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雾隐杭州:在朦胧如水的梦境中探寻另一种城市风景

雾隐杭州:在朦胧如水的梦境中探寻另一种城市风景|大美中国

最好的杭州游记只存在于朦胧如水的梦境中,而隐入这座飘渺如雾的城市中常住与生活,才是最好的杭州旅行。


  • 对于杭州来说,太过有名的景点就好像一颗颗闪亮在夜空中的星星,总令第一次到达的旅人毕恭毕敬地仰望。无论是西湖还是灵隐寺,无论是虎跑山还是六和塔,无论是南宋御街还是龙井茶乡,都是这个城市已被定格的旅行和文化脉络,挥之不去。


    旅人脚步匆匆,心中慌慌,马不停蹄地感叹江南天堂的美好和伟大。然而匆忙游览总是是令人遗憾的,不如拆解掉这杭州的一座座最美风景,每天认真游览一部分,就像小时候不舍得一口吞下的巧克力,每天咬上那么一点点。尔若是时间更加充裕,从城市到乡野,从网红打卡到深入寻找,更具宽度和广度的杭州在等着你,那是风景之外的风景。


    最好的杭州游记只存在于朦胧如水的梦境中,而隐入这座飘渺如雾的城市中常住与生活,才是最好的杭州旅行。


    图文作者:喻添旧

  • 繁华中的野趣

    徒步西溪湿地,是一件痛并快乐的事情。


    总面积超过11平方公里的西溪湿地,与杭州著名的西湖、西泠(印社)并称为“三西”。最早有记载的西溪命名来自宋太宗时期,西溪镇的建置令这里如今成为了一座千年古镇。虽然经过世代发展变迁之后,西溪“城镇”的概念缩小到微不足道,而“生态”的风情扩展到无以复加。


    对于西溪来说,千年的岁月并不久远——如果算上它的前世的话。据说在4、5千年前,低湿之地西溪曾受天目山的洪水汹涌冲流,被淹没成巨大湖泊。当洪水退却,日头高升,湿地也就出现。如此反复着,西溪湿地时隐时现直到现在稳定地存在。

    从周家村入口进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繁花似锦团簇着翠绿的竹林和苍老的古树。湿地可不只是水,水是承载西溪万物的基础,水什么都不是又是这里的一切。翱翔或歇停的水鸟,舒展着洁白的羽翼,寻觅它们的食物。它们的食物也与水鸟一样,享受着湿地的恩泽——鱼儿在这沉淀了千年的水域繁衍生息,又将自己烙印到西溪的名片中,渔夫之家、渔村烟雨,与鱼的不解之缘造就了西溪湿地淳朴原生的餐饮文化。


    沿着曲径通幽的狭窄小路漫步向前,有时好像钻入了永远没有尽头的密林深处。张牙舞爪的古树在苍茫朦胧的湿地雾气中从头顶压迫下来,两旁的草丛中窸窸窣窣地响着令人担心的动静——它们大多是野猫或小鸟,神秘感笼罩在四野无人的绿色中。


    不过只要沿着石板铺就的道路行进而不越界,就没有任何危险可言,步道倚势水塘的形状而蜿蜒,漫漫长长地,最终总会通到一座豁然开朗之后的宅邸。那是梅林山庄,亦或是泊菴,旧日文人雅士望族大家都喜欢在这陶冶情操之地修筑屋舍草堂,座座旧石斑驳却坚固无比的拱桥联通了茫茫湿地,道路错杂但却永远走得通,就像一份活地图,也联通了邻居和外面的世界。

    西溪湿地是令人流连的,登上并不高耸入云的河渚塔——西溪曾古称“河渚”,可以环绕欣赏湿地的全景。篷船静静地停泊在小巧的漕运码头,水流缓缓地从桥石之下流过,低矮的灰檐房屋从繁茂的树丛中露出一角,火红的灯笼打破了如同永世宁静的安然气氛,令西溪的生活灵动鲜活起来,也令它不像画作那样冷冰冰和不真实。


