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文指要│杜新建:运用思维导图 优化议论文写作

 

 

                 《中学语文教学》编辑部  

                          201777

【摘   要】思维导图的发散性、层级性、思维可视化特点对议论文写作有很好的辅助作用。确定作文立意、设计写作思路时运用思维导图,利于丰富议论文写作的内容,利于解决议论文写作思路“狭窄化、模式化、简单化”的问题。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   思维导图   写作思路


议论文写作一直是高中生写作的老大难问题。学生写作议论文存在狭窄化、模式化、简单化的问题,如有的只是泛泛地谈论观点的作用、好处,有的“严格”按某种套路写,有的不会分析问题只会以叙代议,等等。针对学生写作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教学中,笔者借助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性、层级性和思维可视化的特点,指导学生围绕核心主题绘制思维导图并进行发散性思维和深度思维,使议论文写作的内容有了更多的选择,也使得议论文的深度写作成为可能。具体做法如下:


一、分步绘制思维导图


首先,绘制“发散式思维导图”,拓展写作内容。


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往往只会扣住观点做一番线性思考。以写“把握机遇”为例,学生通常顺着“把握机遇有什么好处—错过机遇有什么坏处—怎样及时把握机遇”的思路写作。这样思考固然思路清晰,但往往失之褊狭,难以写出新意和深意。


笔者让学生分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对“机遇”一词进行发散性思维,要求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尽量写出和“机遇”有关联的词语,能写多少写多少。见下图:



上图是一个学习小组绘制出的与“机遇”有关的“发散式思维导图”。其作用在于将学生的思维关注点引向与“机遇”有联系的其他概念。因为和其他概念发生了一定的联系,学生对“机遇”的思考就关注到各个维度各个方面,而不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思维面得到拓宽,全篇的写作思维框架因此也得以建构。


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机遇”和这些概念的具体联系,继续绘制思维导图。如下:



这是一个学习小组思考讨论后的结果。由图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思维成果相较于原来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将生活中与“机遇”相关的内容充分挖掘出来,对“机遇”内涵的认识变得丰富,写作内容自然也就变得宽广了。


这种采用从核心“主题”向外围扩散与联系的发散性思考形式,容易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有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过程,获得丰富的思维成果。学生顺着每一个思维支流想下去,思维就会一步一步走向宽广和深入。坚持这样的思维训练,就会逐步解决学生写作思路狭窄化的问题。


其次,绘制“深入式” 思维导图,提升分析水平。


有些学生的议论文常以叙代议,不做分析。究其原因,他们并非不知议论文不宜过多叙述,而是不会分析问题。


思维导图的作用不仅在于启发学习者的发散性思维,还可帮助学习者开展更深入的综合分析,但关键在于:必须围绕核心“主题”,确定一个恰当的分类标准,按照分类标准加以分析、组合,就可以体现出事物之间的内在的逻辑关系。仍以“把握机遇”为例。笔者指导学生建立如下分类标准:现象与本质、个体与社会、顺境与逆境、主观与客观、知与行、利与弊……依托这些标准,可以将第一阶段通过“发散式”思维导图所形成的写作内容进一步深化、逻辑化。 

学生们通过思考、讨论,从多个不同角度形成如下看法:


从现象与本质关系角度分析:表面上看把握机遇是获得一个机会,实质上是获得事物发展的诸多要素;从个体与社会关系角度分析:不能把握机遇固然有社会不公的原因,但也有自身不够努力的原因;从顺境、逆境关系角度分析:春风得意时不能被机遇冲昏头脑,人生失意时要乐观进取获得新的机遇;从知行关系角度分析:识别出真正的机遇才能及时把握机遇,积极寻找机遇才能及时把握机遇;从利弊相反相生角度分析:及时把握机遇能成事,有时也隐藏着新的危机和挑战……


在笔者的启发下,学生还自主创设了一些分类标准,例如,从主动与被动关系角度分析:性格懒惰的人必须积极寻找机遇才能把握机遇,勤奋的人要谨慎识别机遇拒绝诱惑才能把握机遇;年轻人要耐心等待把握机遇,中年人要认真辨别机遇实质;把握机遇既要做好机会随时降临的准备,也要不断壮大自己以获得更多的机遇……


