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学实验证明,原来这才是培养孩子兴趣的最佳方式!

“兴趣”这两个字,最近频繁出现在各大教育类媒体和各种教育行业专家的口中。可以这么说,“兴趣”对学习的重要程度已经被广泛的认可了。

关于“兴趣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小v看了不少观点,我觉得从生物学上去理解,是最靠谱的。

有一个很著名的国外实验:首先,训练猴子把一种视觉刺激(CS)和糖水的奖赏刺激(US)联系起来。这种训练也被称为巴浦洛夫条件反射。

在初期,多巴胺神经元对 CS 没有反应,但是会对 US 产生一个快速放电。但是到了训练后期,多巴胺神经元却只对 CS 反应,而对 US 没有反应了。在训练结束后,在本来应该得到的 US 的时候没有给,多巴胺神经元反而会有抑制的反应。

于是得到推测,多巴胺神经元是导致动物学会 CS 和 US 建立联系的原因。

名词解释

多巴胺是一种大脑中特殊神经元所产生的物质,这种物质仅传递令人愉悦和亢奋的信号。也就是说,人之所以会感到愉悦和亢奋,就是这种行为或感受刺激了多巴胺的分泌。

这个实验看着也许有些抽象,现在我用大白话再说一遍就会很容易咯:

让一只猴子看到数学课本后,马上就给他一个糖吃。实验一开始,猴子只有在吃到糖后,才会很开心,并且能测到多巴胺分泌了。重复这个过程一段时间后,奇怪了,猴子吃到糖后多巴胺反而不分泌了。但是,这只猴子一看到数学课本就特别开心,立刻释放了多巴胺。

再来看兴趣培养的基本过程:

学习(数学课本)

成绩好

获得表扬、成就感等(糖)

不断更愿意学习(多巴胺)

大家发现没有, 这个过程是不是和上面的那个实验过程有点像呢?

通常从人们的常规理解来说,多巴胺仅是因为所谓奖赏刺激所产生,远古时代最原始的奖赏刺激是基于生存和繁衍方面的,比如吃饱了、安全了、温暖了、交配等。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奖赏刺激的类型多了很多,比如赞扬、周围人的认可、成就感等。但是,这些不能称其为兴趣,如果谁说“我对被赞扬很有兴趣”,你一定会用某种异样的眼光去看着这位朋友。

我们把多巴胺和兴趣的关系稍作归纳:

1.某种行为有与之相关联的奖赏刺激。即“行为”通过“奖赏刺激”获得了”多巴胺”

2.当上述过程重复多次后,多巴胺才可能跳过奖赏刺激,并与某种行为产生直接关联。即“行为”直接获得了“多巴胺”

3.“兴趣”一定是关联于某种具体行为,而不是针对某种结果,从实际意义来说,最合理的“兴趣“是关联于学习行为的。

我们来看下以下的各种 “兴趣“:

我对“钱”感兴趣——我对“赚钱”感兴趣——我对“学习怎么赚钱”感兴趣

我对“数学考试成绩好”感兴趣——我对“数学学的好”感兴趣——我对“学习数学”感兴趣

不难发现,基本只有当学习这种行为变为了“兴趣”,对我们才有最实际的帮助和意义,才有可能长久的保持。

综上,我们大概能画出关于“学习兴趣”形成的生物学逻辑图,如下:

图1:学习兴趣培养阶段

这个阶段,多巴胺仅和正面激励(奖赏刺激)有关系,但很难判断它和学习间的关联。事实上,我们平时经常夸孩子“你真聪明啊”,岂知孩子可能认为聪明才是和被奖励相关的,而不是学习这个动作本身。

“学习兴趣”的培养过程,就是不断地重复并强化“学习”本身和“正面激励”间关联的过程。

图2:学习兴趣养成

当“学习”和“正面激励”形成强关联后,多巴胺会逐步的和学习本身形成关系,也就是学习本身就能刺激多巴胺,并产生愉悦感,这就叫学习兴趣被养成了。此时,人会本能地、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而获得多巴胺分泌带来的愉悦感。

但是请注意,如果经过学习都多次没有获得正面激励的话,是会对多巴胺的分泌形成反向抑制作用的。

OK,关于学习兴趣的生物学解释基本说完了。那么下面基于上面的理论来说点干货,说点方法论。

一. 选择“兴趣”