    深浅不一的石板铺就的塔下广场偶尔有行客走过,他们驻足停留或消失在树影里,人们来来往往,只有湿地留下了,正如你能在河渚塔上看到的墙壁大字所述的那样:西溪且留下。


    我留在杭州。投宿在西湖文化广场附近,京杭大运河的大拐弯处,如今这里可选的酒店、餐厅、购物中心多极了,就像是昔日繁华码头的延续一样。


    临河而居总是令人愉悦的,无论是我这样的游客还是世代以此为家的杭州本地人。每天清晨,伴随着拂柳的风和轻鸣的鸟,日光照射在因泥沙沉积而浑浊的运河水上。来往的货船与游轮,偷偷打破河面的平静,掀起阵阵旋波。这种旋波起起伏伏地涨落了将近800年,在运河奔腾了1794公里之远后,滚入时而汹涌的钱塘江中,这项与长城齐名的古老工程,如今看来依然令人感慨。


    人们在谨小慎微地接受水道的恩惠的同时,也倍感崇敬地享受着堤坝的荫蔽。座座桥梁联结运河两岸,河也成了普通的道路。广场上满是晨练的市民,运动健身的身影带给了古老的运河以世代活力,乐器演奏的声音此起彼伏,你可以看得出,堤岸上对于“艺术”的争斗比“体育”强烈的多。扛着鱼竿的人并不下钩,他们更加享受跟钓鱼的快乐别无二致的河风时光。

    作为旅游景点来说,吴山虽然名气上远不及灵隐西湖,甚至位列六和虎跑之后,但却令我着迷。这里是最接地气的杭州,亦是真正的拥有人文气息的杭州。这段人文之路从鼓楼之下开始。


    杭州鼓楼始建成于五代南朝,由于最初作为镇海敌楼之用,常常在战火中首当其冲而遭焚毁,明朝嘉靖四十年重新以彼时代的二重檐歇山顶、五开间风格恢复建筑。


    虽然今天的鼓楼是2002年才又复建而成的,但由于精确仿照了明时风貌,黑色亚光琉璃瓦和仿古门窗使得鼓楼充满历史的韵味,登上建筑之下复制而得的清水城墙,四头金色的“吉象”盘托着巨大的红边白面巨鼓。与鼓面上狮子破浪的图案咫尺相对的,是打铜巷中的鼓楼堂——一座创建于1885年的基督教堂。两座建筑并峙而存,自从建筑以来都经历了坎坷伤痛的命运,如今各得安然其所。


    鼓楼之下的石道,就是去往吴山的通路,在挨近昔日御街的繁华接入口,是杭州绵延南山的伍公山部分。伍公山因为山顶原有祭祀春秋吴国大夫伍子胥的庙宇而得名,而今天的杭州人所关心的,是半山坡上的大碗茶。


    沿着石阶步行不高,经过一座旧日庙堂,山势就又呈现了下降的趋势,在这避风挡雨的凹子里,几座檐顶落满金黄桂花的建议帐篷依着山势搭建,人们聚集在这里围桌而坐,打牌、喝茶、家长里短,闹中取静的是长日的悠闲。


    向上绕过龙柱镇守的东岳之殿,膜拜过被作为杭州市树的千年宋樟,到达巨大的集康熙皇帝御笔手书的“吴山大观”照壁,便是城隍阁和城隍庙的入口了。


    城隍阁是一座今时的七层仿古建筑,糅合了南宋和元代的建筑风格。城隍阁最具探寻和游览价值的,并非建筑风貌或祈福愿景,而是“通古”和“揽胜”的功能。众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令这里成为了了解杭州尤其是南宋杭州的博物馆。而登上四层观景台,头顶是飞阁和跷角,眼前是葱郁的远山和苍茫的西湖,雷峰塔犹如耸立山间的巨人,指引着杭州历史悠久的文化前路。

  • 驶入五千年前

    我的车艰难地驶出城市拥挤地带,没有多久,却再次驶入了另一片步步停滞的区域。从杭州城区通往良渚的道路并非总是如此不堪,而此时它正在经历着大规模的翻建。车子的平均时速不到30公里,缓缓转动的车轮如同通往追寻历史悠远的岁月车轮一般,无助而忧伤。


