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诗源[清人沈德潜选编的书籍]
古诗源
清人沈德潜选编的书籍
《古诗源》是唐之前古诗最重要的选本,由清人沈德潜选编。“诗至有唐为极盛,然诗之盛,非诗之源也。……则唐诗者,宋、元之上流,而古诗又唐人之发源也。”(沈德潜)故而编选此书。
本书已由中华书局于2006年出版。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古诗源
作者
(清)沈德潜
版次
1
内容简介
《古诗源》
《古诗源》是清人沈德潜选编的上溯先秦下迄隋代的古诗选集,全书共十四卷,录诗七百余首,因其内容丰富,篇幅适当,笺释简明,遂为近代以来流行的古诗读本。
《古诗源》,清代沈德潜编古诗选集,共十四卷,依据明代冯惟讷《古诗纪》等旧籍,收录了先秦至隋代诗歌共七百余首。编者宗旨在于探寻诗歌之源,故取名《古诗源》。他认为“诗至有唐为极盛,然诗之盛非诗之源也”,而“古诗又唐人之发源也”。于是,他“溯陈、隋而上,极乎黄轩,凡三百篇、楚骚而外,自郊庙乐章讫童谣里谚,无不备采”,“于古逸存其概,于汉京得其详,于魏晋猎其华,而亦不废夫宋、齐后之作者。既以编诗,亦以论世。使览者穷本知变,以渐窥风雅之遗意”。(《自序》)
编者虽然意在复古,通过选诗、注诗和评诗阐扬“诗教”,倡导“风雅”,表现了陈旧保守的诗学观念,但从其选诗标准来看,其艺术见解比较高明,客观上也体现了诗歌发展的真实面貌。
一、为了“渐窥风雅之遗意”,为学诗者导源,编者选录了不少古代歌谣和汉魏六朝乐府。对文人创作,他比较重视那些有社会内容的作品,特别注意知人论世。在对作品的评论中,他力图发现诗歌内容、风格与时代、与作家人品胸襟的联系。如论阮籍《咏怀》诗:“阮公咏怀,反复零乱,兴寄无端,和愉哀怨,杂集于中,令读者莫求归趣。此其为阮公之诗也。必求之时事以实之,则凿矣。”又如论陶渊明其人:“渊明以名臣之后,际易代之时,欲言难言,时时寄托,不独《咏荆柯》一章也。六朝第一流人物、其诗有不独步千古者耶!”持论均透辟而稳洽。
二、由于编者崇尚雅正,故尤重作品的风骨,提倡自然,反对雕琢。他评曹操诗“沈雄俊爽,时露霸气”,评左思诗“拔出于众流之中,丰骨俊上”,评庚信寺“悲感之音,常见风骨”。他最推崇陶渊明的“无意为诗,斯臻至诣”,他说:“陶诗合于自然,不可及处,在真在厚;谢(灵运)诗追琢而返于自然,不可及处,在新在俊。”他批评颜延之诗“雕镂太甚”,最不满以陆机为代表的绮靡萎弱诗风:“士衡诗亦推为大家。然意欲逞博,而胸少慧珠,笔又不足以举之。遂开出徘偶一家。西京以来,空灵矫健之气,不复存矣。降自梁、陈,专工对仗,边幅复狭,令阅者白日欲卧,未必非士衡为之滥觞也。”所论足可为治文学史者参考。
但沈德潜否定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的观点,认为“殊非诗人之旨”,因“不收西昆、香诸体”、而排斥南朝乐府,较多收录郊庙之作,对伪作不加甄别,是其不足之处。
编者介绍
沈德潜
