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p2p现已全面关停,何时轮到万恶的网贷?

前日,银保监会首席律师刘福寿透露:P2P将于本年度11月,全部清零,一个不留!现有P2P,要么转行,要么清算。

P2P模式由巅峰时的5000多家,到现在的一个不留。从诞生到落幕历时14年,P2P究竟算是一场革命,还是一场闹剧?

本文将用通俗的大白话,为你讲述P2P的前世今生。

p2p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笔者一闭上眼睛就想起抖音里的那句:“娃是个好娃,可惜被社会害咧。”

P2P模式大致起源于英国的ZOPA和美国的LENDING CULB,这两家网站至今仍在运行。本质上是将一个或多个债权人的钱,借给一个真实需要用钱的人

那么也就意味着,债权人将自己的钱出借之前,就必须有一个对应的,已经被审核好的,具备合格借款资质的借款人

平台所提供的,仅仅只是能金融供求信息的中介服务,同时负责对借款人的资质进行审核,从而赚取一定的服务费而已。

早期的P2P确实是这样操作的,只可惜,后来在利于趋势下,被某些人给玩坏了。

讲述一个亲历的,从辉煌到跑路的案例

笔者十余年来一直从事软件开发行业,这算是一个站在信息前沿的行业,因为无论哪个模式突然火起来了,该模式的开发需求就会特别多,P2P就是当年除了电商外一个最火的模式。

其中有那么一个项目,大致是在2013年开发的,当时该项目的负责人毕业于某知名大学经济专业,博士学位。曾接受过中央三台某经济节目马东主持人的专访,省十大杰出青年,平台有着不错的背书。

上线后,虽未亲自参与,但由于项目交付初期,需要进行技术维护,故此我时常关注网站上的信息:当时借款需求分为1个月至3个月的短期借款,还有1年以上的长期借款,回报大致是年化18%-25%,比起当年其它项目动则30%+的回报来说,也还算正常。项目上线短短三个月,投资金额累计就突破了一个亿,当时在我市已经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民营P2P项目了。

因为负责开发,我非常清楚项目开发的逻辑:在投资人投钱之前,必须先有一个已被审核过的真实借款需求,客户把它叫做“标”。换言之,投资人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这笔钱是投给了谁,什么项目,有什么抵押等。

当时的盛况是,在高回报的趋势下,投资人的数量远远大于借款人的数量。造成此现象的另一个原因是平台在初期也有着严格的风控机制。

我们为该系统开发了投资排队功能,即想要投资,在没有标的情况下,需要在线排队。我清晰的记得当时该项目的系统管理员和我说,目前正在排队的都有200多人,群里时常会有人转卖自己的排队号,排在前面的号可以卖到1000块。

系统正式交付后,项目被客户自己组建的技术部门接手,我渐渐也就没再关注过,只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平台把投资方整合到一起,为他们提供了良好、安全的投资途径,同时资金需求方也多了一个可以快速借款的渠道。

直至看到2017年的报纸头条,该项目被查封,负责人跑路。

我曾私下问过他们曾经的系统管理员,他很官方的回答我说:我早就离职了,我什么都不知道。

P2P的暴雷,本质上是商业模式的扭曲

既然平台有着严格的风控机制,而投资人的钱必须对应一个真实的标,即使出现坏账,也是个例,平台依靠可观的利润完全有能力应对,那为什么还会暴雷?

起因是这样的:

就当P2P还在正正规规发展的时候,一个叫红岭创投的平台跳了出来,他说他可以刚性兑付。什么意思?即,赔了算我的,赚了算你的。此举一出,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而其他平台为了竞争,也都纷纷效仿。

什么是刚性兑付?说白了就是哪怕目前没有真实的借款标,你投进来的钱我也照单全收!这直接打破了P2P最基本的商业规则!

P2P就是这样逐渐开始被玩坏的。

首先刚性兑付需要具有一定的风险储备金,而实际上,没有哪个P2P老板会傻到白白让这笔钱躺在银行的活期账户里。加之在高回报的利益趋势下,资金大量涌进,而符合资质的借款需求又远远少于投资金额。平台为了不硬抗利息,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富余资金不得不用于商业投资。而什么样的商业投资,回报又能稳健高于年化30%?

点对点的金融服务平台,瞬间变成了一个没有牌照的商业银行,除了暴雷,还能有什么其它结局?

有那么些个P2P,从成立的那一刻,就没打算把你的本还回来

坊间都流行着那么一句:你看着他的息,他瞄着你的本。

后期,不止一次有客户找到我们需要开发P2P平台,而客户传达给我们的需求中明确表明,投资人投资不需要和实际借款人一一对应...我们没敢再碰...

打着P2P的旗号,披着互联网金融的外衣,骨子里就是彻彻底底的庞氏骗局,用你的本金定期给你支付高额的利息,用后面投资的钱支持前面投资人的提现,钱圈的差不多,关门跑路...

P2P就这样彻底被玩坏了。

目测下一个暴雷的,将会是泛滥的网贷!

曾红极一时的P2P,经历了14年,一个时代就这样落下帷幕。而究竟又是什么力量的趋势,导致P2P模式能持续收割了我们14年呢?又或者是,它已经完成了某种特殊的使命?

当下,网贷的诱导式的放款,传销式的推广,年轻一族负债率高居不下,这又或成为下一个导致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下一个暴雷的,会是网贷吗,或者又会是什么呢?

作者:@余念北,一个平凡的创业者,持续分享我创业路上踩过的那些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P2P必学技巧:如何分辨标的真假
390亿平台突然暴雷!82万人彻夜无眠,最惨的还属卖房投资
【互金每日最新资讯】网贷避雷:遇上假标的,银行存管都白搭
网络借款平台被经侦介入,为啥借款人还款率依旧不高?
黑夜终将离去黎明还会远吗
调查了50个平台后,史上最全的P2P平台追讨攻略来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