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碚:竞争力研究的经济学方法
金碚:竞争力研究的经济学方法
李维民
     工经所日前举办“竞争力的理论分析讨论会”,金碚做题为《竞争力研究的经济学方法》的学术报告。金碚指出,随着竞争力问题研究的深入,需要将企业作为没有内部结构的“原子”和“黑箱”的假设,改变为企业是具有不同的内部结构和行为特征的实体。这样,对竞争力的研究就进入企业经济学或管理经济学的领域。在此基础上,可以研究和分析企业组织、企业战略、企业家的行为等影响企业成败和竞争力强弱的因素。金碚指出,在企业不再被假定为同质和严格按经济人理性主义原理进行决策的最小经济单位,而被假定为是具有复杂内部结构,而且决策和行为差异显著的有机体的条件下,才可以讨论所谓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理念”、“企业家精神”等导致企业间差异的“不可模仿”、“不可交易”的因素。在这样的理论假设条件下,人和人是不同的,企业和企业也是不同的。企业的异质性得到彻底的肯定,企业竞争力的根源找到了原始性的起因。再进一步,就是完全放弃对个人和企业行为的经济人理性主义假设,而假定个人和企业都是社会人。于是,人的信仰、道德、知识、理念,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企业传统等都被视为影响甚至决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进入跨学科的竞争力研究视野。 金碚指出,经典的经济学所进行的研究和分析以假定“企业同质”为基本逻辑前提,即假定企业都是具有经济人理性、精于计算的,并按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决策和行动。但竞争力研究的目的却是要解释“企业异质”,即为什么有些企业竞争力强,有些企业竞争力弱;或者,什么样的企业能够具有长久的竞争力,什么样的企业一定不会有竞争力。在经济学领域内,竞争力的实质就是经济效率或者生产率的差异,对竞争力的经济学研究主要集中于成本 价格和差异化现象。如果引入不确定性则可以延伸到对“企业家”创新和承担风险能力的研究。如果将竞争力研究深入到企业内部,进入管理经济学和企业经济学的领域,即形成经济学同管理学相结合的研究范式。而当深入到对竞争力的一些原生性因素的研究,即探讨企业“核心能力”时,则是将经典经济所不涉及的因素———理念、价值观、文化等非理性因素引入了竞争力研究的领域。(李维民)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济学能解释竞争力吗?
经济
技术创新理论述评
企业策划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蔡继明《微观经济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
如何分析上市公司的产品竞争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