    悠远得直到5000年之前的日子里,这条路上布满荆棘;1930年代的日子里,这条路上尽是尘土和污泥。同样筚路蓝缕的人们从这里走过,走向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曙光初现之地,前者是这文明的创造者,后者是这文明的发掘者。而我,只是这文明的膜拜者。


    1936年,良渚地区的第一批石器、黑陶和磨光玉器出土,而这些文物与此前杭州区域零散出土的器物极其相似,经过细致的对比研究发现,杭州良渚向西北方向延伸乃至环太湖流域的庞大范围内,曾经产生过一支史前考古学文化——因为良渚的系统发掘最早而被命名为“良渚文化”。

    当车子终于离开颠簸和罅隙,拐入一片道路平坦整洁,行道树繁茂挺立的巨大花园式社区时,昔日的文明圣地良渚便到了。如今的良渚除了著名的良渚博物院之外,也成了文艺和创意的集中地,许多房地产开发商进驻良渚,建造起居住区和创意产业园区,这使得“开创文明先河”这一值得骄傲的标签在良渚得到了一脉相承的延续。


    良渚博物院并非一座仿古的建筑,相反它现代、简洁、毫无带有历史沉重性的繁杂之感,这座由建筑大师戴维·奇普菲尔德主持设计的场馆使得参观也变得线索清晰了。绕过雕刻着“良渚博物院”大字的巨石,环绕博物馆的是荷叶遍植垂柳蔓生的美丽洲公园,大面积的湖水令这里鱼鸟相栖。而在此之前,这里所拥有的只是破旧的民宅和凌乱的化工厂,如今白鹭飞翔、花香蝶绕的场景,好像几千年前的原始村落里那样,它们共同守护着良渚的精神与物质瑰宝。


    穿过博物院里散植着原生桂树的方形院落,进入灯光效果极佳的展厅,历史以惯常的时间逻辑线缓缓展开。而主题性也是这间博物馆的特色。围绕着良渚文明的石器、陶器、玉器等鲜明分类,在不同展厅中做了详细讲解和文物展出。


    良渚石器磨制精致,彼时新出现了三角形犁形器、斜柄刀、“耘田器”、半月形刀、镰和阶形有段锛等器形,这些器具对于农耕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而良渚陶器以夹细砂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器壁较薄,器表以素面磨光的为多,少数有精细的刻划花纹和镂孔,这些特征在良渚博物院的展品中都可以详细看的。

    最重要的玉器由单独的展厅展示——在良渚出土的大量随葬品中,玉器占了九成——象征财富的玉器和象征神权的玉琮,以及象征军权的玉钺,为研究阶级的起源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讲旧藏玉器的历史前推了2000多年,并最终推演出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源头的考古成果。

     


    同样悠久的历史还有龙井村的龙井茶。沿着竹林丛生金桂遍野茶香飘散的山丘小路自驾兜风,简直舒服极了,尽管这段山野之路短得令人不甘心。深秋并非产茶的好季节,却是品茶观景的最悠闲时光。

       


    雨水和雾气笼罩着“龙井村”的金字牌匾,也笼罩着参差起伏的远山,白墙黑瓦在层层迷雾和水润树影中若隐若现,营造着让人心旷神怡的墨彩江南。空气中的负氧离子丰富极了,这种看不到的“天然兴奋剂”却闻得到,那是茶乡的味道。 


    许多人的绿茶情节都是由西湖龙井开始的,我也一样。这种最早记录在茶圣陆羽《茶经》中的香茗,曾一度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茶之首。西湖龙井广泛出产于西湖东南区域,其中被称为“龙狮云虎梅”的五大产区最为有名。   

    龙井、狮子峰、云栖、虎跑、梅家坞,五大核心产区(其中以龙井产区品质最佳,于是以“龙井茶”总代指了西湖各产区的茶种)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不只名字极有文化氛围,如果能亲身入山体验,环境也是如仙境般诱人的。   

