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10月检测地理【解析】

2014—2015高三10月份检测地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第Ⅰ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单项选择题。

读右图,完成1-2题。
1.图示六处自然带形成过程中,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 
A.③、④两地 B.①、④两地 C.②、⑤两地 D.①、⑥两地
2.①、③、⑤三地气候   (   
A.类型相同,成因不同    B.类型不同,成因不同
C.类型不同,成因相同    D.类型相同,成因相同
【答案】:1:D  2:A

【解析】试题分析:
1:图中①在赤道附近,为热带草原带,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是由于位于东非高原,海拔较高,对流不旺盛的缘故;⑥位于南回归线附近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为热带雨林带,是由于地处信风的迎风坡,附近有暖流流经,①、⑥两地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选D。
2: ①、③、⑤三地气候都是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类型相同,但成因不同。①受地势的影响,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③是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⑤位于信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3、右图为我国某城市路网密度和人口密度关系示意图
图中M处城市功能区最可能是(  )

A. 工业区  B. 农业区 
C. 中心商务区 D. 教育文化区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M处的路网密度最大,表明交通通达度最好,可能位于市中心,其功能区应为商业区。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城市的主要功能区的分布和与交通状况、人口分布密度之间的基本关系即可判断。注意从图示提取有效信息。

  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 当①线变成②线时, 则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  )
A. 一环路  B. 二环路 C. 三环路  D. 环城路
5. 近年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逐渐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附近迁移, 主要原因是(  )
①城区用地紧张, 地租上涨     ②人口向郊区迁移       ③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④二、三环路人流量更大      ⑤市中心交通拥堵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②④⑤
【答案】:4.C  5.B

【解析】

试题解析:

4.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土地利用类型取决于付出租金的多少。在市中心,商业支付能力最高——商业区;在外围,住宅区支付能力高——住宅区;在远郊,布局工业区——地租地,对城市的污染影响小。当①线变成②线时,地租上涨,此地二环路和三环路的地租水平适合住宅区的布局。

5.土地利用类型取决于付出租金的多少。直接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通达度。由于市中心用地紧张,地租上涨、市中心交通拥挤、郊区交通的完善等,为了降低成本,商业活动不断外移。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

下图为水利研究部门实验室模拟,同一降水过程中径流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四条曲线: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依次对应的序号分别是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①、②
    C. ②、④、①、③      
    D. ①、③、④、②
7.防治城市暴雨时发生内涝的最有效措施是       
A. 保护城市原有湿地                  B. 提高地面透水能力
C. 扩大城区绿地面积                  D. 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答案】:6.C   7. D

【解析】.6 题,城市化后由于地面的硬化,大气降水下渗减少,使得降水会迅速汇入河流,洪峰来得最早,故选①代表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而水库对河流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使得峰期延迟故③代表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要低于平均洪水位,故④代表之,故选C。

题,只有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才能迅速排掉城市内涝形成的计税,故选D。

联合国历年发布的“人类发展程度指标( HDI)”, 是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量” 三项基础变量按照一定计算方法组成的综合指标, 用来衡量各国的发展水平。下表为四个国家2010年的统计资料, 阅读分析表格, 完成8-9题。
国家 人口密度(人/km2)  HDI 平均寿命 国民平均就学年数 老年人口比例(%)
甲 403 0.385 51.1 3.3 2.98
乙 126 0.385 54.6 4.3 3.41
丙 111 0.719 76.9 10.4 11.04
丁 0.719 67.2 8.8 15.26
8. 就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的四个阶段而言, 最可能已经进入“低增长阶段” 的国家是
A. 甲、乙  B. 甲、丁  C. 乙、丙  D. 丙、丁

9. 关于四个国家发展水平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 甲国人口数量最多        B. 乙国老年人口数量比甲国多
C. 丙国目前城市化速度最快  D. 丁国最易出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答案】:8:D  9: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不难,解题关键是读懂图中数据,理解表中各个指标的地理含义。
8:“低增长阶段”的国家是经济发展水平高,国民平均就学年数高,老年人口比例重的国家,结合表中数据可知D正确。
9:根据表中数据分析,甲国人口密度大,但人口数量不一定最多,还与面积有关;甲、乙两国老年人口数量不能具体确定,丙国目前城市化速度最快也不能确定,丁国老年人口比例最高,最易出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读右图, 回答10题。
10、20世纪50—70年代, 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 邻国人口迁入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20世纪的50-70年代,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和我国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政策,使得大量人口迁入东北地区。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自然地理特征、农业和人口迁移。

