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近汉代海昏侯国
经过4年多的规划、设计和建设,9月23日,江西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开园,迎来首批游客

 科学展示海昏侯国遗址的魅力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格局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典型汉代列侯国都城聚落遗址。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规划总面积12.03平方公里,投入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约40亿元,目前已完成核心区域内的遗址博物馆、游客中心及服务配套设施、刘贺墓园保护展示一期工程等。

从象征遗址公园门户的“汉阙迎宾”建筑开始,沿途游览“海昏遗韵”“瑗璧礼天”“虬龙潜野”等建筑雕塑,或在“漫步金堤”观摩“灵湖夕照”,或在刘贺墓园所在地“墎墩怀古”,或前往紫金城旧城遗迹“都城探幽”,西城门远眺想象海昏侯刘贺登楼望月,公园北部驻足观鄱阳湖候鸟飞舞,景景藏古韵,处处显传奇。

 
航拍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

在游客服务中心,游客可实地体验钟鸣海昏编钟表演、汉画像石拓片展、海昏影院、龙文化展示馆等游览项目;在海昏侯刘贺墓园,游客可现场体验考古发掘;在遗址博物馆,游客可在文物修复室手工体验文物修复。此外,国庆节期间还将举办汉风文化美食月、汉代货币文化展等系列主题活动,让广大游客进一步领略汉代海昏历史文化丰富内涵。
 
据介绍,遗址公园按照“一核、四片区”空间结构,以海昏侯国遗址文化为核心,四片区包括遗产展示区、文旅产业发展区、生态观光区、现代农业区,正在积极实施的遗址公园二期工程,主要包括紫金城西城门、海昏书院、观西特色文化村等一系列项目。随着持续深入地保护展示和阐释,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将愈加焕发独特的魅力与光彩。
 
精彩讲述海昏侯国的故事
 
2011年,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重大考古发现轰动了全国,惊艳了世界。
 
海昏侯国遗址出土了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纺织品、陶瓷器、竹简、木牍等各类珍贵文物1万余件(套),对于研究我国汉代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提供了生动全新的资料。其中,出土的各类金器480件、总重量120余公斤,为中国汉墓考古史之最;数以千计的竹简和近百版木牍,是江西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出土的编钟、编磬、琴、瑟、箫、笙和众多的伎乐俑,形象再现了西汉列侯的用乐制度;出土的真车马和偶乐车,为西汉列侯的车舆出行制度作了全新的诠释;大量工艺精湛的玉器,错金银、包金、鎏金铜器和图案精美的漆器,显示出西汉时期手工业高超的工艺水平。海昏侯国遗址考古在中国考古界享有很高声誉,填补了我国考古史多项空白,屡创历史记载之最。
 
步入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金色海昏”“书香海昏”“丹漆海昏”“遇见海昏”四个展区,展陈海昏侯国遗址各类出土文物1200余件。




“南昌”铭文青铜灯,“元康”、“海昏侯夫人”奏牍,“海昏侯家钱五千”封泥匣,套箱提取的五铢钱,战国蟠螭纹青铜缶……
 
“这些首次亮相的文物精品都可以在基本陈列‘金色海昏——汉代海昏侯国历史文化展’中看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局长彭印䃂介绍,“金色海昏”是历次海昏侯展览中,面积最大,展线最长,展出文物最多,展示手法最丰富的一次。
 
“金色海昏”以夯土的“黄”、漆器的“红”与“黑”为主色调,展陈手法上采用主题式设计手法,复原了气势雄壮的西汉王侯出行车马仪仗,还有恢宏大气的礼乐场景。独家四层展柜设计,立体展示了刘贺棺椁出土文物的摆放次序;“三维动画”生动解说墓室结构;动画影片介绍马车形制与当卢纹样;“透明屏+展柜”直观演示蒸煮器结构与使用方法。通过多媒体演示沙盘、沉浸式3D画面与舞台灯光结合,还可让观众三维漫游紫金城,通过触摸屏体验“筑紫金城”。
 
