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石头筑梦:《红楼梦》结构细梳理(四)
  • 簇 38 贾敬丧事

    夜宴欢聚之后,小说正式进入下行衰败阶段。
    这一簇为中转段落,以贾敬丧事为情节扣,一簇之中绽开八瓣,线头杂多,却转换轻捷、简练浓缩——

    瓣一:欢余续笔
    生日宴次日,平儿还席,一段简写,以尽余欢,更引出两条小支线:
    1、尤氏带了佩凤偕鸾二妾过来游玩:笔头转向宁府,预埋贾珍淫纵,导引后文尤氏姐妹。所谓“造衅开端实在宁”。
    2、甄府派人送东西:前接甄夫人来访,真假宝玉开始貌合神离?

    瓣二:尤氏主事
    尤氏在小说中形象偏弱,此处加一段落,独理丧失,略见才干。

    瓣三:贾珍父子
    奉旨奔丧,赶回途中,听闻尤氏料理,先写贾蓉“听见两个姨娘来了,喜的笑容满面。”,再写贾珍父子连夜赶回“至棺前稽颡泣血,直哭到天亮。”
    一喜一哭,冷笔简写,春秋笔法。

    瓣四:尤氏姐妹
    贾蓉见尤氏姐妹,调笑猥亵,不堪之甚。
    一句玩话,留下聘嫁线头。

    瓣五:怡红院
    对照秦可卿丧事,贾敬丧事何其简也,又是不写之写。
    笔头一偏,宁府转向荣府,以宝玉为线,穿出怡红院、王熙凤、潇湘馆。
    怡红院里,晴雯芳官众丫头笑闹,袭人独自料理针线,鲜活小景。

    瓣六:熙凤闲叹
    写熙凤,却先写宝玉听雪雁言黛玉供花果,一留悬念,二写宝玉之体贴:
    “但我此刻走去,见他伤感,必极力劝解,又怕他烦恼郁结于心;若竟不去,又恐他过于伤感,无人劝止:两件皆足致疾。莫若先到凤姐姐处一看,到彼稍坐即回。如若见林妹妹伤感,再设法开解。既不至使其过悲,哀痛稍申,亦不至抑郁致病。”
    能得宝玉如此用心,黛玉纵使无缘,其实已属万幸。
    宝玉先到熙凤处,熙凤小小一段感叹,足见主骄奴乱,局面已渐失控:
    “这些大娘们,嗳!那一个是安分的? 每日不是打架,就拌嘴,连赌博偷盗的事情, 都闹出来了两三件了”

    瓣七:五美吟

    1、宝黛对泣:
    紫鹃试情之后,宝黛二人之情已经洞透,缘则只能全凭造化。到这一段,已是无语无奈。
    宝玉劝慰黛玉,却怕造次,“转急为悲,早已滚下泪来”;
    黛玉“心有所感,本来素昔爱哭,此时亦不免无言对泣”。
    2、宝钗忽至:
    宝、黛要紧处,总见宝钗忽至。
    三人久未同聚,此处一聚,宝钗一段“女德”论,是为警醒?

    3、五美吟:
    “莫怨东风当自嗟”,五美吟,黛玉已觉无望,自悲自叹之诗。

    瓣八:贾母归来
    合家重聚,哭成一片。
    贾母“年迈的人禁不住风霜伤感”,衰气已现。


    簇 39 二尤之死

    二尤情节几乎占六回篇幅(六十四——六十九)
    其间虽有情节转换过渡,但笔头顺滑,结构浑然,几乎找不到断缝。
    线头缠绕交织,行云流水,难以拆解截断,只能归为一簇。

    贾家衰败从何下笔?
    虽然前文已多次提及财力虚耗、主骄奴狠,但小说不是报告,需要情节,更需要大情节。
    目前阶段,家族内部还未失序,关系大致稳定,不易陡生大乱。
    如同开篇借用刘姥姥芥豆人物,这一簇又用“借兵法”,引入尤氏姐妹,制造大乱。
    尤氏姐妹将荣宁二府、贾薛两家,上下人等全都网入。
    全簇大致可分四段——

