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提醒】下手行功诸论

下手行功诸论

    下手初探

    但下手便是功夫,此言誠不虛也。然下手之法,為入道之方便法門。丹道各派實修下手雖各有不同,究其大旨不過置心一處,摶煉神氣,守無至虛,於動靜中求造化。是以,理出一端,法則百千,各隨機緣,或心息相依,求大定真空;或凝神入氣穴,待鼎內生真種;或至人之息以踵,龍眠海底陰蹺氣蒙;或守中抱一為天下式,待天和之將至;或至一歸虛,靜以待時而神與化遊;或回光返觀于祖竅,行日月雙照而陰陽俱化;又一靈獨覺而神虛氣從;又直入玄關,遁入虛空返窈冥;再者言性命先後之道,行清靜之法,收心煉己而神閒氣定;再者補虧續命於正定而抽鉛添汞;種種不一,各行其是。若能持一道勤而行之,則為進道之階梯。則道不遠人矣。前人之詳言理而略言法者,實則不以一己之修證律天下之後學。

    紫陽翁云:始于有作終於無為。實修下手都是些有為的手段但求簡易平實所謂下手功夫為進道之階梯起手可為下手有得勤而行之可計日而成。又前人所謂入門者宜混沌是以初下手不必惑于玄理糾纏文字至於說心性功夫當知煉己是無有窮期德行終生紅塵處處人生時時無事不是修煉。但唯恐學者知不能行不能自律爾。

    至於下手實修或系心於息或用意於某處。不過一至的功夫一至者至於一也至一歸虛為初下手不二之法門。陳甯仙師云,丹道法訣十數家多以呼吸入手。古仙云,呼吸分明了了仙。曹文逸真人《靈源大道歌》:命蒂從來在真息。又用意者使心用志不二其思用為媒妁。意安於實神集於虛。此皆下手必知也。

    心息相依論

    拋開玄理妙談只說下手實修則心息相依而已心息相依源之於莊子心齋聽息之法,取“若一志,心止于符”發揮其學。而法實則融道家風火煉形之術與佛門鼻端觀白之法,亦可與藏密之風心不二兩參之風火煉形者以橐龠之功全爐火之德鍛煉形體;其法雖別有傳承,則與心息相依亦可同證。鼻端觀白者按孫陀羅尊者云:“世尊教我觀鼻端白我初諦觀經三七日見鼻中氣出入如煙身心內明圓洞世界遍成虛淨猶如硫璃煙相漸消鼻息成白心開漏盡諸出入息化為光照照十方界得阿羅漢。又, 朱元晦: 鼻端有白,我其觀之。 其《調息箴》:予作調息箴,亦是養心一法。蓋人心不定者,其鼻息噓氣常長,吸氣常短,故須有以調之。鼻數停勻,則心亦漸定。所謂持其志,無暴其氣也。箴曰:鼻端有白,我其觀之,隨時隨處,與猗。靜極而噓,如春沼魚。動已而,如百蟲蟄。氤氳開闔,其妙無窮。誰其屍之?不宰之功。云卧天行,非予敢议。守一处和,千二百岁。(容與,閑暇舒適之義。猗音依,猗移,隨順之義。翕音習。屍字作主字解)

    心息相依之法簡易平實,下手可為。初,唯系心於息而已,心主乎息,息依乎心。心息相往,兩相從之。久久為之,則心靜而息自調,靜久而息自定矣,返虛遁空。前人稱心息相依為“火藥同功”。陳虛白之《規中指南》:以心息相依四字貫攝到底,殊為神妙,反聞聞自息,為最初入道之妙方便門。因息自心起,原為心之風箱,反聞聞自息,神定而息亦隨定,息空而心亦隨空,向之動著,攝歸即不動矣。不動而動,一陽來,正是無中生有,時至神知之時也。 學道須空塵境,無累於外物,才得受用,欲空塵境,應先空心境,心息相依,即是空心境之妙法。把心放到外邊去,與息相隨,則心不空而自空矣。 

心息相依又稱於身外虛空,不求色身造化,唯言身外虛空者,實不欲初學者昧于玄理,惑於巧說而已。不過學者當知,虛空者不在身外亦不在身內,以其人我兩忘,天地都無,內外俱泯大定真空一境界爾。故心息相依者,入手之途,神氣相合者,始露端倪,至於大定真空則大道初現。此雖言不於色身求造化,而色身自有驗證,以其外動而內應。初學者能行之以旬日,則呼吸和暢,身心舒泰,臟腑清平而有小驗。若能一路行去,圓攝一切則丹道亦可不求他途。西派有言:“一部丹訣只心息相依大定真空而已”。故此心息相依實為入道之妙要,貫穿始終。初學者宜身行體悟而心參。

