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析蜗牛读书:探究其“领读”的冷启动与“书评”内容框架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对蜗牛读书来讲,“书评”是UGC/PGC的载体,“领读”是“书评”的主要展示页。在本文中,我将“书评”和“领读”视作内容产品,分别探究“书评”的内容运营框架,和“领读”的冷启动方案。让我们开始吧~

目录
【蜗牛读书】有趣、有料、有温度
一、“书评”的内容框架
1.1 蜗牛读书内容亮点:书评
1.2 谁是书评的作者
1.3 优秀内容的特质
二、领读:冷启动
2.1 内容填充
2.2 内容质量
2.3 抓住种子用户
三、展望

一、“书评”的内容框架

搭建内容运营框架的顺序通常为“内容消费定位 -> 内容来源确定 -> 内容标准确定”。本节我将“书评”视作一个内容产品,聊聊其内容来源和内容标准:

  1. 内容来源。统计并分析蜗牛读书工作人员所关注的对象,探询内容创作者的身份。

  2. 内容标准。阅读40余篇,拆解10篇书评,归纳优秀书评的特质。

1.1 蜗牛读书内容亮点:书评

作为阅读App,书籍是最基础的内容。蜗牛读书在引进书籍时,专注【优质出版好书】,专注互联网、财新、科技、创新等价值阅读领域,鼓励用户在阅读中自我增值。

在对基础内容进行界定后,蜗牛读书设计了以推荐书籍为导向的“书评”,作为新的内容载体。书评内容包括文学点评、人生感悟、观点、哲思等,在想读者表达观点/想法/启发/知识/态度的同时,推荐系列书单。


用户寻找书评的途径有三:领读、“书籍页”下推荐的书评、“领读人”主页。其中,“领读”中的书评来源有二:1)蜗牛内容编辑筛选;2)用户关注的领读人推送。

1.2 谁是书评的作者

在这里我通过查看蜗牛读书主编关注的人(蜗牛读书ID,芷菱),探询书评的作者是谁。统计之后发现,书评以原创为主,创作人员大致可分为三类:工作人员、大咖、种子用户。

可以看到,有许多作者、行业专家、意见领袖、名人大咖在平台创造书评内容。这一部分人群自带影响力,甚至自带流量,在为蜗牛读书提供高质量内容的同时,还带来了流量。

我猜测,上述那些具有影响力的人,大部分应该是蜗牛读书运营人员主动去邀请的,比如周鸿祎、鹦鹉史航、梁文道、张佳玮等。当然,这里并不排除一些人主动在蜗牛读书平台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或很纯粹地就是为了分享自己。

1.3 优秀内容的特质

阅读40余篇、拆解10篇书评,对于什么是高质量的书评,我大概有了些想法。但在展开这个主题前,我先给大家看些数据,让大家心里先有杆秤。

在蜗牛读书主编芷菱所关注的领读人中,大约有40~50人产出了不少书评(少则3/4篇,多者近30篇)。经过统计发现,每个作者单个书评最高点击数在3000-50000+不等(受主题、受众等限制),书评平均点击量在1000-10000不等。因此,客观地奖,点击量超过2000的书评,可以称得上传播较广。

那什么是高质量的书评呢?在阅读了40多篇,拆解了10篇书评后我发现:一篇高质量的书评,或多或少多具备以下一种或多种特质:有料、有趣、专业、有态度、有深度、角度独特、个性鲜明。

在写作手法上,我发现这些作者或多或少都特别擅长讲故事。

有些文章干脆就是一篇故事,比如人间theLivings的《传销七天,我以为自己不会被洗脑》,就是讲述了一个陷入事业与爱情困境的年轻人,从理性到狂热然后回归理性的故事。(点击:8500,发布:8/5)

有些文章讲了小故事。比如陈昌的《一个非典型985毕业生的大学简史》,通过大学中一个又一个小事件,呈现了一个年轻人自负又自卑、充满理想又深陷泥潭的生存状态。(点击:6100,发布:7/28)

