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信恩 | 鲁迅与大运河
userphoto

2023.01.03 江苏

关注

图丨《鲁迅全集》

地理空间是文学发生的重要场域,而江河是最富诗意与灵性的地理空间。江河水滨不仅是众多文学家的栖居之地,孕育、留驻了他们生命成长中的黄金岁月,更是他们在四处离散、寓居现代都市中带着一种失落的乡愁冲动的怀念之地。故乡的江河往往会成为文学创作的精神原乡。近代开埠以来,水路交通更为便捷,长江航运贯通东西,远涉外洋,是文学游子求学谋生,游历迁居的重要通道。与古人相比,他们拥有了更加丰富的水路空间体验,因而在其笔下形成了独特的现代运河景观,鲁迅也不例外。

鲁迅在世五十六年,有近20年时间在绍兴度过,其足迹遍及稽山镜水,越地江河纵横,湖泊密布,素有水乡泽国之称,早在春秋时期,这一带就是“西则迫江,东则薄海,水属苍天,下不知所止”(《越绝书》)。随着地理环境的不断变迁,这里逐步形成了曹娥江水系、浦阳江水系和三江水系航道,加上浙东运河贯通而过,水网交织,河道遍布。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江河行船成为主要的交通方式,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少年鲁迅常常乘船往返于城乡之间,比如随母亲到安桥头外婆家消夏,与小伙伴到赵庄去看社戏,到东关去看五猖会,到郊外去扫墓,到皇甫庄、小皋埠探亲寄居等等。

图丨皇甫庄包公殿

鲁迅外婆家安桥头在绍兴城东北30华里,是一个离曹娥江不远的偏僻小村。当时全村仅百来户人家,大都姓鲁。正如鲁迅所说:“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唯有鲁迅的外祖父鲁希曾是全村最有身份的人。他系清咸丰年间的举人,当过户部主事,后因病告假回家。一条东西向小河横贯安桥头村,外婆家是村里数一数二的书香门第,因其建筑面北,故称朝北台门。台门临河,右侧有一石砌的通宁桥。自从外祖父鲁晴轩中举以后,嫌安桥头住所太狭窄,便迁居皇甫庄。此处,四面环水,村内港叉纵横,河湖碧波粼粼,渔船如梭,是典型的平原水乡。村民除从事农业以外,还兼以捕鱼虾为业。当地有“皇甫庄,大地方,九溇五祠堂,要吃鲜鱼、鲜虾,小库、皇甫庄,要吃老酒,直落后离江”之说。鲁迅儿时常随母亲到皇甫庄去拜年、扫墓及消夏等。

皇甫庄东面有一个很大的湖,名贺家池,湖面开阔,相传有五华里直径,周围数十里,为绍兴八大湖之一。贺家池西岸与皇甫庄隔河相望,有一飞檐高耸的古建筑,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包殿。每年农历六月十六日包拯生日那天,人们就在这里搭河台演社戏,祈求村民平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过去绍兴的庙宇内,或建有戏台,或临时搭台。水乡的寺庙,多数临河而建,搭台时半个在水面,半个在岸上,故称河台。每次演社戏,至少二三天,远近的观众或坐船或步行,汇聚包殿观看一年一度的社戏。有时还在贺家池赛龙舟,热闹的场面可想而知,每逢包殿演戏,少年鲁迅和母亲常被邀请去观赏。

旗杆台面南面百米处,有一个火烧场。传说当年清朝官兵在这里杀害了一批被俘的太平军将士,皇甫庄村民为了慰藉死难者的亡灵,常在这里演“大戏”和“目连戏”。目连戏本是一出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劝善戏”,后来变成消灾祈安的“太平戏”。鲁迅曾说:“凡做戏,总带着一点社戏性,供着神位,是看戏的主体。人们去看,不过叨光,但'大戏’或'目连戏’所邀请的看客,范围可较广了,自然请神,而又请鬼,尤其是横死的怨鬼”(且介亭杂文末编·女吊)。少年鲁迅也曾冒着被父母发觉后有挨打骂的风险,与皇甫庄的农民子弟一起扮演过这种鬼卒。“目连戏”与“社戏”有一个区别,它原先一演总是要好几天,但后来也不一定了,通常是从太阳即将下山开演,到次日太阳出山为止,绍兴人俗称“两头红”,以示吉祥之意。

大运河文化是小桥流水,古道西风的乡土文化,在家乡绍兴的运河里“远哉遥遥”看的“社戏”,更是让鲁迅感念一生;“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社戏》)。

