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出自唐代元稹的《遣悲怀三首·其二》 解释:我诚知死别之恨世间人人都有,但咱们同甘共苦的夫妻死别更觉哀痛。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出自唐代元稹的《遣悲怀三首·其二》

解释:我诚知死别之恨世间人人都有,但咱们同甘共苦的夫妻死别更觉哀痛。


赏析: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是何等悲哀的事情,更加表现了诗人对亡妻深切的悼念,强调自身不同于一般世人丧偶的沉痛心情。


背诵赏析注释译文

原文

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身后意 一作:身后事)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往昔曾经戏言我们身后的安排,如今都按你所说的展现在眼前。

你穿过的衣裳已经快施舍完了,你的针线盒我珍存着不忍打开。

因怀念你我对婢仆也格外怜爱,也曾因梦见你并为你送去钱财。

我诚知死别之恨世间人人都有,但咱们共苦夫妻死别更觉哀痛。

注释

戏言:开玩笑的话。身后意:关于死后的设想。

行看尽:眼看快要完了。

怜:怜爱,痛惜。

诚知:确实知道。

赏析

  这首诗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还有,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仆也平添一种哀怜的感情。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梦中送钱,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贵中的丈夫不忘旧日恩爱,除了“营奠复营斋”以外,已经不能为妻子做些什么了。于是积想成梦,出现送钱给妻子的梦境。

创作背景

  这三首诗约作于公元811年(元和六年),时元稹在监察御史分务东台任上;一说这组诗作于公元822年(长庆二年)。这是元稹为怀念去世的原配妻子而作的。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720篇诗文 ► 140条名句


猜您喜欢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欧阳修《画眉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陆游《病起书怀》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王维《青溪 / 过青溪水作》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墨子·04章 法仪》

文章无定格,立一格而後为文,其文不足言矣。——《日知录·卷十六》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杜耒《寒夜》

杯已到口,还会失手。

恩生于害,害生于恩。——《阴符经·下篇》

澹月梨花,借梦来、花边廊庑。——史达祖《解佩令·人行花坞》

轻衫未揽,犹将泪点偷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0092 遣悲怀·其二 唐·元稹: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本意和元稹的《遣悲怀三首》
元稹诗《遣悲怀(其二)》诗句“贫贱夫妻百事哀”
郝乙书写元稹《遣悲怀之二》,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十大悼亡诗、
(3)《门外谈诗》之第三十二:写诗要用“诗家语”(之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