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油脂中链甘油三酯(MCT)究竟对身体有多好,竟然被批准为特殊医学用途食品

每当推荐患者添加MCT时,总有人疑惑:

'这不就是油吗?我带点儿家里的油不行嘛,为啥一定得用这个?'

'人都已经高血脂了为啥还要建议我们吃脂肪,这不是“火上浇油”嘛!'

 by 某三甲医院营养科医师


什么是中链甘油三酯(MCT)
The concept of MCT

甘油三酯,又称脂肪。是由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所形成的酯,为膳食脂肪主要的组成部分。组成天然脂肪的脂肪酸种类很多,不同脂肪酸组成的脂肪对人体的作用也不同。

自然界的脂肪酸几乎都是含双数碳原子的脂肪酸,通常具有2-24个碳原子。根据碳链的长度不同,含2-6个碳原子的为短链脂肪酸、8-12个碳原子的为中链脂肪酸、14-24个碳原子的为长链脂肪酸。

中链甘油三酯(MCT)便是指碳原子数目为8-12的中链脂肪酸和甘油结合形成的酯,又称中链脂肪。


长链甘油三酯与中链甘油三酯代谢如何不同
LCT VS MCT

长链甘油三酯是膳食脂肪里面最主要的成分,所以长链脂肪的消化吸收和氧化供能,也是研究和讨论的最多最充分的。长链甘油三酯消化吸收和氧化供能途径如下:

①消化

口腔内的舌脂肪酶、胃液里的胃脂肪酶会部分水解长链脂肪酸。但汇集了胰液分泌的胰脂肪酶和辅脂酶、肠液里的肠脂肪酶、肝脏合成胆囊分泌的胆汁的小肠上段,才是脂肪消化的主要场所。约70%的脂肪由胰脂肪酶水解。
②吸收

脂肪酸主要在十二指肠下段和空肠上段被吸收。
③重新合成甘油三酯

长链脂肪酸在被吸收后,要在肠粘膜细胞内质网重新合成甘油三酯。
④形成乳糜微粒

重新合成的甘油三酯与载脂蛋白组成乳糜微粒,大部分经过淋巴进入血液循环;少量以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形式经淋巴从胸导管进入血液。
⑤乳糜微粒去路

血液中的乳糜微粒不断被骨骼肌、心肌、脂肪组织水解产生甘油、大量脂肪酸等。随着释放出的大量脂肪酸被骨骼肌、心肌、脂肪组织以及肝组织摄取利用,乳糜微粒转变为乳糜微粒残粒,最后被肝脏细胞摄取,彻底降解。长链脂肪酸无法通过续血-脑屏障,不能被脑组织利用。正常人血液中乳糜微粒半衰期为5-15分钟。
⑥脂肪酸活化成脂酰CoA进入线粒体

长链脂肪酸在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以及肝细胞内质网、线粒体外膜上活化生成长链脂酰CoA。长链脂酰CoA不能直接透过线粒体内膜,而需要通过肉碱协助转运。

长链脂酰CoA进入线粒体,是长链脂肪酸β-氧化的限速步骤,关键酶为肉碱脂酰转移酶Ⅰ。

⑦脂酰CoA在线粒体内被彻底氧化

酰CoA在各组织线粒体内被彻底氧化,生成大量ATP供组织使用。部分被肝脏摄取的长链脂肪酸也可以生成酮体。


而中链甘油三酯(MCT)在体内的消化吸收以及氧化供能途径,则简短很多。中链甘油三酯(MCT)在舌脂酶和胃脂酶的作用下完全水解生成甘油和中链脂肪酸进入小肠后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游离中链脂肪酸与蛋白质结合后,通过门静脉入血。血液中的中链脂肪酸被组织细胞摄取后,也不需要肉碱的转运,直接进入线粒体氧化供能。部分肝脏细胞摄取的中链脂肪酸生成酮体。

从消化吸收以及氧化供能的路径上看,中链甘油三酯(MCT)绕过了长链甘油三酯消化吸收以及氧化供能的第3-6步,与蛋白质结合后,通过门静脉入血;被组织细胞摄取后,直接进入线粒体氧化供能。

从供能的速度上看,中链甘油三酯(MCT)供能的速度和碳水化合物以及酒精相当。

从供能数量上看,每克长链脂肪酸彻底氧化可以提供9kcal的热量;每克中链脂肪酸彻底氧化可以提供8.3kcal热量。



中链甘油三酯(MCT)作为特医食品
MCT and EN/PN

中链脂肪酸(MCT)特殊的代谢途径和特点,越来越受到特医食品开发者的重视。在胰腺炎、乳糜泻、脂肪吸收障碍等疾病条件下,中链脂肪酸(MCT)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中链脂肪酸(MCT)不会在肝内和脂肪组织内堆积,也为超重和肥胖者的体重控制带来了新方法。而近年来中链脂肪酸(MCT)配合长链脂肪酸在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上,也为病患带来了收益。

中链脂肪酸(MCT)在自然界中存在较少,常见的食品中椰子油、棕榈油、乳汁等会含有一定比例的中链脂肪酸(MCT)。特医食品里的中链脂肪酸(MCT)一般为人工合成,纯度较高。在食用时,由于中链脂肪酸(MCT)吸收速度快,小肠内渗透压随之升高,服用过量会出现反胃、呕吐等不良反应。通常认为每日25-30克是适宜的量。在疾病情况下,受病情、用药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膳食限制较多,需要临床医师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指导病患使用。

参考文献

[1]. 杨月欣, 葛可佑. 中国营养科学全书(第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 58-63

[2]. 薛长勇, 吴坚.生物活性脂类:中链脂肪酸及其与脂代谢和糖代谢[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1, 09(004):4-7.

[3]. 查锡良 药立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148-169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脂肪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后怎样输送到组织细胞
第3篇第10章 高脂血症
考研西综20171031
脂肪乳剂的“四世同堂”
脂类的生化代谢
人体脂质代谢过程 - 任之堂主人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