上述分析框架的构建最终还要靠思维导图。为区别于前一阶段的发散式思维导图, 笔者指导学生围绕“核心主题”开发出深度思维导图。见下图:


思维导图的核心“主题”为“如何理解观点”,基本分类概念是内涵意义、前提条件、作用结果、个体情况、现实问题、实施路径。每个分支还有二级分支。如从“个体情况”思考,引申出关注不同年龄和不同处境的人,思考此项内容,可以使议论文的说理不再“公理化”,论述更为严密。


综上所述,运用“发散式思维导图”,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写作思路难以打开的问题;运用“深入式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已经获得众多写作内容却不会对材料加以分析的学生,进行合乎逻辑有层次有深度地思考。这样,持之以恒,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必将得到提升。


二、运用思维导图应注意的问题


1.学生应是绘制思维导图的主角


有些老师出于善意,给学生提供一个思维导图即所谓的写作基本模式,这种画地为牢式的“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思维,导致议论文“千文一面”。


笔者认为, 绘制思维导图的主角应是学生。如上文中与“机遇”有关的“发散式思维导图”的绘制,必须发动每一个学生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小组合作,共同绘制。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对一个词的理解每个人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潜能,是绘制思维导图的基本原则。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每个小组思维导图的个性,不可谋求全班的大一统。


即便是像“如何理解观点”这样的思维导图,也应当鼓励学习小组通过合作探究绘制属于小组的、带有小组思维印记的图示。这样开发出的思维导图,尤其是通过克服理解上的困难绘制出的思维导图对学生的写作更有帮助,也记得更为牢靠。而教师的职责是在学生确定基本分类概念或提取上位概念时提供点拨性的帮助,纠正学生不准确的各种表述。


2.由发散到深入,绘制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基本特点是发散性,要想绘制出高质量的思维导图,就不能让学生的思维受太多的拘束。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


比如,在绘制与“机遇”有关的“发散式思维导图”时,不宜限制过多的条件,只要和核心“主题”相关就行。在学习绘制的初期,可以让学生用铅笔在纸上自由画图,只要围绕一个中心概念(即思维导图的核心“主题”)就行。为方便议论文写作,思维导图中的基本分类概念,不宜运用图形,而应采用词语、短语或短句。随着思维水平、绘制技能的提升,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出更复杂、层次更多的思维导图。


3.强化思维导图的“供给侧”指导


如前所述,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与深度思维。但是,思维绝非无本之木、无水之源,丰富而深刻的思维成果一定是建立在丰富的思维资源基础之上的。为确保思维导图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强化对思维导图的“供给侧”指导。 


在写作训练前,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阅读或开展相应的调查研究,使得学生对于这一主题具备较为丰富的“写作话题知识”。一旦学生具备了一定数量的相关知识积累之后,其思维的广度与深度都将会得到巨大的提升。有了一定的信息“输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才不至于是无源之水,思维发展才能够获得足够的动力。 


当然,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会一蹴而就。教师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思维的方法、角度,勤于多元思维、求异思维、批判性思维。如此操作,绘制思维导图才会成为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宽度的契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便能水到渠成。


总之,思维导图本质上只是一个图形工具,其功能是训练并促进思维而不是创造思维,它可以发散出去,调动相关内容进行更广阔、更深入的思考分析。而议论文写作不仅仅靠思维,也要靠丰富的素材支撑,更要靠作者的思想支撑。因此,为写好议论文,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建构适宜的写作内容、绘制写作思路的思维导图,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开展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写作素材,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思想境界。

(江苏省如皋市教育局教研室    226500)

(《中学语文教学》2017年第12期)

(本刊公众号:zhongxueyuwenjiaoxue

本刊网址:http://zyzz.ywbks.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议论文写作的入门与提升
展示·评价·修正
高考议论文写作广度思路和案例分析
开拓写作思路十七法
高考议论文写作思维导图
借助“思维导图”分析“矛盾”,我这样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