读下图,回答11~12题。

11.铁路PQ建设时遇到的主要自然障碍是(  )
A.高寒缺氧,多年冻土  B.气候干燥,沙尘飞扬
C.地表起伏,地质复杂  D.地势低洼,沼泽众多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港口外运货物主要为木材  B.L河河口及其附近海域7月份盐度最低
C.图中所示区域经济发达,人口密集  D.Q地所在国家铜矿资源丰富
【答案】:11:C 12:D

【解析】

试题分析:11:根据图示,图中铁路跨越河流河谷地带,地表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该地位于低纬度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区。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12:根据图示:图中铁路应为中国援建的坦赞铁路,该地区气候以草原气候为主,木材产量小;南半球,1月为草原的雨季,入海流量大,盐度低;非洲经济较为落后,Q地为赞比亚,铜矿资源丰富。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 读图完成13-14题。

13. 关于图中甲、乙、丙、丁聚落的形成及发展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 甲聚落有河流经过, 取水最方便, 发展最快
B. 乙聚落地势最高, 洪涝灾害少, 形成最早
C. 丙聚落在河流凹岸, 水深易建码头, 形成最早
D. 丁聚落地势平坦, 水陆交通便利, 规模最大
14. 若图中A河流定期改向可能的原因是(  )
①全区全年高温, 蒸发稳定②全区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③A附近区域地势平坦   ④植被覆盖良好, 水土流失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4.D 15.C

【解析】

试题分析:

14.根据图示的等高线和河流分布,甲聚落位于河流上游,不利于其发展,A错误;该地区受河流影响,形成最早的可能是位于两河交汇,而乙位于河流上游,地势高,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B错误;图示丙位于河流交汇处,流水沉积作用较明显,C错误;而图示丁位于河流下游,地势最为平坦,水陆交通便利,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D项正确。

15根据图示A河流连接湖泊和干流之间,若该河流定期改向,说明湖泊和河流之间形成互补关系,故判断该流域内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且两地之间的地势较为平坦,可以实现河流与湖泊的互补关系。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分析。

下图是我国某山东坡的垂直自然带谱, 据此回答15-17题。

15. 有关该区域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 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        
B. 自然带体现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影响雪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坡度  
D. 甲处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6. 该山地可能位于(  )
A. 横断山 B. 天山 C. 武夷山 D. 大兴安岭
17. 形成图中河谷半干旱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 受东南信风影响  B. 盛行下沉气流  
C. 盛行上升气流  D. 受西北季风影响

【答案】:15.D16.A 17.B

【解析】:第15题,图中甲处之上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之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依据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可知,甲处必然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该山地的下部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地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而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气温是影响雪线分布的主要因素。

第16题,依据山麓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可判断可能是横断山或武夷山;又依据主峰海拔达7 556 米,则可能是横断山。武夷山海拔较低,没有永久积雪 带。

第17 题,河谷为半干旱景观,只能说明河谷降水少,则必然是盛行下沉气流所致。

图2示意某大陆局部地区自然景观分布,回答18~19题。

18.导致图示区域植被分布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洋流
C.地形        D.海陆位置
19.P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A.1月   B.3月   C.7月    D.1O月

【答案】:18.B 19.C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分析。

18.图中植被由常绿林到落叶林再到针叶林的变化是由热量条件的不同而导致的,而这三种植被所处的纬度条件基本无差别,但海拔有着明显的差异,即地形是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

19.根据纬度和大陆西岸洋流的流向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该河流位于地中海气候区,7月为该地的冬季,受盛行西风带控制,降水丰富,河流的流量大,因此搬运作用强烈,在河流出山口的P处沉积作用也最显著。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和M地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20~21题。

20.关于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的用  
B.M地7月受上升气流影响
C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D.M地1月受上升气流影响

21.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M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M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影响图中垂直自然带在山脉两侧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
 D.影响自然带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答案】20、A 21、B
【解析】试题分析:
20、根据图示的气温、降水量分布特征,此气候类型雨热不同期,且位于大陆西岸,应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在冬季。密西西比河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故A项正确;7月低温,为冬季,受盛行西风带控制,盛行西北风,故B项错误;此地西部大陆海拔较低,易被海水淹没,同时大陆架坡度大,不适宜开发旅游业,故C项错误;茶叶种植多分布在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区,故D项错误。
21、结合上题分析,山地垂直地带性的山麓地区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具有一致性,当地为地中海气候,对应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故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和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准确读图是解题的关键,并结合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和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异的基本规律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主干知识的基本规律进行及时总结归纳。

