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特别篇 | 那冬雨里浸泡的国宝(上)



这个11月不简单

古典艺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新的高潮

从大陆故宫里拿“号”才可览“江山”开始

再到台北故宫《国宝的形成》登场

观者的热情一度升温

而正值本月15日展品交替之际

《救世主》以4亿美元的价格一锤定音

燃爆了大家的激情

也持续数天,成为每日热点







25.101960° N, 121.548743° E

台北故宫

2017.11.18







      为了赶在14、15号展品交替之际能够全面浏览《国宝的形成》的全部展品, 13日正午我来到了台北,巧的是在这几日的旅程中小雨总是淅淅沥沥不停歇的下着,正应了那首老歌--《冬日到台北来看雨》。



       这期“特别篇”,主要讲述的内容便是对台北故宫展品的赏析,会分成上、中、下3篇,按照年代顺序排列。

       如若有错误或是想与我讨论的地方,直接联系我便好(个人微信&公众号回复皆可)。  

       共同进步,还请多指教!






《国宝的形成》



· 展览共45件展品。

  其中国宝级书画33件,重要书画12件。

· 上追溯到王羲之,下讫止到恽寿平。








01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纸本墨迹

纵23公分,横14.8公分,4行,28字



     《快雪时晴帖》是王羲之的用行书书写的一份尺牍。

       内容:“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大意:【王羲之拜上:快雪过后天气放晴,佳妙。想必你可安好。事情没有结果,心里郁结,不详说。王羲之拜上,山阴张侯启。]





       如果说绘画史上题跋最多的是《富春山居图》,那书法史上题跋最多的应该就是这一件《快雪时晴帖》。




流传有序:

宣和内府收藏此帖,《宣和书谱》著录帖目。

南宋初入高宗内府。

元朝时先为张氏所有,后入元内府,赵孟頫题跋。  

明代由朱存良藏,后由卖画者售与王穉登。

后进入清内府,乾隆遂将此帖与王献之《中秋帖》、王洵《伯远帖》同贮于养心殿温室内,额其室为“三希堂”。





乾隆在每一刊上都提有自己的小诗




       不过由于王羲之真迹早已不传,因此《快雪时晴帖》实际上应为“双钩廓填”的唐摹善本。如褚遂良在《右军书目》中:“行(草)书部五十八卷”第十一卷著录“羲之顿首,快雪时晴,六行”,与《快雪时晴帖》行数不合。并且最后落款处的“山阴张侯”四字与正文开头的羲之顿首的解体、点划与章法不合,故认为是后人添加、或临摹者自称。





此帖品质精良,流传有序

虽然并非真迹

确也是后人理解王羲之书法最重要的视觉资料






02  唐人《宫乐图》轴



唐人《宫乐图》绢本设色画

纵48.7公分,横69.5公分




       这张作品整体格局比较短窄,原应为宫中使用的装饰屏风,后来才被改装成挂轴。内容描绘后宫女眷十人侍女两人,围于长方大桌四周,有的人在饮茶,也有的人在行酒令;上方四人分别在吹弹簟篥[diàn lì]、琵琶、古筝与笙。一副宫中其乐融融的盛景。

       有趣的是,最早这幅作品被定为是元人之作,后来推至宋人,现在又定为是唐人。那它到底符合不符合唐时间段的作品呢?







先看宫女们的发饰与梳法:

各不相同的发髻,透漏了时代风格。

· 发式梳向后背高耸为“高髻”,并插月牙梳。

但唐代一般插长方形的梳子,只有入宋时才有月牙梳

· 略高于高髻、戴冠为“花冠髻”,

· 垂向脸颊两侧为“垂练髻”。此髻类似双丫髻,但垂于两颊明显也为宋制。






 图注:倾向一侧为“坠马髻”。





再看服饰:

       襦裙(半裙子)系的很高,几乎与胸口齐平,代表时代相对会比较早,因此前面推断为元人的说法就不太可靠(因入元,基本上裙会系于腰部而非胸部)。

       但衣纹的线条较细,画法基本为李公麟(北宋著名画家,独创铁线描)往后的铁线描,且部分女眷身着抹胸(儒衣内部的一种女用里衫),这是入宋标志。

       如此,从发髻、服饰总体来说,应该为宋代的。








        不仅如此,此画的艺术价值与文献参考价值也很高:

