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共享教·干支】

2019.3.24

干支释义

干支组合

干支结构

干支起源


二十八宿是古代对星空的划分,

这个星体系是在确定日月行经规律的过程中建立的.

可以认为古人对全天星宿的认识,

经过长期的协调和改进,最终获得统一的标准,

即三垣二十八宿体系.

三垣是指北天极周围的紫徽垣、太徽垣、天市垣.

古人选定周天在赤道附近的恒星,共计二十八个恒星,称二十八宿.

并将分布于黄道和白道近旁环天一周的四个象限称为四象(也称四宫)分开各含七宿,

它们是

东方苍龙之象:包括角,亢,氏,房,心,尾,箕七宿;

南方朱雀之象:包括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

西方白虎之象:包括奎,娄,胃,昂,毕,觜,参七宿;

北方玄武之象:包括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

二十八宿在历法上,

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是古人观测天象的基础,

它的重要性还在于,

自古以来天文学观察恒星就依靠它,

并且还是特殊天象出现时记录方位的根据.

根据现代天文学知识,

可以知道周天二十八星宿是由恒星组成的,

天文学上恒星十分稳定,

相对位置几千几万年甚至更长时间3亿内都保持不变,

对地的影响也是相对稳定的,

而地球及其他太阳系的行星不断的围绕太阳公转,

而整个太阳系则是相对于北极星(即紫微星)位置不变的在银河系中做螺旋运转,

这就形成了因日月五星运行而造成天星之间位置关系的改变,

进而改变了特定星宿对地球及地上万事万物的影响,

所以古人通过夜观天象来预测吉凶。

如今看来,仍有其科学性

观二十八宿:

得干支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字义

干支就字面意义来说,相当于树干和枝叶。

以天为主,以地为从,

天和干相连为天干,

地和支相连为地支,

支道义

物质(天干)与时空(地支)

十天干表示物(物质本体)

十二地支表示间(空间+时间)

干支组合表物质与时空的统一

支阴阳

天干表阳

地支表阴

天干分阴阳,为阳干、阴干,

地支分阴阳,为阳支、阴支,

干支组合

组合序列阳干、阳支,阴干、阴支

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

干支空间结构

根据人文地理学区位——空间结构理论,

空间结构的基本组成要素是点、线、面,它是城市、居民点(“点”形态的具体事物)等,

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线”形态的具体事物)和功能区等(“面”形态的具体事物)。

一般认为,“点”(城市)的分布对空间起到主导性作用。

它往往决定了线和面的不同形态,因此,

空间结构更多体现在区位的地域组合形态。

这一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长江中游史前城址空间分布的新月形分布格局,

以当时的生产力条件和经济水平,

长江、汉水、郧水、澧水等主干河流对文化、资源、信息交流的制约是决定性的,

这种制约造成了城址分布形成三块集中分布的区域。

江汉湖盆以及外围山地带来的生存困难、资源获取的不稳定、交通的不便,

使得城址沿江汉湖盆海拔30~50米区域呈新月形分布。

由各个城址点构成的新月形带状结构也是整个长江中游区域的文化发展轴。

干支起源

郭沫若《郭沫若全集-考古编1认为,

十天干来源于基数观念进化至十

十二地支来源于黄道周天的十二辰星

郑文光《中国天文学源流》认为,

干支起源

十天干起源于中国古代羲和生十日的神话传说,是十进位法概念在纪时中的反映,应当产生于渔猎时代的原始社会;

十二地支起源于中国古代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话传说演变而来,与十二朔望月有关,后演变为十二辰。这种起源之说无法解释干支纪历等问题。

干支字形

十天干的字形,

十二地支的字形,全部源于特定星宿的连线.