    段一:贾琏偷娶尤二姐

    上一簇预埋尤氏姐妹,这一簇轻巧引入贾琏。
    1、由情挑、说合,至偷娶,小说文字脱尽贵雅气,平俗顺畅力敌《水浒》潘金莲及《金瓶梅》娶李瓶儿两大经典段落。
    2、顺手一笔,安排鲍二夫妻伺候,勾连前文多姑娘及鲍二家的两条细线,线头纤毫不漏,又下笔阴狠,暗辱熙凤;
    3、贾珍夜访,笔致陡翻,尤三姐玩戏弄贾珍贾琏段落,平俗中惊彩绝艳,中国小说史上再无第二段可敌。
    4、兴儿一段评说,遥映文首冷子兴演说,闲笔之中,带出下人视角,新鲜有趣。

    段二:尤三姐耻情自刎

    笔头一荡,贾琏远行,路遇薛蟠、柳湘莲,行文似乎过于巧合顺滑。
    这应是借戏剧化删减不必要旁枝冗赘,快速收回支线。
    随即,一波五折,连连急转,轻灵奇巧——
    1折:贾琏说亲,柳湘莲痛快答应,尤三姐欢喜等待;
    2折:柳湘莲见宝玉,知情大悔;
    3折:柳湘莲退婚,尤三姐自刎;
    4折:柳湘莲大悔,大哭两场;
    5折:柳湘莲出家。
    这五折节奏之快、起伏之大,古典小说中绝无仅有。

    段三:宝钗送土仪

    笔头由柳湘莲自然滑至薛蟠。
    母子、兄妹,一段骨肉温情喜乐文字,随即宝钗分送土仪,又写其待人周至,且笔头顺势一回,又转至贾府。
    1、黛玉睹物思乡,宝玉贴心安慰。黛玉几度落泪,又勉强笑言。全文最暖心又悲心一段描述。
    2、赵姨娘收到礼物,到王夫人处表功。一段意外文字,却自然鲜活。(赵姨娘褒钗贬黛,恐怕是一条隐患伏线。)
    3、莺儿回报熙凤生气,袭人又见熙凤恼怒,笔头自然转至熙凤。

    段四:熙凤逼死尤二姐

    古代女性捍卫专情权,以此段为最。
    其间善恶好坏,难以定论。
    熙凤之可怜可恨、可惊可叹,于此臻于极境。
    心机与手段,回想本人所观几千部中外小说影视,似乎难有匹敌。

    一心六用,复合策略——
    1、赚尤二姐入大观园,控敌于手心;
    2、引外援,撺掇张华告状;
    3、大闹宁国府,泄愤,占主动权;
    4、说服贾母、王夫人,赢贤良之名;
    5、装病,卸责避祸;
    6、挑拨激怒秋桐,借刀杀人。

    最终欲杀张华灭口未遂,机关算尽,终留后患。

  • 簇 40 桃花社

    秋冬至春,诗社又兴,却是最后一场雅聚。
    而且极为迂曲,几度受阻中断,一曲三折,欢笑中悲音始终挥之不去。
    这一簇,三物串联,皆是薄命易逝之兆:桃花、柳絮、风筝。
    大观园众女儿,桃花般烂漫几日,便柳絮般四散飘飞,又如风筝断线,魂归不见。

    簇头:概写收转

    短短一段,三缕阴云——
    1.八个小厮到婚龄,求配丫头,虽然只出去几个粗使丫头,但已预埋遣散阴云。
    2、宝玉因连见柳湘莲、尤氏姊妹亡故、柳五儿气病,似染怔忡之疾,又一阴云,预示后文痴狂。
    3、怡红院笑闹,小欢悦,碧月来寻帕,叹:“如今琴姑娘又跟了老太太前头去了,更寂寞了。两个姨娘今年过了.到明年冬天都去了, 又更寂寞呢。”连叹寂寞。萧疏之气,毫无往春烂漫。

    瓣一:桃花诗

    黛玉《桃花诗》,呼应往春《葬花吟》,但不再是一时悲感,全篇倦意弥散,已是灰心无望之悲。
    众人皆笑赞,唯有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
    二人灵犀相通,预感相同。

    黛玉起桃花诗社,却连连受阻,现实威逼、诗意困顿之兆?
    一阻:王子腾夫人来访
    王家始终未曾正面描写,但定时出现,王薛姐妹、熙凤宝钗靠山未倒。
    二阻:探春生日
    此处忽写探春生日,叹春将尽?
    三阻:贾政将归
    小说中段三十六回,支开贾政,留给大观园烂漫自由空间。
    贾政将归,好时光也随之将尽。

