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型城镇化:县域经济如何发展?县域路径解析



导读: 县域是最基本的经济社会单元,是国家经济脉络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维持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2014222日,第四届中国县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以“问计新型城镇化”为主题,聚焦城镇化,探寻新型城镇化最佳路径。


从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到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从扩大内需到强调城镇化质量,再到强调人的城镇化,国家对新型城镇化内涵的界定日臻完善,2014316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颁布,标志着新型城镇化上升为国家战略。

(编选: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来源:微信订阅号:QWB_2014)

县域作为三农问题集中区域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载体,县域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牵动着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局。在新型城镇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县域地区如何推动新型城镇化成为关注的重要问题。


赛迪方略通过对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研究分析,认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县域地区转变传统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模式,走集约化、生态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

(编选: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来源:微信订阅号:QWB_2014)

一、新型城镇化:县域经济如何发展?

1、县域已成为中国经济版图中的重要一极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改善民生、产业结构优化、消费需求提升和国际竞争力提高。目前县域经济总量占国民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2012年,全国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8万亿元,占全国地区生产总值的53.5%,县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值为22580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5.3%。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15.2%2008年至今,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保持在12%以上,增速明显高于全国水平。


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综合经济实力薄弱,缺乏优势产业支撑,经济发展内生性动力弱、盲目工业化等问题依然严峻。县域地区依靠投入资金、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实现经济规模增长这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粗放的经济模式带来了产业升级缓慢、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挑战和自身压力日益严峻,转型发展的要求迫在眉睫。


1 2008-2012年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万亿)及占GDP比重

数据来源:赛迪方略整理201404


2 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对比

数据来源:赛迪方略整理201404


2、绿色发展、特色发展、“产城一体化”发展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发展

中国2856个县涵盖着城镇与乡村,兼有农业与非农产业,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程度千差万别,各具特色,县域经济的发展路径更具特殊性和复杂性。新型城镇化具有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基本特征。新型城镇化要求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突出特色发展,实现“产城一体化”发展。


1) 坚持绿色发展

部分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快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亮点。2013年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行榜第一名的昆山市地区生产总值高达2920亿元。相对于大城市,县域具有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贯穿生态绿色、集约发展的理念,促进工业生态化转型成为这部分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

(编选: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来源:微信订阅号:QWB_2014)

2013年,张家港入选福布斯中国最富县级市榜单,在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行榜排名第三。作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县级市之一,张家港通过实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培育工程,加快科技载体建设和人才科技支撑,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电子商务,引进区域总部、运营中心、结算中心等项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把生态文明融入城市发展全过程: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创造环境保护一把手亲自抓、建设项目环保第一审批权、评先创优环保“一票否决制”等先例;推进节能减排,全面实施第三轮环保“三三三”工程,严格执法、铁腕治污,大力度关停转改落后产能,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张家港市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国际花园城市等。


2) 突出特色发展

就具有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明显的县域而言,其经济发展应该依托本地优势资源,找准定位,突出特色。以低污染、高就业、高附加值、产业集群化、本地资源优化作为这部分县域产业选择发展的标准,优先发展农业、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产业、本地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形成特色经济。


寿光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是全国著名的“蔬菜之乡”。寿光近几年来利用农业优势资源,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园区农业、种子种苗产业、品牌农业和创业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带动了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储藏、包装、流通、会展、旅游、培训等二三产业的发展,建成了国内首家蔬菜电子拍卖中心和首家蔬菜网上交易市场,依托蔬菜高科技示范园等园区载体带动生态观光旅游业发展,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涉农产业体系的大发展,己经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618亿元,位列山东省县域经济、县域财政前二强。


3) 实现“产城一体化”发展

随着大城市空间载体不断饱和与生产要素成本上涨,大城市周边区县因区位和生产成本优势,成为分担大城市功能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首选地。这部分县域的发展需要通过与大城市主城区进行统一规划,功能上统筹分配,实现“产”与“城”融合,形成合理分布、功能互补的发展格局。

(编选: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来源:微信订阅号:QWB_2014)

随着城市发展定位的转变,北京从以前对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强大的“虹吸”效应,正逐步转化为“溢出”效应。距北京市区最近的县城固安以固安工业区、空港产业园区、大清河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产业载体,固安积极承接发展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现代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同时着力建设基础设施配套,推进创业大厦、城市综合体等建设,逐步地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市居民,解决其就业问题。在坚持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双核驱动下,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财政收入近30亿元,经济总量实现约30倍增长。


