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读懂《易经》?

上古文明要说复杂,也十分复杂,要说简单,真的是很简单。这句话是曾仕强老师说的。不管是《易经》还是《河图》《洛书》,很多人被里面的1到10个点的数迷惑得失去了方向,走入了幻境,让人觉得十分可惜,本文便为友友们释惑,让你从一团乱麻中,理出那一根雪亮的天蚕丝。

古人观察自然,都是观察大自然展现给我们的形象。如山,如水,如雷,如电,如太阳东升西落,如星辰绕着北极旋转,而我们现在人读《易经》呢,全去读文字了,这样想得到真知,除非天赋非凡。其实呢,要读懂上古这些玄奥的经典,你只需要做一个动作:仰望星辰。

在寂静的夜晚,或者是喧嚣但你内心清净的夜晚,选一个稍微安静点的所在,仰望星辰,有云雾?有雾霾?没关系,等雾尽霾散,等不到?那就第二天晚上继续等。等待的过程,其实你应该也能感悟良多。

如果你要说,我只看到在浩渺的星空之中,除了一闪一闪的星星,还有皓然当空的月亮,就剩下一片漆黑了,这能让人学到什么呢?古人难道能从这片黑夜之中看到别的什么吗?难道古人更聪明?

当然不是,因为你只看了一个晚上,古人那一生,无不是夜夜在迷茫中仰望,总有那么一个灵光一闪的瞬间,让他找到那根贯穿时空的纽带------------阴阳。

没错,古人对头顶这片星空的认识,就只是阴阳两个字,在晚上,所有的星星,包括月亮,都被容纳在宇宙的漆黑之中,古人于是造字:上下四方叫做宇,往来古今叫做昼(宙),宇永远漆黑,亘古不变,因此它被称为阴,宙,日月星辰运转,让人感觉时间在流逝,生命在运动,所以叫做阳,太阳,就是其中最大的阳,因此我们理解的月亮是阴这个观念是需要改一改的哟,但月亮出现在夜晚,是可以象征这个阴的。但月亮并非是阴哟!

有了以上的基础知识,我们再去翻阅《易经》,不,直接看古人画的卦象,就根本用不着《易经》这本书来解释了,因为你已经拥有了创作《易经》和《河图》《洛书》的基础了,

当然本文是为了要验证这种方法合不合适用来读懂《易经》,因此我们就拿《易经》来验证,但这里要告诉友友们一个小知识,周文王在被关起来的时候创作的是有文字的周易,周易很多人觉得好神秘啊,其实呢,周易只是周文王用文字记录自己一生的经历故事,这种文字为了规避纣王的查探,略微绕了个弯而已,具体的故事记得关注我,以后我会把周易的故事翻译出来,然后再去对照孔老夫子的那些解释,保证大跌你的眼镜!这也是为什么李白要说那句“凤歌笑孔丘”的原因,而真实的易经呢,只是八个图像而已!

因此如果你还沉浸在《周易》的文字里无法自拔,那你就很难明白《道德经》里这一段话:

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宁,

神得一以灵,

谷得一以盈,

万物得一以生,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也很难抓出乱麻中的那一根雪银色的天蚕丝了。

八个图像,由两个符号组成,很多人说阳的符号代表天,其实应该是时间,就是上文上文说到的日月星辰的运转,这些事物在苍茫漆黑的宇宙中,运动为阳。同样的阴为地,曾仕强老师还说大地有裂隙,因此,符号由断沟,这点似乎没错,但其实只能在局部行得通,要通读古人经典都行得通的解释,只有一个,就是宇,就是容纳这片星辰的大海,它才是真正的阴。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得通“阳在内,阴外守”这条道家无可争议的准则。也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得通,为什么《周易》里的地天是泰卦,天地是丕卦。如果阴是大地,大地在天外,这是象征什么呢?所以只有阴代表宇,阳代表星辰,才可以表示宇宙之中,星辰运转在漆黑的大海这一“恒”定的现状,也只有这样,才能说天得一(阳,星辰)以清,地得一(阳,星辰)以宁,的真正意思,也就是说,天地因为由了星辰的运转,所以才光明明亮,万物繁华。

《易经》就是阴和阳,宇和宙的变化交错影响下,万物生存的道理。

之所以要多次说明阴阳的概念,就是为了说明阴阳交错下,古人发现的八个图像,它们所真正表达的事物的最朴素的原理。

三个一横,不仅是表明星辰数量之多,它是代表了所有星辰的运动,也代表了时间,这个下面再说,只有日月星辰的存在,我们才感受到我们自己是真实的活着,因此它自然代表生命的生生不息,也就是所谓的健运了,说到这里,也要和曾仕强老师对三个一横的解释进行下对比,他说第一横是天空,第二横是太阳,第三横是云彩,曾仕强老师的解释非常有道理,只是他说的是后天文王采用的图像,本文说的是最原始的《易经》用的先天八个自然现象。友友们可以体会下差别

上面一段是阴阳影响下,古人对乾天所观察到的图像,但友友们想过没有,在周文王之前,乾卦为什么放在北方叫做先天卦呢?因为地球是绕着北极星旋转的,因此只有眼睛望向北方,星辰的位置才可以相对而定,而乾这一幅图像,正是象征星辰(包括日月)的图像。

那么分析坤三个断续的横这一个图像的时候,就相对简单了,就是被乾的三横割裂的星空。

我们普通人辨识天空中的星辰其实只有三样,太阳,月亮,和星星。三个阳爻就是分辨代表它们,最远的是星星,最近的太阳,中间的是月亮。这个排序,并不是是指空间的距离,而是对地球的影响。