    瓣二:柳絮词

    湘云:“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爽急之唤)
    探春:“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听任别离)
    宝玉:“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死生契阔)
    黛玉:“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缱绻惜别)
    宝琴:“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旁观幻灭)
    最终宝钗陡发壮声,才止住颓丧悲音。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 送我上青云!”
    (不少评论着眼后两句,贬宝钗攀高附贵,却不见“任他随聚随分”的高淡胸襟。)

    瓣三:风筝

    风筝皆暗寓命运。
    1、大蝴蝶风筝飞落潇湘馆,挂在竹梢上。(蝴蝶有婚恋之喻,黛玉要被提亲?)
    2、紫鹃剪断黛玉风筝,笑道:“这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了去了。”(黛玉病根不在身,而在心。泪尽情断?)
    3、宝玉也剪断自己风筝,去陪黛玉的。(魂亦随之远去?)
    4、探春两凤凰风筝缠绕、玲珑喜字带响鞭加入。(远嫁为妃?)

  • 簇 41 贾母八旬大庆

    55回至72回,这18回是转折阶段,重重乱相错杂丛生。
    到最后2回,做一汇总,以贾政归家、贾母大寿为扣,归拢众线。

    这一簇起笔严整气派,尽显贾府势位,忽地却逗出一芥芝麻小事,继而又引发一串恩怨连锁反应。
    极大与极小,前因与后果,生态贯连,灵巧矫健。
    红楼梦之惊人,不仅在人物繁多、笔致深细,更在这种大局与细节、高端与微末的自如转换、精妙勾连。线头虽然杂多,但共织成一张生态之网,真正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簇头:贾政归家
    贾母是小说首领人物,贾政则是镇石。
    大溃败前夕,贾政归来,以做收场。
    这时贾政心境大改、人性复苏,已不复当初严正刻板。
    “因年景渐老,事重身衰,又近因在外几年,骨肉离异,今得宴然复聚,自觉喜幸不尽。一应大小事务,一概亦付之度外,只是看书;闷了便与清客们下棋吃酒,或日间在里边,母子夫妻,共叙天伦之乐。”

    簇腰:贾母大寿

    贾母八十大寿,是可卿丧仪、元妃省亲、正月祭祀之后,最具排场段落。
    叙述却像记账一般,只列日程安排,一显贾府贵势犹存,二为节省笔墨,三则暗显表面繁华。
    其中特写南安太妃见薛、林、史及探春,又两次点到北静王妃。
    难道预埋提亲后文?

    簇尾:两婆子事端

    大事简略写罢,笔头一斜,却由尤氏引出两婆子醉酒乱语,随即水中投石,涟漪不断扩散——

    尤氏气恼 → 袭人安慰 → 地藏庵姑子煽风点火 → 周瑞家的献殷情 → 熙凤下令捆交尤氏发放 → 林之孝家的来回奔波 → 尤氏撂开手 → 赵姨娘风凉话 → 婆子女儿去告姐姐 → 其姐嫁给费大娘之子 → 费大娘乃邢夫人陪房 → 邢夫人当众讥讽熙凤 → 尤氏笑熙凤多事 → 王夫人令熙凤放了两婆子 → 熙凤心灰偷哭 → 鸳鸯禀报贾母 → 贾母认可熙凤

    一粒芝麻小事,牵动荣宁两府、邢王二房,前后波及人物近二十人,这就是《红楼梦》!
  • 簇 42 凤琏小争

    《红楼梦》矛盾主要集结于权、利与婚恋。
    权分内、外,外权为皇亲、贵戚政治地位,内权则为家族内部地位。

    上一簇贾母寿辰,外权尚稳,内部权力则发生变局,宁荣二府、邢王婆媳矛盾激化,熙凤虽有贾母回护,却已四面树敌、处境孤危。

    这一簇,则扭结利与婚恋两大矛盾。

    这几回情节流水一般,浑然无缝。
    上簇簇尾鸳鸯向贾母道熙凤苦衷,本簇,便以鸳鸯为扣,穿引情节。

    簇头:鸳鸯遇鸳鸯

    鸳鸯入园传贾母吩咐,好生看待喜姐儿、四姐儿(两人名字皆暗喻婚姻)。
    1、与李纨、探春、宝玉,小小一段闲谈,描画家族中明争暗斗,更借探春叹言:
    “我们这样人家,人都看着我们不知千金万金、何等快乐,殊不知这里说不出来的烦难,更利害!”
    2、随即话头转向婚姻,之后鸳鸯出园,却撞见司棋与表兄在山石后偷情。
    (第二十七回芒种节,小红见司棋从山洞里出来,“站着系带子”,千里伏线,于此呼应,惊叹!)
    此处,由鸳鸯撞破鸳鸯,满含深意。
    鸳鸯虽袒护安慰司棋,但大观园众女儿婚恋悲剧之根,由此生发。

