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范蠡(二)
 
范蠡(二)

范蠡(二)

2007年,越王勾践成为最引人注目的历史人物之一。分别由陈道明、陈宝国主演的古装电视剧《卧薪尝胆》、《越王勾践》先后粉墨登场,两千多年前吴越争锋的跌宕起伏,搅和着美女西施的浪漫和无奈,呈现在现代观众眼前。

这是一段中国人无比熟悉的往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终吞吴,向来是中国最佳励志故事。但在这个故事的背后,却有一个异常关键的人物——古南阳人范蠡,如果没有范蠡,就没有吴越争霸的一系列故事,没有一个重新站起来的勾践,也没有今天两大实力派影星的演技大“PK”。

诚如有人所说,如果只是“卧薪尝胆”,纵使卧破万薪,尝尽万胆,恐怕也难以吞吴。兴越灭吴的过程中,其实隐藏着一个漫长、严谨而有效的管理过程,而这个管理过程的总设计者,就是南阳人范蠡。毫不夸张地说,范蠡之于勾践,不亚于姜子牙之于周文王,张良之于刘邦,诸葛亮之于刘备。但范蠡不仅是姜子牙、张良、刘备,他在展示自己杰出政治才能、力助人主成就霸业之后,还成就了一番个人的伟业。

罗素说过:“人类最大的、最主要的欲望是权力欲和荣誉欲。”古往今来,权力是最难摆脱的诱惑,但范蠡却超越了这种欲望。经过二十来年的呕心沥血,他力助越国灭掉强大的吴国,但就在这样的巅峰时刻,他来了一次漂亮的转身,使自己躲过了由成功带来的杀身之祸。这样的急流勇退,这样的睿智通达,使他赢得了后人的激赏。

飘然退出政治舞台后,范蠡先后化名鸱夷子皮、陶朱公,又登上了商业舞台,成为史上第一位“下海经商”的官员。他的商业生涯也极其成功,数度成为闻名于世的巨富。他还总结商业规律,留下了奇书《范子计然》,对于商家而言,这本书的地位相当于兵家的《孙子兵法》。时至今日,还有人从中发现炒股的智慧。由名相到巨商,范蠡的一生无疑是个传奇。他灭吴的功业、与西施的浪漫瓜葛,都成为人们乐于传诵的故事,而他在商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功,更为人们所尊重。在中国古代,经商被称为“陶朱事业”,而经商成功的巨富们则被称为“陶朱公”,范蠡的名字,几乎成为财富的象征。这位千古奇才成就功业的地方在如今的江浙、山东一带,而他的家乡却在河南南阳。如今,范蠡在家乡被称为“商圣”,与张衡、张仲景和诸葛亮一起,成为南阳“四圣”。

土生土长“南阳娃儿”。一块古老的碑额,静静地躺在南阳市宛城区史志办的储藏室里,青石质地,纹路分明,坚硬方正。青石之上,阴刻着“古范蠡乡”几个楷书大字。再细加察看,下方落款为12个小字,曰“大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季桂月立”。据宛城区史志办主任于金献先生介绍,这块石刻原是块门额,是1995年他在宛城区一农民家中发现的。征集过来后,他一直珍藏着,作为范蠡故里的一个证据。于金献介绍说,根据《水经注》等史书记载,早在汉代,宛城附近就有范蠡祠和有关碑刻,可惜因年代久远,那些遗迹都湮灭无存了。这块“古范蠡乡”石刻虽然只是清代的遗留,但其实承接着遥远的历史。听了于金献的介绍,那块古朴而厚重的石刻更让我们肃然起敬,刹那间,有了重回古代南阳的感觉。

时光倒流2500多年,名播天下的范蠡,原本是个“南阳娃儿”(南阳方言,对男孩儿的爱称),他在这方水土出生、成长,大约生活了25年,此后外出“打工”,在外乡干出了大名堂。关于范蠡的童年,史书留下的记载很少,只知道他是穷人家的孩子,天分过人,才能、见识出众,却不为人赏识,于是平时以狂放不羁的面目示人。他“自谓衰贱,未尝世禄,故自菲薄。饮食则甘天下之无味,居则安天下之贱位。复被发佯狂”。至于范蠡幼年所受教育和具体的成长历程,如今已不得而知。在史书中露面的范蠡,已经是一位超拔卓越的智者,具有不同凡响的远见卓识。他表面上“故自菲薄”,其实有着坚强的自信,看起来“被发佯狂”,内心则清明澄澈。

