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宁夏引黄古灌区:申遗为何?


NEWS


宁夏公共频道《新闻话题》


一、古灌区历史价值

宁夏引黄古灌区始于秦汉,历经沧桑变化从未中断,是中国四大古老灌区之一。历代开凿的秦渠、汉渠、唐徕渠、惠农渠等古渠至今仍在汩汩流淌、惠泽千秋。

古灌区历史悠久,持续灌溉2200多年,推动了该地区由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变,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对区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古灌区在历史时期形成了完善的无坝引水、激河浚渠、埽工护岸等独特的工程技术,灌排渠系布局合理,管理制度完善,兼具盐碱化防治功能,提升了区域人口与经济承载力,实现了最大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保障了区域可持续发展。

古灌区在长期的持续运行中衍生了独特的祭祀文化和水利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水利遗产及文化内涵。

古灌区至今还在正常运行,其中蕴含的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治水理念对现代水利的技术和管理提供了历史借鉴。

秦渠与河东总干渠

二、古灌区申遗目的

世界遗产不仅仅是一种理念的传播与接受,更是一种观念的更新与提升。珍惜并保护宁夏引黄古灌区,可以增强全区内水利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申遗的过程是展示形象和宣传推广的良机,有利于宁夏古灌区走向大众、走向全国,走向国际,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参观和了解。

申遗的过程更是加强水利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契机,有利于提升古灌区相关基础设施,提高古灌区的保护和管理水平,推进宁夏水利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申遗可全面提升我区水文化特色旅游资源品位,打造具有“塞上新天府”水文化魅力的靓丽名片,促进并带动全域旅游及相关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通过申遗将扩大社会公众对引黄灌溉古渠系的了解和认识,主动赢得社会各界的关注、珍惜和爱护,增强文化自尊、自信和自豪,推进文化强区。

通过申遗,将多渠道、多途径展示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时代风貌,全方位、大规模的宣传宁夏平原山青水秀的靓丽风光,对提升我区对外形象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古灌区持续灌溉2200多年,造福历代宁夏人民。此次申遗有利于更好的挖掘保护古灌区遗产,规范古灌区的开发利用与发展管理工作,促进宁夏水利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申遗不是最终目的,传承、保护和开发才是最终目的。


宁夏引黄古灌区:径流不息又为何?

NEWS

一、自然条件优越

地形:贺兰山拔地而起,与平原高差达千余米,形成天然屏障。黄河流入,形成宁夏平原。

地貌: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沟渠纵横。灌区地势自南向北渐趋平缓。

土壤:介于沙土与黏土之间的灌淤土,是黄河冲积与贺兰山山洪交错淤积发展而成,深积物厚,熟化程度较高,矿质营养丰富。

气候:气温较高,光热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达3000小时,无霜期 和生长期能满足多种作物生长需要。昼夜温差较大,一般为12℃ 一15℃,更宜于果类生长。

水文:年降雨量虽200毫米左右,蒸发量1200~1500毫米。

水系:黄河出黑山峡进入宁夏平原,地势开阔,水流平缓,河面低于地面1—3米,属于地下河,无决口之患,有灌溉之利,且引水方便,河槽稳定。

贺兰山脉

宁夏平原


二、区域位置显著

宁夏地处北方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的交汇地带,位于中央政权京畿地区的北大门,不仅是农牧业的分界线,也是民族交融、冲突的重要地区。

治国以农为本,守边重在屯垦,发展塞上农牧业是国家政治大局的需要。

历朝历代都视宁夏引黄灌区为北边巨防,不仅要派遣重兵驻守,保卫中原王朝安定,还要进行移民实边的农业开发,以解决兵源问题,同时还使国防经费和物资供应得以就地供给。

移民宁夏进行农业开发成为中原王朝的基本国策。汉武帝时期,大臣主父偃曾称赞蒙恬攻占河套、屯垦戍边是减轻国家负担、增强国防力量、防御外敌人侵的最佳方案。

秦朝疆域图

明朝疆域图


三、历代政府治水严苛

自秦汉以来,中央政府就一直采取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历代政府对宁夏农业发展非常重视,并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历朝历代政府对宁夏引黄灌区都有一套成熟的管理办法。包括加大开发与移民力度,对迁徙到古灌区的农业移民进行奖励和扶持政策,积极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加大农田投入资金,颁布严格的农业管理制度和法令,设专管机构和专职人员。

历朝历代政府一贯的重农政策,以及总结出的适合宁夏农业特色的管理制度,是宁夏引黄灌区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移民开发

西夏官职表

明朝河渠提举司


四、历代人民辛勤开辟

历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开辟,使宁夏平原由塞外荒原成“塞上江南鱼米乡”。

兴水利、治水患,是历朝历代治国安邦的大计。自秦汉代以来,相继开凿有秦渠、汉渠、汉延渠、唐徕渠,南北朝有艾山渠和薄骨律渠,唐代有御史、尚书、特进等渠,北宋时西夏有昊王渠,元代有蜘蛛渠,明代有羚羊、柳青、新生等渠,清代有大清、惠农、昌润、天水等渠,民国有湛恩、云亭、扶农等渠。有的冲毁淤废、有的重修合并后更换了名称、有的至今仍在使用。到新中国成立时,已有由黄河开口引水的大小干渠39条,加上众多的支、斗、毛渠,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灌溉系统。

历代的治水实践中,更有治水人物郭璜、刁雍、郭守敬、汪文辉、张九德、通智、钮廷彩等彪炳史册,为发展宁夏水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名留青史

引黄灌溉渠系图

汉渠


五、灌溉技术行之有效

古灌区各族人民在长期的治水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水技术和实用的农耕经验,使宁夏平原旱涝无虞,物阜民丰。

 汉代的激河浚渠、北魏的灌溉制度、西夏的卷埽技术、元代的控水闸堰、明代的石闸水则、清代的封表轮灌、渠底准石、插杠挡闸等技术领先时代、沿用至今,显现出宁夏历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激河浚渠

卷埽


 现今,宁夏引黄古灌区内有干渠25条,总长2454公里,引水能力合计750立方米每秒。其中历史渠道14条,总长1224公里。灌区范围12953平方公里,总灌溉面积828万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实现世界遗产“零突破”,宁夏沸腾了!你可知道,宁夏引黄古灌区凭什么申遗成功?
【就爱928•头条】宁夏引黄古灌溉区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宁夏实现世界遗产“零的突破”
宁夏引黄古灌区
跨越2000年,我国三处古水利工程被确认为世界遗产!
厉害了我的国!又㕛叒添三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利用好就是最好的保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