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楚山谈《中原音韵》

    十几年来我对《中原音韵》有些痴迷,为了研习这部韵书,我收集了大量的语言资料,仅方言就有百种之多,粗略的翻阅了以下,没有发现哪一种方言与《中原音韵》的声、韵、调完全相同,比较接近的方言是河北平顺县的方言。今日,大多数语言学家认同《中原音韵》的音系是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这一结论,但是中古入声字,主要是清入声的分配、演变与今天北京话、普通话并不一致。那么《中原音韵》到底是根据哪里的方言编写的呢?《中原音韵》是以燕山卓从之的《中州乐府音韵类编》为蓝本,根据《广韵》韵书增补的理想化戏曲韵书。卓从之是燕山人,他根据自己的语音,结合曲唱现实和需要编述了一部理想化曲韵。《中州乐府音韵类编》、《中原音韵》不是根据现实生活语言编写的,当然我们就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其完全相同的基础方言。
   假设,按照学者的说法,《中原音韵》是真实地记录了宋元之际的是语音,那么怎解释:
   1.今天北方没有入声的地区,入声字的归属也与《中原音韵》不一致。
   2.今天北方有入声的地区,平分阴阳、入派三声,也和《中原音韵》不一致。


  “派入三声”之“派”,有的是人的主观意愿,不完全是语音自然客观演变的结果。至今在北方很多地区入声演变三声,还没有完成。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很多地区,主要是古代交通不发达地区,至今平声仍然不分阴阳,也无所谓入“派”三声,就是有的“派入”、“演变”三声,也和《中原音韵》不一致。“平分阴阳”和“入变三声”至今仍在继续,这说明在元代,入声也未必全部演变为三声。看来明人王骥德说德清“浅士”,清人钱大昕甚至批评周德清“无知妄为”,并非没有道理。
    因此我的结论是:就入声而言,《中州音韵音韵类编》和《中原音韵》不完全是当时语音的真实记录,而是一部人为的曲学韵书,它们仅仅反映了语音变化的一种趋势,并对以后北方话的发展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据现有资料分析,卓从之《中州乐府音韵类编》的贡献有:

1.平分三声;
2.入派三声;
3,浊上变去。
  

   周德清《中原音韵》的贡献在于:
1.将平分三声合并为二声;
2.正语作词起例。
总之,《中原音韵》作为近代汉语的价值及其深远影响,应该归功于燕州卓从之,而不是高安周德清。
以上说的是北曲音韵,那么南曲音韵又如何呢?

   明人魏良辅改造了昆山腔,是用什么音韵来歌唱的呢?今天的学者对此议论纷纷,有官话说、吴音说、中州韵说、苏州官话说。南曲的用韵确实比北曲用韵要复杂得多,因为南曲流行的时间跨度比元曲要长得多。愚见以为南曲(以下均指南昆曲)的用韵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魏良辅到沈宠绥。江西魏良辅原来是唱北曲的,后来改唱南曲、并客居吴地,沈宠绥久居吴地,这一阶段的南曲演唱是以《中原音韵》为基础加上吴音声调、入声的曲韵。
  第二阶段是从沈宠绥以后到乾隆年间的《韵学骊珠》,这一阶段音韵最大的变化是“腭化音”的完成,也就是j,q,x三个声母的出现,这对南曲演唱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三阶段是从《韵学骊珠》到俞振飞的《振飞曲谱》,这一阶段南曲几近消亡,南曲字音失其准则,完全靠口、耳朵师传,这就引起了苏州官话说、中州韵说。俞振飞、石峰坚持中州韵一说,周雪华等教授坚持苏州(官)话一说,著名学者戴和冰坚持官话说,苏州昆曲专家顾聆森著文坚持“苏州话-中州韵”这一论断。顾聆森观点和愚见相近。也就是说,南曲韵书不是某一地的方言,它也是一种理想化的戏曲语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曲研修第二课 南曲及南曲用韵
戏曲音乐: 挡不住的诱惑
【京剧课堂】湖广音与京剧音韵(1)
娄育:《汉语史新视阈》导读
雅言[中国最早的通用语言]
曲坛讯息|论发展南曲应掌握的要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