和合四象論

    南宗一脈其訣在凝神入氣穴而已。其言雖簡便其理精深。後學之徒見解不一,若只言實修下手之法唯在和合四象和合四象者所謂含眼光凝耳韻調鼻息緘舌氣”。

    含眼光者初下手需目半垂簾以太開則神散太閉則神昏散亂昏沉下手之忌也又言 默默垂簾仔細看此則返身內求之道以眼不視而魂在肝

    凝耳韻聽而不聞之道也初則可習內聽之法凝神內注聽止於耳可至於內外不聞之境

    調鼻息人生須臾不可離者呼吸也一往一來謂之一息調鼻息之法亦可純任天然也可摶氣至柔用吐唯細細納唯綿綿之法去閉塞喘急諸症。息息歸根自可

    緘舌氣者息舌寧心口降甘露而神斂氣定諺有開口神氣散之說

    此四者又言四門緊閉實可與參同耳口鼻三寶固塞勿發揚同參然法有所憑理有所據雖知其入手之法已當明其究竟試言之。

    雖含眼光凝耳韻調鼻息緘舌氣為入手之法。實則長生久視之學返觀內聽之道必至於聽之不聞視而不見摶之不得希夷之境所謂心凝形釋四者俱忘即此四象和合五行自然攢簇下手有功矣南宗最重先天一氣初下手雖是有為的功夫必待鼎內生真種而後可為,復至於無為

    略簡言神凝入氣穴此為恍惚之象如在其中不知天地人我至於他論則一步一境界者是。

    回光密旨論

    回光下手之法太乙金華論之最詳若能熟讀而精思之必有所得。然其法若無師傳則初學不宜擇此為入道之門。回光之法雖有大境界亦有大危險。若行不得其法則進道愈速其亡愈疾也。初學下手用回光之法小驗於當時大驗於三五日持此法門可頓超而直入。若行不得法必有氣沖紫府之患鼻掛玉柱坐亡立脫之危。是以此法初學必謹慎而為以其有師徒不傳之秘欲學此法當知有日月雙照之秘意雙雙不傳之法。時時謹記處處有用。參驗始終究竟于大道。

    日月雙照之秘亦無別取天運而地滯日往而月來光耀萬川影分千水不失其明而反增其輝。日月合德天下昭昭。邱祖云: 青天莫起浮,云起青天遮萬象。其言外有旨大有緊要處需明師指破。以回光的手段其間生長消息亦如天地之萬物成化而不宰持之而不據。學人能與天地合德日月合明懷天心抱地氣執中含和亦得回光之大旨矣。此謂黃帝調日月之行治陰陽之氣是也。意雙雙之法不敢妄言之。然亦不過“與君說破我家風,太陽移在明月中”而已。

略說回光秘旨實恐學人不明不得其門而入以心傳之秘昭示不至於妄入歧途而不自知學者宜廣參而鑒之則當知我言不虛也

一靈獨覺略說

一靈獨覺之法,無他。唯煉此心耳,端身靜坐,全都放下,也不調息,切莫守竅,只要此心虛而不昧,於四大不著處,坦坦蕩蕩,磊磊落落至於寂寂,其猶冬臨大地,獨立荒野,四際茫茫,雪落無聲。忽地一念而覺,身心融洽,如沐春風。此雖是身內消息,則必是先天一從虛無中來而始兆於內,功夫到此,息不調而調,神與氣合。若至內外無別於俱泯之境界,則如癡如醉,此心猶然如日月經天,普照萬川,一身氣機如春歸大地而盎然,不假造化而有自然之道。咦噓!若不正心誠意而後忘機,其孰能如此?

下手行功淺說

    初下手行功,有種種方便法門,然所傳多是系心調息,其理一也。學者乍習玄功,初修靜定,此心難安而易動,則失於散亂。如何調伏其心,則前人之述可謂詳盡矣。其五時之論,九鼎煉心之說要而不繁,皆可參驗也。

    下手在切實可行,須腳踏到實處。須知理雖是玄妙,而法在於平實。學者依此能拾階而上,一步有一步之驗證方可。古人:“細微節目,非真師不能傳也”。下手之初,以此身舒適為度,不必強求跏趺而坐,身安則心住,此參同之所謂“緩體處空房,委志於虛無”也。初,不必系心調息。但求此心平和安靜,自然氣息和暢。亦不必止念,一任天然。前人所謂:“念起是病,不續是藥”誠要言也。能久久行之,自然靜定。

    初,目半垂簾,太開則神散,太閉則神昏。至目無所見,則耳有聽聞。故初習靜定,必覺二境界。知境者,或目有所見,或耳有所聞,此外境未泯;或內察氣機躍動,或舊疾夙病,痛楚時發,此內境未泯。覺境者,雖內外境界俱泯,不以心識察知而似以體覺,雖能外物無我,然猶一靈未泯,此初入道門矣。

    上述雖簡,然初機入道,積習未改且舊弊未除,其行艱難。學者若能勇猛精進,以不退轉之心,不間斷之行,則亦易矣。至若其他之種種入道之方便法門,或繁或簡,或言調心,或論調息不一而足。此述無玄妙可言,不言採取交會,亦不言動靜來,行者能體悟心參,必有所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服气、行气数法
意識的三層次及陰神煉法
太乙金華宗旨
洗髓经节略
灵剑子——古老的气功
张三丰玄机直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