还有些文章擅长通过讲故事传授知识。比如剑圣喵大师的《你个人值不值得爱,看他心情低落的样子》,用一个女博士的爱情故事为读者讲授了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学会如何保护/提高自己。(点击:7600,发布:7/31)

二、领读:冷启动

内容冷启动/初始化,指的是在用户进入初期,为产品填充内容。这些内容代表着产品的价值观,涉及三大核心工作:内容填充、把握内容质量、抓住种子用户。

此处讨论的产品,指蜗牛读书的“领读”。蜗牛在1.1.0版本中新增了“领读”主页,符合某类标准的“书评”,将出现在这个页面上。本节我将聊聊“领读”的冷启动方案。

领读中的内容一部分由蜗牛读书内容编辑筛选,另一部分来源于用户关注的领读人。在取关了所有领读人(除了蜗小牛)后,我统计了我的领读页上出现的85条书评,并做了统计。这85条书评并不包含蜗小牛(蜗牛读书负责推书的账号)的书评。

2.1 内容填充

从作者来源上讲,按影响力划分可分为三层。第一层通常是名人大咖,如周鸿祎、鹦鹉史航、张佳玮、梁文道等;第二层用户影响力稍弱,比如公众号、知乎小V、作家等;最后一层来源于蜗牛读书的种子用户。

在“领读”的冷启动中,内容填充主要依靠运营人员邀请第一/二层自带光环与流量的大小咖提供内容,其次依靠筛选种子用户所创造的优质书评。

2.2 内容质量

从内容分类上讲,排在前四的内容类型分别为书评、人物、奋斗/成长、观点,合计占比超过50%。其他的内容还包括家庭、情感、心理、热点、人文社科、焦虑等。其中超过90%的书评推荐了书籍。

在内容质量上,基本与上节中优秀书评的标准一致,有料、有趣、专业、有态度、有深度、角度独特、个性鲜明。

2.3 抓住种子用户

在抓住种子用户上,我相信内容运营人员花费了大量精力筛选,甚至不辞辛劳一篇篇看过去。

比如领读人陈小鱼,粉丝数59,一共撰写了7篇书评,其中5篇点击不足50,属于种子用户。在7月22日他发表一篇书评“《浅薄》-值得每个互联网用户静心一读的书”,被编辑筛选推送至领读页,截止至8月7日,累计点击2674,评论15。

又比如江小少,粉丝数33,一共撰写了6篇书评。除被编辑推荐的书评“这是一个还没有过期就已经过时的世界”点击达到3280外,其他平均点击量不超过50。

这些种子用户是必须精心维系的群体,是未来“领读”内容来源的中坚力量。就像早期的知乎邀请了马化腾、李开复等大咖来输出内容并扩大影响力,而在度过了内容原始积累阶段后,其社区的自我发展基本依靠大量活跃用户的UCG内容。

总的来说,蜗牛的内容运营人员思路很清晰:邀请大咖扩大影响力、抓住种子用户培养创造氛围。从效果上看,”领读”的冷启动做的很不错,虽然数量稍显不足,但其内容质量挺高,格调基本已经确立。后续只要坚持现在的思路,扎扎实实地运营下去,相信厚积薄发的时刻不会太远。

三、展望

读书这件事,无非涉及找书、看书、创作/输出这三个环节。而“领读”覆盖了头和尾,减少读者的搜索成本,为创作者提供展示平台。“领读”的内容定位也很明确,有料、有趣、专业、有态度、有深度、角度独特、个性鲜明。

我想,“领读”未来有可能成为一个内容社区,成为蜗牛读书的亮点,让蜗牛读书成为一个有趣、有料、有温度的读书平台。

如果你对本文内容有不同的看法,欢迎你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作者:李璟,研一党,东南大学,2018届应届生,求职意向为产品经理或运营。

本文由 @李璟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5人打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干货分享|建站之后如何冷启动?
【社区运营】还在为冷启动发愁?以动漫社区为例,手把手教你社区的冷启动
运营出一个高粘性平台,并且成功赚到钱
【91风暴二期】老话题:如何冷启动,找到第一批种子用户?(一)
种子用户冷启动及私域化经营打法
网易蜗牛读书产品分析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