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阅读支架”在五年级古典名著阅读中的运用策略

本文字数:3700字

阅读时间:12分钟

一、支架搭建,直面阅读恐慌区

文言文的表达与现代文存在明显差异,中国古典小说(原著)开篇往往以大篇幅的背景、缘起作引,虽处处有玄机、句句皆精华,但对学生来说言辞多生僻,时代脱离感强,且晦涩难解处鲜有生动形象的注释。不清楚文言文中常用字词的意思,以及不明白文言文表达的特点,导致学生理解力跟不上,产生诸多阅读障碍。为此,笔者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理解能力出发,搭建阅读支架,通过“任务驱动”来帮助学生低起点、缓坡度地行进,直面阅读的“恐慌区”。

(一)精选名著片段,寻找阅读通道

名著阅读是一种静静的滋养,慢慢的融化,久久的影响,学生需要有一个认识它走近它到接受它喜爱它的过程。鉴于此,笔者在阅读《三国演义》之前,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草船借箭》作为引子,同时找出人教版、苏教版等教材中由现代文改写的名著节选进行预热,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名著,感受名著魅力,激发阅读欲望,实现从现代文到古典小说的平稳过渡。

(二)借助背景资料,搭建助读系统

名著中存在大量的古诗文、俗语、典故等,需要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常识。五年级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并不清晰,一下子接触年代感较强的名著,是很难理解的。如《三国演义》开篇就是东汉末年的政权更替,没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做铺垫,学生就会感到望而却步。笔者教学分三步:一是以歌谣字诀的方式让学生熟记历史朝代名称;二是讲解一些跟名著有关的历史典故、成语故事等;三是在名著阅读前呈现相关背景资料,让学生有一个初步认知。

(三)观看影视片段,亲近古典名著

名著的适读对象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如《红楼梦》虽说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但也超出了一般儿童的认知和思维,对于儿童来说时代背景脱离感过强;《三国演义》中计谋、军事、武力、义气、家国天下等元素更符合男性,男生感兴趣的比较多,女生往往兴趣寡淡。只有一部分人紧跟步伐,不是我们所期待的效果。笔者便采用与影视剧片段相结合的方式,使章节和剧情形成一种相互关照和呼应。这样充分蓄势之后,名著阅读就会变得亲切起来,自然也容易多了。

二、支架助力,进入阅读学习区

每一部古典名著都是鸿篇巨制,百余回章节,要坚持读完绝非易事,尤其遇到自己不感兴趣的章节,学生往往会选择中止阅读。例如《红楼梦》,“失玉”后的宝玉魅力骤减,《三国演义》没有“诸葛孔明”的蜀汉亦是无味,意志力薄弱者往往会弃读。对小学生来说,“情节好看”才是王道,在没有阅读指导的情况下,他们往往字字珠玑皆不见,一心只刷好情节。这就需要教师通过“阅读方法的精准指导”助力学生进入阅读“学习区”。

(一)关注回目特点,领悟阅读方法

章回小说几乎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唯一的体裁,每回的故事都相对独立,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使全书形成一个统一整体。小小回目,大有文章,每个回目名称前后字数相等,对仗工整,读起来颇有节奏和韵味。其结构大多是“人物 情节”或“事件 人物 情节”。每一回开头往往以“话说”“且说”等起叙,末尾又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之类收束。如“孙悟空三借芭蕉扇”“诸葛亮三气周瑜”,每个故事都有三回,共同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小故事,许多小故事再串成《西游记》《三国演义》这样的长篇故事。笔者在组织学生开启名著阅读前,总是先让学生读一读章回目录,以便对故事情节有一个初步感知,同时也更好地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

(二)活化阅读方式,越过理解盲区

阅读古典名著的时候,遇到一些难理解的专业术语,笔者就建议学生不妨绕开这些拦路虎,不必花太多精力去研究注释,也没必要中断阅读花时间去查不认识的字。《红楼梦》第七十回有一处“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一声儿,七手八脚都忙着拿出来:也有美人儿的,也有沙雁儿。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一面拨起籰子来。”像“剪子股儿”“籰子”等词语,只要知道是与风筝有关的就行,再联系它们前面的动词“捆”“拨”,大致猜得出,这段写的是与放风筝相关的事情,阅读时大可直接跳读。与此同时,笔者还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已知的内容推测未知的内容,根据前面的情节推测后面的结果,根据上下文猜测有些词语的意思,根据人物的性格推测他的命运,抓住留白处大胆想象。

(三)师生共同开读,及时指点迷津

师生共同开读的好处是,教师随时可以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尤其名著的前三回,需要一字一句细读慢品,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遇到共性问题大家一起探讨。过了这一关,后续阅读自然就畅达多了。对于一些特殊章节,则需要花大力气重锤敲打。如《红楼梦》中描写吟诗作对的场景很多,第三十七回、第三十八回、第五十回、第七十回这些章节都集中写了众人吟诗作对的故事,情趣盎然。师生一起阅读,有时还将其中的一些诗句提取出来,在早读课中吟诵,在班队课中举行飞花令,滚动以后再回到原著中,学生读起来就觉得有滋有味了。

三、支架推进,直达阅读深水区

长篇作品尤其名著阅读培养的是一种宏阔、复杂的思维方式,怎么布局,怎么推演,怎么隐藏和显现,怎么跌落和峰起,怎么制造危机和化解危机……然而,持续阅读,谈何容易?如何让学生真正爱上古典名著?如何将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之中?这就需要我们推进支架,进行阅读活动的多维整合,引导学生直达阅读深水区。

