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任性没法管?其实你是不知道运用“鱼缸法则”

现代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每个儿童首先都必然处于一种精神的无序期,心理活动由混乱走向有序”。

孩子的主观任性,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也是一种无序和混乱。

01

面对任性的孩子,家长的战斗力基本为0

最近看到一个妈妈的留言:她家孩子今年5岁,聪明可爱,什么都好,但就是特别任性,尤其喜欢跟大人对着干。

妈妈让他去洗手吃饭,他偏说画画最重要。给了他画笔,催他赶紧画,他画了两笔,却说他要看IPAD学习……

好不容易催着他可以坐下来吃饭了,一只手吃饭,另一只手却非得拿着小汽车……

如果家长跟他急,说的轻一点根本没效果,说的重了,孩子要么二话不说哇哇哭,要么死犟到底,就是不听……

心理学上,有人把这种孩子毫无顾忌的任性的状态,叫做“不规则任性”。就是说,孩子的任性是毫无规律的,家长根本找不到任何踪迹可寻的。

那么,有没有方法能够帮我们克服这种“不规则任性”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如何克服孩子“不规则任性”这个话题。

其实,孩子任性是天性,家长一味的压制是不可取的,必须得理性。一时的打骂,虽然家长解了气,但对孩子而言伤害却是永久的。深挖孩子任性背后的原因,才是破解这一难题的通行密码。

02

造成孩子任性,主要有3个原因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了孩子“不规则任性”呢?造成孩子任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① 孩子任性,可能是源于自我意识的觉醒

“英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认为:任性其实是儿童心理需求的一种表现。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自我意识的觉醒。”

孩子任性不听话,是正常的心理发展。《儿童发展心理学》中也提到,孩子从2岁左右,随着运动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开始逐渐形成自我意识。这时的他们开始注重自我的感受与表达,开始对独立、自由有了向往与追求。

另外,青春期则是孩子渴望自主能力,真正实现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

可以说,无论是2岁的幼童,还是处于青春期的少年,自我意识的形成与高涨都让他们对自主选择充满期待。

在综艺节目《妈妈是超人3》中,黄圣依的儿子5岁的安迪,就被认为是个“任性”的孩子。当妈妈带着安迪兴高采烈的去拍大头贴,可拍照的时候安迪却不拍了。妈妈问安迪为什么不拍了?安迪也说出不来为什么,只是不高兴,全身都在抗拒着。

很多人看了这个综艺,都觉得安迪有一点任性,但其实他的抗拒和任性,只是自主意识成长路上正常心理需求的表达,都是孩子的毕竟阶段。

②家长的过度约束,是孩子任性的触发器

有时候,孩子的任性也是对家长束缚的反抗。

卢梭说:“当儿童活动的时候,不要教他怎样服从人。要让他在他的行动中,感受到有他的自由”

可有很多家长,他们总认为孩子小,什么都需要管着,对于孩子的约束与控制较强,希望孩子什么事都要遵照家长的意见。这种压力状态下,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任性的态度,他们想要通过任性来对家长的过度约束进行反抗。

电视剧《小欢喜》中,乔英子她每天吃什么、学什么、怎么学、甚至怎么玩,去哪玩都在妈妈的严密掌控之下,妈妈对她过度的束缚让她喘不过气来。

于是长期下来,任性就成为她在妈妈高压之下的反抗方式。妈妈要她努力学习,她偏要旷课玩乐高;妈妈希望她补充营养,她偏要偷偷吃着那些毫无营养的零食。英子所表现出来的任性,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故意跟妈妈对着干,这些都和妈妈日常严密的约束分不开。

③家长无原则的妥协,也是导致孩子任性的可能原因

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当儿童还没有发展起控制能力的时候,让儿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是不可取的,建立在规则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哭和闹,都是孩子任性的武器。孩子会带着试探的心理,对家长的容忍边界做出一次又一次的挑战。

当家长妥协顺从时,会进一步强化孩子任性的行为,因为他自己知道,哭一哭,闹一闹,自己的小心思就会得逞。而当家长拒绝时,孩子往往会通过继续任性来扩大家长的容忍边界。

因此,家长有原则、有规则,就尤为重要,作为家长,过度的束缚会让孩子发起反抗,而无原则的妥协,则是对孩子的纵容。面对孩子的任性,建立适度的原则,给予孩子有界限的空间,才是让孩子戒掉任性的正确方式。

03

鱼缸法则:面对孩子的任性,给他们适度的自由空间很重要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则,对于家庭教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就是“鱼缸法则”,它来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美国的一个工厂里,有一个鱼缸,里面有十几条热带鱼,它们长约三寸,脊背一片红色,很漂亮。这些鱼生活在鱼缸里两年了,可“个头”依旧三寸长,一直没有什么变化。

有一次,鱼缸意外被打碎了,人们便把十几条热带鱼暂时安置到了院子中的喷泉里。2个月后,人们到喷泉边打捞那些小鱼时猛然发现,那些鱼竟然都疯狂的长大,短短2个月的时间,竟由三寸长长到了一尺。

更大的生存空间,竟然给小鱼带来了更快的成长。后来,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鱼缸法则”。

鱼缸法则的核心,在于给对方适度的相对自由的空间。很多时候,任性的孩子就像被鱼缸困住的小鱼一样,而家长对孩子的看管、教育就像困住小鱼的鱼缸,规定了孩子成长的既定范围。在孩子任性的背后,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对自由空间的呼唤。