    簇腰:凤琏小争

    继续以鸳鸯为扣,行至熙凤处,情节扭结婚恋与财务双线:
    1、先言熙凤病症“血山崩”,熙凤内忧外困,前景不祥;
    2、言谈中,插入孙家来提亲话头。
    3、贾琏央求鸳鸯借贾母金银家伙,押银支用。
    (前文岁末收租时,已曾提及这种盗挪法,贾珍当时断言“还不至此田地”,到此,财务窘迫,竟已成真。)
    4、为一二百两银子,凤琏夫妻争恼。熙凤处境越发孤危。
    5、笔头一转,旺儿为子求娶彩霞,央告贾琏。
    6、与旺儿媳妇对话中,追述财务窘迫状况:“前儿老太太生日,太太急了两个月,想不出法儿来,还是我提了一句,后楼上现有些没要紧的大铜锡家伙,四五箱子拿出去弄了三百银子,才把太太遮羞礼儿搪过去了。”
    7、熙凤言梦见一人“说娘娘打发他来,要一百匹锦。我问他是那一位娘娘,他说的又不是咱们的娘娘。我就不肯给他,他就来夺。正夺着,就醒了。”(权与利,双重不祥之兆)一语未了,夏太监派人来借银二百两。
    8、贾琏与林之孝对话,一扣双线:贾雨村又降职,旺儿之子不成器。
    9、贾琏碍于熙凤情面,强说合彩霞婚姻。

    簇尾:赵姨娘

    赵姨娘向贾政求讨彩霞给贾环,被拒。

  • 簇 43 绣春囊 累金凤

    七十三回,小说正式进入败局阶段。
    兵败山倒,祸难滔滔滚滚连绵而至。
    到后半程,小说各情节支线像活了一样,根脉交织缠绕,开始并行交互发作。

    履霜坚冰至,小说写衰败,屡屡用牵一发动全身的高明手法。
    由芥豆小事起笔,随即蔓延扩散为大事件。
    危急的引发,缘起自宝玉,起因却在于晴雯一句谎话。
    误打误撞,引来贾母查毒,继而又由大转小,勾出绣春囊、累金凤,两个小小物件,最终扩散为一场家族浩劫。

    簇头:宝玉装病

    宝玉是中心人物,衰败自然该从他入手,但从何起笔?
    为此,作者当年恐怕大费过神思。
    宝玉个人悲剧根源在于精神上对抗世俗、现实中游手好闲。
    落实到家庭之中,则体现为父子对立。
    再落实到具体事务,则是仕途经济。
    最终归结为一件事:读书。
    小说大衰败便从贾政查问功课写起。

    贾政归家后,父子之间一直未有正面交集描写。
    上簇赵姨娘讨要彩霞未果,密告宝玉已收用丫头,赵姨娘小丫头小鹊怡红院传信,线头自然引至宝玉。
    宝玉怕贾政查问功课,临阵磨枪,连夜急补。
    晴雯被墙外响动激发,谎称有贼,教宝玉装病。
    情急之计,却阴差阳错,引出连锁反应(晴雯首当其冲,祸及丧命)。

    戏剧性的偶然,却出自精妙设计、合于自然情理。

    簇腰:贾母查赌

    由“有贼”,引起大扰,探春回报家人聚赌,贾母大惊,下令严查。
    查出三个赌首——
    林之孝家的姨亲家(林之孝家的身为主管,主梁不正;对照其前文怡红院一番训诫,言行背离)
    柳家媳妇之妹(呼应前文茯苓霜失窃事件,正应贾母由赌酒盗乱之忧)
    迎春乳母(三春悲剧,先起于最弱者)
    贾母一家之主,欲亡羊补牢,惜为时已晚。

    簇尾:绣春囊、累金凤

    线头转至邢夫人,去迎春房里,途遇傻姑,惊见绣春囊。
    春,是青春,亦是春情,大观园祸种,就此埋下。
    邢夫人对迎春一番训诫,却是吐前文所积自家怨气。
    行文一歇,又勾出迎春乳母窃走绣春囊一事。
    迎春前文着墨极少,此时重写其软懦性格,悲剧前兆与主因。
    探春一番“唇亡齿寒”之叹,已是严冬将至之语。

