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讲座总结┃细菌性痢疾的辨证施治
 讲师简介 

授课老师:屈福生

十八岁行医至今,一生酷爱医学,多年来在各种杂志发表医学论文数十篇,屡次获奖。

现供职于广东美林湖社区广博医院。

昨日微信群直播内容分享


屈福生

各位老师好!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细菌性痢疾

本病属于中医学“痢疾”的范围。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为特征。

一般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的相当于中医学的“湿热痢”和“疫毒痢”;慢性的相当于中医学的“休息痢”和“虚寒痢”。是夏秋季节较为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

病因病理

本病多由外受暑湿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损伤肠胃而成。但二者相互影响,往往内外交感而发病。

本病的病位在肠,病邪侵入肠中,肠络受伤,气血与邪搏结,化为脓血,而致痢下赤白。

肠与胃密切相连,如果疫毒湿热之邪上攻于胃,则胃不纳食,成为噤口痢。

若痢疾迁延,邪恋正衰,脾气更虚,则成久痢,或为时愈时发的休息痢。

痢久不愈,或反复发作,则不但伤及脾胃,更能影响到肾,使肾气虚衰,而成为虚寒痢。

辨证施治

急性细菌性痢疾

1.湿热藴结 气血阻滞

主证:下痢赤白,腹部阵痛,里急后重,渴不思饮,胸闷口粘,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理气和血。

方药:芍药汤加减。

白芍12克、黄芩9克、黄连6克、当归9克、甘草6克、金银花15克、大黄3克、木香6克、玉片9克、茯苓9克。

方解:湿热积滞肠中,气血因而被阻,以致传导失职,故腹阵痛,里急后重。

湿热毒邪与肠络气血博结郁蒸,化为脓血,故下痢赤白。

湿热并重则痢下赤白相兼(热重于湿者,则赤多白少;湿重于热者,则白多赤少),热胜则口渴,湿重则不思饮。

小便短赤,肛门灼热,苔黄脉数,皆是热证。

胸闷,口粘,苔腻,脉濡,又为湿象。

方中芍药、甘草缓急止痛;三黄清湿热、除积滞;木香、玉片理气导滞;当归以和血,银花、茯苓清热解毒利湿。

加减:若热重于湿,证见发热较重,下痢赤多白少,肛门灼热,口渴思饮,小便短赤者,可选用清热利湿的白头翁汤加味。

白头翁汤加减:白头翁18克、秦皮9克、黄连6克、黄柏9克、木香3克、银花12克、地榆9克、赤芍9克。

若湿重于热,证见发热较轻,下痢白多赤少,胸闷口粘不渴者,可选用利湿清热的胃苓汤加减。

胃苓汤加减:苍术9克、厚朴9克、陈皮9克、甘草3克、白术9克、茯苓12克、猪苓9克、泽泻9克、生意米15克、黄连3克、木香3克。

若有表证,加霍香9克、豆豉12克,或加粉葛根9克、荆芥9克、防风9克以疏解表邪。

2 .疫毒内陷 蔓延脏腧(即中毒性痢疾)

主证:发病急骤,痢下鲜紫脓血,或起始不下痢,唯见高热口渴,头痛烦躁,甚至昏迷痉厥,腹部剧痛,里急后重显著,舌质红,苔黄,脉沉细或细数。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味:

葛根9克、黄芩9克、黄连6克、生甘草6克、白头翁15克、马齿苋30克、粉丹皮9克、赤芍9克、银花30克、连翘12克。

方解:疫毒伤人最历,所以发病暴急,疫毒灼伤肠胃气血,故痢下鲜紫脓血。

热盛伤津,则高热口渴。

头痛急剧为热毒上蒸,烦躁为里热亢盛。

心神被扰,肝风内动,则昏迷痉厥。

毒热内陷,气机阻滞,则里急后重。

舌红苔黄,脉沉数或细数,都是热毒壅盛之象。

方中葛根、黄芩、黄连、甘草清解肠胃湿热,白头翁、马齿苋、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丹皮、赤芍以凉血。

加减:若高热神昏痉厥,配服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

若毒热上攻,胃失和降,证见饮食不进,呕恶频作成噤口痢者,当用开噤散加减。

开噤散加减:法半夏9克、陈皮6克、茯苓12克、石菖蒲9克、冬瓜子9克、荷叶蒂9克、大黄4克、黄连6克、粳米60克。

若出现高热痉厥,脱水严重者应该组织中西医抢救。

慢性细菌性痢疾(虚寒休息痢)

脾阳不振 湿热内藴

主证:下痢时发时止,或轻或重,发时下痢脓血,腹痛里急,烦热欲呕,平时大便或硬或溏,长年不愈,稍有着凉,或因饮食不慎即发,倦怠畏寒,或有肛坠,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或虚弦。

治法:温运脾阳,清化湿热。

方药:黄连汤加味:

黄连6克、干姜9克、桂枝9克、党参9克、半夏9克、甘草3克、大枣五枚、白术9克、木香6克、马齿苋30克。

方解:中气既虚,湿热内伏,传导失常,寒热虚实夹杂,故缠绵不愈 ,愈后极易复发。

脾阳不振,中气不足,故倦怠、畏寒,或有肛坠。

脾不健运,则大便时硬时溏。

湿热上冲,故烦热欲呕,稍有诱因,便可肠胃气机,而致痢下脓血。

脉弱或虚弦,苔薄,均为脾阳不振之象。

方中黄连、马齿苋清化肠中湿热,干姜、桂枝、白术温脾寒,两者同用,可使寒热调和。。半夏和胃降逆,党参、甘草、大枣、木香健脾益气,理气和中,使中焦得和,升降复常,诸证自愈。

加减:若脾肾虚寒,滑脱不禁者,证见食少神疲,四肢不温,腰痠恶寒,下痢稀薄,或滑脱不禁者,又当温补脾肾,收涩固脱,可选用桃花汤。

桃花汤:干姜15克、赤石脂15克、粳米一把。

也可以选用养脏汤:诃子12克、米壳9克、肉豆蔻9克、当归9克、白术15克、白芍9克、党参9克、木香6克、官桂9克、甘草3克。

若痢疾病后,病势大减,应调和气血用香连和胃汤。

黄芩9克、芍药9克、木香6克、黄连3克、甘草6克、陈皮9克、白术9、缩砂9克、当归12克。

若大便失禁,手足厥冷,脉沉弱,或病久下肢浮肿,用茯苓四逆汤:

茯苓12克、 党参12克、 干姜(炮.)6克、甘草(炙.)9克 、附子15克(开水先煎30分钟)。

也可以真武汤加味:茯苓12克、芍药9克、生姜6克、附子10~15克(开水先煎30分钟)、白术9克、诃子9克、砂仁9克、蔻仁9克。

作者:屈福生;编辑:刘清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详加辨证治菌痢
葛根黄连汤加减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中医中药
中医如何治疗细菌性痢疾的?
葛根黄芩黄连汤临床新用 | 道医网
痢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