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赞扬圣人,庄子却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因为时代太黑暗

老子和庄子都是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合称为“老庄”。但是在对待“圣人”的态度上,老子与庄子却完全不同,老子推崇圣人,庄子却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有人也许要迫不及待的提出反对意见,《道德经》第十九章中明明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老子在《道德经》中号召人们绝圣弃智,怎么能说他推崇圣人呢?

其实,郭店楚简本《道德经》中这一句是:“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伪弃诈,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郭店楚简本《道德经》是目前能见到的最古老的《道德经》版本,出自战国中期可见老子既不反对圣人,也不反对仁义。后人篡改了《道德经》中的文字,才创造了一个反对圣人的老子形象!

后人篡改《道德经》的依据正是《庄子》,因为《庄子·胠箧》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庄子·在宥》说:“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与现在的《道德经》中的文字如出一辙。

那么庄子为什么要反对圣人呢?这与庄子所处的时代有关。

庄子是战国时期的人,这一时代各国的兼并战争开始走向白热化,无比激烈,也无比残酷,孟子称之为“杀人盈野”。当时的世道充满了阴险诡诈,同时统治者们无情地盘剥、压榨百姓,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孟子比喻为“统治者率领着野兽吃人”。

在这种情况下,庄子对于人心、人性是很悲观的。庄子认为,人性只有在上古那种淳朴、自然的状态下才是好的,一旦人心被扰乱,就会从自然状态中醒来,会展露出丑恶的一面了。

在《盗跖》一篇中,庄子借盗跖之口说,在上古神农时代,人们安然恬静地睡觉,宽舒自在地生活,和野生动物生活在一起,自耕自织,人人都不互相侵害,这才是有道德的时代。后来黄帝、尧、舜、商汤、武王等所谓的圣人纷纷出现,他们扰乱了人心,也扰乱了时代。

比如黄帝在涿鹿讨伐蚩尤,流血百里;尧舜设立群臣;商汤流放了自己的君主夏桀;武王杀害了君主商纣。自此以后,人心便被扰乱了,世上出现很多恃强凌弱、以众侵寡的现象,自从武王以来的统治者都是侵害人民的凶徒。因此庄子认为正是像黄帝、尧、舜、商汤、武王这样的圣人破坏了人的自然状态,给世间带来了祸害。

在《胠箧》一篇中,庄子又打了个比方:一般人要保管财物,一定是把财物放在箱子里,用绳子捆得紧紧地,加上很坚固的锁。然而这样只能防住一般的盗贼,如果是大盗来了,他把箱子整个都搬走,还唯恐你绳子捆得不紧呢!

庄子认为,所谓的圣人,就像把财物锁在箱子里的人一样。圣人制定完善的政治制度,用礼法等规则来约束人民,希望人民能够安分守己,不为非作歹,就像用绳子把箱子紧紧捆住一样。但是如果出现了窃国大盗,他就可以利用圣人制定的规则制度来统治人民了!

比如齐国的制度是效法圣人的,但田成子一旦杀死齐国国君占据了整个齐国,他偷去的不仅是齐国,还包括齐国的制度,他会用这些制度来保护自己。所以田成子虽然有盗贼之名,他的地位却像尧舜一样稳固。小的国家不敢批评他,大的国家不敢讨伐他。

所以,那些所谓的圣人,其实不过是为了大盗积蓄财富而已。因为这个世界最终能胜出的正是那些不择手段的大盗,而有操守、有道德的人都没有好下场。所以圣人制定的制度越完善,就越是有利于那些窃国大盗。

庄子在《胠箧》中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庄子是悲观的,他看到当时占据朝堂的统治者们,虽然口口声声要保境安民,但无不是无耻的窃国大盗!什么仁义礼智信,什么温良恭俭让,我呸!不过是大盗们奴役百姓的工具而已,“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庄子提出了“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观点。虽然看起来圣人与大盗是完全相反的两类人,但是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出现圣人,便会兴起大盗,打倒了圣人,天下才会太平。正如没有高山,也就没有深谷,把高山推到,深谷也就填平了。

庄子表现出了对人类政治制度彻底的不信任,所以他要归隐,要人们做无用之人,这样才能在战国的乱世中保全自己。《庄子》一书中说,楚国国君听说庄子很有才能,于是派出使者来请他出仕做官。庄子用一个著名的比喻来说明自己的志向:楚国有一只三千岁的神龟,死后被楚国君主供奉在宗庙之中。这只神龟,是希望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供奉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显然,庄子选择了活在烂泥里摇尾巴,也就是隐居避世。

当然,庄子并不是真的要像乌龟一样在烂泥里摇尾巴,庄子的理想是高扬个人的精神境界,追求个人的精神自由,独与天地精神之往来。庄子要像《逍遥游》中不知有几千里大的鲲鹏一样,超越凡俗,进入逍遥无待的境界,顺应天地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之境。庄子想做藐姑射之山上的神人,“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所以,庄子与老子之间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老子表现出了一个政治家的形象,他推崇圣人,希望统治者向圣人学习,无为而治。所以老子思想是可以治国的,汉初的几位皇帝信奉黄老道家,用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治国,是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而庄子思想是不可以治国的,所以直到魏晋时期那些不拘礼法的名士们才推崇庄子,把他跟老子放在一起并称为“老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是什么意思?
赵妙果连载:老子“三绝三弃”的主语是谁?
被错解的(道德经)
《道德经》20种人生大智慧:柔的哲学,水的境界
从“仁义”到“道术” ——论庄子政治哲学的批判与建构 之路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现在社会好不好?读懂道德经中这几句话,你会由衷地说:真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