    平儿前来调停,随即转回熙凤,引出下簇抄检大观园。


  • 簇 44 抄检大观园

    与贾母查赌治本相比,抄检大观园如同闹剧,但却是大观园风流云散衰败之端。
    这一簇主体采用串珠结构,各院依次查抄。
    虽然同题不断反复,却最能见小说笔头摇曳变化。

    本簇起于凤琏,串珠抄捡后,由尤氏收于稻香村众人小聚。
    线条迂曲回环,一簇链接凤琏夫妻、邢王二夫人、大观园众院、尤氏。

    簇头:凤琏抱屈

    1.平儿回报累金凤一事,熙凤叹:“如今我也看破了,随他们闹去罢”(连遭怨怒,由灰心至看破,可惜为时已晚)
    2、贾琏抱怨:鸳鸯帮挪贾母金物消息走漏,邢夫人索要二百两银子过中秋。(1、猜测是傻大姐走漏消息,串联绣春囊,小小人物,却毫不浪费;前文螃蟹宴一顿花费二十两银子,这时众人为一二百两银子烦恼纷争,家道窘迫至此。)
    3、王夫人拿绣春囊质问熙凤。(邢夫人只要银,不管事,绣春囊转交王夫人,粗鄙险狠,不写之写。)
    4、王宝善家的跳出,首告晴雯。(王夫人言其眉眼似林黛玉、病西施模样,明厌晴雯,实憎黛玉?)

    簇腰:抄检大观园

    细看各院各人用笔着力处——
    怡红院:主写晴雯气性。
    潇湘馆:主写宝黛两小无猜亲密处。
    秋爽斋:主写探春悲愤。(簇中最重要段落,全文之题旨。百足之虫之喻,独见其清醒锐利。其中顺带点到甄家已被抄)
    稻香村:一笔带过(留给簇尾小聚)
    暖香坞:主写惜春怕事。(惜春性格第一次正面描写)
    藕香榭:主写司棋(彩霞婚之悲剧后,继以恋之悲剧)
    一场大搜,气病晴雯、悲怒探春、冷酷惜春、揭破司棋。

    簇尾:稻香村小聚

    这一簇卷入邢王两夫人后,又引入尤氏。
    1、以入画为扣,引发尤氏、惜春之争:惜春冷僻性格至此才痛快书写。(不知那幅大观图画到几停了?)
    2、尤氏至稻香村:李纨、宝钗、探春、湘云小聚。
    (1)宝钗避嫌辞别,补上前文留白;
    (2)黛玉、湘云,略去不写,不写之中,又隐含二人皆为外人,更难自安之心;
    (3)尤氏、探春连番感慨,家事寒心。

    簇终,仍由尤氏将线头牵至贾母处,引出下簇:中秋宴。
  • 簇 45 中秋宴

    中秋团圆夕,小说至此却处处缺憾凄凉。
    这一簇是合家最后一次全聚,仍由尤氏串连,合写荣宁二府。

    簇头:白米饭

    读红楼,看细微处。写家境渐衰,前几簇由熙凤算大帐,这里却转到一碗饭。
    尤氏到贾母处吃饭,却只有普通白米饭,“细米更艰难,所以都是可着吃的做。”
    一叶知秋,大家虽当作笑话,窘迫却已渗透到一茶一饮。

    宁府:聚赌宴聚

    分作两截,一写招人聚赌,一写中秋夜宴。
    1、贾珍聚赌:
    贾珍居丧违礼、薛蟠奢滥如旧、邢大舅滥骂邢夫人、尤氏形同看戏。
    四明一暗,一笔五写。

    2、宁府夜宴:
    三更祠堂,夜传叹息,百年豪族,最终空余这一声悲叹。
    呼应前文警幻所言,宁荣二公之灵嘱托:
    “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我等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者。”

    荣府:中秋夜宴

    这一节,寒意入骨,莫名凄凉。
    “团团围坐,只坐了半桌,下面还有半桌馀空。”
    贾政说笑话,才提起乐兴,便被贾赦“父母偏心”笑话冒撞了贾母,随即贾赦伤脚,余人月下听笛,肃然危坐,伤感而散。
    写悲境,此段最慑人,处处写笑,却处处渗寒意。

    簇尾:凹晶馆联句

    团圆夜,却以湘黛两位孤寄人收尾,悲凉中不失雅趣。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两人命运绝美写照。

    静夜忽然走出妙玉,更是出人意料、惊喜之笔。
    既合妙玉怪癖行径,又补写妙玉才情文章。
    妙玉之诗,乖僻奇崛,另一番奇景。

  • 簇 46 大驱逐

    中秋凄凉宴后,小说急转直下,狂风暴雨骤至,情节从未如此猛烈迅疾。
    司棋、入画、晴雯、四儿、芳官等伶官在一簇之中,全遭驱逐,大悲!