    上品西湖龙井扁平挺秀,芽嫩叶净,色泽翠绿,入水后叶体饱满地弹开,茶叶片片下沉,继而上下浮动,天然的淡绿渗满杯中,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而为佳。苏东坡为这世间珍饮写下了“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的名句,将西湖龙井的形态、口感、产地、时节等描述尽详。

     

     

     


    龙井村茶坊的老板娘——也是农家的女主人——端出清茶盏盏和小吃数碟,并没有精致复杂的茶具,也没有繁文缛节的可称之为“道”的冲泡过程。泉水烧滚浇入玻璃杯中的茶叶上,最淳朴而回归原汁原味的茶叶本身的真气便出来了。借着清凉的细雨,问茶的快乐直到夜幕降临,昏黄的灯光映着雾气中的圆月,好像回到了遥远的桃花源中。

  • 又茫漭又碧长


    这是我第一次站在流淌的江水中。我感觉到一种沁凉入骨,却不愿拔脚般的冰爽。


    我出生成长都在北方,那里的流水通常更为平缓,人们也更习惯将其称之为“河”。江与河除了各自来源于长江和黄河的差异外,若深究起来,也确实略有不同。江由于通常相对更宽,流速更快,使得其水温更低。江岸区域也因此具有了天然空调一样的避暑效果。而低温的江水又出产独特的冷水鱼和美味江鲜。


    在炎热的夏天时,白天的气温已经快达40度,而新安江的水,则像传说中一样——只有不足17度。深秋时节,江水又帮忙调节了偶尔的冷空气带来的气温骤降,使得整座小城温和了不少。我住的宾馆,依循江堤旁的山坡而建,大堂和正门背对江水,是宾馆的第四层。而我所住宿的二层,正位于面江的山坡底部。推开宽大的落地窗户,凉爽的江风就灌满房间,纵使太阳高照,也不觉得烦闷燥热。


    从楼梯走下一层,出后门就是新安江水。水上浮着月亮岛,山峰高低起伏,绿树成荫。时有捕鱼的水鸟,如飞弹一样将自己投入水中。


    不过即使江中风景秀色可餐,也抵消不了我因久闻而埋下的食欲——新安江江鲜。怀着遇而不求的心态随便走入一家小饭馆,点了椒盐杂鱼、江蚬、时蔬和新安江啤酒。杂鱼大多手指头长,来与冰冷的新安江水,鲜活无比。用油炸透,外焦里嫩,撒上香辣的椒盐,引得我头尾不去地大嚼特吃。


    蚬子各地都有并不难见,而新安江人称之为“cheng-zi”,我猜或许与山东沿海出产的海鲜“蛏子”同字——不过它们确实是不同的水产。小店的江蚬存量不多,也是新鲜肥美,当我迅速解决掉一整盘而感到意犹未尽的时候,却得知这是店里最后一份。新安江啤酒属于清淡甘甜的美式体系,与收购了它的青岛啤酒大相径庭,却是我爱的口味。新安江帮我在我的“啤酒地图”上,又添上了喜爱的一笔。


    有时候,为了欣赏美丽的风景,为了感受独特的文化,为了体验当地的氛围,旅行要比日常生活更感疲惫。但这疲惫并不让人觉得辛苦。我从回味江鲜和凉风的睡梦中醒来的时候,只有早上5点多。我沿着江逆流而上,一直走到新安江水电站——新安江这个小城也因为水电站而建设发展,历史只有50多年。


    江的上游是千岛湖,更源于黄山;下游是富春江,更隐于钱塘。太阳还没有升起的早晨,江面已经铺满了浓雾。雾随风走,缓缓移动,笼罩着鱼塘、篷船和劳作的人。当日光渐起,像一种无感的力量,挤压推动着江雾,又使雾扩散起伏,只能以“梦幻”来形容。


