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超量用药的探讨(三) ——中医与肿瘤(三十)

张建明

从上期文章中的论述可以知道,要解决癌毒类疾病毒力强、进展快与中药起效慢的这一矛盾,就需要明显增加药物的用量。西药在常用剂量之上还有一个治疗极量,但《药典》中对于常用中药却没有极量这一规定。由于常用中药的天性缓和,所以事实上它们在常用剂量与极量之间要比西药存在着更大甚至很大的增量空间。我用“祛邪弱正法”后,少数患者所出现的三类副作用,就是机体的气阳已经受到损害,也就是用量已至极限的标志,此时的剂量要比常量高出至少十倍多。这既说明了中药可以增量的空间很大,但也说明了剂量并不是可以无限增加的。西医量效关系的理论认为,所用药量在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其作用会不再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虽然中医现在尚缺乏成熟的剂量理论,但我以为同样作为药物的中药应当也有着这一特性。或有读者会问,药量用到了极限,但仍未能控制病情,那该怎么办?只能遗憾地接受失败。因为医学不是万能的,而技术手段也同样如此。

“祛邪弱正法”的作用就是在直接攻邪的同时,辅之以减其粮草,其目的就是使药物能够最大限度地加快追杀毒邪发展的速度。读者又会疑问,这样做了后,是否就能真正赶上癌毒的发展速度而将癌症治愈呢?回答是,远没有这种把握。我的这一治法,只是较大改善而并非彻底改变了中药起效慢的弱点。对于天性缓和的中药特性,后天大多只能有所改善而难以根本逆转。所以,我的方法只是相对传统理论与具体用法有了比较大一些的突破,疗效也自然因此而有了比较大一些的进步,但依然不可能尽愈癌毒类疾病。另外,疾病能否治愈并不只是医疗本身的问题,也并不仅仅取决于剂量,它还跟患者病程所处的阶段、基础情况以及证情的简单与复杂、机体对药物的耐受性、对邪气的反应性,以及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的强弱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所以疾病到了晚期,疗效就自然不可能会好。

明明辨证和用药都是对的,但疗效就是不好,或者初始有效,继而无效,这种情况在临床上远非鲜见,对此百思不解的医生也并非少数。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中医固有的缺陷所致,跟医生的技术水平无关,即中医本身就看不好这些毛病。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识。其实问题很大可能就在于剂量的不足。因为许多事实都能充分证明现行剂量所存在的这方面问题,而且它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今天中医的生存发展。在辨证和用药都正确的前提下,剂量的大小是取得理想疗效的决定性因素。这也就是我要反复强调这一观点的原因所在。支持我这一观点的另一原理是:在处理只要关乎力度的任何问题时,即使你的方向方法都对了,但如果力度不够,则依然低效甚至无效。

数十年来,我治疗的都是各类疑难杂症,虽然其中取效的不少病例在于我对传统的病因病机有了创新突破所致,但更多案例的诊断、用药,其实都跟其他医生差不多,主要还是取胜于剂量上的大力突破。民间中医李可先生之所以名震医林,是因为他用量峻猛而屡起沉疴险症。其实,他的用量之重只是比较现在大多数医生的用量过轻而言,如放在古代,就是很平常的事了,因为他跟古代医生一样只是用了应该用的量而已。

我学医以后,就一直订阅着全国所有的中医方面的报纸杂志。在这无数的文章中,单纯应用中药、使用常用剂量而把一些自古以来未能治愈的沉疴痼疾,能按现代医学标准而成功攻克的临床报道,至今难以看到。这其中的原因,除了我们对许多难病的病因病机依然囿于古人旧识而没有创新突破、治病模式未能从辨证升华至辨病以外,剂量上的明显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我认为这三个方面的重大问题,就是造成现在中医整体疗效低下的根本原因。

需要说明的是,攻邪弱正法主要适宜于癌症的早中期患者。至于晚期者,也只能同西医一样采用姑息疗法。此期的治疗原则就应放弃攻邪为主的治本之法而转为扶正调理为主的治标之法,以改善患者痛苦和尽量延长生命为目标。另外,超量用药是临床的一门技艺,它的实践性很强,需要长期的操习积累后方可渐得。故没有这方面足够经验的医生,切不可贸然而为。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无关。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来源:新民晚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完这个,你就不怕中药有副作用了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
为什么日本人说: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中药的用量
[转载]用药剂量大小之我见
神奇魅力中医药中的“中药常用量”是怎么来的呢?请阅读下文
灵活多变的中药用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