    簇头:人参

    簇间中转处,接入一小段琐事——寻人参。
    熙凤小愈,王夫人寻人参配药,却遍寻不得。
    前为白米饭,此处是人参,点滴细微处写家庭窘迫。
    人参,正是贾家富贵之喻:
    “但那一包人参固然是上好的,只是年代太陈。这东西比别的却不同,凭是怎么好的,只过一百年后,就自己成了灰了。如今这个虽未成灰,然已成了糟朽烂木,也没有力量的了。”
    (回应前文熙凤劝可卿:“别说一日二钱人参,就是二斤也吃得起。”)
    (红楼梦每一件细物几乎皆有象征暗喻,但此处人参,个人感触最深)
    此段插入宝钗,劝解王夫人,帮买好人参。
    大搜检后,宝钗离园,此时忽然出现,帮买人参,有深意。

    大驱逐分作四节,宝玉重归主线,却只能旁观、痛别,其情何堪?

    节一:司棋

    事关风月,司棋首当其冲。
    于迎春口中,追述入画也已被逐,一笔折叠法。
    “二木头”也已预感悲剧:“你瞧入画也是几年的,怎么说去就去了?自然不止你两个,想这园里凡大的都要去呢。依我说,将来总有一散,不如各人去罢。”
    宝玉“鱼眼珠”之论,骂周瑞家的,何尝不是在嗔恨王夫人?

    节二:怡红院大逐

    吃斋念佛王夫人,铁面狠手杀人心。
    先揪出晴雯,痛骂怒撵,恨意莫名。
    继而四儿、芳官,斩草除根。
    怡红院私密玩笑,从何得知?此处一大悬念,惜后文不见揭晓。
    袭人一段劝慰分辨,可想见后日黛死钗嫁后情形。

    节三:探视晴雯

    全书最朴一段白描文字。
    一席、一壶、一茶,写尽寒怆。
    一片脏破黑乌间,唯一色彩是晴雯“旧红绫小袄儿”。

    富贵只是作者少年记忆,穷寒才是其一生切身经历。
    后日家败之后境况,于此略见一斑。全文若在,不知会写出何等焦苦穷窘?
    晴雯之别,又是黛玉先兆,不知全文宝黛之别是何种痛楚?

    悲极处,忽然加入灯姑娘一节,何其矫健惊人段落?
    灯姑娘淫贱之人,却能知晓晴雯之清白,奈何王夫人却斥为狐狸精?
    此段意外,落差反喻,极致奇文!

    节四:三官出家

    中间先插一段贾政传见宝玉,留后文姽婳诗伏笔。
    贾政赞宝玉诗才,又是意外之笔。
    与王夫人态度互照,夫妇二人待子之道,开始微妙转变。

    继而,三官被两尼拐骗出家。
    王夫人信佛人,两尼侍佛人,何其反讽?
    芳官跟了水月庵的智通:水月庵,空幻之庵。由贾芹管领,风月淫乱,芳官后运可知。
    蕊官藕官二人跟了地藏庵的圆心:蕊藕,宝玉宝钗也,地藏,葬地乎?圆心,团圆证悟?宝钗屡次以禅心警宝玉,全文二人结局,最终归于幻灭?

    (解构至此,方寸有些乱了,已不能冷静理性分析,呜呼!)

