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药养护

中药的养护与疗效关系
zhong-yao.net 整理

刘绍喜 张敏
(1 桑植县人民医院,湖南桑植427100;2 桑植县中医院,湖南桑植427100)
关键词中药养护有效成分临床疗效



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用于防治疾病的物质,它包括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和矿物等。因来源复杂,每种药所含的成分各不相同,即使同科同属的药物成分除某一类相似外,其余成分也不一样。中药及其炮制品的养护好坏直接关系到其临床疗效。如《本草蒙筌》中记载“凡药藏贮,宜常提防,倘阴干、曝干、烘干未尽去湿,则蛀蚀、霉垢烂不免为殃? ?”。言简易赅说明了中药入库贮藏须干透,否则易变质的道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仅仅把药物干透入库是不够的,还应具体地根据药物的种类、药材性质、所含有效成分,配合自然气候变化,采取相应的保管养护措施,同时还应结合当前科技手段与现代物质进行综合管理,从而最大努力保管好中药,使有效成分尽最大限度的留存,以优异的中药品质为临床疗效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 中药及其饮片在保管中常见的异常现象
中药在贮藏中由于干燥不够,或所含的某些成分受到自然气候影响及霉菌、害虫寄生繁殖等因素,就会逐渐发生变化,使药物表面的颜色、形态、气味以及内部组织等出现各种变异,不但使其疗效降低,甚至不可入药。主要有虫蛀、发霉、泛油、变色、气味散失、风化、潮解、粘连、腐烂等情况。
2 中药的自身成分因素中药在养护保管中的变异现象,其因素之一,就是药物中的成分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2.1 水分一般药物都有一个稳定的含水量,则药材性质稳定。如红枣为12% ~17% ,党参为ll% ~16%等。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药材质量变化。水分过高,霉菌易寄生繁殖,危害药物安全;水分过低,则药物失润,出现干枯、破裂等现象。
2.2 生物碱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常因干燥方法的不同而含量可能降低,同时此类中药长久地与空气和日光接触,可能部分被氧化分解而变质,故宜避光保存。
2.3 甙类 是存在于植物各器官的细胞质或液泡中的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甙类具有分解的性质,必须用适当的温度迅速干燥,一般在55℃~60℃干燥,以破坏共存酶的活性。但有一些含甙类中药需要发酵而产生有效成分,如自香荚中制备香荚醛;有的中药需先水解而后提取有效物质,如自芥子中制取芥子油,苦杏仁中制取苦杏水。象这类中药不宜用60℃ 温度干燥,以免破坏共存酶的活性。
2.4 淀粉 含淀粉的药物容易吸收水分,当药物表面水分增加时,霉菌就易寄生繁殖并吸收养料而致发霉,同时淀粉质反成害虫的营养物,因此又极易虫蛀。如天花粉、白芷等。
2.5 粘液质 粘液质为多糖类物质,存在于植物细胞中,遇水后会膨胀发热,也易引起发酵,如麦冬、枸杞子、黄精等,同时,含糖类粘液质是微生物、害虫的营养食饵,又极易发霉、生虫。
2.6 油脂是脂肪油与脂肪的总称。有植物性油脂与动物性油脂两大类。含植物油脂的药物若经常与阳光、空气、湿度接触,就会逐渐产生异味,这是因为水解和氧化作用使油脂分解变质,如桃仁、使君子仁等;含动物油脂的药物也因微生物的作用而产生氧化衍生物,这时出现了特殊气味(如油蛤味),而且其游离脂肪酸增多,使油脂呈酸性,这种现象叫油脂的酸败,如刺猬皮、狗肾等。
2.7 挥发油 挥发油在植物药材中分布较广,主要是在伞形科、唇形科、樟科、姜科等植物中含量丰富。含挥发油的药都具不同的浓郁气味,在20℃以上的温度时,便会逐渐挥发,若长期与空气接触, 随着油分的挥发,气味也会减退。如当归、白芷、薄荷、肉桂、山奈等。
2.8 色素 一般药物都会有不同的色素,特别是花类药物,但其色素很不稳定,易受日光、空气等因素影响而破坏,受潮发霉后也易变色、花瓣脱落。如玫瑰花、月季花、红花、连须等。
3 自然界的影响因素中药在养护贮藏期间,往往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各种变化,从而直接说明药物养护措施的得当与否。应从以下几点加以掌握。
