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典妻制度下的为奴隶的母亲


    春宝娘是个可怜的女人,她的丈夫在穷的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把她典给了一个秀才,成为秀才求子的工具。在她为秀才生下一个儿子后,她又被无情的赶了出来,作为一个女人,她做母亲的权利被人剥夺了。作者通过揭露江南一带社会上存在的“典妻”制度,对当时不尊重女性的社会现象予以深刻的批判。

    作品通过揭露江浙一带的农村通过典妻来换钱,女人在那里没有任何权利与尊严而言,她们过着奴隶般的没有自由的生活。在那里,人们对这种社会现象司空见惯,甚至作为被丈夫出卖的对象,她们也不懂得抗争,而是甘愿过着奴隶般的生活。柔石先生在这篇小说里塑造了鲜明的女主人公形象——春宝娘,他的这篇小说不仅在当时左翼文化盛行时期,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就是在今天也仍然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可堪称经典之作。

一、从题材到主题,平凡中显深刻

作者把视线从知识分子转到劳苦大众特别是农民身上,在作品中倾诉他们的苦难。《为奴隶的母亲》这篇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篇。典妻这个封建制度下压迫妇女的恶习,在旧中国是颇为普遍的现象,人们早已见怪不怪。据资料载,少年柔石在家时,就曾耳闻目睹赵氏宗族中有位“婶婶”被典的故事。当他到上海一年半以后,随着思想精神境界的提高和创作思想的转变,当年这个妇女被凌辱的故事不禁又在脑际浮现。他抓住了它,以之为素材,精心地创作了这个短篇。当时这篇文章的发表,不禁使江南一带的人们看到了这个残酷的社会现象,也使全中国人民看到了这个事实,在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人们对处于那种环境之下的妇女给予深深的同情。

小说描写了一个善良的农村妇女春宝娘为生活所迫,被丈夫“典”给一个秀才地主做生儿育女的“工具”的悲惨故事。春宝娘忍痛丢下自己的儿子春宝,离开无情无义的丈夫来到秀才地主家,为秀才生下了儿子秋宝后又被赶回自己从前的家,等待她的不仅是无尽的贫困,更是巨大的精神折磨,春宝对她已经像陌生人一样了,她做母亲的权利被剥夺了。小说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名为母亲实为奴隶的悲剧形象,控诉了在“典妻”制度之下封建阶级对于农村妇女的残酷压榨和欺凌,这一鲜明的主题,是继鲁迅《祝福》之后,又一反映被侮辱被损害的劳动妇女的血泪生活的力作。

二、人物性格的刻画

柔石先生从冷静客观的视觉,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性格,使人物具有鲜明的性格,让读者爱憎分明。春宝娘是个勤劳朴实,安分善良的劳动妇女,她几乎无可挑剔。在她的丈夫因贫病交加把她“典”了以后,她“几乎昏过去似的”,“简直连腑脏都颤抖”,就这样她都只是敢怒不敢言,只是“呜呜咽咽地哭起来”,可见她是软弱的。在到了秀才家后,她处处小心谨慎,家里的许多杂物都堆积在她的身上,同一个女仆那样。无论是在原来的家还是在秀才家,她都只是个默默劳动,毫无怨言的老实人,面对大妻的恶语中伤,她总是选择逃避或者是忍耐。就是这样善良的女人,被剥夺了做母亲的权利,无论怎样都不能和她的两个孩子团聚在一起,正所谓手心手背都是肉,这个母亲饱受思念儿子的痛苦。秀才的妻子是个尖酸刻薄,虚伪恶毒,事事都要插手的地主管家婆。她虽说不让春宝娘洗她的衣服,却还让她到猪栏里看看喂猪。这一对比就可看出她虚伪的嘴脸。她又是个嫉妒心极强的女人,自己已经人老珠黄,看不得秀才对春宝娘有一点点好,否则就恶意地讥讽她,令人浑身冒冷汗,简而言之,地主婆就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秀才地主是个伪善,懦弱而又时而温情的人。她害怕她的妻子,对春宝娘献媚还要小心翼翼,生怕被大妻发现,面对她妻子对他的冷嘲热讽,他则是躲躲闪闪,无计可施,可见他的懦弱无能。作者对皮贩的描写不多,但却把他凶狠暴躁,残忍无情,无能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作者对不同人物运用不同的刻画方法,对秀才和她的妻子多用语言和动作,对春宝娘多用心理描写,反映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活动。

三、作品的艺术价值

1、耐人深思的语言

作品中很少有激烈的和充满激情的语言,而是朴实清淡,在平静中显出个性。仔细品读可发现,作者对女主人公的称呼一直为“她”或是“妇人”,她连姓名都没有,可见她的地位是何等的卑微。皮贩回来后告诉她的妻子被典时,是直接引语套着直接引语,引用沈家婆的话,“‘你还将妻养在家里做什么呢,你自己黄也黄到这个地步了?’”“‘儿子呢,你只有一个了,舍不得。但妻——虽然是结发的,穷了,也没有法。还养在家里做什么呢?’”短短几句话,就把皮贩冷漠无情,毫无主见的形象刻画出来,这句话同时暗示了在当时江南一带妻子所扮演的角色,她们甚至毫无地位可言。在今天我们讲究男女平等的社会看来是十分荒诞的,但在当时却是无法抗争的事实。

2、审美价值

这部作品强有力的审美价值的产生,给人带来艺术美的享受的同时,还具有审美教育的时间价值和精神意义,这不仅仅取决于它的题材和主题,而是有赖于作家高超的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手法。作者刻画的母亲形象是非常感人的,读来不禁让人有心痛的感觉,一个母亲想要爱她的儿子,就连这种最自然最简单的要求都无法实现,是多么可悲啊!在地主家里她惦念着春宝,回到家里,却又牵挂着秋宝,加上春宝待她如陌生人,她的精神饱受折磨,不禁让人痛恨典妻制度的存在,痛恨蔑视女性的社会现实。

母亲爱儿子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是在那个特定的年代,连这个小小的要求对于她来说都是一个奢望。她多么希望即便是贫穷,即便是受苦,也可以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看着他们一点点长大,但却不能。这是一个女人的悲哀,是一个母亲的悲哀,更是一个社会的悲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柔石《为奴隶的母亲》文化解读
读柔石/为奴隶的母亲
柔石为奴隶的母亲读后感
阅读:《为奴隶的母亲》
柔石《为奴隶的母亲》:春宝娘为啥失去了当妈的权利?
(全国卷)柔石《为奴隶的母亲》阅读训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