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证施治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不适、饱胀、早饱、疼痛、恶心、呕吐等症,而无局部或全身器质性疾病的证据。其发病率高达30%,占消化内科门诊的3040%,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属中医“胃脘痛”、“胃痞”、“反胃”、“嘈杂”、“吞酸”范畴。多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木气横逆,犯胃乘脾,胃失和降,脾失健运而成。笔者将其中医辨证分为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胃阴亏虚、脾胃虚寒、宿食内停、湿热中阻、肾气不足、寒热错杂八型,以此辨治获得了明显疗效。现将其分型施治略述如下:青海省中医院消化科伏新顺

1.肝胃不和:症见胃脘及两胁胀痛,情志不遂则加重,胸闷嗳气,纳少泛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治宜舒肝和胃、理气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用柴胡、陈皮、枳壳、白芍、炙甘草、川芎、香附等。

2.肝胃郁热:症见胃脘及两胁胀痛、灼热,食后疼痛不减或加重,泛酸嘈杂,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象弦数。治宜清肝泄热、理气和胃。方用四逆散合左金丸加减。药用柴胡、枳实、白芍、炙甘草、黄连、吴萸、公英、栀子、郁金等。

3.胃阴亏虚:症见胃脘隐痛灼热,空腹尤甚,口干纳呆,手足心热,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有裂纹,少苔或花剥苔,脉细数。治宜滋阴养胃。方用沙参麦冬饮合百合汤化裁。药用沙参、麦冬、玉竹、花粉、扁豆、炙甘草、桑叶、百合、生地等。

4.脾胃虚寒:症见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饮食生冷后加重,泛吐清水,疲乏无力,舌淡,苔白腻,脉细弱或迟缓。治宜补中益气、温胃散寒。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药用炙黄芪、党参、茯苓、白术、干姜、桂枝、白芍、生姜、大枣、饴糖、炙甘草等。

5.宿食内停:症见脘腹胀痛,嗳腐吞酸,食后尤甚或厌食,吐食或矢气后痛减,泻下臭秽或不爽,苔黄厚腻,脉滑实。治宜消食导滞。方用保和丸或枳实导滞丸加减。药用神曲、山楂、连翘、茯苓、半夏、陈皮、莱菔子、枳实等。

6.湿热中阻:症见脘腹痞满,食少乏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头身困重,怠惰嗜卧,便溏不爽,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或弦滑。或胃脘灼痛,痞闷,口苦尿黄,舌边尖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治宜化湿清热。方用黄连温胆汤、三仁汤加减。药用黄连、大枣、竹茹、枳实、法半夏、陈皮、茯苓、薏仁、白蔻仁等。

7.肾气不足:症见脘腹胀痛,喜揉喜按,腰酸膝软。偏肾阴虚者可伴口干唇燥,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沉细数;偏肾阳虚者可伴形寒肢冷,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象沉细。治宜补肾壮元。方用左归丸(偏阴虚者)或右归丸(偏阳虚者)。

8.寒热错杂:症见胃脘痞塞疼痛,嗳气频频,呕吐泄泻,苔白黄腻,脉濡数。或口苦、口臭、胃中灼热、喜冷饮、大便干燥等热象与胃部怕冷、大便稀溏、小便清长等寒象并见。治宜辛开苦降。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药用半夏、黄芩、干姜、黄连、大枣、人参等。

另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多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这类病人,可加大黄、黄连、黄芩、公英、连翘、白花蛇舌草、虎杖等能抑制或杀灭幽门螺杆菌的药物。对伴有焦虑、抑郁、疑病的,多与病人交谈,解除思想顾虑,消除不良心理。饮食要以清淡、干净、新鲜、色香味美而富有营养为原则。忌烟酒、生冷、油腻、酸甜、麻辣之品。并做到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未饥先食、未饱先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治疗
四逆散合半夏泻心汤消化系统疾病运用
全国名老中医治消化系统疾病经验
功能性胃灼热的中医辩证治疗分析
中医药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窦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