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话中的泊来词汇
前几天无意看到一些关于上海话和泊来词的关系,就顺便百度整理了一下。这些是从外语中进入上海话的词汇,其中不少后来又被吸收进入了普通话之中。需要注意的是,有很多词汇只出现在早期,以至于年轻一辈人都已经不知道了。
     上海人把门锁叫做“司百灵”,其实“司百灵Lee Spring”只是众多门锁中的一个品牌,只不过它是第一个登陆中国大陆的品牌而已,大家就先入为主地这么叫了。就象大家当时叫隐形眼镜为“博士伦
Bausch”一样的,之后才知道还有很多个品牌。相同的还有把拐杖叫做“斯蒂克(stick)”,把阀门叫做“凡尔 valve”,把最后叫做“拉斯克(last)”。但是有些现在已经不用了,我后面局的两个例子只有老人还知道是什么意思,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知道了。
    上海话利用的外来语的引伸义中最典型的是“昂三”,这是来自于英语“on sale”。原意是打折、大甩卖。以前一般大甩卖的都是质量有问题,并且降价处理的商品。上海人由此引伸到人品存在缺陷,把待人接物不符合普遍社会标准的行为和人称为“昂三”,是有贬义的。

    另外还有些词,虽然不是来自于外来语,但是和外来语有很深渊源的。比如,上海人把那些发音、语法不符合规范的叫做“洋泾浜”。洋泾浜原来是黄浦江的一条支流,上海开埠后,在这条河上游很多专门为外国人服务的游船。船工都是中国人,基本上没有接受过教育,但是长期和外国人打交道后,多少都掌握一点英语。但是他们说的英语基本上都是按中文的语法和习惯,然后用英文单词串联起来的,于是就把这种英语称为“洋泾浜英语”。现在这条河没有了,但是这个名称却留了下来。而这条河的河道就是现在延安路。此外,上海人把见识浅称为“洋盘”,因为中式的盘子要比西式的盘子要深,所以就用“洋盘”来形容见识浅了。
    从上海话的变迁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受到西方影响很深。很多外来词都是首先在上海话里被翻译后成为全国通用的译法了。这和上海的历史有关。因此保留方言不仅是保留一种文化,更是保留一段历史。世博会全国各地的朋友来上海玩,大家都知道如果遇到某人开口说“阿拉”那就必定就是上海人了,其实这种说法是很不准确的,因为宁波人也说“阿拉”,最初上海话中用“吾尼”表示我们的意思,等到上海开埠之后大量宁波人纷纷涌入,将宁波话很多词汇融入了上海话,“阿拉”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吾尼”被“阿拉”成功取代,但毕竟上海的名头比宁波大,所以久而久之“阿拉”就变成了上海人的标志了。目前祖籍宁波的上海人占了人口总数的1/3强。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也一直在变化之中,“阿拉”在上海使用的频率越来越低了,更多的年轻人开始用“我”来表示自己。
  
沙发 : 来自英文sofa ,上海话里的沙正好就读SO(SU:),从此就照音直译成了沙发,并在全国流传开了。
   嗲 :来自英文Dear,意为亲爱的,可爱的,引申为娇柔的,撒娇的,媚态万千的。用法如“发嗲”,即发出dear的音,会发嗲,就是会撒娇。
  水门汀 来自英文cement,当年流传到上海成为洋泾浜英语水门汀,这个叫法流传至今,而到全国就被叫成了水泥。
   阿三:阿三专指印度人。当年英租界维持治安的大多是来自印度旁遮普的锡克族士兵,锡克族士兵的特色就是头上缠着红布,肤色较黑。原本上海人管他们叫“红头黑炭”,后来发现这些印度巡捕对上司毕恭毕敬,称呼他们是阿sir,就类似于香港电影里那样叫法,阿sir那就是阿三了,于是叫他们“红头阿三”,既然他们都是印度人,那就叫他们“印度阿三”。其实锡克教人数只占印度总人口的2%,那么以锡克教包头的传统来称呼印度人是不合适的,但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另一种说法是,英语对于中国人和印度人来说都是外语,如果中国人要和印度巡捕用英语交流,那么基本上是鸡同鸭讲,印度人往往搞得面红耳赤,不停的说“I Say…… I Say……(音同上海话的阿三)”,于是上海人就叫他阿三了。现在全世界华人都亲切的称印度人为“阿三”,这个帽子估计100年都摘不掉了。


  
   瘪三 :旧上海街头有许多乞丐。在英语里乞讨是beg,洋人遇到中国乞丐,听不懂他们说啥,于是问边上的买办,买办说:beggar say……,于是乞丐逐渐被称为“瘪三”。
  
