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茅山道士必修经书:《三茅帝君宝忏》

三茅真君修道的事迹,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因年代久远,目前道教经书总集《道藏》及《云笈七签》等道书仅保留了一些三茅真君修道论述的片段。经书《三茅帝君宝忏》中也有论述。但关于此经书的由来,却颇有些周折。据市道协会长杨世华道长说:此经茅山道院九霄宫早已失传,1992年春季,是以为香客把自己珍藏多年的《三茅帝君宝忏》敬送给九霄宫的。

三茅真君

《三茅帝君宝忏》称《三茅宝忏》,与柳守元编撰《三茅真君法忏》不同。该经题曰:“民国第一甲子孟夏月庐居士敬题”。可知此经为1924年版。卷首忏序时值乾隆二十六年(1741)南林蒋大治作。其后为三茅真君诵义(八方神咒等)、《九天灵宝金华冲慧度人保命茅真君真经》、《三茅真君宝诰》、《三茅真君圣号》、《祖师九天司命三茅真君灭罪宝忏》篇目组成。

清朝蒋大治在《三茅帝君宝忏》的忏序里以儒书与道书相比较而言时说:“予尝入茅山,登华阳洞天,访叠玉积金之胜,遊玉阳玉晨之房,顶礼三峰,遊心八景,慨然想见古修真这士,遗世绝浴,守其道而行其志,为可尚己。茅君兄弟三人,世都传其仙灵事迹,是或有诸,顾予学于儒雅,取其足信者,而不敢一言涉于诞”。这说明三茅真君的事跡史书已有明载,儒家学士排斥荒诞之说,他作为儒家雅士,深信茅君兄弟三人仙灵事迹。又说:“予自游茅山归,复购茅君经,欣然读之,如读吾儒家书也,如所云‘赤子之心,抱元还真’,则纯一无伪之说也。”这就进一步明确了《三茅帝君宝忏》为道教上清派正统道书,是劝化修道之士返朴归真的宝经。

茅山志

《三茅帝君宝忏》为茅山通道之士的必修经书,讽诵礼拜者即是此经。该经元《茅山志》无记述,推测为元以后出现的道书。桂林龙文心在后跋中说:“其端自乾隆间南林蒋大治一序予尝入茅山,登华阳洞天,访叠玉积金之胜,遊玉阳玉晨之房,顶礼三峰,遊心八景,慨然想见古修真这士,遗世绝浴,守亦不言其由来,以予观之,盖鸾笔、化笔、乩沙主显者耳。然世亦不多见”。因目前资料所限,该经有待考其出处。

龙文心在后跋中还说:“初贼至山焚宫观,道士仓皇逃遁,惟印宫(指茅山道院元符宫)隐仙楼道者张鹤峰密藏山穴,冀保全之。同治甲子江南克服,道士回山寻觅失所在,乃默记而录出之,此其中字句,未必无伪脱可知也。道门人才衰落,茅山尤甚。予询九霄、元符、崇禧之宫,德祐、仁祐、玉晨、乾元、白云诸观,不必尽有此书”。从中反映了茅山道士对此经的重视,此经为世上珍本,口传而录。另一方面反映了此经在当时还未校正,今天阅读此经,仍有一些字句不妥,这项校正工作又待于日后。

上文“同治甲子”年代误,应为“同治丁丑”(公元1877年)。《三茅帝君宝忏》附有张鹤峰谨识,主要叙述张道长本人自幼在大茅山元符宫隐仙楼出家,受业于师,他经常听他的师傅说:“经忏中惟《三茅真经》,《三茅宝忏》,乃应化真君得道之源,道教中第一要宗也,须朝夕虔诵”。他说自己在茅山数十年,无日不沐手焚香,奉诵宝卷。他回忆说:迄庚申十年(即1860年)闰三月,逆匪上山放火,殿宇道院,片瓦不存。他独将《三茅真君宝忏》埋藏僻处,希冀免劫保全,至同治三年(1877),蒙各大宪军威丕着,克服江南全省,道众逐渐回山。他即往原处跟寻,迷失所在。思房屋烧毁,暂无托足之区,经忏遗忘,遂失修心之本。他说:“从幼熟读《三茅帝君宝忏》,抄写数卷,权应宣诵,但恐将来日久残缺,有负师训,亦且难对神明。于是,余登山涉水,浑忘道路之艰,披星戴月,不怕风尘苦楚,四方募化,仰仗真君显灵,感动施主善心,倾囊以厚助,蚁集成多,雇匠刊刻。他希望后世学道之士,不要起菲薄之心,应尊重此经。由此,即知此经流传于世的大致情况。(茅山道教研究中心 潘一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茅山道院
镇江行之二——感知茅山
句容茅山,道教第一福地(上)
茅山三宫五观
茅山,不在山高在道高-道教文化-东方道教网-
安徽道教概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