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前清诗人,诗论家。23岁起继承父业,授学40余年。乾隆四年(即1739)中进士,后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在朝期间,其诗受到乾隆帝的赏识,常出入禁苑,与乾隆帝唱和、论诗,从而使他的诗论和作品风靡一时,影响很大。除本书外,还编有《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等。
沈德潜潜心诗学,很有造诣,为康乾以来拟古主义诗派的代表。他编选的《五朝诗别裁》、《古诗源》等广泛流传,影响很大。
原书序言
诗至有唐为极盛,然诗之盛,非诗之源也。今夫观水者,至观海止矣,然由海而溯之,近于海为九河,其上为水,为孟津,又其上由积石以至昆仑之源。《记》曰:“祭川者先河后海。”重其源也。唐以前之诗,昆仑以降之水也。汉京魏氏,去风雅未远,无异辞矣。即齐、梁之绮缛,陈、隋之轻艳,风标品格,未必不逊于唐,然缘此遂谓非唐诗所由出,将四海之水非孟津以下所由注,有是理哉?有明之初,承宋、元遗习,自李献吉以唐诗振天下,靡然从风,前后七子互相羽翼,彬彬称盛。然其敝也,株守太过,冠裳土偶,学者咎之。由守乎唐而不能上穷其源,故分门立户者,得从而为之辞。则唐诗者,宋、元之上流,而古诗又唐人之发源也。
予前与树滋陈子辑唐诗成帙,窥其盛矣。兹复溯隋、陈而上,极乎黄轩,凡《三百篇》、楚騒而外,自郊庙乐章,讫童谣里谚,无不备采,书成,得一十四卷。不敢谓己尽古诗,而古诗之雅者,略尽于此,凡为学诗者导其源也。昔河汾王氏删汉魏以下诗,继《三百篇》后,谓之续经,天下后世群起攻之曰僭。夫王氏之僭,以其拟圣人之经,非谓其录删后诗也。使误用其说,谓汉、魏以下,学者不当搜辑,是惩热羹而吹齑,见人噎而废食,其亦翦翦拘拘之见尔矣。予之成是编也,于古逸存其概,于汉京得其详,于魏晋猎其华,而亦不废乎宋、齐后之作者。既以编诗,亦以论世,使览者穷本知变,以渐窥风雅之遗意,犹观海者由逆河上之以溯昆仑之源,于诗教未必无少助也夫!
康熙己亥夏五,长洲沈德潜书于南徐之见山楼
原书例言
康衢击壤,肇开声诗。上自陶唐,下暨秦代,韵语可采者,或取正史,或裁诸子,杂录古逸,冠于汉京,穷诗之源也。诗纪备详,兹择其尤雅者。
风骚即息,汉人代兴,五言为标准矣。就五言中,较然两体。苏李赠答、无名氏十九首,古诗体也。庐江小吏妻、羽林郎、陌上桑之类,乐府体也。昭明独尚雅音,略于乐府,然措词叙事,乐府为长,兹特补昭明选未及。后之作者,知所区别焉。
安世房中歌,歌中之雅也。汉武郊祀等歌,诗中之颂也。庐江小吏妻、羽林郎、陌上桑等篇,诗中之国风也。乐府中亦具三体,当分别观之。
曹子建云,汉曲讹不可辨。魏人且然,况今日耶。凡不能句读及无韵不成诵者均不录。
苏李以后,陈思继起,父兄多才,渠尤独步,故应为一大宗。邺下诸子,各自成家,未能方埒也。嗣宗触绪兴怀,无端哀乐,当涂之世,又成别调矣。
壮武之世,茂先休奕,莫能轩。二陆潘张,亦称鲁卫。太冲拔出于众流之中,丰骨峻上,尽掩诸家。钟记室季孟于潘陆之间,非笃论也。后此越石景纯,联镳接轸。过江末季,挺生陶公,无意为诗,斯臻至诣,不第于典午中屈一指云。
诗至于宋,体制渐变,声色大开。康乐神工默运,明远廉儁无前,允称二妙。延年声价虽高,雕镂太甚,未宜鼎足矣。齐人寥寥,玄晖独有一代,元长以下,无能为役。