  肮三 :来自英语On sale。On sale是廉价品大拍卖,其货品质量自然好不到哪里去,所以引申为促狭、差劲、下流等意思。
  
  拉三 :来自英文Lassie,原意指年轻女孩子,引申为妓女或生活不检点的青年女子。
  
  戆大(度):来自英文Gander,指傻瓜,呆鹅,笨蛋,引申为容易受骗的人。由于读起来像香港收回前的最高长官职位“港督”。想想英国政坛确实够傻的,也不怕这个名称会不会让中国人笑翻肚皮啊?难道他们不知道香港也算是个移民城市?他们不知道从上海历代移民香港的老百姓就不少?不怕这些百姓把港督这个职位和foolish扯上?到现在还记得1997年6月30日晚23点左右,我表弟就指着电视机里的彭定康讲“喏,就格只男拧是伊拉英国派得来辣末只格戆度!(喏,就这个男人是他们英国派来的最后一个港度&傻瓜。)”  


  打:来自英文Dozen,一打就是十二个,这个说法现在已经很少用了。
  
  三纹鱼 :来自英文salmon。即鲑鱼、大马哈鱼。
  
  开司米 ,来自英文Kashmir,现译克什米尔。原来指克什米尔山羊绒织成的一种细绒线织品,现在泛指羊毛织品。
  
  发烧友 :来自英文fancier,指对音乐,歌星等狂热迷恋崇拜的人。不过后来专指对音响发烧的人。
  
  老虎窗 :指屋顶上的窗子。英文屋顶为roof,音译而成“老虎”。
  
  推板 :来自英文Too Bad,用来形容什么事情或什么人很糟糕。
  
  罗宋 :旧时上海人对俄国的称呼,即Russian。随俄国人大量进入上海,带来的还有“罗宋牌”,“罗宋汤”,“罗宋帽”,“罗宋面包”等等。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罗宋汤。昨天试了一下老妈,她都不知道为什么叫罗宋汤,呵呵。
  
  席梦思 :这其实是一个床垫的品牌叫做Simons,但由于这个品牌太强大,以至于就把这类床垫叫做了席梦思。比如隐形眼镜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博士伦就是隐性眼镜的意思,其实博士伦只是一个品牌。床垫真正的英文是mattress。
  
  混腔司 :腔司是英文chance的音译,意为机会、机遇。混腔司是做事不踏实,只想凭侥幸混日子,浑水摸鱼的意思。比如某员工不好好上班,老板就可以说他:你天天就在混腔司。
  
  门槛精 :门槛就是英文的Monkey,即猴子。加上汉语词根“精”,猴子精,引申为聪明的、精明的,构成典型的洋泾浜英语。
  
  梭哈 :一种赌博手法,在英文里通常讲做ShowHand。
  
   德律风 来源于英文单词telephone,电话传入中国的时候首先是进入民国首都南京,和北京、上海这两个最大的城市。起初的几年里,全中国的电话不满20门。在上海叫电话的阿姨妈妈们通常都会叫“张三,德律风来了。”至于德律风改称为电话就要归功于小日本了。一群在日留学的留学生写信回家乡介绍日本的情况,当中就特别提到了“电话”。并且有一句“用电器传话,中国人直译为德律风,还不如电话来得更贴切。”从此后,德律风、电话两个叫法开始并存。再往后,德律风这个叫法就彻底消失了。改叫电话的初期,还有一些胆子小的人不敢接,说是天上的电接下来会遭劈的。

 

   嘎三壶 :来自英文Gossip,聊天,闲谈,吹牛。
  
   蹩脚  :来自英文Bilge,指船底的污水,引申为肮脏的、下三滥的、劣质的;触蹩脚,原为黄浦江水手用语,后引申为向人泼污水,诽谤中伤。
  
   差头 :意为出租车(极为常用),来自英文charter“出租/包车”的意思。
  
     拨落头:意为插头(非插座),来自英文plug。
  
  沃塞 :意为糟糕的,恶劣的,心情很不好,来自英文Worse。
  
  瘟生 :骂人的话,意为一文不值的人,来自英文one cent,即只值一分钱。
  
  阿木林 :骂人的话,意为傻瓜、傻子、笨蛋。来自英文A Moron。
  
  时髦  :来自英文smart,这个字最先流行于沪上,后来风靡全国。
  
 拿摩温 :来自英文No.1最强的人,排名第一的人。后来指车间里的工头,于是渐渐从褒义词变成了贬义词。拿摩温在上海话里还有蝌蚪的意思,这是典型的用本来就有的词来加以新的意义。
  
 邋遢 :来自英文Litter,杂乱、四下乱扔的东西,在公共场合乱扔废物的人,引申为形容词:杂乱、凌乱和不修边幅。
  七浦路 :那里可能以前就是卖便宜货而盛名于上海滩,和公共租界仅一河之隔。老外们原来起的英文名为the cheap road 。上海人后来照音直译就成了七浦路流传至今,那里的便宜货如今也未必便宜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话=英文单词?学会这么多你可能就能去考英语四级了!
上海话中的那些英文
沪说 | 说说洋泾浜
风云际会“上海话”
【程乃珊】沪语、英语和洋泾浜(07.11.23)
洋泾浜英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