下图为世界某岛屿图, 读图回答下面22-23题。

22. 图中洋流属于(  )
A. 暖流, 西南流向东北  B. 寒流, 西南流向东北  
C. 暖流, 东北流向西南  D. 寒流, 东北流向西南
23. 推断图中城市最冷月与最热月平均气温分别是(  )
A. (-19.2℃, 22.8℃)  B. (-13.6℃, 20.6℃)  
C. (-14.2℃, 16.0℃)  D. (5.1℃, 15.0℃)

【答案】22.A  23.D

【解析】

试题分析:

22.此题考查岛屿的区域定位,需掌握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图定位方法。据图中经度可知,该岛位于西经度、东半球,据纬度可知该岛位于北半球、中纬度,结合岛屿轮廓图可知该岛为爱尔兰岛,其北部属于英国,其南部属于爱尔兰王国。该岛屿的左侧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故其流向为西南向东北。

23.据上题可知,该岛屿为爱尔兰岛,该岛地处40oN-60oN之间的亚欧大陆西侧的大西洋中,全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加上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该岛屿最冷月气温仍在0 oC以上,气温年较差较小,最高气温也不很高,故D项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地区、洋流、气候。

L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 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水湖。现在该湖西部沿岸芦苇广布, 而东部沿岸几乎没有。下图示意L湖及周边地区, 读图回答下面24-25题。

24. 正确描述甲、乙两河与L湖相互关系的是(  )
A. 甲河秋季输入L湖泥沙最多            B. 甲河流量变化深受L湖影响
C. 乙河是L湖重要补给水源              D. 乙河对L湖具有排盐作用

25. 对L湖东、西两岸芦苇分布差异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 主导风向 
B. 湖水盐度 
C. 沿岸坡度  
D. 土壤肥力

【答案】24.D 25.A

解析

24.芦苇是淡水植物。由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可判断甲河流入L湖,乙河流出L湖;则该湖西侧有甲河补给淡水、又有乙河起到排盐作用,而使西侧湖水为淡水,适宜芦苇生长;东侧盐度高而不适宜芦苇生长。

25.芦苇是淡水浅水域生长的植物,其生长受水面深浅、盐度高低和土壤肥力影响,与风向无关。

读下图(图中河流都是北岸冲刷严重),回答以下26~27题:

26、甲、乙、丙三图所在的半球及所属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甲位于北半球,属于地中海气候
 B.乙位于南半球,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C.丙位于南半球,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D.乙、丙分别是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27、当丙图中湖面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时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B.乙地盛行西北风
 C.丙地盛行西北风                   D.乙地高温多雨。
【答案】26.D27.B

【解析】

26.甲河流流向是自西向东,北岸侵蚀是向左偏,在南半球;乙流向是自东向西,北岸侵蚀是向右偏,在北半球,位于大陆的东岸,所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丙流向自东向西,北岸侵蚀,在北半球,位于大陆的西岸是地中海气候。正确的是D项。

27.丙是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丰富,湖泊水量大;此时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盛行西北风。选择B项。

读我国某地农村劳动力不同年龄段的迁移率(迁移率是指一定地区一定时期迁入迁出人口之和占该时期平均人口的百分比)柱状图。完成28~29题。

28.图中数据显示1990—2010年间该地(  )
A.农村劳动力的迁移率先下降后上升
B.农村劳动力迁移人口以30~39岁年龄段为主
C.农村女性劳动力迁移率高于农村男性劳动力
D.农村劳动力各年龄段人口迁移率均呈上升趋势
29.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率变化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收入  B.交通
C.宗教  D.通信
【答案】28:D29:C

 【解析】试题分析:
28:直接读图分析,图中数据显示1990—2010年间,该地农村劳动力各年龄段人口迁移率均呈上升趋势,且以20—29岁年龄段位最多,15—19岁年龄段次之,故D项正确。
29:目前,经济因素是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主要因素。交通、通信、文化背景、国家政策、两地之间的距离等因素都可影响人口迁移,而宗教因素影响最小。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能抓住图示的基本信息,并结合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分析。

30.有关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现实意义不大 
②无控制的人口增长会使人口数量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③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尽管人们假设的条件不同,
但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基本相同 
④合理的人口容量一定要控制在环境人口容量以内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一个区域如果对人口的增长不进行调控,人口增长失控,形成图中A曲线的走势,最后将导致人口数量超过环境人口容量;合理的人口增长方式,如图中C曲线走势,形成的人口数量合理,不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第Ⅱ卷(综合题  共40分)
二、综合题

