧衍生而来。

中国古代儒家把学术归纳为十三种经书,称作十三经,易是其一,所以叫易经,它是十三经之首. 《周易》一书,为中国人文文化的基础。

自东周以来,经过孔子的研究和传述,同时又散为诸子百家学术思想的源泉,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如要研究中国文化,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和诸子百家,乃至唐、宋以后的儒、佛、道等诸家之学,不从《易经》探研,便有数典忘祖之概了。

易经有三才之道,天道为阴阳,地道为刚柔,人道为仁义。儒家取人道,言仁义。孔子说志于道,据于仁,依于礼,游于艺。孔子的道可以用二个字表述,忠恕而已。孔子一生立志于向天下推行自己的忠恕之道。

据于仁,推行忠恕之道从内心行仁开始,在家守孝悌,在外讲诚信,对国家讲忠诚。因此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仁一字贯穿始终。

依于礼,礼者宜也,就是说言行必须得体,不能过,也不能不及,过犹不及。游于艺,君子不器,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在严守仁义的前提下学习各种技艺,然后随时机变化而行动,这就是知行合一。

儒学与《易经》的深厚渊源。子不语怪、力、乱、神。在一般人的印象当中儒家学派是中国所有学派当中最不迷信的学派了,它和神秘的《易经》占卜之类更搭不上关系。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儒家学派受《易经》的影响可是一点不逊色于其他学派,甚至犹有过之。

《易经》对于中华文化来说十分重要,被称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母经,地位与《圣经》在西方文化中相媲美。用古人的话来说《易经》就是“群经之首,万道之源”。现在所能看到的《易经》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是易经,也就是本来的卦辞部分。另外一部分是易传又称为十翼,这个易传就是孔子用来解释易经的部分。所以儒家和《易经》是分不开关系的。

我们都知道孔子周游列国之时多有不顺,甚至有时沦落至“惶惶如丧家之犬”的境地。而后回到鲁国之时,孔子才开始研究《易经》。在苦读一番之后,长叹道:“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可见孔子对于《易经》有多么重视。难怪后世会把《易经》列为儒家必学教材“四书五经”之一。

其实别的不说,就是运用《易经》来占卜的事情儒家也是少不的。孔子本人占卜水平也非常高,甚至已经到了“不占而已矣”的境界。后来他的弟子商瞿继承了他占卜的本事,是当时有名的易经学者。

从孔子开始,儒家对于《易经》的研究就从未停止。一直到宋朝时期迎来了顶峰。一般人的印象当中太极、八卦、阴阳、气功等名词应该是属于道教常在使用的。可是在宋朝这一时期用得最多的却是儒家。其中邵雍可谓是杰出代表。有惊世之才,却甘为布衣。明通《易经》,创下了邵子神数、铁板神数、梅花易数等数术流派,到现在还有很多人研究。邵雍的著作《皇极经世书》更是被视为研究《易经》必读的书目之一。儒家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对于邵雍的学说极为推崇,他自己也是对《易经》着迷不已。著作《周易读本》、《太极图说解》等无一不说明这一点。

此后元、明、清各朝代的儒家先贤们也没有停止过对《易经》的探索和研究。明朝大儒王阳明传下自己的核心思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如果了解《易经》的人就会发现这中思想就是《易经》的衍生。“内圣外王”的曾国藩一生所学归为《冰鉴》,这完全就是《易经》所衍生出来的相学。

不懂《易经》的人将它归为迷信。又因为儒家素来有“善易者不卜”的说法,所以将儒家与《易经》硬生生地割裂,这实在是大错特错。占卜只是《易经》的一部分。作为中华文明的母经,可以说影响着中华文化所有方面。儒家作为中华文化的主体更加离不开《易经》。而《易经》也因为儒家得以发展,衍生出许多新的含义。当真是易法广通融千道,儒门合真易不离。