  • 簇 47 女儿诔

    大驱逐后,自然引出宝玉悲祭一簇。
    这一簇以宝玉为核,交缠六条线:王夫人、贾政、宝钗、晴雯、迎春、薛蟠。
    其中前三线为明线,后三线对话中道出,为间接线。
    六线间隔错落,杂糅成一簇心乱如麻。

    又可按宝玉祭诗分为上下两瓣。
    姽婳词、芙蓉诔,一文一武、一古一今,千古同一悲。
    前文宝玉诗才平平,一为映衬众女才情,二者,富乐之中无好诗。
    此时才悲愤出诗人,字字皆泣血。

    明线一:王夫人

    接引上簇,一线三段
    1、回禀贾母:逐杀婆婆所赐婢女,先斩后奏,一篇谎话,大违当时妇道,何其不恭?(参见前文秋桐受气,邢夫人痛责贾琏)
    2、编造“女儿痨”:近于诅咒,实则黛玉才是眼中钉,其心可诛;
    3、关心宝钗辞园,择媳之心已全在宝钗。


    明线二:宝钗

    由王夫人关心,自然引入宝钗。一明一暗,分作两节。
    1、明节:辞别王夫人
    一段辞别解释,大方得体、冷静务实。
    “据我看,园里这一项费用也竟可以免的,说不得当日的话.姨娘深知我家的,难道我们当日也是这样冷落不成。”
    这一句,看破盛衰、安之若素的淡静胸怀。宝钗之高,正在于此。

    2、暗节:宝玉走访蘅芜院,人去院空。
    “看着那院中的香藤异蔓,仍是翠翠青青,忽比昨日好似改作凄凉了一般,更又添了伤感。”
    (空镜头,不写比写更增伤感)

    明线三:贾政

    1、贾政心态转变:

    “近日贾政年迈,名利大灰,然起初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因在子侄辈中,少不得规以正路。近见宝玉虽不读书,竟颇能解此,细评起来,也还不算十分玷辱了祖宗。就思及祖宗们,各各亦皆如此,虽有深精举业的,也不曾发迹过一个,看来此亦贾门之数。况母亲溺爱,遂也不强以举业逼他了。”

    这一段心理描述是大关节,检验后四十回一大证据。
    高鹗续本最大错谬不在“钗嫁黛死”的戏剧性,而在宝玉应试中举。兰桂齐芳云云,皆由此错谬而来。
    贾政此处变化是人性复苏、父爱重萌,由“假正”转为“真正”。
    与之相应,则是王夫人由假慈变作真狠。
    父子、母子关系开始逆转。


    2、《姽婳词》
    贾政及幕友一众男人赞叹姽婳将军,全书最奇诡场景,却正合贾政心境转变。
    前八十回,父子关系于此最亲,竟有同声相应之感。
    姽婳词,宝玉才情初次彰显之作,为芙蓉诔铺垫。

    暗线一:薛蟠娶亲。

    先由宝钗口中道出,后于簇尾,由香菱细说夏金桂。
    前引后收,薛蟠亲事一线,断续补出。

    暗线二:晴雯之死

    全由他人口中道出,一派凄冷寒凉。
    1、兄嫂:“见她一咽气便回了进去,希图早些得几两发送例银。”(冷!)
    2、王夫人:“即刻送到外头焚化了罢。女儿痨死的,断不可留!”(冷!竟会恨到这个地步!)
    3、麝月秋纹:“秋纹见这条红裤是晴雯手内针线,因叹道:‘这条裤子以后收了罢,真是物件在人去了。’麝月忙也笑道:‘这是晴雯的针线。’又叹道:‘真真物在人亡了!’秋纹将麝月拉了一把,笑道:‘这裤子配着松花色袄儿,石青靴子,越显出这靛青的头,雪白的脸来了。’”(冷!为何而笑?)
    4、芙蓉花神:小丫头随口编谎,却是一句谶语,芙蓉,黛玉也。
    5、《芙蓉女儿诔》:
    宝玉之呆、之痴、之灵、之狂、之悲、之痛,尽在此文。
    后四十回,宝玉写不出黛玉祭文,应是曹雪芹原意,此诔不但祭已死之晴雯,亦是预先悲悼将死之黛玉:“却是个人影儿从芙蓉花里走出来……”
    宝黛同改诔文:“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黛玉听了,忡然变色,心中虽有无限的狐疑乱拟,外面却不肯露出,反连忙含笑点头称妙,说:“果然改的好.再不必乱改了,快去干正经事罢……”
    黛玉变色狐疑,已经预感己命,末一句强笑,如同死别之语。
    (这也是前八十回,黛玉最后一句话。)

    暗线三:迎春出嫁

    大观园众女第一位出嫁,却尽都旁述简写,无一笔直写,不知作者用意何在?
    1、先一句“只见迎春妆扮了前来告辞过去。”何其简也?
    2、次由黛玉一句“你二姐姐已有人家求准了”,才补述孙家来历。
    3、继而一句“又见邢夫人等回了贾母将迎春接出大观园去”便写完迎春之嫁,何其简也?
    4、宝玉重到紫菱洲,已是轩窗寂寞,一片凄冷。

