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0年前的今天,批判与被批判,勇于反思的“文艺沙皇”周扬逝世
userphoto

2023.08.24 山西

关注

(万象历史特约作者:梦里婉歌)

【1989年7月31日】30年前的今天,批判与被批判,勇于反思的“文艺沙皇”周扬逝世

1908年2月7日,周扬出生于湖南益阳,幼年接受私塾教育,后往长沙就读中学。五四运动期间,他深受文学改良运动的影响,阅读了大量新式书刊,开始文学创作。

1927年(19岁),周扬来到上海,先后就读于国民大学和大夏大学。读书期间,他开始接触马列主义和新文化思潮,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他前往日本留学,参加了中国留学生组织的“中国青年艺术联盟”,接触到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

1930年(22岁),周扬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界团体——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他与鲁迅、瞿秋白、冯雪峰等人一起,坚持走马克思主义文艺路线,强调文学的阶级性。

1932年(24岁),周扬重新入党,担任左翼作家联盟党团书记,成为上海左翼文化运动的实际领导者。

(周扬和妻子苏灵扬)

他主编左联机关刊物《文艺月报》,撰写了不少旗帜鲜明的文艺评论,如《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论现阶段的文学》和 《关于“国防文学”》等。

“左联”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宣传阵地,吸引了大量左翼文化青年投身革命。1936年,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左联解散。

1937年(29岁),周扬来到延安,出任陕甘宁边区教育厅长。他发起成立了“边区文艺界抗敌协会”,出版了《文艺战线》等多种抗敌文艺刊物。他撰写了大量文艺评论,团结各界抗日,使延安成了名扬中外的新文化中心。

1942年(34岁),周扬担任延安大学校长,并兼任鲁迅艺术学院院长,亲自主讲艺术概论和文艺评论。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周扬立即发表长文《艺术教育的改造问题》,提出要以革命意识形态指导文艺工作。从此,周扬受到毛泽东的重视,进入党的宣传机构,曾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华北局宣传部长。

(毛泽东与周扬(左)等在延安)

1949年(41岁),新中国成立后,周扬担任全国文联副主席、文化部副部长,深受毛泽东的信任,主导着文艺理论方向,成为意识形态管理中的实权人物。

1954年(46岁),周扬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12月,周扬发表文章《我们必须战斗》,发动了批判胡风的运动。“胡风反革命集团”运动,致使2000多人受到牵连。

1955年、1957年,周扬又发起对女作家丁玲的批判,丁玲被打为反党分子,最后入狱。周扬策动了多次批判运动,被称为“文艺沙皇”。

1964年(56岁),作为建国十五周年的献礼,周扬完成了新中国革命文艺的经典杰作——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同年,周扬成为“文化革命五人领导小组”成员,主要负责对文化文艺界批判。在他的主持下,一批“鬼戏”、“投降戏”的剧作者被点名批判。

1965年(56岁),周扬被查出患有肺癌。

周扬在天津修养期间,“文化大革命”爆发了。没想到,这场风暴很快也席卷了周扬。一夜之间,周扬从当代思想解放运动者,成了万恶的阶级敌人。

1967年(58岁),姚文元在《红旗》杂志发表文章《评反革命两面派周扬》。于是,周扬被秘密关入秦城监狱,从此失去人身自由,人们都以为他已经死了。

1976年(68岁),四人帮被粉碎,周扬才被释放出来。周扬恢复了名誉,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重新成为文化界的领军人物。

晚年他的思想有巨大转变,对早期种种批判运动都有反思,陆续对胡风等被批判过的人士道歉。

(1977年,周扬在北京文学创作座谈会上讲话)

1983年,在纪念马克思去世一百周年的学术报告中,周扬提出“论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引起党内争议和28天的“清除精神污染”运动,周扬被批判。

1984年,周扬不慎跌倒,后由于脑软化病危,成为植物人。1989年7月31日,周扬在北京病逝,终年81岁。

(晚年周扬(右))

(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430篇作品,营员“梦里婉歌”的第35篇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梅志为丈夫胡风平反
吴述桥 | 左翼和“第三种人”“文艺自由”话语的生成与转换
胡风和周扬
严家炎:胡风在四五十年代文学转型中的地位和作用
名人的往事与人脉
纪念碑,只为三十六岁的夏衍而立——由夏衍的《包身工》说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