《易经》是中华历史上的一部奇书,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相传是伏羲发明了八卦,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推演出了《周易》,后来孔子又写了十翼,组成现在我们看到的《易经》。《易经》共有六十四卦,开头两卦分别是乾卦和坤卦,乾为天,坤为地。可以说,儒家思想是从乾卦智慧衍生出来的,而道家思想是从坤卦智慧衍生出来的。

易经;乾卦智慧: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体的运行刚健不已,君子由此领悟到要自强不息。乾卦的智慧就是自强不息,锐意进取,顽强拼搏,有打不死的小强精神,不断努力,不断精进。有这种精神和智慧的人,他的命运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

说到自强不息的一个人,不得不提孔子。孔子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他可谓是一位孤儿,又兼出生在普通的家庭。这样的一位孤儿,应该是比屌丝更加屌丝了,然而,他成功地逆袭为千古圣人,不得不令人惊叹和佩服。

易经;看看他的学习态度,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能够不耻下问,进入到太庙里面,每件事情都要问一问,当有人质疑他不知礼时,他认为这样做才是符合礼的精神。他随时随地学习,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别人问他是否是天生圣人,为何能懂得这么多的学问,有这么多的技能?他回答说:“自己从小无人可依靠,只能努力地去学习各种各样的学问和技能”。他五十岁的时候学习《易经》,做到韦编三绝,古代的书就是竹简,他天天翻看用熟牛皮筋串联起来的竹简,把熟牛皮筋都翻断了多次。他对学习就是这么的痴迷,这么的勤奋。

易经;他弟子三千,优秀弟子有七十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育起弟子来,从来都是不知疲倦。

他明明知道自己的学术和主张并不能让各诸侯国所采用,然而他还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能做到多少是多少。

这就是孔子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另一位自强不息的人就是三国的刘备,虽说他是中山靖王之后,不过中山靖王已经是两三百年前的事情,到刘备之时,家道已经没落到以卖草鞋为生。他刚出道时,被董卓所瞧不起。

他一生经历过无数次败仗,就因为打败仗导致家人被俘虏的事情都发生过四次。他投公孙瓒、投吕布、投曹操、投袁绍,依刘表,经历过诸多挫折和磨难,他并没有气馁。他一直坚定一个信念“光复汉室”。直到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后,他的人生事业才开始有了起色,终于割据一方,鼎立三国。

易经;坤卦智慧:厚德载物。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地的形势宽厚和顺,君子由此领悟到要培植深厚的道德来承载万事万物。

大地承载一切物质,不论是洁净的,还是污秽的。好比莲花,它也能够从污泥中吸收营养,然后能出淤泥而不染,它并不排斥淤泥。就像一位真正的君子,他固然能够跟其他君子共事,他还能够与小人共处。毕竟这个世界,不管在何时何地,都不完全只有君子,而没有小人。所以真正的君子,肯定有跟小人相处的能力,他有足够的胸怀可以包容小人,包容小人行径。

易经;就像佛陀普度众生,既度好人,也同样做坏人。也像上帝爱一切人,既爱好人,也爱坏人。他们有足够的胸襟去容纳一切。

唐末五代时,是七八十年的乱世,这个当皇帝、那个当皇帝,换来换去,更新了五个朝代“梁唐晋汉周”,故称五代。臣弑君、子弑父的事情在五代发生了无数起,很多历史文献也在那个战争频仍的时期遗失了。那时有一个人叫冯道,他活了七十三岁。每一个朝代变动,都请他去来辅政,他成了不倒翁。后来的史学家欧阳修写历史骂他没有气节。

易经;在那个大变乱的历史时期,他能够始终不倒,他确实不是个简单的人物。他不被人攻击,大概没有财色名利的毛病,个人行为和修养上也让别人找不出攻击的地方。

他曾作诗“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清廉、严肃、淳厚,度量当然也很宽宏,能够包涵仇人,能够感化了仇人,能够厚德载物。共勉!

作者;青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变化中保持优势——《易经》智慧
易经中有哪些智慧?
一堂国学丨《易经的64个人生智慧》:乾卦第一
老子本易
孔子弟子所著《文言》乾卦解读
善于在学习领悟中增长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