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出处】唐·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 【意思】思君之情就象这滔滔的汶水,浩荡不息 地随君南行。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出处】唐·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

【意思】思君之情就象这滔滔的汶水,浩荡不息 地随君南行。


诗人寄情于水,以川流不息的河水比喻悠悠不尽的相思 之情,造成了言有尽意无穷的韵味。格调高雅,感情真挚。

【全诗】

《沙丘城下寄杜甫》

.[唐].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鉴赏】

        李白与杜甫,这两位唐代伟大诗人之间的友情,在中国文学史上被传为佳话,誉为美谈。天宝四年(745) ,他们二人在齐鲁曾共同度过一个时期的畅游生活,诗酒酬唱,过从甚密。可谓“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后来杜甫到长安去,两人就分别了,为此李白有《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本篇是他送别杜甫后,回到自己的寓所沙丘 (今山东临清市) 因怀念杜甫而作。

       “我来竟何事?”全篇劈首诗人就用了一个疑问句: 我来这里究竟是为了什么? “高卧沙丘城”,是对前句发疑缘由所作的回答: 因为我闲居在沙丘城中。这两句是自问,更似自责; 是大声呼喊,又似含有难言之隐。为什么诗人会有这样复杂的心情呢?我们知道,李白送别了杜甫,孤零零一人回到沙丘城,几天前与朋友在一起时那种欢乐、激动的日子一下子变为如今这样形影相吊、寂寞空虚的生活,两相对比,使他倍感孤独,倍感友情之珍贵。然而,挚友已去,其奈之何?于是,一种不可排遣的烦恼与无可名状的怨恨就充溢胸中,使他不能不疾呼自问,借此以抒发胸中的苦闷、恼恨之情。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首联是诗人对自己主观感情的抒发,颔联则转入对客观景物的描写: 在沙丘城边有一棵古老的大树,日夜在秋风中发出瑟瑟的声响。这两句描写,有静态,也有动态,而且古树,风声又都处在一个特定的季节——秋天。“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楚辞·九辩》 ) 这样,孤独的老树,萧瑟的秋风,就造成一种凄凉的气氛,更衬托出诗人的心境。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诗人千愁万绪,忧思难解。无可奈何,只好借助于酒、乐,俗话说“一醉解千愁”。然而,处于此时此地,面对此情此景,鲁酒不能醉人——借酒不能消愁;齐歌徒然有情——听乐也不能忘忧。只能更让人思念好友,追忆往昔,更使人愁上加愁。这里的“不可醉”、“空复情”是指诗人因怀念朋友而没有心思,没有兴致去痛饮,去欣赏乐舞。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最后两句,诗人点明主题: 我对您的思念就像这汶水一样,日日夜夜浩浩荡荡跟随着您南行。汶水,发源于山东莱芜的原山,它的流向正对着长安所在的西南方,所以诗人寄情于一川秋水,一方面表示怀念杜甫,同时也说明自己思念之悠长,思念之深广。正如诗人在 《寄远·六》 中所说的一样: “相思无日夜,浩荡若流波。”

       本篇是为杜甫而作,是作者抒发其 “思君”之情的。但应注意到的是,在前三联中诗人一句也没有明说,而是先写自己的生活,再叙所处的环境,接着表明内心的衷情, 直到最后一联才点明 “思君”。 这一层层的铺垫, 看似松散,实则是从各个角度紧密地烘托主题,层层进逼,蓄势待发,以至最后,感情的洪流冲破闸门,一泻千里。而且这种写法,读来大有一种山回路转,曲径通幽之感。这正是此诗在写作技巧上的独到之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00928 诗歌赏析
李白與杜甫:李白詩《沙丘城下寄杜甫》
古诗词日历 | 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写给杜甫的一首诗,情深意长,以后别说李白不给杜甫写诗了
李白与杜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