鲁迅和二弟周作人在皇甫庄避难半年之后,即1893年底,由于外婆的住房典期已满,房东范姓要赎回去,两个舅舅只得各奔东西。小舅父跟着外婆回到安桥头朝北台门老宅,大舅父迁居到离皇甫庄不远,位于绍兴城东十公里的小皋埠。传说“皋显子八人,又继子一,居高平。父子有德于乡,卒后乡人思之,各祀其一,大皋埠、小皋埠、唐家衕、漫池、上下蒋、东西堡、郦家埭、临浦等处皆祀之。小皋埠皋王祠,相传祀老皋王之少子,故呼其地名曰'小皋埠’”(《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

图丨鲁迅外婆家—安桥头

小皋埠旧属绍兴府会稽县,也是一个典型的水乡村镇,四面环水,村中港河交叉。因村子很大,故当地人有“小皋埠不小,大皋埠不大”之说。村民大多以种田为主,少数兼以捕捞业。

鲁迅昆仲寄居的小皋埠当台门,是一座胡、秦两家合住的宅院。其中秦家有大量藏书,使鲁迅获益颇多,在这里,鲁迅第一次看到石印的《红楼梦》,精美的插图,引人的序目,使他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在当台门,少年鲁迅还阅读了大量的古典小说,这对他后来整理和编写《古小说钩沉》和《中国小说史略》大有好处。

鲁迅初到小皋埠时,人生地不熟,可是不久,就与当地的农家子弟逐渐熟悉。他们也和皇甫庄的小农友一样,常约他一起到野外放风筝、看牛、戏狗、钓虾,陪他去大皋埠看庙会、看龙舟竞渡、看社戏。在这里,鲁迅同样体察到农民生活的艰难困苦,加深了他对下层人民的了解与同情。

此外,鲁迅还到过啸唫(位于绍兴城东北,距城30公里,旧属会稽县,现属上虞区)阮家大姨父家,1900年一月初七日,《周作人日记》有“夜大哥开船至啸唫”的记载。

1901年正月初八日,《周作人日记》又有“开船往吴融(位于绍兴城东北十四公里,现为孙端街道所辖,系鲁迅大姑父家所在地)傍午至。午饭后开舟至寺东社庙看戏”的记载。

图丨绍兴城东古运河(戴秀丽 摄)

鲁迅在绍期间,几乎每年都要到吴融去看望大姑父、大姑母,并趁机看社戏或观潮,此处离曹娥江不远,有一座桑盆殿,殿内供奉的是水神——张神菩萨。每年总要在桑盆殿演戏,举行庙会,鲁迅昆仲和母亲常被邀请去看迎神庙会、社戏或观潮。春节期间,则有拜年活动,1901年正月,正在南京读书的鲁迅回家度假。初七日晚,他同周作人一起坐船到道墟(位于绍兴城东20公里,当时属会稽县,现属上虞区,有两条东西和南北向的河流穿镇而过,是当时连接各地的重要水乡商埠,每逢单日为集市日,四邻八乡;十里方圆的农民与小商贩均前往赶集,十分热闹)给章家姑丈贺岁。

离道墟不远的东关(距绍兴府城70里,有很多商铺,为会稽县最大的集镇)是鲁迅的小姑父家,镇上建有两座庙,一为梅姑庙,一为五猖庙,规模不小。会稽东关五猖会为八县之冠,极尽奢华,异常热闹。在鲁迅的记忆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后来,他还专门写了《五猖会》一文,详细记述了这件事。

除此以外,鲁迅还到过生祖母孙氏的娘家——偏门外跨湖桥孙家,附近有一个万年台,逢年过节都要演社戏。继祖母蒋氏的娘家——鲁墟蒋家,这是一个大村庄,有一条南北向的大河穿村而过,把村庄一分为二,故有东鲁墟与西鲁墟之分。村南有一座南北向横跨萧绍运河的三孔石拱桥和二十孔石樑桥组成的大桥,名“泗龙桥”,俗称“廿眼桥”。该桥全长96.4米,至今依然是通往邻村的要道。

鲁迅离乡之后,也常在回乡的短暂时间里乘船游览名胜和走亲访友,如1900年1月,他从南京回绍兴,与章闰水游览风景名胜,到小皋埠拜访舅舅。1910年7月他从杭州回绍时,曾到小皋埠看绍剧,到昌安门看目连戏;在绍兴任职期间,他常与兄弟友人乘舟同游,到曹娥江沥海观潮。1913年6月,他从北京回绍兴,又与三弟周建人等同游兰亭、禹陵等。故乡的江河及沿河村庄都是他后来文学世界的重要地理空间,水路行船经验则被他写进了多种文学作品。

图丨绍兴古城运河

除了在水乡绍兴的江河体验之外,鲁迅多次离乡求学,回乡省亲,北上南下,外出讲学,常常往返在水乡、运河、长江、钱塘江等水路空间。当时从绍兴出发,唯一的路线就是走萧绍水道(即浙东运河西段,又称西兴运河)到萧山西兴,全程约90公里。据统计,从1898年2月鲁迅首次赴杭到1919年12月举家北上为止,他往返(包括途经)杭绍间如以单程计,共33次,均为水路。