    如果雾是江的梦,新安江的梦已经做了半个世纪,而新安江的人,就在每天的雾起雾散中,过着悠然洒脱的生活。


    由建德新安江到千岛湖中心区域只有50公里左右,而若是从杭州市内出发,到达千岛湖行车大约3小时。简单来说,千岛湖其实就是新安江航道上的一座巨大的人工水库。


    千岛湖的所在地淳安县,自古与徽州富庶之地接壤,穿境而过的奔涌新安江,是舟船上至徽州府下至杭州城的必经水路主道,淳安也成为徽州文化和江南文化的中转糅合之地。从历史文化的层面来说,千岛湖所在的淳安甚至不输于杭州。淳安县最早建制于1800年前的东汉时期,素以“锦山秀水,文献名邦”著称。孙权所派的威武中郎将贺齐于东吴时率军征平黟、歙两地,并称此地为始新县,西晋更名新安郡。淳安县的名字是南宋所定,再也没有改过。


    直到1959年,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的命运发生了改变,与上下游的邻镇发展终于背道而驰了。新安江水力发电站的建成以古城的淹没为代价,高达105米长至150千米的水坝积蓄起了比西湖大104倍的茫漭水域,这就是千岛湖——1800多个岛屿在古城之上4千米的水面凸起,形成了壮观的奇峰水景。


    好在古城的民间非物质文化被保留了下来,它们随着搬迁的居民重新在千岛湖镇生根发芽,如今诸如民间跳竹马睦剧表演和淳安的“三雕”木雕、石雕、砖雕等,都能在千岛湖找到。


    庞大的千岛湖景点众多,适合三天左右的漫游。著名的梅峰观岛是千岛湖的海拔最高点,登上千岛湖中心的西端高处,可以看到群岛星罗棋布、港湾纵横交错,300多座大小岛屿如仙境胜景一览无遗。而在遍布湖面的各岛之上,孔雀、猕猴、梅花鹿等如今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栖息地。千岛湖的完美自然生态成为了江南富庶城市之外的最大魅力资源。


    而若是困于时间的有限,也可以在距离千岛湖镇较近的湖畔,做一次当天往返或一夜短居渔家乐的度假游览。一些私家客栈就建筑在千岛湖边。其实说“建筑”或许并不妥帖,因为这些客栈并没有地基,只是一座集合泡沫块、水泥、钢筋、木材为一体的浮岛。


    出入浮岛的交通工具,是一个三米见方的木筏,拉动浮岛和岸台之间的绳子,木筏就开始移动。站在浮岛上,稍有波浪袭来,人便晃晃悠悠。食指长的蜻蜓在身边飞舞,这样的场景已经很久没见了。


    到了晚上,浮岛在摇,水中的灯光倒影也在摇,千岛湖的蜻蜓不见了,小小的青蛙结伴出动。坐在“岛”边喝酒,常有青蛙跳到光着踩在木栈板的脚上。轻松之外也有危机,千岛湖的蚊子是杀人魔王。如果你有一瓶驱虫剂,即使再贵也不要心疼,就当淋浴一样喷遍全身吧。


    千岛湖的度假可不只是摇摇晃晃地享受时光流淌,在这里也可以玩到摩托艇、快艇、皮划艇、帆船等水上“玩具”。驾船行入湖水深处,忽而见到如沙漠一样宽广无遮蔽的湖面,忽而又需要绕过杂树丛生的高矮山头,周围只有鸟鸣和水声,你好像是整个千岛湖甚至这个世界的唯一主人。

  •     
                
  • 2天感受杭州诗画般的自在逍遥

    DAY1:杭州西溪湿地国家公园——龙井村——杭州鼓楼——吴山城隍阁——良渚博物馆

    DAY2:建德——大慈岩——灵栖洞——新安江——千岛湖——梅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才是杭州游玩最值得去的9个地方,太美了
除了西溪,杭州还有这么多湿地公园!你去过几个?
在杭州,除了西溪以外,还有哪些你不知道的湿地呢?
新,年,好!收好2019杭州旅行时间表,一年四季,游在最美杭州!
2019杭州景点游玩日历已更新,在对的时间遇见最美的风景!
杭州:从上海后花园到电商第一城,看杭州的前世今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