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发起人风采】十年磨一剑,百岁难成仙!——郎景和院士详解外科医生四要素和三忌讳

郎景和院士:君子用器而非器,我们不能只限定于自己的技能和专业,而缺乏良知与判断。我们要利用现代科学和技术,但手术并不是技艺和器械的炫耀,手术室里最重要的是病人。如果说,外科手术刀就是剑,那么,外科医生就要把自己生命精华都调动起来,倾力锻造,像干将莫邪那样,把自己铸进这把剑里去。十年磨一剑,百岁难成仙!

郎景和院士:对于年轻的外科大夫,我认为要注意4个基本问题。第一是观念(concept),第二是解剖 (anatomy),第三是技术(skill),第四是应急(emergency),字首合起来就是CASE,外科医生的成长正是case by case的不断积累。


观念问题:什么是观念?指医生对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正确观念,是施行外科操作的基础。年轻外科医生不是一开始就要做什么了不起的大手术,而是要掌握基本观念。我们不是一个只会开刀的匠人,应该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准确地掌握手术适应症、术式选择,以及在何种情况下扩大手术范围或保守处理与适可而止。


目前的教科书存在缺憾,很多的病只片面强调适应征和禁忌征,而忽略另外两个重要因素,人的因素:一个是病人,一个是医生。不能简单地说某个病适合什么样的治疗方法,还有人的因素需要考虑。对于某个医生,只有采取适合这个病人的这种病的拿手方法才是好的治疗方法。


举个例子,同样是子宫切除,到底用腹腔镜、开腹还是阴式,除了疾病本身的情况,如子宫大小、手术历史、盆腔粘连、合并疾病等因素外,还要考虑手术医生的技术情况,是擅长开腹、腹腔镜还是阴式手术。如果医生的腹腔镜技术不是很强,开腹也许更合适。如果阴式手术很强,选择阴式也许是更合适。也就是说,对于某种手术,对某个大夫可能不太合适,但换成别的大夫也许就合适,或者改变为一种他认为合适的方式。我认为以后的手术学中应该有这样一种解释或者表述。


解剖问题:解剖如同行车,路线不明,寸步难行。我们需要对女性生殖器官的解剖烂熟于心,除此之外,对盆腔腹的其他器官和系统的解剖结构也要很清楚,包括:(1)盆腔血管的解剖,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的解剖。(2)骶前区的解剖。(3)输尿管、膀胱的解剖。(4)小肠、回盲部、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的解剖。(5)外阴及会阴的解剖。(6)股三角的解剖。


我认为每个外科医生至少应该有3本解剖书:系统解剖、局部解剖和临床解剖。我甚至认为应该有三套解剖书,一套放家里、一套放医院,还有一套放到其他你愿意去的地方。无论外科医生水平多高,都应该有经常研读解剖书的习惯,我自己就有十几本很好的解剖书。


解剖在哪里呢?解剖不是在手里,也不完全在大脑。如果大脑里没有解剖,手上的解剖肯定不对。如果大脑里有解剖,但手上功夫不行,也不对。讲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手术时,我问神经在哪儿呢?如果脑子里没有神经丛的概念,手里所指的不一定是神经。如果脑子里面有神经丛的概念,但手上找不出来,也保留不了神经。所以,解剖要既在手里,也要在脑中。外科医生要善于描述术前检查、诊断和写手术记录(画图描绘),对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对掌握解剖很有帮助,我专门为协和学生有一堂妇产科绘图课。


技巧问题:对外科医生而言,技巧很重要,外科手术是有技巧的。技巧是各种基本的外科手法(如切剪、缝合、结扎、止血等)的娴熟掌握和灵活应用;技巧是由经验和熟练升华而成,含有手术者的思考和体验,熟能生巧。但若能巧,只是反复操练还不够,要思考才能巧。巧和快不是一回事,巧不是quickly,不是fast,而是流畅(smooth)。流畅的手术就是好的手术,太快会显得忙乱。技巧还建立在手术者对手术的深刻理解上,常常带有手术者的独特性。资深医生应该形成自己的风格。