③张远山《伏羲之道》认为

干支起源

干、支的初义,全部源于大地湾一期伏羲画卦之初的立圭测影。

干支字形

圭木对应在天成象的天文,而以树杆制作,故称天干

圭影对应在地成形的历法,其形如同树枝,故称地支

十天干字形的甲的初文|,是圭木的符号。

十二地支字形即把二十八星宿十二等分,作为太阳每年环绕北极天枢旋转的十二区间。每一区间若干星宿的连线即为十二地支的字形,用作神农归藏历的太阳历十二月名。每支长度相等,既有天文功能也有历法功能。

干支释义

十天干是用十进制记录太阳归藏,记录为仰则观象于天的天文数据。

十二地支是把十天干记录的天文数据十二等分,计算俯则观法于地的十二月太阳历。

十二地支表达的实为太极台测墙投于太极台地面的十二大圭影和方位,也是十二辟卦的卦象。

陶寺太极台的测墙,

墙缝用于观测日出方位,

墙体用于观测日照投影。

靳九成《生命(医易)百年历》认为

十天干的天文学背景是水星周10年视运动。

水星属地内行星,1周期10年内历经10种不同的等时状态回到始点,

水星这10种不同运动状态及其对地、对人体的影响,依此往复下去。

中华先哲们借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分别表之,称为十天干

十二地支的天文学背景是木星周12年视运动。

木星属地外行星,1周期12年内历经12种不同的等时状态回到始点。

木星这12种运动状态对地、对人体的影响,依此往复下去。

木星这12种状态不同于水星。

中华先哲们借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分别表之,称为十二地支

阴阳属性的天文学背景是火星周2年视运动。

火星属地外行星,1个周期(2年)内只有两种状态:

第1年沿其轨道前半周运动,

第2年沿后半周运动,年内相同时间位相相差约,

对地球所施加的作用机制方向正相反,

这两个状态用阳(+)、阴(-)表示。

火星的影响叠加在水星的影响上,使天干具有阴阳性,

甲、丙、戊、庚、壬为阳干,

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火星的影响叠加在木星的影响上,使地支具有阴阳性,

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

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观干支:

得花甲,

是为以三百六十日常数为法干支运气历明气数,纪化生。

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把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数学上本有120种干支关系(如甲子、甲丑、乙子、乙丑、…),

而七曜运行的同时性使干支匹配只有60种(没甲丑、乙子、…),叫60甲子。

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对,是为六十花甲子。

用这六十对干支来表示年、月、日、时的序号,周而复始,不断循环,是为干支纪法

天干表物质,地支表时空

从甲子到癸亥为一个周期,

六十花甲子是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组合,

这样就把物质(天干)与时空(地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形成了六十花甲子的相对内涵。

六十花甲子从甲子开始,古人亦名之为岁立,

意指天地万物从甲子开始,甲为生命之意,子为时空之始。

亦即物质与时空的统一。

干支作用①

物质(天干),天干表物,即物质

时空(地支),地支表间,即先表区间、时间、方位、后表空间、方向

干支作用②

天干记日

地支记月

干支组合的作用③

表太阳日(地球自转1圈)

12节气月(地球公转1圈的12区间)

纪年,表回归年(地球公转1圈)

既表年序,

又能依年干支表征该年七曜对地球气象、物候和对人体生命过程影响的特征

干支组合的的演进④

干支历之纪时、纪日、纪月、纪年、纪元,

大体历经个阶段:

1春秋

干支纪日(太阳日)最早,

至迟春秋周幽王元年(前776年)十月开始辛卯起至今。

2西汉

干支纪农历的年、月、日、时

西汉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开启“干支农历”(即原书市上的“万年历”),

希望用干支纪农历的太阴年)、月(朔望月)、日(太阳日)、时

来弥补农历只有日、月二曜的不足,

能反映出水、金、火、木、土五曜对人体的影响,至今已有2100多年。

3唐代

大中医学家王冰和大易学家李虚中,都发现干支农历

对了一半(干支加在日、时上),

错了一半(干支不该加在太阴年、朔望月上),只是七曜生命历的阶段性成果。

大中医学家王冰唯象地创新出五运六气“岁气历”,

干支纪年太阳历的太阳年即回归年,但只有干支年,无月、日、时结构,残缺不全;

