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字解密 | 歌:春节必备娱乐活动 你知道古人的歌里唱的是什么吗

观众朋友们新年好,我是谭飞,在这里给大家拜年了。

今天我们来学学——歌字。

歌的金文从言可声,可一定程度上也提示意义,因为可从口从丂kǎo,表示口中有气流呼出。

字形已明显告诉我们,歌本与言语有关。《礼·乐记》有:“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古人经常用高歌、长啸的形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为什么要长言呢?《礼·乐记》说:“言之不足,故长言之。”唐代孔颖达说:“直言不足以申意,故令歌咏其诗之义以长其言。”也就是说因为感情太充沛,说话已不能表达内心的激动,就放声高歌了。

小篆有两种字形,一种是在金文的基础上稍加改造,在可的下面又加了一个可,成了謌,《说文解字》说:“哥,声也。从二可。”哥由两个可叠加而成,本义应该与人的声音有关,我们现在把兄长叫做哥哥,但早期典籍里经常用哥来表示歌声,哥用来称呼兄长大概从唐代才开始。

不过从言的这个“謌”在《说文》中只是作为异体字收录的,正体字形与金文差异很大,左边是哥,右边是欠,欠的甲骨文就象人张着嘴巴,小篆还形象地表现了嘴巴里吐出的气,我们现在还说打呵欠,用的就是欠的本义。曼声吟咏时,口中的气流自然比较强,所以歌就从欠了。

这个字形被后来的隶书、楷书所继承,但欠的写法变化较大,隶书还比较象一个人张着口的样子,楷书笔画平直后既不见口也不见气流,就成了今天的歌字。

《说文解字》说:“歌,詠也。”詠是咏的异体字,歌和咏都表示抑扬顿挫地曼声长吟。我们现在还经常举行歌咏比赛,那么歌咏最早咏唱的是什么呢?西汉毛亨在《诗·大序》里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把心中所想说出来就是诗,当语言无法表达感受时,就感叹,而如果感叹也不能充分表情达意,就歌唱。早期的诗大多是合乐歌唱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昔者,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史记·孔子世家》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都记载了古人为诗谱上曲子来歌唱。正因为歌曲常相配合,就有了歌曲这个词了。

歌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密切,它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手段。上古歌谣主要有劳动歌谣、祭祀歌谣、爱情歌谣、战争歌谣等。古人每年年终都要祭祀百神,我们现在过春节也一样,感谢神灵一年来的福佑并祈求新的一年的丰收,称之为“腊祭”,因此,从周代开始,人们便把农历十二月叫做腊月。《礼记·郊特牲》里记载了一首上古的祭祀歌谣《腊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祈求土地保持完整、水流归入河道、昆虫不要啃食禾苗、草木长在沼泽。

另外,春节期间很多地方都会跳秧歌,可秧歌不是舞蹈吗?怎么也叫歌呢?

关于“秧歌”的起源,民间有一种说法是,古代农民在拔秧、插秧等农事劳动过程中,为了减轻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之苦,于是唱歌以相互娱乐,逐渐就形成了秧歌。清代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说:“农者每春时,妇子以数十计,往田插秧,一老挝大鼓,鼓声一通,群歌竞作,弥日不绝,是曰秧歌。”清代吴锡麟的《新年杂咏抄》说:“秧歌,南宋灯宵之村田乐也。”都主张秧歌原本就是劳动人民在田间地头唱的歌,后来发展成舞蹈和戏剧表演的形式,并流行于我国南北各地,逐步演变成灯会、年节中必须表演的习俗。虽然表演形式越来越丰富了,但秧歌这个名称始终没有改变,因为它最初是以唱歌的形式出现的。

明日预告:祈雨,祈霁,祈年……古人祈福内容都有哪些,祈字里包含了大家的哪些心愿呢?汉字解密春节特别节目,下期解密“祈”字,敬请期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歌:唱歌兼唱情,我歌唱我心
古人的性养生歌谣
这首诗是古诗歌的源头,只有短短的8个字,但是同样写得生动有趣
“各”、“名”、二字趣释
【解字】当您知道歌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还是学学“歌”字是咋来的吧?
细说汉字: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