这个穷人家孩子如何具备了卓然不凡的素质?由于史籍记载阙如,恐怕要成为千古之谜了。据于金献先生推测,范蠡的成长应该与当时宛邑的大环境密不可分。宛邑一带的文明历史十分悠久,早就是地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明积淀十分厚重。在夏代,姜尚的祖先伯夷因佐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今南阳市西);到了商朝,武丁封其子文于苑(宛),为苑侯;西周之时,这里是古申国、吕国所在地,公元前688年,楚国先后灭掉申、吕,在这里设置了宛邑。在楚灭申、吕之前,这里是周朝的南方屏障;而楚灭申、吕之后,宛邑则成为楚国进攻中原的基地。在此前后400余年间,宛一直是楚、秦、韩角逐之地。可以说,那时的宛邑是南北交通之要冲,东西往来之孔道,兵家必争之地。大约正是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特殊的地理优势,为范蠡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居住在这样的地方,他才有机会更多地接触杰出的人物,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洞察天下大势,了解盛衰之变,从而成长为卓越的人才。这样的推测,听起来合乎情理。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范蠡的成长,自然与古宛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由于年代过于久远,不仅范蠡的青少年时代很模糊,他的故居和籍贯也形成了不同的说法。近年来,关于范蠡故里的所在地,出现了极为热烈的争论,表现出南阳人对范蠡的极大热情。

“楚宛三户”成争议。范蠡是古南阳人,这历来没有什么争议。“南都信佳丽,武阙横西关。白水真人居,万商罗鄽闤高楼对紫陌,甲第连青山。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陶朱与五,名播天壤间。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清歌遏流云,艳舞有馀闲。遨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走马红阳城,呼鹰白河湾。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一千多年前,李白路过南阳,写下这首《南都行》,奔放的诗仙一口气写下了四位南阳历史名人:“五”——秦相百里奚;“卧龙”——诸葛亮,也是李白的自况;“丽华”——光武帝刘秀之妻,漂亮的阴丽华皇后;而陶朱当然就是范蠡。不仅诗人如此说,在历代典籍中,也都清楚地记载范蠡是南阳人。司马迁在其《太史公素王妙论》中说:“蠡,南阳人。”在由唐司马贞索引、张守节正义及宋人裴集解的《史记》中,有五处说到范蠡故里,一致认为是“楚宛三户人”。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记载:“范蠡,本楚宛三户人。”此外,众多的志书也都有这样的记载,“楚宛三户”乃范蠡故里,是历代史书和史学界的定论。但“楚宛三户”到底在哪儿?却有宛城区说、内乡说和淅川说等几种说法。近年来,宛城区说和淅川说成为争论的焦点。淅川说的主要依据,是淅川县有三户城三户亭这两个古地名。这两个地名都见于《水经注》,其原文如下:“丹水东南径一故城,名三户城。昔汉高祖入关,王陵起兵丹水,归汉祖,此城疑陵所筑也。”“丹水县故城西南有密阳乡,古商密之地,昔楚申息之师所戍也,春秋之三户也。”范蠡故里在淅川的说法,大约始自清代。康熙年间,内乡县出版的《新内乡县志》说:“蠡,字少伯,楚三户人(见《史记》注)。杜预注《左传》曰,三户,今丹水县北三户亭。”(当时淅川为直隶厅建制,归内乡县管辖。而清咸丰年间出版的《淅川厅志》,也出现了类似的说法:“范蠡,《史记》云楚三户人。三户城即今城南淤村保。”但在这两部志书中,都有意无意地将“楚宛三户”的“宛”字漏掉。20047月之后,南阳掀起了范蠡文化热。淅川县提出要打造商圣文化品牌,在牛尾巴山建造了“范蠡公园”,立起了范蠡和西施像。这个公园及范蠡、西施像的体量都堪称巨大,具有足够的视觉冲击力,一见之下,认此地为范蠡故乡。此后,淅川县举办了全国性的范蠡研讨会,组织专家挖掘范蠡文化。在会议上,有学者提交的论文认为范蠡故里在淅川。其理由是,春秋时“宛”的范围一度很大,管辖着淅川的三户。也有学者推测:范蠡籍贯在淅川三户城,可能认识文种后也在宛城三户里居住过,说宛城三户里属纪念地,淅川三户城是籍贯。以此推测“楚宛三户”,就是淅川三户。