(一)结合思维导图,理清人物关系

名著中人物繁多,关系复杂,学生极易混淆。一部书完全读懂要花很长时间,缺少阅读的成就感。边读边画人物关系图是一条很好的阅读路径,通过提供局部的“关系图”和“路线图”,帮助学生结构化地厘清小说的脉络,有助于他们深入阅读。如边读《西游记》边画取经路线图,清晰地再现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一张张思维导图就像《西游记》的浓缩版,达到了阅读可视化的效果。

(二)互文交替行进,丰富阅读形式

为了增强阅读效能,笔者采用现代文和原著节选互文阅读的方式,挑选最精彩的章节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古典名著的语言特点,为篇章学习和整书阅读做铺垫。同时设计局部的“思辩性话题”,推动学生对小说人物、情节、环境的阅读聚焦,通过阅读思考的介入增强阅读的黏性。从改编的内容走向原著片段的阅读,这种以点带面式的精彩亮相,点燃了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热情。如《草船借箭》是根据《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相关内容改写的。课文第21页中的“阅读链接”,对应的段落是第8、第9自然段,描写的是诸葛亮在大雾中借箭的经过。通过互文阅读,学生阅读原著的难度降低了,充分领略了古典名著的语言特点:多以短句为主,准确简洁,生动流畅。

(三)圈画批注阅读,挖掘文本内涵

不动笔墨不读书。笔者十分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圈圈点点,对兴趣点和兴奋点进行充分挖掘,对复杂的人物关系,涉及的知识结构进行简明化处理,以丰富阅读形式,提升阅读趣味,夯实阅读基础。《水浒传》是一本英雄传奇小说,写了一百单八将——天罡三十六星,地煞七十二星。这些英雄好汉,各有各的绰号,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结局和命运,为我们展示出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群英雄好汉在梁山泊聚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生动画卷。学生若能边阅读边圈画批注,阅读效果则明显增强

四、支架后撤,沉醉阅读舒适区

阅读支架毕竟只是辅助手段,终究是要撤离的。但是,撤走支架的时机一定要找准,须是学生已深深沉醉其中、欲罢不能的时候,再神不知鬼不觉地往后撤,以便有一个平稳的过渡,直至完全撤离。笔者在支架后撤之前设计了一系列延伸活动,如“共读交流”“评价激励”“作品展示”等,鼓励学生在一段时间里谈论同一本书的话题,推动学生人人阅读,持续阅读,爱上阅读。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像酒曲发酵一般,香醇的美酒在慢慢地酿成,不知不觉中已经把学生带入了阅读的“舒适区”,他们沉醉、留连于其中。

(一)闯关串联作品,品味经典魅力

学生每读一部古典名著,笔者都设置一系列阶梯式阅读游戏,根据文字画宝物,根据描述猜人物,绘制章节地图,评价人物性格等。闯关比赛共分五关,总积分为累计得分。第一关:歇后语对对碰,每题10分;第二关:成语擂台赛,每题10分;第三关:人物大竞猜,每题10分;第四关:古诗巧吟诵,每题10分;第五关:问题考考你,每题20分。当然,不同的作品题型也会有所调整。比如,在《西游记》阅读中,可以给妖怪们分分类,分别来自哪里,最后归宿又是在哪里?给神和妖怪的武器进行分类,自制一个兵器库,作一个简单说明;在《三国演义》的阅读中,设置阵营图,把三国时期的简易地图张挂在教室里;在《水浒传》阅读中,记录108将的出场顺序、名字、绰号、事件等。

(二)评说名著人物,激活思维逆行

阅读是一个动心、动情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文字常常会拨动学生的心弦,笔者就抓住这样的动情点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在阅读进行到某一阶段时,举办“评说三国人物”或“水浒人物谈”等活动,将阅读活动推向高潮。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一位千百年来褒贬不一、终难盖棺定论的人物。教师便抛出一个话题:说说你眼中的曹操。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入手,结合具体事例进行评价,很有说服力。评议诸葛亮和周瑜这两位人物时,学生从“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出发,结合第51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第55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第56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讲得头头是道。

(三)制作人物名片,产生情感共鸣

古典名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就像一座神秘的宝藏,有很多未知领域等你去探索。制作人物名片无疑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把零散的所得整合在一起思考,这也可以说是名著阅读的灵魂所在。读完作品,一张张人物名片随即诞生,这中间寄寓着小作者对名片中人物的情感投入。如《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名片,有同学从法名、任职、武器、技能和优缺点去设计,也有同学关注人物的经历,不同的角度设计的名片就大不相同。这样的名片设计正是对学生阅读成果的检验,也体现了名著阅读的魅力所在。

(四)尝试其他方式,展示阅读成果

只有阅读原著,才能吸收到原汁原味的营养,读得越深入、越完整、越透彻,收获就越大!一旦入情入境,学生便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这时候,笔者就鼓励学生每读完一部著作,以各自独特的方式进行成果汇报,如编写一份阅读小报,制作一张书签,创作一份连环画册,撰写一篇读后感等,把书中一段段抽象枯燥的文字,转化成一个个形象可感的画面,内化为一篇篇凝聚自己独特思想的感言。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上虞区博文小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每章章节梗概
阅读教室 | 尹盼盼:基于项目学习的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实践研究——以《三国演义》为例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导学案和课后练
巴南区陈孝文-借助课后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以《草船借箭》教学为例
中国四大名著阅读知识测试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