当时西兴是钱塘江南岸各市县到杭州的必经之路,人与货都须在这里摆渡过江,钱塘江常有潮汛,风急浪高,充满危险,但鲁迅对此早就习以为常。过江后再坐驳船经内河到杭州拱宸桥,再乘船到上海。1895年杭州开埠后,沪杭之间的水路交通十分便利,这为鲁迅的求学之路提供了保证。家乡混浊的河水把鲁迅送到上海,然后他又乘船沿着长江逆流而上到达南京下关。1902年3月,鲁迅乘日本大贞丸轮船从南京出发,顺长江经上海走出国门,到达日本横滨,开启了他的风云人生。鲁迅4次赴日留学及探亲的往返路程,即绍兴——杭州——上海——日本,走的全都是水路。1912年5月鲁迅赴北京任职,此后的回乡探亲及迁居的路程有了明显变化。北上通常是乘船到上海,经海路到天津,再坐京奉列车(1912年元旦全线通车),南下通常是从北京乘京奉列车到天津,再乘津浦线火车(津浦铁路1912年全线通车)到南京,渡长江,乘沪宁路火车到上海,从沪杭车站(1909年上海南站到杭州闸口全线投入营运)乘沪杭路车到杭州南星桥,渡钱塘江,再坐船到绍兴。

图丨西兴过塘行运河(戴秀丽 摄)

从故乡到远游,鲁迅毕生的江河体验十分丰富。他不但熟悉水乡及运河上的各种船只,也熟悉行走在运河上的船夫与纤夫等形形色色的人物,看惯了水上的江湖世界。江河体验促成了鲁迅丰富的文学世界的建构,其笔下的很多人物、故事、诗意、梦境、理想、批判等都在江河体验中一一表达。

在鲁迅的文学地理版图上,绍兴无疑是最重要的文化地理空间,从1920年9月在《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发表《风波》这篇以河流及周边为主要地理空间的小说以后,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很多篇目都是以绍兴水乡作为地理空间原型而建构的,如鲁镇、未庄、赵庄、平桥村等。其中《风波》(1920)、《故乡》(1921)、《阿Q正传》(1921)、《社戏》(1922)、《离婚》(1925)等一系列作品都是在河流场域中展开的,是典型的河流文学文本,因此,鲁迅不仅是现代乡土文学的奠基人,也是现代河流文学的开拓者。

现代学人中,鲁迅对扬州运河有着很深的眷念情结,可贵者不是对历史的复说,而是正本清源,以古鉴今,字里行间的点评虽只是片言只语,然笔锋犀利,切中肯綮。如《汉文学史纲要》中对吴王刘濞的评价,对他的善于理政,尤其是用人方面,评说极为精彩,尤其是对那位历来褒贬不一的大运河的开启者隋炀帝的评价,更为中肯,对野史和民间传说中对隋炀帝的诸般抹黑,鲁迅认为其叙述颇凌乱,多失实,不足为信,从而把自隋至明有关隋炀帝的小说与真实的历史一一撇清,还一代帝王以本来面目。

鲁迅的大运河情结还体现在他到北京工作以后,曾专门去考察过大运河的始发地万宁桥的遗址。在今地安门北鼓楼南有一座石桥叫万宁桥,民间俗称后门桥,位于积水潭漕运终点的出口处,桥下有水闸,通过提闸放水,止水,以保证南来粮船进入码头停泊。

图丨四省运河水利泉源河道全图一

图丨四省运河水利泉源河道全图二

一部绍兴史,半部运河史。包括大运河在内的江河体验生活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文学巨匠鲁迅的记忆中,很自然地融入到他的文学表达中,在他的文艺观中,常常有一种江河一样奔腾不息的流动感。他以江河思维看世界,看历史,借古讽今,发思古之幽情。让我们以他1931年6月14日写的无题诗作为本文的结束:

大江日夜向东流,

聚义群雄又远游。

六代绮罗成旧梦,

石头城上月如钩。

雨化台边埋断戟,

莫愁湖里余微波。

所思美人不可见,

归忆江天发浩歌。

图片除署名者外,由绍兴市鉴湖研究会提供

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戴秀丽 杨伊帆

总期:647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聆听”绍兴,去鲁迅故乡看一场水乡社戏!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央视《跟着书本去旅行》20211129 鲁迅的绍兴岁月——《社戏》(上)
浙江绍兴《鲁迅作品〈社戏〉发表100周年》邮资机戳1枚
《跟着书本去旅行》472.鲁迅绍兴岁月:社戏(下)
江河奔腾看中国 · 京杭大运河看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