    簇尾:宝玉魇魔惊怖,忧急成疾。


  • 簇 48 夏金桂

    四大家族,一主(贾)一副(薛)一简(王)一略(史)
    大观园离乱难收,贾家衰势已现,借上簇宝钗、薛蟠线头,情节转向薛家。

    《红楼梦》万艳同悲,极少直写女儿之恶,即便熙凤逼死尤二姐,亦有可原之情。
    正本第八十回,却忽然跳出恶女,且是一对:夏金桂、宝蟾。
    究其因——
    1、见作者视野之广,并非一味花月自恋文字可比;
    2、薛家本已败落,再败,只在薛蟠胡为,了无新意,陡然跳出夏金桂,以恶制恶,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3、小说走势虽衰,气力却越发矫健。前半程写美,后半程写恶。世态人心,寒凉丑怪,一起涌现。

    此簇字面夏金桂为主,宝蟾为辅,纸背却为写香菱之苦。
    结构可称为“神龙摆尾”,一线大段写夏金桂,到尾稍一摆,勾连出薛姨妈、宝钗、宝玉,笔头一折,又划至迎春。

    簇首:香菱改名

    看夏金桂,应比照熙凤、尤三姐和宝钗。
    文中写其“若论心里的丘壑泾渭,颇步熙凤的后尘。”两人家世、性情、才智都相近,但熙凤见风使舵、始终不脱富贵气,金桂却目中无人、匮乏家教;熙凤不识字,金桂却“颇识得几个字”,见地又略高。
    率急无忌惮,金桂近于尤三姐,但金桂毕竟富家之女,声势气派却又压过尤三姐。
    论家世,金桂与宝钗最近,宝钗自言少年也曾淘气,但金桂鄙俗,宝钗素淡贞静,天壤之别。

    夏金桂,笔墨才费一章,便鲜活如画,且迥异前文数十个女子。
    出场便制伏薛蟠,随即寻衅香菱,为之改名。
    前半段,《金瓶梅》、《醒世姻缘转》皆有之;后半段论香改名,却又不同于一般世情小说,俗里带雅,另一番景致

    簇身:香菱挨打

    夏金桂借宝蟾,陷香菱。
    这段文字纯用俗笔,流利老辣。
    《红楼梦》文笔如四季:起笔如天际春风、缥缈而至;之后芽蕾精巧、花团锦簇;继而寒意渐起,凉如秋水;最终,繁华褪尽、枯木寒雪。
    此处是正本最后一回文字,已经消尽精雅典丽,劲笔白描。
    此后,应愈行愈朴劲,后四十回文字似乎未能接续这一笔势,力道偏弱,素淡不及。

    “自从两地生孤木(桂),致使香魂返故乡”。
    末尾一段,香菱“虽然在薛蟠房中几年,皆因血分中有病,是以并无胎孕。今复加以气怒伤肝,内外折挫不堪,竟酿成干血之症,日渐羸瘦,饮食懒进,请医服药不效。”已经是将亡之境。
    后四十回续本,扶正、难产、遗腹子情节不合本意。

    簇尾:迎春悲嫁

    夏金桂消息传至贾府,线头顺势折回宝玉。
    又引入迎春一线,先由迎春乳母报信,简诉婚姻不幸;
    继而宝玉前往天齐庙,就夏金桂话头,插入道士王一贴治妒药一段趣文(悲中插喜,以为调剂,只因尚非大悲时。)

    簇尾,迎春回门哭诉,小小一段,却足令伤叹:
    1、迎春一向柔弱愚顺、寡言少语,她若不堪,则是真不堪;
    2、孙绍组骂“你老子使了我五千银子,把你准折卖给我的。”迎春回门不回贾赦处,贾赦夫妇之恶,不写已写;
    3、迎春哭诉,已是自道亡兆:“还得在园里住个三五天,死也甘心了。不知下次来还得住不得住了呢。”

    (前八十回完)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名著名篇训练之《红楼梦》选择题、简答题练习
    贾政对于一件事情的重要性,贾母和王夫人都替代不了
    袭人嫁给蒋玉菡,就是不洁吗?细读方知宝玉情深
    《红楼梦》前四十回选择判断题
    重点阅读:《红楼梦》经典故事情节及场景
    红楼梦主要事件概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