万物生长靠太阳,因此这个震的图像,就代表了生,就代表了太阳,所以震这个图像就放在了太阳升起的东南方。在先天八个图像中,太阳为什么不是东方呢?没其他深奥的东西,背向北方,躺在地上仰望星辰,太阳其实并不是在天空最顶最中划弧线,而是在你脚下南方的天空,因此震就放在了东南。

夜凉如水,月亮出现的时候,总是晚上,它给我们古人的感受就是,能带给古人露水,因此月亮代表了水,注意观察生活的都知道,太阳西沉之后,露水开始凝结,此时衣服如果不收起来,稍微晚一点,就开始返潮,因此古人认为水来自西方。有人说伏羲创这八个图像是俯瞰河川,其实呢,根本没有,设身处地,我们为伏羲他老人家想一想,你站到什么高度的山上才能一眼看尽河流山川呢,没有,即使是在一览众山小的泰山,你也只能看到河流极小的一部分。而谁没事老是去山上特定地去看河流啊,关键是看到的河流只在局部有图像,所以这个不符合生活常理,都是后人臆想,只有平常生活中处处可见的道理,才有可能被古人认为是恒定的道理,才会被记录下来。友友们说是不是?

再来看离这个图像,有星星,有太阳,月亮竟然不见了!根据现代知识,我们知道每个月大概有那么三四天,月亮是会不见的,月亮不见的时候,要干嘛?晚上当然要点蜡烛,火把了,所以这个就叫做离。因为要取代惯常的月亮照耀,火把肯定放在月亮升起的东方了,《易经》就是生活常识,深奥的道理都是后人,包括周文王进行引申的。如果你不明白最朴素的阴阳的概念,不明白古人没有文字时的苦恼,你就不懂最原始的《易经》。

然后再看巽这个图像,有星星月亮,没有太阳的时候,除了晚上,还有乌云遮盖时间更多的冬天,这样的情境下,古人最强烈的感受就是来自西北的冷风,西北风刺骨,扑面生寒,用它来代表风最合适不过了,巽的甲骨文就是树木受到风的影响在摇动,因此巽为风坐落在西北。

而艮这个图像,只有星星没有太阳月亮,记得苏轼写过赤壁赋,叫做“山高月小”,这说明在古人的朴素认知之中,在山岭连绵的地区,太阳被遮蔽,月亮被挡住,但星星依旧闪烁,就好像我们现在的人聊天一样:山里晒不到太阳。晚上月光也照不进来,古人也应该有这个普遍认知。而且在华夏中原这片土地的纬度上,因为太阳黄赤夹角的原因,即使是在夏天,只要在山的北面一站,除了漫射光,怕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华夏地形,西南多山,所以艮山的方位在西南。

日月并明的兑的图像,其实就象征着喜悦和朝气,为什么呢,早晨和傍晚的时候,我们才会明晰地观察到日月同天的境况,这两个时间段,人们的心情都是非常好的,早晨朝气蓬勃,傍晚可以“伴月荷锄归”,辛勤了一天,休息的时候心情都是不差的。早晚都有露水,因此兑的图像可以象征润泽。这个兑子,在甲骨文里,是两个人手拉着手在跳舞。也想夫妻的重逢,太阳月亮的相伴,它为什么会被伏羲放在东北呢?

很想用这个考一考友友们,但又怕被人说故弄玄虚,因此还是在文中揭晓答案:古人营造居所,都是坐北朝南,门朝南开,因为这样,才能面向阳光和月亮光,平常生活才方便,而一室之内,东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表示生,床的位置自然是要靠东,门既然在南,床就自然在东北了。

而床为什么代表喜悦,友友们自己脑补。

有人要问,河图洛书是怎么回事呢?不管是洛书,还是河图,都不是上面两个简单的图,而是有文字记载的书,但目前我们只能从古人在各种史书中的引用中,看到书中的只言片语,但大抵和山海经是差不多的,但可能比山海经记载了更多的知识,河图洛书是古人根据北极星定的天下堪舆图。《汉书》中这么说:

《河图》命庖,《洛书》赐禹,八卦成列,九畴逌叙。

在《晋书》中这么说:

黄帝创受《河图》,始明休咎,故其《星传》尚有存焉。

是故政教兆于人理,祥变应乎天文,得失虽微,罔不昭著。

《后汉书》里这样提到:

《河图括地象》曰:“武关山为地门,上为天齐星。

《南齐书》中这样写:

《河图》云:'太白散为天狗'。

《魏书》中又这样记载:

臣闻圣王受命,则有天应。而《河图》、《洛书》,皆寄言于虫兽之文。

历朝历代都有各种似乎是从河图洛书中流出的谶言,最原本的《洛书》《河图》现在就只剩下两张图了,现代人加以发挥,总结出各种奇奇怪怪的道理,其实各有偏重,都不足为信。

依我看,这两本册子,一本应该是记载天文星辰运转规律的,一本应该是记载地理风云走向的。但既然已经不可靠了,我们完全可以去研究有更加清晰结构的《黄帝内经》从侧面去印证《洛书》《河图》里面具体要表达的内容。

到此,古人最朴素的《易经》思想就介绍完成,但周文王他不怎么朴素的思想呢,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人情世故了,他演绎的《周易》和《易经》其实已经不是一样东西了,但思路是差不多的,都是观察自然的来,只是《周易》更趋向人类应用这个主题,但题主问的是怎么读《易经》,不是解释《周易》,方法是一样的。

都是些生活平常所见,朴素自然的道理,只是易经更原始,周易更深远。因此本文到此就应该结束了。个人浅见,有扰友友们眼睛。如觉得有些收获,希望友友不吝点个赞,支持一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开八卦魔方的神秘面纱
易经学习教程——第二章 五行河图洛书
天文历法大成,《周易》天象解密,易经背后的天象规律
<<易经基础理论>>01
《易经》散讲系列之五
你从远方来,一万个你回归于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