大易学家李虚中唯象创新出“易历”,

立春为年首

干支纪年的年概念纪回归年(太阳历的回归年),

干支纪月的月概念纪节月(1节+1气=1月,以节为界),

干支纪日的日概念不变(太阳日),

干支纪时的时概念不变,

4元代

大农学家王桢唯象地创新出“农学授时指掌历”,

也是采用太阳年、节月

其中“易历”最完备,

可包容“岁气历”、“农学授时指掌历”,称为“医易历”。

千百年来的实践表明,

医易历能反映日、月、水、金、火、木、土七曜对人体的影响,

可称为七曜生命历法,是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

(5)当代

当代靳九成2010年提出天人合一七曜生命历法

破解七曜日、月、水、金、火、木、土各自周期,

破解60甲子的天文学背景

破解时、日、月、年的各自时空定义

...............................

...............................

...............................

6当代

当代张远山2015年

破解太极图形成原因过程原理,

破解伏羲八卦卦序卦向卦位

破解十二辟卦的定义

破解太阴历与太阳历的关系

.......................

.......................

.......................

在数的层面,

各种历法都是基于地球视角去观测太阳系

太阴历,阴阳历,干支历,都是以太阳历的数据为基准数据换算而来,本质来说都是太阳历

数学是随着古人测天量地的活动而发展起来的。

数字在理解象数中有重要意义。

十个基本数字被视为天、地之数。

一至五为五行生数,六至十为五行成数,

每个数字都有具体意义,代表某一时空与物象。

十干,十二支,十二月,二十八宿,五日一候,三候一气,廿四节气,七十二候,六十花甲,三百六十日,五年一小运,十年一大运,等等

只有理解这些数字的含义,才能理解象数的意义。

观测太阳而得到太阳历的两大基准数据

地球自转一圈为1日

地球公转四圈为1461日

太阳历根据①②进行分配排布岁季月旬日时

观测月亮而得到两大数据

月亮公转一圈为27日有奇即27日7小时43分11秒

月亮朔望一圈为29日有奇即平均日数为29日12小时44分2.86秒

太阴历根据④排布月

观测太阳和月亮而得到两大数据

地球公转19圈,月亮公转254圈,二者相会,月亮出现235次朔望月相

地球公转76圈,月亮公转1016圈,二者相会,月亮出现940次朔望月相

阴阳合历根据①②③④⑤⑥,以①②为不变基准常数,配合⑤⑥,对④进行分配排布

观测天干和地支而得到两大数据

干支组合为60对

取360日为不变基准常数

60年=360×60日,与日甲子有公约数360,

日甲子滚动360次就把60年轮回周期正好纪完并周转。

每连续60日之间的差别可用日甲子表征。

其不同日甲子相同干支日间之差别可结合所在月甲子、年甲子区分开来。

干支历根据太阳历的岁和月,用数据⑦对太阳历的岁和月重新分配排布

干支历根据阴阳合历的日,用数据⑧对阴阳合历的日重新分配排布

在道的层面,

是跳出太阳系跳出宇宙,去看待太阳系看待宇宙

道表达物质的原动力,第一因

阴阳表达物质的性质属性

五行表达物质的作用机制

八卦表达物质的区间结构

天干表物质,地支表时空

干支组合表物质与时空的统一

道生象-象有理-理成法-法得数-数归道

观象数得义理,义理随时空而演进,周行不变

天有其道,物有其理,事有其机,人有其伦

道-理-法-数

万象在宇宙时空变换中运动

其具有客观性,确定性,唯一性,周期性,轮回性

时间与空间方位是理解宇宙象数的关键

宇宙时空模式的变换则是经由日、月、星、地运行周期的变化而体现出来的

天地合气而化生万物

人体乃至一切人文现象,都与宇宙时空变换同步,具有一定的时空模式

问题1

天干表物质

地支表时空

十天干与十月怀胎的数理关系

赋值——————————————结局

赋值——————————————结局

杜乘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合罗盘解
运气理论中干支应用的背景及意义
从中西历法看市场时间循环的周期界定
时空卦初级教程
“后天太极八卦图”原理及结构简述
干支八卦说类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