要培养“学习兴趣”的首要是要找到它,人生有太多需要学习的东西,但是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我观点是:“兴趣”是要被选择和规划的。

我觉得选择“兴趣”有3个基本原则:

天赋优先

根据现有的科学研究,“兴趣”和基因间暂时还没有发现有直接关联;所以暂时我们可以认为“兴趣”不是天生的。天生的应该叫“天赋”,它确实是和“兴趣”有一些关联的。

拿篮球明星姚明来举例,身高2.26米是他的天赋,但却不能说打篮球是他的天赋。而他的身高会导致“打篮球”成为他“兴趣”的可能性一定远大于普通人。原因不言自明,姚明打篮球必定比普通人起步容易很多,更容易获得正面激励。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孩子的天赋来选择适合的“兴趣”,势必将事半功倍。比如:跑的快,长的高,辨色能力强,手指灵活,听力超群等天赋,都需要家长密切留意到,并对应某种”兴趣“进行刻意培养。

适应环境

环境可以说是普通没什么天赋的人形成某种“兴趣”的起始点。在大部分人在幼年时,在没有刻意培养”兴趣”时,就是环境因素引导我们产生了某种“兴趣”的启蒙。

有句古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话既涉及到了天赋的概念,同时也包涵了环境的因素在内。

所以,我们在为孩子规划“兴趣”时,不要脱离现有的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其本质在于,不同的环境会对价值观产生影响,而价值观就会影响对何种行为才能获得正面激励的认知。

所以,要么迎合现有环境,去选择“兴趣”,要么改变环境。

先测试再决定

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说,叫“低成本试错”。在实际情况下,一个人面对的环境是复杂的,很可能一个人就对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从另一个方面讲,有时候一个人的天赋是隐性的,是很难被轻易发现的。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务必要大胆地让孩子多方尝试,并辅以细心的观察。坚决坚持还是果断放弃,都是作为家长必须要帮助孩子一起做的决定。

二. 培养学习“兴趣”

这点之前已经说了很多了,不重复,就简单地梳理下:

正向激励的点要正确

避免“鼓励”只是为了激励而已,但是其所关联的行为又不明确或者不清晰。诸如“今天你做得很好”、“这次考得很好”等,这些赞扬看似没问题,但是没有或者错误地让孩子和具体的那个行为产生关联。

正确培养学习兴趣的激励的话应该是这样的:“今天你xx事做的xx好”、“最近学习努力程度有提升啊”。 总之一句话,请把赞扬关联到你希望孩子形成“兴趣”的具体行为上去。

正向激励的方式要对

只有正确的正向激励才会刺激多巴胺分泌(太多也不行哦),简单说有两个方面:

1)目标感(自激励,这是最有效的正向激励方式,而且不太需要外力来激发。学会设定若干个学习小目标,完成学习目标会刺激多巴胺的大量分泌。

2)仪式感,外部激励需要通过一定的仪式感来呈现。

设想一个场景:“吃完晚饭,一家人围坐一桌,把孩子叫到中间,夸奖他最近学习很努力,完成了之前设定的学习目标。爸爸隆重颁发小红花一朵,所有人起立鼓掌,孩子则站得笔直,侃侃而谈他是怎么努力的。”当然,不一定每次要如此隆重,仪式感也可以有强有弱,坚持不断地重复。

坚持不断地重复

多巴胺的作用机制是在不断重复的过程后才可能形成的。很可能这个过程要很久,也可能很快,也可能拥有过后又会失去,所以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坚持,不断地强化和固化“兴趣”。

最后,再补充一句:超越“兴趣”的是“品格”,可以说真正成功的人,决定他成功的不是“兴趣”,多巴胺是身体本能所追求的愉悦,是底层需求。

通常在很多情况下,学习是痛苦的,即时有“兴趣”支撑,但在某些阶段也是痛苦的。这时只有靠“品格”这种超越物质的纯精神层面的东西才能支撑人坚持下去,闯过各个难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特别家教1466期)
看色情片时,大脑会发生什么变化?画面太刺激会伤害大脑吗
社交行为不同阶段多巴胺信号的差异
动物之间的交配, 为什么不用学习而无师自通?
为什么儿童容易成为网瘾的“俘虏”?别让你的孩子成为网瘾少年
孩子, 你为什么不快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