这种自由,不单单指空间的自由,还有选择的自由、意见表达的自由、权利的自由等等。当孩子感受到来自家长过度的制约、束缚时,任性便是反抗。

“鱼缸法则”中的小鱼,之所以后来能快速成长,既得益于它们能跳出鱼缸,找到更大的生存空间,又是因为喷泉有相对边界的自由空间,为它们提供了安全可控的行为保障。

如果家长无限的纵容,则像是小鱼跳出了鱼缸,直接投身到了无边的海洋之中。没有了既定的相对边界,一味的自由,也会让它们的生存面临着威胁。

04

运用“鱼缸法则”,让自由空间和适度边界成为孩子不再任性的良药

任性既是孩子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同时也是由于家长给孩子的自由空间过于狭小,或边界过于宽泛所导致的。

鱼缸法则,让我们意识到,面对孩子的成长与教育,给予空间和设置适度的边界同样重要。

第一:尊重孩子的意见,让孩子的成长有合适的“水源”,生活有一定的“自由度”

英国心理学家西尔维娅认为:父母真正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

把孩子从父母的意志中分离出去,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就是一种尊重。

每个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并不是家长的附属品,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兴趣,自己的决策,家长倾听孩子的心声,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这种尊重是滋养孩子成长的水源,同时也是给予孩子成长空间与自由的基础。

就像开头例子中,家长叫孩子去洗手吃饭,而孩子却希望先画完画。对于孩子的这些无关对错是非的要求,家长可以尊重孩子的选择,可以约定好画完画就去吃饭。

但是如果一开始,家长就全盘否定孩子的想法,抱着“我是家长,必须听我的指挥”这样的想法,既是对孩子的不尊重,也会让孩子失去尊严和张口说话的权利。孩子的任性,也就成为对自己不被理解和尊重的一种对抗。

我们养育孩子,不应该以让孩子听话为目标。积极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意见与选择权利,让他们的生活有空间和自由,才是处理一切亲子关系的基础。

第二:制定规则,让孩子能够适当的感受到“鱼缸壁”,而不是约束的肆意妄为

有个电影中曾有这样一句台词:“没有边界的心软,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毫无原则的仁慈,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

这种边界,就是“鱼缸法则”中的“鱼缸壁”,它让小鱼在自由活动时有限制,同时也有保护。同样,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也要对孩子设置适当的规则来制定行为边界,这样才能更好的管理孩子的日常行为。

①提前做好约定,共同商讨和设置规则

对于孩子来说,规则就是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的约定,是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的边界划定。只有明确了规则,划分了行动边界,才能真正保证孩子在规则之内的自由。

山西省教育研究所曾做过一个实验,随机徐散去了5岁、7岁、9岁、11岁的儿童各30名,先让他们进行一个无规则的游戏,然后再交代规则,再重新进行游戏。在两次游戏结束后,分别跟这些儿童交谈,结果发现80%的孩子都喜欢规则明确的游戏,他们觉得无规则的游戏很混乱,游戏的目标也不明确。

这个实验也证实了,在适当规则的约束下,能让孩子行为更加有序条例,避免了为所欲为的无序性,能对行为产生更好的指引。

②惩戒措施,及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纠偏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有一句名言:“适当的惩罚,不仅是教育者的权利,也是教育者的义务”。

这里所说的惩戒不是暴力的惩罚,而是在不损伤孩子身体与心理的原则下,对孩子采取的一种惩罚措施。

也就是说,如果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的约定,孩子没有遵守,家长就可以适当的给孩子一些惩戒措施。比如孩子在自由支配的15分钟后,仍然没有去吃饭,则饭菜就将收起来,也不再有零食提供。给孩子相应的制约,能让孩子的心中有一些忌惮,而不是由着自己的性子,为所欲为。

这一点尤其适合对孩子无限宽容和放纵的家长。有时,孩子的任性就是因为以自我为中心,家长对孩子有求必应,呵护备至,从不拒绝孩子的请求,这样也会造成孩子的需求无限膨胀,凡事任性而为。

第三.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意识到自己的“游动范围”,做一只快乐而有边际的小鱼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从无律到他律,再到自律的过程。

面对孩子的需求,不仅要尊重,要设定边界,最重要的还要让他们形成自律的习惯。比如,帮助孩子认识和管理时间,做事之前制定时间计划表,告诉他吃完饭后,可以自由的支配自己的行动和时间,充分调动孩子对自己生活进行规划的积极性,形成自律的习惯。

古人常说:“不能自律,何以正人”也是这个意思。有史书记载,曹操在教育孩子时,就深谙培养他们自律的重要性。

一次,曹操让曹彰领兵出征,临行前告诫曹彰:“居家为父子,受事则为君臣,待人处事须遵王法,尔其戒之!”言下之意是:你即使作为将军在外征战,一切也要按规矩来,要自律不违背王法,始终恪守本心。

多一些自律,才能让自己更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少一些任性,找到恰到好处的安全感与舒适感。

总结

鱼缸法则的核心,是对空间的尊重与适当边界的设置。面对孩子的任性,家长既要给予充分尊重,给予他们自由而宽松的成长空间,但同时也要对他们进行合理的约束,双管齐下才能让孩子摆脱任性,成为自由而自律的人。

今天我们就给出了利用“鱼缸法则”,找到了帮助孩子克服“不规则任性”的三个方法,希望各位家长面对孩子的“不规则任性”时,不再束手无策:

第一:适当尊重孩子的意见,让孩子的成长有合适的“水源”,生活有一定的“自由度”;

第二:制定规则,让孩子能够适当的感受到“鱼缸壁”,而不是约束的肆意妄为;

第三: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意识到自己的“游动范围”,做一只快乐而有边际的小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陪孩子上网课?应该遵循鱼缸法则
[鱼缸法则]
值得所有父母阅读:一个故事,一个法则,改变孩子一生的教育观念
鱼缸法则:给孩子更大的空间
培养孩子的六则教育启示 拒绝做焦虑家长|国际教育|家庭教育|焦虑家长
家庭教育中的黄金法则,做好孩子的引路人,父母不可不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