3、以新型城镇化为抓手,县域经济发展分三步走

现阶段县域经济从以乡村为依托、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传统县域经济,向以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以非农经济为主导、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县域经济转变阶段。针对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县域经济发展首先应认清发展现状,其次明确发展定位,最后确定发展路径。


1) 首先,认清发展现状。

受制于区位条件、发展基础等因素,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存在着巨大差异。东部地区县域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依托冶金、纺织、电器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则相对缓慢。

(编选: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来源:微信订阅号:QWB_2014)

要正确认识县域经济存在非均衡发展,客观分析县域经济规模、速度和产业占比的差异,哪些是客观因素如主体功能区影响的,哪些是主观因素影响,以及明确不同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比如,一些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好,但产业的可持续竞争力并不强,多数为一些传统工业,产业技术含量仍然较低;一些县域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但是自身优势资源突出。


2) 其次,明确发展定位。

在分析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区县域,其发展定位要因地而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县域,尤其是百强县,其发展定位更多的是关注GDP增长与环境环保相结合,注重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注重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效益,走内生性发展道路。针对特色优势资源的中西部地区县域,其发展定位是经济发展与县情相联系并具有效率,集中资源、要素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将培育特色经济作为主攻方向。

(编选: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来源:微信订阅号:QWB_2014)

3) 最后,确定发展路径。

加持生态文明理念的绿色发展、因地制宜的特色发展、“产城一体”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中可以借鉴的模式。在不同县域资源条件、区位、产业发展基础各不相同,在认清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明确发展定位,综合考虑判断确定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


东部地区县域,通过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技术产业,加强环境资源集约利用,促进产业集约化发展。中西部县域地区加强提高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利用水平,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发展过程中处理好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的同时,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进行拆迁安置,并完善商业配套业态,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二、新型城镇化: 县域路径解析

县域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集中区域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载体,日益成为经济版图上的重要一级,新型城镇化下县域经济转型颇具潜力。

(编选: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来源:微信订阅号:QWB_2014)

近期《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出台,明确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县域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集中区域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载体,在新型城镇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县域经济该如何发展成为新型城镇化关注的重要问题。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改善民生、产业结构优化、消费需求提升和国际竞争力提高。县域经济总量占国民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2012年,全国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8万亿元,占全国地区生产总值的53.5%;县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值为22580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5.3%;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15.2%2008年至今,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保持在12%以上,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很多问题依然存在:产业结构低端,缺乏优势产业支撑,综合经济实力薄弱,发展方式依然还停留在粗放式发展阶段,依靠投入资金、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实现经济规模增长;经济发展内生发展差,盲目性大等。


1、县域经济转型:潜力和质量

从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到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从扩大内需到强调城镇化质量,再到强调人的城镇化,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界定日臻完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的颁布,标志着新型城镇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新型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具有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基本特征。


过去不少县域地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粗放的经济模式带来了产业升级缓慢、资源环境恶化等问题,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挑战和自身压力日益严峻,转型发展的要求迫在眉睫。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在发展理念上,坚持绿色生态和特色发展;在城市功能上,实现产城一体化;在资源环境上,实现集约可持续。


发展理念上,坚持生态文明和突出地域特色。受制于区位条件、发展基础等因素,全国各地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存在着巨大差异。东部地区的县域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依托冶金、纺织、电器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中西部县域经济发展则相对缓慢。

(编选: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来源:微信订阅号:QWB_2014)

不论发展水平存在何种差异,县域在发展过程中都要坚持绿色生态、特色发展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全面融入发展过程中,通过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县域特色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破解现代化进程中的最大难题即8亿多农民的富裕问题,解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形成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和城镇建设运营模式,实现集约化、生态化、特色化发展。


城市功能上,实现“产城一体化”。新型城镇化要求产城互动,在发展产业的基础上,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进行拆迁安置,并完善商业配套业态,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和服务环境。目前在推进城镇化、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出现的“空城”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县域地区无法提供适合的工作岗位和配套商业,因此对人群的吸引力不强。


因此,处理好产业发展与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城市公共服务规划,构建起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统一蓝图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也是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破解的难题。积极探索以产业园区或泛旅游引导的产城一体化发展模式,实现产业与城镇的融合互动、镶嵌配套。

(编选: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来源:微信订阅号:QWB_2014)