应急问题:这不仅是指如何去处理急诊、急救,还有在手术中遇到各种难以避免或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如大出血、脏器损伤、甚至病人危笃。如果一个外科医生对术中出现紧急的问题应付自如,化险为夷,他就成熟了。


在以上四条中,技巧只占25%,最重要的是观念,是手术决策,外科医生需要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如果观念模糊,手术再好,亦无用,甚至有害。

郎景和院士:外科医生有三大忌讳,分别是开空(nothing to find,N),残留异物(foreign object)和病人死在手术台上(dead on table),简称为NOT


第一个忌讳是开空(nothing to find,N):并不是指某些情况下的探查性手术,而是诊断有肿瘤或其他病变,准备做某种手术,但是开进去却什么也没有。这会使术者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也使病人遭受一次不必要的损伤和痛苦。所以,一定要在术前详细地询问病史,进行全面体检,甚至是诊断性内镜检查,或者邀请多科会诊,不可仓促上阵,或抱着“打开再说”的态度。外科医生是动刀子的,但并不是什么都要动刀子或只会动刀子。让我们记住希波克拉底的格言:请你不要损伤!


第二个忌讳是异物(foreign object/foreign body, O):遗留纱布、纱垫或器械之类的是最糟糕、最不幸的事情。无论什么原因也没有理由犯1次这样的错误,一辈子都不要。不要以为清点只是护士的事情,固执和侥幸是危险的。数字对不上,要用各种方法把它弄清楚,否则将不会安心。有一句话叫今日事,今日毕,这在手术台上物品的核查上尤其重要。手术结束前一定要反复核对,如果发现台上少了东西,无论是针、钳子还是纱布,无论通过什么方法,无论耗费多长时间,都必须找到,绝对不能不了了之。否则,过几天再少了同样的东西,即使从手术室找到了,也可能是先前所丢失的。遗留异物是绝对要避免的,这是一个外科大夫一辈子都不可以犯的错误,否则一世英名就可能毁于一旦。


第三个忌讳是死在手术台上(dead on table,T):病人死于台上有很多原因,包括心肺的问题,或者其他合并症,但总会让外科医生难堪。为此,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给予一定的支持疗法,使病人经得起手术,要同加强医疗科(ICU)和心脏监护科(CCU)医生协作,做好急救和转运工作。



郎景和院士:有人会成熟,有人可能永远难成熟,但肯定不可能速成。我们都熟悉大学问家王国维先生说的做学问的3重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认为外科医生也应有三重境界:得艺、得气、得道


我最初说的第一层境界是“得意”,后来一位教授说应该是得“艺“,技艺、手艺,似乎更好。熟能生巧,有经有验,解除危机,排遣疑难。“得气”比较抽象,是可以登堂入室的,对危机可以应付自如,可以对问题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得道”就更抽象了,更不容易了。“得道”是修炼升华,是厘清玄机,是地作天成,是心有灵犀。佛教中的境界是“净界”(net field)的意思,要达到很不容易。


很多人都问过我外科医生要多长时间才能成器。我想用这样一首诗作为答复:“君问有期未有期,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论是非与短长,器亦成功却也殇!”。记住孔子的话——君子不器。君子要有良知,有道德,有修养,有理想。器是工具,是用具。君子用器而非器,我们不能只限定于自己的技能和专业,而缺乏良知与判断。我们要利用现代科学和技术,但手术并不是技艺和器械的炫耀,手术室里最重要的是病人,我们绝不能让自己沦为工具。

来源:华医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了AR头盔,外科医生再也不用被手术困扰了!
【今日荐读】斯人远去,留给世间是精神/马 达
卫生部禁止保胆取石,到底是留还是切?
肝脏外科创始人吴孟超分享肝病防治与长寿秘诀
大医生| 张俊廷:“亚洲第一刀”的医者人生
陈孝平:裘法祖院士教我做人、做事、做学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