        人物形象生动,细节精湛,有着很高的信息含量。

       如吹笛女形象的性格就十分的突出:仔细观察眉目呈现正八字与倒八字型,右侧眼角有一个颗泪痣,表情忧愁中透着可爱。






       日本乐器三味线的由来,可在宫乐图中找到源头。

       三味线(此非“弦”)是日本传统弦乐器,与源自中国的三弦相近。演奏时,演奏者需要用象牙、犀牛角、乌龟壳等材料制成的拨子,拨弄琴弦,其声色清幽而纯净,质朴而悠扬。





还有一些十分有趣的细节:

· 鞋子款式为鞋头上翘的“翘头履”,其样式是为了防止踩到身前下裙。

· 桌下小狗怒目圆瞪,甚是有性格。最体现细节的地方在鞋子下方一点的位置有一只蚊子,这是一起观展的朋友发现的。

这些细致的刻画令我们感到叹为观止,唏嘘不已。






03  唐·韩干《牧马图》



绢本设色画

纵27.5公分,横34.1公分




       画面左侧有宋徽宗瘦金书题款:“韩干真迹,丁亥御笔”。

      韩幹(西元八世纪),大梁(今河南开封)人。亦作长安(今西安)或蓝田(今陕西)人。天宝初,召入宫中为供奉。曾师从曹霸,以画马闻名于世。唐张彦远极为推崇,宋李公麟、元赵孟頫等画马名家,亦无不称赞而师法之,故在画史上有重要地位。






人物服饰为唐代胡人奚官装束。

画中线描硬朗,笔法介于兰叶描与铁线描之间。





黑白二马健硕丰满,生动逼真。

线条的描绘细致流畅,属于典型的勾线平涂法。





马匹圆臀短腿,均与唐代的墓室壁画相同,造型确具唐画人马雄健、肥状的特征。


       不过画中线条细致劲挺,几处方折之连续用笔,及马鞍上的锦垫色彩,已属于徽宗时代作风,故本幅应是北宋末期的摹古精绝之作。

       在存世的画作中,这一幅被公认为是最接近韩幹的作品。






04  五代人《秋林群鹿图》和《丹枫呦鹿图》



《秋林群鹿图》本幅 绢本设色

纵114公分,横63.8公分



       中国绘画史上极其少有的两幅背景全部填满、不留空隙的画作。




《丹枫呦鹿图》本幅绢本设色画

纵118公分,横64.6公分



       这两幅作品与中原的传统绘画相比,从构图、用色、写实等方面,均有着很大差异。在《图画见闻志》上有记载,辽兴宗曾将五幅缣画(缣 <名> 本义:双经双纬的粗厚织物之古称)“千角鹿图”作为国礼送给宋仁宗。有学者认为,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佚名辽国花鸟画作品《丹枫呦鹿图》和《秋林群鹿图》就是五幅缣画“千角鹿图”中的两幅。




《丹枫呦鹿图》局部一



       密林中游鹿一群,或息或游。一牡鹿头角森森,特为壮健。




《丹枫呦鹿图》局部二



       树干透明,露出小鹿全貌,可见画者用心精巧。




《丹枫呦鹿图》局部三



       画中树种丰富,比如白色灌木丛,是一种类似没骨的画法,先用白色打低,再用墨线勾勒线条。

       而满篇的红色夹叶画法,叶片部分勾勒松动精巧,也见画师功底不凡。




《丹枫呦鹿图》局部四   墨色树丛



       高古绘画作品难以保存,便常用摹本代代相传。如果不是这些临仿者,恐怕我们也无法一睹晋唐风采。


       高古篇结束。有问题的朋友可以留言,或者私聊哦!





台北农禅寺的僧侣们



文章部分内容摘取自:

朱绍良老师在《国宝的形成》展览上的现场讲解:)

部分展品图像资料来自《故宫藏画大系(一)》系列丛书。






预告 | 第2章:宋人遗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代名画流传的故事
云庐·文化‖杨仁恺——辽、金、西夏书画艺术初探(二)
中外珍藏古代绘画·御龙神骏图集(三)
《步溪图》明代 唐寅纵159厘米,横84.3l厘米,绢本设色画
熊鹏举编著《名画汉至宋》(三)
燕寝怡情.12帧.清内府设色库绢本.(藏于波士顿美术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