《水经注》指向“三公城”。宛城说则认为,范蠡故里在宛城区黄台岗镇三十里屯村。这种说法有着更多的依据,明成化《河南总志》、清雍正年间《古今图书集成》、《大清一统志》、《疆域志》等,都认为范蠡故里在此地。上世纪80年代编纂的《南阳地区志》,也持这种说法。按照史籍记载,这个村子过去叫“三公城”,有人说它也叫过“三户里”,但似乎没有史料依据。由此以来,双方一边抱着“宛”字,一边抱着“三户”,争论不休,相持不下。有专家说,其实问题的关键是弄清楚“宛”的历史,弄清楚范蠡的时代,“宛”是否管辖过淅川三户城。宛在哪里?据史书载:楚文王二年(公元前688年),楚灭申、吕,置宛县。战国时期,秦昭襄王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秦伐韩拔宛,初置南阳郡,郡治宛城。隋朝以后,宛城改称南阳县。19947月,南阳县被撤销,设立宛城区。经河南省历史学会理事、南阳市范蠡研究会副会长张晓刚考证,春秋范蠡时代,“宛”从未管辖过淅川一带。如果范蠡是淅川一带人,“宛令”文种就不可能是他的“领导”,这与史书记载是不符的。张晓刚还说,春秋时期,如今的南阳还不叫“南阳”。司马迁说“蠡,本南阳人”,指的是西汉时的“南阳”。而《中国历史地图集》的西汉地图显示,宛县属于荆州刺史部的南阳郡,而淅川当时归析县,属于司隶部的弘农郡管辖。宛县与析县不仅不属于一个郡,还不属于一个“省”。宛县和南阳郡都不辖析县。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司马迁说的“蠡,本南阳人”的“南阳”,不辖现在的淅川。于金献先生认为,最有力的证据,应该是《水经注》。众所周知,郦道元的《水经注》不仅记载了1252条江河、溪津的发源和流向,还兼记了水域流经的山岳、丘陵、陂泽、关塞、隘障、郡、县、乡、亭、聚的地址故墟和有关历史遗迹,引用的历史典籍有84种之多。近代学者王国维又耗时十多年,搜求明清以来所有关于该书的具有代表性的典籍,呕心沥血,反复研究,重新校勘出《水经注校》。在这两位大家的著作里,范蠡故里的位置是很清楚的。据《水经注·水篇》载:“宛城南三十里,有一城甚卑小,相承名三公城……城侧有范蠡祠,蠡,宛人。祠,即故宅也。后汉末,有范曾字子闵,为大将军司马,讨黄巾贼至此祠,为蠡立碑,文勒可寻。夏侯湛之为南阳,又为立庙焉。”《水经注》里,不仅详细说明范蠡祠的位置,而且特意指出其祠就是过去范蠡的家。还记载了东汉末年,大将军司马范曾,镇压黄巾起义时到范蠡祠,还立了一块石碑祭祀。郦道元看到的碑文,尚清楚可辨。有说服力的是,与此同时,《水经注》还记述了淅川的两个“三户”,但并未提到它们与范蠡有任何瓜葛。对三户城的记载是:“丹水东南径一故城,名三户城。昔汉高祖入关,王陵起兵丹水,归汉祖,此城疑陵所筑也。”范蠡文化研究权威、长篇历史人物传记《范蠡》作者夏廷献认为,范蠡故里在宛城区黄台岗镇三十里屯村,有文字记录佐证,有建筑群遗迹显证,有后人祭祀明证,有石刻地图物证,有同时代人文种旁证。公认的权威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已经把范蠡故里在哪里说得十分清楚具体——“祠,即故宅也”。

关于范蠡故里的争论在南阳已持续了数年,其实这样的争议有着很好的正面效果,让如今的南阳人对两千多年前的那位“老乡”产生了更大的兴趣,有了更多的了解。范蠡诚信经商的“陶朱遗风”,以及他所开创的“陶朱事业”,或许能借此机会,在他的家乡后继有人、兴旺发达。

在中国历史上,范蠡应该说是个千古奇才,他不仅帮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重新站起,而且在政治上取得成功之后,急流勇退,“下海经商”,成为闻名于世的巨富。如今,在其家乡南阳,范蠡受到了热烈的追捧,他与张衡、张仲景和诸葛亮一起,成为南阳“四圣”。(根据大河网资料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淅川丹淅流域早期文明学术高峰论坛早知道】夏冠洲为范蠡故里追本溯源
商圣出轨记
范蠡故里疏议——从三十里屯遗址的发现看范蠡籍里
宛城区代区长郭炜:五大证据链彰显“范蠡故里在宛城”
这里是商圣范蠡故里——南阳
淅川范蠡考⑩ 看看《南阳府志》怎么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