31、下图是我国某条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 该地全年降水量比较均匀。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比较该河流甲、丙两个汛期形成原因的异同。

 


(2) 分析乙时段河流流量较小的原因。

 


(3) 归纳该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4) 近几十年来该河水量明显减少, 甚至夏季出现断流现象, 请分析其原因。

答案:(1)相同点:影响因素均为气温。不同点:甲汛期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所致;丙汛期是夏季冰川融水所致。

(2)4、5月份,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加,季节性积雪的融化量不断减少,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同期,农业用水量较大,致使河流流量较小。

(3)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出现在夏季和春季,冬季断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大。

(4)人类活动规模扩大,沿岸过度使用水资源;全球变暖,冰川退缩。

3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两区域图

(1)请说出图一所示半岛与图二所示岛屿的气候类型名称,并描述其分布的差异。

 

 

 

(2)试说明图一等温线分布的特点,并据此分析该半岛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原因

 

 

 


(3)全球变暖对上述两国会产生什么影响?遏制全球变暖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案

(1)甲半岛分布有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乙岛分布有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雨林气候。

甲半岛气候类型分布呈南北更替,乙岛的气候类型分布呈东西更替。

(2)城市分布在半岛西侧的沿海平原。

原因:等温线向低纬凸,说明此处海拔高,是山地地形;等温线东部较西部密集,说明山脉应位于半岛的东部,西部的沿海平原面积较大。因此,城市分布在半岛西侧的沿海平原。

(3)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

 


33、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用地选择方案, 该城市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图中河流以北和以西地区是生态保护用地, 以东是城市用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A、B、C、D四地块中, 最适宜规划为居住区的是     ; 适宜规划为化学工业园区的是     , 理由是                                                     

(2) 城市空间布局现状中, 影响居民生活的最主要问题是   , 该问题的主要影响有                                                                   

(3) 为保护老城, 在城市规划中应如何处理新老城关系?

答案

(1)D   处于城市下风方向和河流下游处;与主要居住区保持一定距离;与原有工业仓储区相连(任答两点)

(2)铁路穿城而过  造成城市南北联系不便;产生噪音

(3)保护老城,发展新城;制定法律或法规;分类分区保护;尽量不改变老城原貌等(任答两点)

 【解析】

(1)根据该城市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D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环境好,适合规划住宅区,化学工业有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A位于城市下风方向和河流下游处;与主要居住区保持一定距离;与原有工业仓储区相连,适合规划化学工业园区。

(2)根据图示:铁路穿城而过,所以造成城市南北联系不便和产生噪音。

(3)本题考查如何处理新老城区的关系。老城区往往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可以反映历史,所以应保护老城,发展新城;制定法律或法规;分类分区保护;尽量不改变老城原貌等。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布的布局;城市空间结构;保护城市文化遗产。


34、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材料一:青海湖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青海湖流域2009年—2011年土地利用结构及动态变化表(单位:%)
土地利用类型 耕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人工用地 未利用地
2009年 1.59 2.72 67.87 16.22 0.30 11.30
2010年 1.47 2.83 68.47 16.12 0.30 10.81
2011年 1.47 2.84 68.47 16.12 0.29 10.81
2009年—2011年变化率 -0.12 0.12 0.6 -0.1 -0.01 -0.49
  材料三:青海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青海湖湿地以及鸟类资源及其栖息地为主,是我国最早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保护区。但青海湖区目前存在湖区水位下降且水质恶化,周边沙化面积扩大,湿地面积逐渐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
(1)青海湖属      (淡/咸)水湖,湖水损耗的主要自然途径是     
流域内陆势总体特征为                                                      


(2)青海湖湿地面积逐渐减少带来的影响?

 

(3)简述保护与建设青海湖区湿地环境的措施。

答案

(1)咸  蒸发   西北高,东南低(每空2分,共6分)
(2)水质恶化;(1 分)生物多样性减少;(1 分)加剧湖岸土地盐碱化。(1 分)

(3)流域内封山育林育草,提高涵养水源能力,确保入湖水量;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控制农牧生产规模(退耕退牧还湖还林草);严格控制湖区及周边工程建设,防止沙化面积扩大;保护水质,防止水体污染;正确引导旅游业发展,防止过度开发;加强宣传和环保执法,提高居民和游客环保意识与法律观念;加强环境监测与研究,实施科学保护措施;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资金投入。(每点2分,满分8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高二世界】浙江省余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云南省2021年中考地理真题-A4答案卷尾
2020年聊城市初中地理会考真题答案及解析
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20多个知识点交叉试题
拉丁美洲100题专题演练,让你一次做个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