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归根
 

         

1 词语解释

  读音

         【词目】归根

         【拼音】guīgēn                

解释

         [put in a nutshell]∶总结;归结

         讲了这么多,归根一句话就是要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

         [return to one's hometown]∶回归原地

         树高千尺,落叶归根。在海外飘泊数十年,我朝思暮想的就是回到祖国

2 杨振宁的诗

  原文

  【归根】

         ------杨振宁

         昔负千寻质

         高临九仞峰

         深究对称意

         胆识云霄冲

         神州新天换

         故园使命重

         学子凌云志

         我当指路松

         千古三旋律

         循循谈笑中

         耄耋新事业

         东篱归根翁。

         82岁的杨振宁搬回他儿时生活了8年的清华园定居,他在演讲中朗诵了他为此写的一首古体诗《归根》

         〖杨振宁:把高质量的学生变成高质量人才〗

3 作者简介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1957年与李政道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回顾20世纪科学的发展,杨振宁认为主要成就体现在3个方面:学会了控制电子的行动;发现了研究极小结构的方法;离开了地球引力实现了登月梦想。

         展望21世纪,杨振宁认为中国将于21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大国。“我这样说原因有四:一、中国有数不清的绝顶聪明及可塑造性强的年轻一代,这是科技发展之首要前提。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在重人伦和勤俭的同时,也重视教育,势必令上述人才大有可为。三、中国在过去一百年的发展中已经走出了固步自封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对近代科学的热忱。四、中国内陆、香港、台湾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杨振宁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几年就成功研制出原子弹,从那时就培育和积累了一大批基础人才。“中国人是有很高素质的。比如清华大学的生源就不比美国哈佛大学的差,但我们要考虑的是,怎样把高质量的生源变成高质量的人才。”杨表示有信心随着经济的发展、科研条件的改善,继本世纪的华裔科学家之后,中国本土的科学家必将于下个世纪在重要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国本土出生、成长,并在本土出成果的科学家要获得诺贝尔奖,从现在算起,20年足够”。

         

4 道德经第十六章

         道德经,第十六章,归根。

         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大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译文: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启发。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复归于生命就叫自然,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零心态

1 基本信息

  零心态,不是让人什么都不要,什么都不去追求的消极心态,而是让人们在追求目标的时候随时保持一种相对平和的心态,即"零心态".零心态应是现代人所极力推崇的处世态度。

  零心态 líng xīntài

  英文:zero mentality /  indifferent attitude

2 内涵

  随时心静如水,随时心明如镜

  随时保持一份平和的心态

  淡然处事

3 详解

  随时即随时随刻,随时随地  也就是在成败和得失面前不骄不躁,遇不平则不愠不恼,凡事也不生气、不抱怨、不忧虑、不冲动、不纠结。

  心静如水即人的心态心理不受外界喜怒影响,心境和修养达到一种“喜而不乐,哀而不忧”的境界。

  心明如镜即人们的心里、心态,要随时随地象镜子一样明朗。不为所见所闻所局限。

  随时随地要心平气和;随时随地把一切化为零,每时每刻均以零作为终点,又每时每刻以零作为新的起点,保持一个零态的心理。

  零心态就是要求人们把最繁杂的心态调整到最朴实最简单的心态,即山野之人的心态—凡事有所求,但不强求。

4 追本溯源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道德经中的“致虚极”即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夫物芸,各复归其根”即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先人从这里得到启发,认为在喧嚣的社会中,想要做成某件事,就必须把心态调整到极致即归“零”。

5 社会作用

  心静如水,心如明镜会让你坦然处世,不怕残缺和丑陋,不怕恶言和冷眼,让你心思澄明,言行磊落。

保持一份平和的心态,会使不少烦恼自动让路,幸福感倍增。在患得患失的人生里,我们时刻都在选择,同时也在被人选择着。人生之路不全是幸福,但也不全是苦难,凡事太过小心翼翼,难免因为太过精细而产生疏漏,只有保持最平常的状态,错误才能最少。

  淡然者想得开,故不求;淡然者放得下,故不痴;淡然者交天下,故不孤;淡然者轻名利,故不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临大事须有静气
道德经第十六章笔记
道德经十六章
《道德经》通读 第十六章
读《道德经》第十六章及易解
心静如水,万物不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