海昏简牍是海昏侯国遗址出土的学术价值最高、备受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文物。“书香海昏——海昏简牍展”对签牌、奏章、春秋公羊简、祠祝简、大戴礼记简、悼亡赋简、六博简等一些最具代表性的简牍进行了集中展示。
 
“丹漆海昏——海昏漆器展”则展示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出土文物中最为精美的海昏漆器。包括漆盘、漆案、漆勺、漆盾、漆乐俑、漆琴、漆卮、漆奁等漆器共58件,完美复原了汉代漆器典型木胎、夹纻胎的制造工艺,和它们本身的精美纹饰造型。体现汉代皇室、列侯贵族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展示漆器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和隐喻意义。
 
“遇见海昏——汉文化体验互动展”汉文化体验互动展厅位于遗址博物馆二层,利用基本陈列区和专题展区之间的空间,起到故事主线呈接的作用。包含汉学书苑、衣冠礼乐等多个展项,可以在这里体验“3D换衣”“360度赏文物”“昌邑长安VR一日游”等新鲜玩法。
 
“遗址博物馆总建筑面积39330平方米,综合容纳展示陈列、文化交流、文物库藏、研究保护、考古研究基地、管理服务、后勤设备七大功能板块。一、二层主要为展示陈列和文化交流。建筑地下层设有专业研究实验室,为遗址发掘现场的文物保护提供必要空间。遗址博物馆是一个集文物展示、社会教育、文创开发、休闲娱乐、公共服务于一体的重要文化阵地。”彭印䃂介绍。
 
令人期待的研究成果
 
“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5000余枚竹简和近百版木牍,包括众多珍贵典籍和历史性文书档案,是我国学术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根据目前释读研究来看,其中《诗经》简约1200枚,抄写结构严整,其文本与《毛诗》等诸家文本有较多异文,为失传之《鲁诗》的可能性很大。”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文物保护专家组组长信立祥向记者介绍。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发现九年来,科学研究贯穿海昏侯考古发掘的全过程。
 
文物修复

竹简剥离

据介绍,目前,已完成11件铁器、300件青铜器的保护修复,2000件木漆器前期的保护;完成26件木漆器的脱水保护和20件五铢钱封泥匣的脱水和加固保护,正在进行960余件耳杯、漆盘、木牍签牌以及孔子衣镜的脱水工作。完成了5200余枚竹简的剥离工作。完成了刘贺墓园浮选出的各类植物遗存的检测分析。证实此前出土的疑似冬虫夏草植物遗存为中药地黄炮制品,是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早的中药炮制品实物,为中药炮制起源提供了实证。简牍所载《论语》是失传1800年的齐论语;孔子衣镜上发现最早的孔子画像和最早的东王公形象。检测发现出土釭灯和雁鱼灯内的残留物为西汉时期十分珍贵的蜂蜡燃料。发现刘贺下葬时佩戴漆纱冠为西汉的大冠,是目前为止考古发现的唯一一处汉代列侯级高级贵族佩戴漆纱冠的实证。完成14件钮钟的测音,测音团队目前已完成20余首乐曲的演奏工作。海昏侯刘贺的牙齿DNA基因检测正在进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与历史文化资料整理研究》相关研究正在进行。
 
今年6月,由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南昌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成立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古工作站在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揭牌。
 
随着专业化队伍的不断壮大,多学科深度合作和现代科技运用,海昏侯国遗址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修复、资料整理等工作也会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视频图片来源: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


采写徐秀丽
编制:张丽卉  
审核:徐秀丽
监制:李   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坐标江西!
超越三星堆和马王堆的世纪大墓,南昌海昏侯墓,为什么不受待见?
大动作!南昌海昏侯传来新消息!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现震惊世界
名胜|江西·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
9月23日!海昏侯国遗址公园盛大开园!门票预约、交通方式…速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