资源环境上,实现集约型可持续。目前尽管一些县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好,但产业的可持续竞争力并不强,多数为一些传统工业,产业的技术含量仍然较低。因此,县域地区通过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环境资源集约利用,促进产业集约化发展,促进劳动密集型经济向资金、技术密集型经济转变。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虽然相对落后,但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等矿产资源,产业发展应注重提高资源利用水平,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同时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宜居城镇。


2、县域新型城镇化:不同路径

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涵盖着城镇与乡村,兼有农业与非农产业,是“三农”问题的集中区域。中国285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程度千差万别,各具特色,县域经济的发展路径更具特殊性和复杂性,以新型城镇化为抓手,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解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探索县域经济发展路径。

(编选: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来源:微信订阅号:QWB_2014)

1) 路径一:具有特色优势资源的县域:因地制宜的城镇化

针对具有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明显的县,其经济发展应该依托本地的优势资源,找准定位,突出特色。以低污染、高就业、高附加值、产业集群化、本地资源优化作为这部分县域产业选择发展的标准,优先发展农业、旅游休闲度假、养生养老、文化产业、本地产品加工等特色经济,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


因地制宜发展的典范:寿光。寿光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是著名的“中国蔬菜之乡”,2012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18亿元,位列山东省县域经济、县域财政前二强。充分利用现代农业优势资源,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园区农业、种子种苗产业、品牌农业和创业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带动了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储藏、包装、流通、会展、旅游、培训等二三产业的发展,建成了国内首家蔬菜电子拍卖中心和全国首家蔬菜网上交易市场,依托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弥河生态农业观光园带动现代生态观光旅游业的发展,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寿光涉农产业体系的大发展,己经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


2) 路径二:大城市周边的县域:“产城一体化”的城镇化

大城市空间载体不断饱和与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涨,城市功能需要转移。大城市周边近郊区县,因毗邻大城市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相对低廉的生产成本,成为分担大城市功能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首选地。这类县域需要通过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两方面同步发展,实现“产”与“城”充分融合,与大城市主城区进行统一规划,功能上要统筹分配,形成合理分布、功能互补的发展格局。


“产城一体化”发展的标本:固安。固安隶属廊坊市,距天安门50公里,是距北京市区最近的县城,是首都经济圈南部区域的核心县市,是首都新机场重点发展区域,在“大北京”战略中承担重要的角色。随着北京城市发展定位的转变,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将日益明显,从以前对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强大的“虹吸”效应,正逐步转化为“溢出”效应。

(编选: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来源:微信订阅号:QWB_2014)

在此机遇下,固安县打造产城融合的“卫星城”,以固安工业区、空港产业园区、大清河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产业载体,承接电子信息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等,同时着力建设基础设施配套,推进酒店、创业大厦、城市综合体等建设,逐步地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市的永久居民,解决其就业问题。在坚持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双核驱动下,2013年,固安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财政收入完成近30亿元,经济总量实现约30倍的增长。


3) 路径三: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县域:绿色生态的城镇化

部分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快速,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亮点。2012年全国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00亿的有3个,昆山市地区生产总值高达2725.32亿元。贯穿生态绿色、集约发展的理念,促进工业生态化转型成为这部分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相对于大城市,县域空间具有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本和人文优势。


增强创新驱动,通过科技创新提升改造传统产业,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注重统筹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把环保评估作为审批、核准新上项目的前置条件,统筹好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扎实推进节能减排,推进污染企业治理改造和搬迁;实施生态保护修复。

(编选: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来源:微信订阅号:QWB_2014)

生态绿色发展的旗帜:张家港。张家港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县级市之一,首批国家生态市、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2013年,被列入福布斯中国最富县级市榜单,在2013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行榜排名第三。通过实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培育工程,加快科技载体建设和人才科技支撑,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发展电子商务,引进区域总部、运营中心、结算中心等总部项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张家港市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融入城市发展全过程,实施了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创造了环境保护一把手亲自抓、建设项目环保第一审批权、评先创优环保“一票否决制”等先例。通过广泛吸纳外资、民资和其他社会资本投向环保和生态领域。


推进节能减排,全面实施第三轮环保“三三三”工程,严格执法,铁腕治污,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更大力度关停转改落后产能,同时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张家港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国际花园城市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以新型工业化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关注|“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发展”研讨会研讨发言摘要
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及路径
县域新型城镇化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方塘大讲堂丨叶一剑:没有县域的转型就没有乡村的振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