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古城繁荣复兴 精心呵护“城市母体”的扬州智慧

  本报记者 吴涛

  阳春四月,又到扬州旅游旺季,东关街人流如潮。这条仅1122米长的老街每天都会涌进近十万人次游客和市民,他们或品美食,或逛小店,感受着古城的文化韵味。

  不来东关街不算到扬州,东关街年接待游客超过500万人次。谁会想到,十年前,这里只是一条破败杂乱的老街。如今,它已成为一扇打开集萃古城的人文窗口,一条绵延不绝穿越千年历史的文化长廊。

  东关街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条老街的变迁,正用无声语言向人们讲述破解历史文化古城保护、改造与发展这一全球性难题的“扬州智慧”。

  古城是扬州城市的“母体”、文化的源流和市民精神的家园。近年来,扬州以急不得也慢不得的积极审慎态度谋划和推进古城保护,在历史街区保护、古典园林营建、古城民生改善等方面进行新探索新实践,小规模、渐进式,正心诚意、慢工细活,让历史文化名城、街区和建筑“延年益寿”、繁荣复兴。

  “扬州古城保护、改造和利用堪称样板,值得更多城市学习借鉴。”古城保护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如是说。

  扬州园林从古城“走”出来、在城市“显”出来

  谈及扬州的美,就绕不开城市的象征——瘦西湖。“站在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的任何一个点,你都可以感受到这个‘江苏最美的地方’的魅力。”扬州人在向海内外宾朋介绍扬州时,总会自豪地说,这个景区把历史遗存、自然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存高度融合到一起,充分体现了扬州文化的张力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力。

  瘦西湖的扩容是扬州古典园林营建的精彩一笔。

  瘦西湖,中国湖上园林的杰出代表,扬州城市的“第一名片”、外来旅行旅游者的“第一目的地”。

  2012年,扬州旗帜鲜明地提出把瘦西湖景区打造成“世界级公园”,让扬州真正成为中外旅游、旅行者的目的地。近年来,扬州先后投入50亿元,全面实施瘦西湖综合保护和扩容提升工程,恢复了宋夹城、万花园、傍花村等重要历史人文景观,重现了锦泉花屿、双峰云栈、万松叠翠等清代扬州二十四景,推进了瘦西湖公园南门环境整治、大明寺西花园景观提升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景区文化资源、文化遗址、文化景观得到全方位展现。

  如今的瘦西湖,以其景观资源独特性、地域文化独特性、美感体验、文化积淀、和谐魅力、公众认可度六个方面的优势,入选“江苏最美的地方”第一名。

  “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扬州园林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凭借其院落的组合方式、建筑的设计理念、水景山石的诗意营造、精致精工的艺术追求等独特风格,在中国园林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扬州先后对明清历史城区35处、17万平方米的名人名宅名园进行保护性修缮,盐宗庙、卢氏盐商住宅、汪鲁门盐商住宅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点,中国传统园林个园、逸圃、小盘谷,西洋风格园林吴道台府,中西合璧园林的典范——何园等,从古城里“走”出来、在城市中“显”出来。

  改造老街道、重振老字号、寻找老味道

  “街还是那个街、店还是那个店、味还是那个味。”这个周末,举家旅居美国30多年的梁松涛回到家乡扬州,行走在古城里,对比珍藏30年的发黄老照片后,梁松涛感慨道。

  扬州古城分为明清历史城区和古城遗址区两部分,总面积约18.25平方公里。其中明清历史城区面积5.09平方公里,包括东关街、仁丰里、湾子街、南河下4大历史文化街区和7组传统建筑群,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规模最大、风貌保存最为完好、最具“中国味、文化味、市井味”的历史城区。

  古城改造一直是道世界性难题。扬州古城的完好保存,得益于历届市委、市政府敬畏历史,以传承复兴的理念、审慎保护的态度,推动古城保护改造和更新利用工作的持续努力。

  在古城保护中,扬州始终坚持点线面结合,坚决做到五个“保护”、五个“不”,即保护古城的历史街巷体系、建筑风貌、古宅名园、古城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大拆大建、不破坏街巷体系、不破坏居民生态、不破坏历史文脉、不破坏建筑风貌。实现了保护规划的全覆盖,形成了古城保护的硬约束,很好保护了“古色古香、原汁原味、市井市民”的古城历史空间、街巷肌理和生活形态。扬州还明确每年从全市土地出让金中提取2%作为古城保护专项资金。