萧梁之代,风格日卑。隐侯短章,犹存古体。文通仲言,辞藻斐然。虽非出群之雄,亦称一时作者。陈之视梁,抑又降焉。子坚孝穆,并以总持。略其体裁,专求名句,所云差强人意者耶。
梁时横吹曲,武人之词居多。北音铿锵,钲兢奏。企喻歌、折杨柳歌词、木兰诗等篇,犹汉魏人遗响也。北齐敕勒歌,亦复相似。
北朝词人,时流清响。庾子山才华富有,悲感之篇,常见风骨,所长不专在造句也。徐庾并名,恐孝穆华词,瞠乎其后。
隋炀帝艳情篇什,同符后主,而边塞诸作,矫然独异,风气将转之候也。杨处道清思健笔,词气苍然。后此射洪曲江,起衰中立,此为之胜广矣。
汉武立乐府采歌谣,郭茂倩乐府诗集,杂谣歌词,亦具收录,谓观此可以知治忽验盛衰也。愚于各代诗人后嗣以歌谣,犹前人志云。
汉以前歌词,后人拟作甚夥,如夏禹玉牒词,汉武帝落叶哀蝉曲类是也。词旨可取,不妨并登,真伪自可存而不论。然如皇娥、白帝歌,事近于诬;虞姬答歌、苏武妻答诗,词近于时,类此者不敢从俗采入。
诗非谈理,亦乌可悖理也。仲长统述志云:畔散五经,减灭风雅,放恣不可问矣。类此者概所屏却。
晋人子夜歌,齐梁人读曲等歌,俚语俱趣,拙语俱巧,自是诗中别调。然雅音既远,郑卫杂兴,君子弗尚也。愚于唐诗选本中,不收西昆香奁诸体,亦是此意。
新城王尚书向有古诗选本,抒文载实,极工裁择。因五言七言分立界限,故三四言及长短杂句均在屏却。兹特采录各体,补所未备。又王选五言兼取唐人,七言下及元代。兹从陶唐氏起,南北朝止,探其源不暇沿其流也。
诗之为用甚广。范宣讨贰,爰赋《梅》;宗国无鸠,乃歌《圻父》。断章取义,原无达诂也。笺释评点,俱可无庸。为学人启途径,未能免俗耳。
书中征引,宜录全文。录疏通大义,匪同笺注。凡经史子集,时从删节,近于因陋就简,识者谅诸。
德潜学识浅尠,于剬诗辑颂,略无所得。此书援据典实,通达奥义,得三益之功居多,参订姓氏,详列于简。
归愚沈德潜识
作品目录
古诗源卷一
古逸
击壤歌
康衢谣
伊耆氏蜡辞
尧戒
卿云歌
八伯歌
帝载歌
南风歌
禹玉牒辞
夏后铸鼎繇
商铭
麦秀歌
采薇歌
盥盘铭
带铭
杖铭
衣铭
笔铭
矛铭
书车
书户
书履
书砚
书锋
书权
书井
白云谣
祈招
懿氏繇
鼎铭
虞箴
饭牛歌
琴歌
暇豫歌
宋城者讴
骖乘答歌
役人又歌
鸜鹆
泽门之皙讴
忼慷歌
子产诵
孔子诵
去鲁歌
蟪蛄歌
临河
楚聘歌
获麟歌
角山操
盘操
水仙操
接舆歌
成人歌
……
古诗源卷二
古诗源卷三
古诗源卷四
古诗源卷五
古诗源卷六
古诗源卷七
古诗源卷八
古诗源卷九
古诗源卷十
古诗源卷十一
古诗源卷十二
古诗源卷十三
古诗源卷十四
名篇选句
《古诗源》收录的皆为各历史时期的代表作,被后人广为传颂吟唱。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两汉诗歌精选集
汉诗
《乐府乐歌诗词集270篇全集》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乐府诗集
古诗源·清人沈德潜选编
古诗源 | 沈德潜著 | 《古诗源》,沈德潜,选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