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炜冰:现代慈善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现代慈善事业是以社会道德为基础、主要由民间和政府专门机构实施的、以救助与教化为主要内容的经常性、规范性活动。现代慈善伦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它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内心的信念来维系,表现为善恶对立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现代慈善伦理具有态度和评价上的价值关联性。一是利他主义。利他主义本质上强调他人利益,颂扬为他人作出牺牲的高尚美德。现代慈善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强大的物质基础之上的,它不拒绝互利合作的慈善捐赠,如企业和个人的冠名捐赠、慈善项目的赢利性合作、对捐赠行为的表扬及适当的奖励等。在慈善事业发展中,我们敬畏和弘扬纯粹利他主义,也要欢迎和倡导互惠利他主义。二是人道主义。作为伦理道德的规范,人道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权利和价值;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宣扬博爱,主张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帮助、友爱、同情和团结。现代慈善伦理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一种道德义务”,它所体现的人道主义精神与人道主义理论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它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和救助是广泛的、真实的,因而也是公平的。三是集体主义。现代慈善伦理通常会体现出以集体主义为主的主流文化。集体主义主张对自发市场经济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社会控制或集中管理,它把社会正义、更大程度上的平等和社会保障等理想作为终极目标,使经济活动和社会资源的分配按照一种明确方式为集体的目标服务。

  现代慈善与社会公德、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本质与目标的契合性、一致性。慈善事业属于道德范畴,其人道博爱、互助包容等伦理思想是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价值。

  第一,现代慈善伦理与精神文明建设都体现着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现代慈善体现公平的价值目标。慈善事业发达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政府重视慈善事业的发展和慈善文化的宣传弘扬,使以“公平、尊严、博爱、责任”为核心的慈善伦理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意识之一,成为公众的一种生活方式,有利于推进公民道德素质提升和文明社会构建的进程。

  第二,慈善组织与精神文明建设都是“人类改造机构”。“非营利组织是改造人类的机构,因此其结果不外是引起人类的改变——行为、环境、见识、健康的改变,当然最重要的是能力和潜能的改变。”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各类各层次的慈善组织、丰富多彩的爱心捐款活动,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情感释放、生命意义诉求和物质及精神需求不可缺少的东西,具有在整个社会挺立起道义至上的文明价值。

  第三,现代慈善事业与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就有必要大力促进慈善事业发展,以慈善事业的现代化助推社会建设和民生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因此,政府应该用新的平台、新的活动方式、新的文化产品倡导慈善公益和慈善伦理价值,灌输“博爱”“公正”“人人可慈善”的理念,推进社会公德、社会文明建设和提升社会公共精神,推动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履行各自社会责任,开创中国慈善事业的新局面。

  撰稿:李炜冰(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栏目主持人:董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宗族慈善的伦理解读
中国富豪慈善行为的动力机制研究
许宁:仁爱思想与慈善文化
精神文明建设标语精神文明,建设新社会。
新局下的公益慈善力量担当
加快推进我国慈善事业法治化建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