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业文化遗产”之中国篇

绝美独特的人文景观--“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中国篇

【导语】所谓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在长期农业生产实践中以其深邃的文化和智慧创造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的生产体系。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简称GIAHS)的保护,并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得到认可与广泛支持。到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共有31个农业项目获此殊荣,而在中国就有11个,位居各国之首。

你也许认为,农业只有最朴实的外表;但其实,它可以美得让你震撼。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神秘的土地,一起去领略来自我们国家这些绝美、独特的人文景观,去品赏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的佳作。垛田传统农业系统(2014年入)

福州茉莉花和茶文化系统(2014年入选)

福州茉莉花茶源于汉、成于宋、盛于清,是两千年来劳动人民利用花香和茶保健作用的产物。茉莉花源于印度,在汉朝传入福州,已有2000年的栽培历史。1000多年前,福州先人将茉莉花香与天然茶香交织在一起,制作出了著名的福州茉莉花茶。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在长达两千年的协同进化过程中逐渐完善,是古人利用环境、适应环境发展农业的典范,是农业的活化石。福州是全国唯一以茉莉花为市花的城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福州以独特的山水灵气孕育出了清雅飘逸的茉莉花茶,成为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是集茶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根文化、香文化等于一体的复合文化系统;该系统在2014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陕西佳县古枣园系统(2014年入选)

佳县古枣园位于“中国红枣名乡”陕西省榆林市佳县朱家坬镇泥河沟村,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千年枣树群,总面积36亩,现存活各龄古枣树1100余株;栽植历史超3000年,千年枣树100多株。泥河沟村也被誉为“天下红枣第一村”。在植被稀少的地区,枣树能防沙和促进水土保持,被视为全球创新、可持续发展和适应的典范。该系统于2014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农业系统。

  


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2014年入选)

这是盛开在沼泽地上的奇丽风景,当地人在沼泽地上垒起垛田,形成了独特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人类智慧和自然力量的神奇结合。每年春天,油菜花开满大小各异的垛田,壮观迷人。江苏兴化垛田历史悠久,环境独特,经历了从利用自然、架木浮田到就地堆积的“造田”过程。这里至今仍保持原有的地貌特征、原始的农耕方式,对研究里下河地区生态环境变迁和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于2014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 2013年入选)

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位于绍兴市域中南部的会稽山脉,面积约400平方公里,有结实香榧大树10.5万株,其中树龄百年以上的古香榧有7.2万余株,千年以上的有数千株。独特的“香榧树―梯田―林下作物”的复合经营体系,构成了独特的水土保持和高效产出的陡坡山地利用系统;古香榧树历经千年仍硕果累累,堪称古代良种选育和嫁接技术的“活标本”;该系统在2013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河北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2013年入选)

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位于河北宣化古城,有1300多年的葡萄栽培历史,以庭院式栽培为主,独特的漏斗架型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2013年成为全球第一个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试点地的城市农业文化遗产,并成为了全球第一个入选的城市农业文化遗产。


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2012年入选)

普洱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之一,拥有完整的古木兰化石和茶树的垂直演化系统。以普洱市为中心的澜沧江中下游少数民族的悠久种茶、制茶历史孕育了风格独异的民族茶道、茶艺、茶俗等内涵丰富的茶文化和饮茶习俗。境内分布着40余处117.8万亩野生茶树群落,有树龄2700年的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和古老的人工栽培千年万亩古茶园,还有距今3540万年前的宽叶木兰化石。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是以普洱茶与茶文化为核心构成。该系统不但证明了我国西南部是世界茶树的起源地,而且形成了茶树利用的发展体系,并体现出茶文化多元化和良好传承性的特征。2012年,该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旱作农业系统(2012年入选)

位于内蒙古赤峰市的敖汉地区是中国古代旱作农业起源地,以粟、黍为代表的“敖汉旱作农业系统”时至今日依然采用着传统的耕作模式,支撑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千百年的精耕细作在这一片土地上绣出了无边沃野和秀美山川。敖汉旗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与草原文明的交汇处,境内分布着被称为“华夏第一村”的兴隆洼遗址和“旱作农业发源地”的兴隆沟遗址,兴隆沟的考古发现证实粟和黍的栽培已有8000年历史。从而证明敖汉旗是横跨欧亚大陆旱作农业的发源地;该系统在2012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贵州侗乡稻鱼鸭复合农业系统(2011年入选)

在贵州东南部的丘陵深处,鼓楼和禾晾错落有致,金光的稻田里,鱼儿游动,鸭子觅食。这就是“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最早源于溪水灌溉稻田,后来渐渐形成了在田中“种植一季稻、放养一批鱼、饲养一群鸭”的农业生产方式,让世代侗乡人丰衣足食;该系统在2011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2010年入选)

万年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东南岸,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在县城东北大源镇四面高山环拱的仙人洞内发现了1万年前栽培稻植硅石标本,这一发现为证明中国是世界水稻起源地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科学证据,万年也因此被考古界认为是世界稻作起源地之一,这一重大考古发现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发现之一。万年仙人洞发现的古栽培稻、东乡野生稻和荷桥贡米及万年现代水稻生产一起形成了野生稻——人工栽培野生稻——栽培稻——稻作文化系统这一完整的演化链。对于保护农业物种资源、研究稻作文化历史、服务现代水稻生产均具有重要意义;该系统在2010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4年入选)
云南哈尼稻作梯田系统(2010年入选)

大自然以群山为背景描绘出一幅幅壮丽的油画,这里是“云南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位于云南红河州,总面积达82万亩,拥有1300多年的开垦历史。栽种在海拔1400米以上的哈尼梯田红米,是历经云南哈尼先民在隋唐初期的高山梯田垦殖中由野稻逐渐驯化而成的至今从未变过的稻谷品种。当地至今保留着红米最传统的留种方式:每年收获时,到田间去找出最长、最好的那穗留做种,来年再将它播下,世代耕种,延续至今。该系统在2010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此外还在2013年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

 

浙江青鱼共生系统(2005年入选)

鲜艳的鱼儿在绿色的稻田间自由穿梭,这梦幻般的景象就出现在浙江青田,这是一种从公元9世纪就开始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青田县位于浙江省中南部,瓯江流域的中下游,该县自公元9世纪开始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稻田养鱼”,并不断发展出独具特色的稻鱼文化,2005年6月该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首批,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农业文化遗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维奇:让茉莉花飘香世界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7——福建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
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申遗成功
福州茉莉花茶为什么这样香
福州茉莉花茶,福州名花茶福州地标产品之一
茉莉花茶:万花入茶骨,榕韵动五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