3.1 温度药物对温度有一定的适应范围,温度过高会给药物带来不利因素。如温度在35℃以上时,含脂肪多的药物会受热而引起油脂分离;树脂类药材易发软粘连而变形;含挥发油的药物会气味减退或散失;新鲜药物水分会蒸发而干枯。当温度在20℃ ~25℃度时,害虫和霉菌又易孪生繁殖,药物易生虫发霉。
3.2 湿度 一般药物的含水量为10% ~15% ,当空气中相对湿度超过70% 时,若药物存放不当或包装不好,就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汽,使药物的含水量增加,从而导致霉变。
3.3 空气空气中含多种成分,其中氧气最易与药物发生氧化反应。如常见的牡丹皮、大黄、黄精等颜色加深,就是所含的酚类、鞣质、羟基蒽醌类、油脂和糖分等与空气中的氧接触过长而发生反应所致。此外,薄荷的变色、气味散失,也是氧化反应。只有减少药物与氧气的接触,才能减低药物被氧化的进程。
3.4 日光药材的固有颜色是鉴别和检查药品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日光对某些药物的色素有破坏作用而引起变色,所以红色、绿色或颜色显著的药物不宜在阳光下久晒,否则会变色。长时间日光照射会促使中药成分发生氧化、分解、聚合等光化反应,同时, 日光聚大量热量,能促使药物温度增高,质量发生变化。如某些药物的气味散失、油脂的酸败、泛油、融化和药酒产生浑浊等。日光中紫外线有较强的杀菌作用。根据这个原理,现有使用紫外灯防霉杀菌装置。在长期的实践中,前辈们总结出了一年中药物最易发霉生虫的时期。6月上旬~7月中下旬,气候潮湿,霉菌极易繁殖,俗称“黄霉天”;随后的7月中旬~8月中旬, 气温高达30℃ 以上,是害虫生长繁殖的时期,俗称“八月桂花蒸”,药物易发霉又易生虫。
4 药物的贮藏法
4.1 通风法:利用自然气候调节库房的温湿度,起降温防潮作用。一般应注意在晴天无雾及室外相对湿度低时开窗、开门、通风。
4.2 吸潮法:一般采用吸潮剂来吸收空气中水分或药物中的水分来保持药物环境的干燥。
4.2.1 选择条件好的小库房全部密封后,放入吸潮剂,以减少库内的湿度。
4.2.2 选择一定的容器(如缸、铁桶、糊封后的木箱等),放入适量的石灰块,上置药物,以吸收药物中的潮分,使其保持干燥。常用的吸潮剂有生石灰块,其吸潮率为20% ~25% ;还有氯化钙, 吸潮率为100% ~120% ,并可加热除水反复使用。
4.3 密封法:也称隔绝法。药物经严密封闭后,可隔绝外界湿度、害虫等侵入,保持其原有品质。但应注意几个条件:
(1)药物必须干燥;
(2)没有虫蛀现象;
(3)含糖类易潮药物应提前密封;
(4)密封前须对药物进行严格检查。
4.4 对抗同贮法:是传统方法之一,就是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贮在一起,相互克制起防虫作用。如牡丹皮与泽泻在一起,则泽泻不生虫;花椒与动物药蛇类放在一起,能起抑制蛇类生虫作用。
4.5 化学药剂熏蒸法:有硫磺熏蒸法、磷化铝蒸法、氯化苦熏蒸法、氨水熏蒸法等。
4.6 目前应用于中药养护的新技术有:(1)远红外、微波、太阳能等干燥术; (2)气幕防潮术;(3)气调养护术;(4)气体灭菌术;(5)低温冷藏术;(6)中药挥化油防霉术;(7)包装防霉法等。虽然都有一定的投资,但效果十分理想。
5 鲜药的养护鲜药系中药饮片的一部分。它的特点是鲜嫩水分多,在临床治疗上比干药更能发挥它的作用。鲜药的管理主要是保养它的液汁成分,而又不使其变质。因此,药学工作者要认真掌握各种鲜药的特性,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保管。一般多采用阴凉容器放置、泥沙埋藏、淋水保湿等方法。品种主要有鲜生地、鲜沙参、鲜石斛、鲜芦根、鲜荷叶、鲜藿香与鲜佩兰、鲜首乌等。总之,要保管养护好中药,使其保持原有疗效,只有熟悉各种药物的性质,结合自然气候的特点,配合现代的科技力量,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防止不利因素对药物的影响,才能有效地保证药物的贮藏安全,为临床疗效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引起中药质量变异的因素
夏季如何保存中药材?这六个要点需注意!
2018执业药师《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模拟试题(六)
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保管养护基础知识 - 药学服务资料 - 中国药店论坛
第四节 中药的贮存
中药饮片的储存与养护 - 中药炮制、丸散膏丹、中药养护、药房工作 中医中药论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