  随着《扬州古城保护条例》正式施行,全面保护古城已上升为扬州“城市意志”。这是扬州正式获准行使地方立法权后,首批获得通过的实体性地方法规之一,为扬州古城保护工作的规范、

  法治之路提供坚强保障。

  历史文化街区是古城风貌和人文基因传承的重要依托。经过多年探索,扬州在东关街、东圈门“双东”街区改造中,不搞大拆大建、力求修旧如旧,走出一条古城发展文化旅游、实现保护利用的成功之路。在彩衣街、国庆路改造中,则坚持不搬迁居民、不改变形态,按照一街一策、一片一方的思路,调动了沿街居民参与街区改造的积极性,探索了“改造老街道、重振老字号、寻找老味道”的古城保护新模式。

  与此同时,扬州大力实施文化博览城建设和历史文化名城解读工程,建成开放了淮扬菜博物馆、扬州院士博物馆、中国剪纸博物馆等143个文化博览场馆和吴王夫差、鉴真、欧阳修、郑板桥等一批历史名人的文化广场,通过标牌、立碑等方式,对古城480多处文物古迹、名人故居、名人名园、古树名木、特色街巷进行中英文的介绍诠释,并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展示,为土生土长的扬州人、旅游旅行的外乡人打造具有成长记忆、乡愁记忆的老城老街。

  无人不成城、人少城不兴、兴城先聚人

  古城除了古旧建筑外,最值得保留的就是数百上千年流传下来的生活原生态。

  城是人的集聚,无人不成城、人少城不兴、兴城先聚人,新城如此,古城亦如此。古城保护与利用的一切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扬州在古城保护利用工作中,始终把民生改善作为古城保护的重点,努力通过古城居住条件的宜居化、居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和创业就业手段的多元化,造福百姓,打造宜居宜游宜业之城,实现古城与市民的良性互动,焕发古城的生机和活力。2006年9月,扬州因致力于古城保护和改善人民住宅环境,荣获被誉为世界人居领域“奥斯卡”的联合国人居奖。

  近年来,为了让11万原居民留在老城,过上现代新生活,扬州全面实施以老城区、老厂区、老街巷、老宿舍、老宅子、老校舍等为重点的“八老”改造工程,先后投入170亿元,翻建老街巷230多条,整治老宿舍、老宅子、老校舍90多万平方米;大力实施以“一水一电一消防”为主要内容的古城基础设施提升工程,铺设供电、通信以及上水、下水管网,新铺设燃气管道15公里,新改建公共厕所600多座,老城区居民全部告别了旱厕和煤炉。

  古城保护不仅要一张蓝图绘到底,在法律的规范下、规划的引领下,“画好棋盘再落子”,而且要与时俱进谱新篇,增强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让古城生活安全有保障、品质更提升。扬州按照“老城+公园”的思路,“见缝插针”地规划建设了50个具有绿色公共开放空间、避灾空间作用的口袋公园,老城居民不断改善着生活质量。

  “园林多是宅”,曾是老扬州精致生活的历史镜像。这几年,40多户新“传统民居”、80多个“私家园林”在群众自发自主设计建造中散布在古城各个角落。园主多为普通市民,他们不惜斥巨资在自家院子修小园林,充分展示了老城区里现代扬州人的精致生活。平时,这些私家园林也敞开大门,迎接海内外宾朋。

  借助扬州古城浓郁的文化氛围,长乐客栈、七夕客栈、东关客栈等一批民居客栈和精品商店、茶吧书吧、创意工作室等在古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吸引着来自全国乃至世界的画家、作家、书法家等艺术创作者,以及众多旅游者。

  承担扬州古城民居改造中德合作项目的专家朱隆斌认为,有别于其他城市的古城改造,扬州古城最大的特色是“活的”,“因为它充分保留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和历史印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城扬州行
阳春三月,我想和你相约扬州
十年一觉扬州梦 扬州游简记
行走扬州——【十里东关街 千年古运河】
扬州,你总得要去一次吧!
对不起,我要去扬州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